补益
脉气虚脉细,或缓而无力,右手弱;血虚脉大,或数而无力,左手弱;阳虚脉迟;阴虚脉弦;真气虚脉紧。男子久病,气口脉弱则死,强则生;女人久病,人迎强则生,弱则死。
证夫虚者,虚损也。《难经》所谓五损脉者,亦因虚而致损也。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治损之法奈何?然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此治损之大法也。夫诸虚与劳极,未始不由气体虚弱,心肾有亏,水火不自升降而致也。或为寒、暑、劳役所伤,或因****过度,俱能戕贼真气,以致肌体羸瘦,腰膝无力,小便频数,大便滑泄,目眩耳聋,遗精自汗。甚则虚火上攻,面赤发喘,此皆诸虚之证也。劳极者,七情伤乎五脏也。尽力谋虑,劳伤乎肝,应乎筋极;曲运神机,劳伤乎心,应乎脉极;意外过思,劳伤乎脾,应乎肉极;遇事而忧,劳伤乎肺,应乎气极;矜持志节,劳伤于肾,应乎骨极。此五劳应乎五极者也。
劳极精气,变生诸证。
治治疗之法,当随五脏六腑寒热调之。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然滋补之药,贵乎平如,不可骤用峻补、丹石燥热之剂。恐肾水枯竭,虚火愈炽。惟当斟酌轻重而用之,斯得之矣。
方四君子汤 大补阳气虚衰。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炒) 白茯苓(一钱) 甘草(炙,一钱)上锉一剂,姜、枣煎服。有痰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按∶是方治气分之圣药也,用人参补元气,白术健脾胃,甘草和中,茯苓淡渗,引参下行,补下焦元气。气乃无形之气,属乎阳,乃君子之象焉,故名四君子汤。
四物汤 大补阴血虚损。
生地黄(二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白芍药(炒,一钱半)上锉一剂,水煎服。按∶是方治血分之圣药也,用当归引血归肝经,川芎引血归肺经,芍药引血归脾经,地黄引血归肾经。惟心生血,肝纳血,脾统血,肺行血,肾藏血,男子化而为精,女子化而为月水。血乃有形之物,属乎阴,故名四物汤。
八物汤 大补气血两虚。
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十全大补汤 治气血两虚,兼助阳固卫。
八物汤加肉桂一钱,黄 一钱,姜、枣水煎服。
人参养荣汤 治积劳虚损,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少颜色,汲汲短气,饮食无味。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 陈皮(一钱) 黄 (蜜炙,一钱) 桂心(一钱) 白术(一钱) 甘草(炙,一钱) 白芍药(二钱) 熟地(酒浸,二钱) 茯苓(一钱) 五味子(七分) 远志(去心,炒,五分)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固真饮子 治中年以上之人阴阳两虚,元气不足,头每痛,日晡微热,少食力倦,精气时脱,腰痛 酸,服之者,每得良效。
人参(一钱) 干山药(一钱) 当归身(一钱) 熟地黄(二钱五分) 黄柏(炒,一钱) 白术(五分) 泽泻(五分) 山茱萸肉(五分) 补骨脂(五分) 五味子(十粒)陈皮(八分) 白茯苓(八分) 杜仲(炒,断丝,七分) 甘草(炙,七分)上锉一剂,水煎服。
九仙酒(太医院传) 治诸虚百损。
八物汤四两,加甘州枸杞子八两,用生姜二两,枣十枚,煮好酒一坛,不拘时随量饮,大有补益。
六味地黄丸 治形体瘦弱,无力多困,肾气久虚,寝汗发热,五脏亏损,遗精便血,消渴淋浊等症。此药不燥不寒,专补左尺肾水,兼理脾胃,少年水亏火旺,阴虚之症,最宜服之。
泽泻(二两) 淮熟地黄(八两,姜汁炒) 干山药(酒蒸,四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四两) 白茯苓(三两) 牡丹皮(去骨,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七十丸,空心白汤下。
妇人血虚无子,此方更效。须加醋炒香附、当归各二两。虚劳加紫河车一具,蒸烂捣为丸。阴虚火动,加酒炒黄柏、知母各二两。心肾不交,消渴引饮,加麦门冬三两、五味子二两。腰膝痛,加酒洗牛膝,姜炒杜仲各三两。小便夜多,去泽泻,加盐酒炒益智仁三两。兼补右尺相火,加制附子、童便煮官桂各二两。
遗精,加牡蛎三两。嗽,加五味子三两。
神仙既济丹(少保刘公方) 专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滋肾水,降心火,补脾土。添精髓,益气和血,壮筋骨,润肌肤,聪耳明目,开心益智,强阴壮阳,延年益寿。此药性气温而不热,清而不寒,久服则坎离相济,阴阳协和,火不炎而神自清,水不渗而精自固。此平补之圣药也。
山药(酒蒸,三两) 牛膝(酒洗,三两) 杜仲(酥炙,二两) 巴戟(汤泡,二两)五味子(二两) 白茯苓(二两) 枸杞(酒洗,二两) 小茴(盐水炒,二两) 苁蓉(酒洗,二两) 山茱萸(酒蒸,去核,晒干,二两) 石菖蒲(去毛,二两) 远志(甘草水泡,去骨,晒干,二两) 黄柏(酒炒,四两) 知母(去毛,酒炒,二两) 生地(酒蒸,二两) 熟地(酒蒸,二两) 麦冬(去心,二两) 人参(去芦,二两) 菟丝子(酒煮烂,捣成饼,焙干,二两) 甘菊(酒洗,二两) 山栀子(炒黑,二两) 广橘红(一两) 天冬(汤泡,二两) 当归(酒洗,二两) 龙骨(火 过,二两)上为末,炼蜜,和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天王补心丹 宁心益志,壮力强精,安神魂,定惊悸怔忡,祛烦热,化痰涎稠浊。
熟地(二两,酒洗) 白茯苓(二两) 丹参(二两) 柏子仁(去壳,二两) 百部(二两) 石菖蒲(二两) 牛膝(酒洗,二两) 杜仲(酥炙,去丝,二两) 当归(酒洗,二两) 枣仁(炒,二两) 玄参(二两) 天门冬(去心,二两) 五味子(二两) 人参(二两)白茯神(二两) 远志(甘草水泡,二两) 桔梗(一两) 甘草(一两) 麦门冬(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临卧灯心、红枣煎汤,细嚼送下。
接命膏 治气血虚弱,痰火上升,及中风不语,左瘫右痪,腰疼膝痛,动履不便,一切虚损。
人乳(二盏,肥白女人内外无热者佳) 梨汁(一盏)上二味,倾入银锡旋中,置沸汤内顿滚,有黄沫起,开清为度。每五更后一服,大能消痰补血。
三才大补膏(刘太府传)生地黄(一斤) 熟地黄(一斤) 天门冬(四两) 麦门冬(四两) 人参(四两)甘枸杞(四两) 牛膝(四两) 何首乌(八两)上 咀,勿犯铁器,同入大砂锅内,用水二十碗,煎至七碗,取汁别贮,渣如前再煮九次,共得汁七十碗,滤渣极净,别用中等砂锅,入汁七碗,慢火煎熬,耗汁一碗,方添一碗,六十三碗皆添尽,则汁已浓矣,盖抵得汁六碗,却用山白蜜去蜡,可一斤半,同前药入砂锅内,重汤煮汁,滴水不散,则成膏矣。瓷罐盛之,埋土中七日,取出,如前再煮一昼夜,再埋一宿,乃分贮小罂内封固,以次取用。自煎至煮,但用桑柴火,药本寻常,妙在火候。不拘时以醇酒调服,味美而功多。若惩怂窒欲之人,又深居简出,时服此膏,亦可以擅其天年矣。七年之艾,不可不早为之用也。
天真接命丹(方上异人传)用无病室女月经,首行者为最次,二次者为中次,四、五次为下,然亦可用。取法∶以黑铅打一具,形如黄衣冠子样,俟月信动时,即以此具令老媪置****上,以绢幅兜住,接具取起,顿瓷器中,再用前具再取,约二、三钟许,澄沉底,红如朱砂,此为母气真元也。其面如黄色浮起,此为发水也。即用绵纸轻轻拖渗去。却用极细白净好茯苓为末,用熟水浮去木屑,取沉底者晒干,捣入红铅中,如和面然,多寡软硬,以意消息。打作薄薄饼子,阴干待用,不可犯铁器。既干,研成细末,以麻黄一大把,锉煎成极浓膏子,用绵布绞滤去渣,入前末中,以成丸为度。如绿豆大,以老坑辰砂,研细末为衣,用银药罐盛之收存,以黄蜡封口。每服五十丸,或七、八十丸;服后静坐无风处所,略有微汗验。药性流行,充溢四肢、经络、皮毛之间。如服后发热作渴,此元气虚,药性到也。须服乳汁数盏以止之。服药后,三日内蔬食,不可吃油腻之物。此药进二、三次,或越三五年,又进二、三次,立见气力焕发,精神异常。草木之药千百服,不如此药一、二服。盖人自十六岁已往,精气渐减,不但男女之欲足以损败,一与事应,则视听言动,皆耗散精气之原。故禅氏面壁,仙家坐关。此药采自人身,产从元始,非若金石草木之有偏胜,实可全挽回造化之功。养生君子,珍之重之。
阳炼秋石法(京师传)童便一缸,牙皂煎水二、三碗,用柳条乱搅起白泡,用勺撇去,随搅随撇,令泡尽澄清许久。上去其泡,下去其垢腻,惟取中间清水,入锅内煎熬。用木柴火,先文后武,熬二、三碗,又加童便半锅,又熬至干,又加又熬,至缸中童便尽乃止。熬至焦干,入香油一碗,从锅周遭倾入锅底,用极猛火烧过透红无油气,连锅掇起,放地上,待冷一时,自然成块而起,研罗细末,用净水二碗,入内搅匀,如米汤样。澄一、二日,再搅起,倾入好雪白连四纸十数层盛药下,用竹篾为梢箕,水浸一宿,去竹内黄水令净,将纸放竹箕内,下用瓷器盛之。滤下极清水,于瓷器内滤令干,收入锅内,将纸渣再入水搅,如上法滤之。将先滤清水,用广锅一口,以缸瓦打磨令光如银白,入内用炭火熬,令干为度。抓起放纸上,再将锅又打磨净,又熬第二次清水如上法,只要洁净,得如雪之白。
阴炼秋石法(京师传)用童男童女便各二桶,入半旧瓦缸内,入净水一桶,柳棍搅千余下,澄半日,待清括去清者半桶,又入水一桶,如前搅、澄,却括一桶。如此七日,一日两次,共十四次,将清水尽倾去,止留秋石,倾放皮纸上,下用杉木板,或柏木板,盛贮晒干。或日晒夜露,取其日精月华;或以人乳拌晒,入丸药内;或单用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好酒送下。大有补益,善降虚火,其功不可尽述。
取红铅法用室女经血,或首经最佳。以布帛用烧酒洗过晒干用之,以乌梅水澄之,取出,入乳香末少许,乳汁为丸,如樱桃大。每噙一丸,取女人气一口,乳汁送下。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神效。
神仙伏气秘法(刘云传)橐 先于辰戌时,行安命之功,于右鼻进药吹气。
十六 十四 十二 十 八 六 四止次日寅时,行进阳火之功,于左鼻进药吹气。
三 五 七 九 十一 十三 十五 十七止于戌时退阴符,仍照行十六至四止。
每行之时,先令病患仰面平枕,口噙热水,或乳香酒一口,然后令童女照前数吹之。吹法∶先取红铅,用未破身童女所行经脉,以夏布揉洗令净,或净花亦可,榐下晒干。如用时,将热童便洗下,晒干收起。临用时,以童便化开,滴于 小头口边,入鼻内,将大头令童女口噙,使力吹之,如上法。病患候吹气即吸入。童女忌葱、蒜、酸,辣之物,久久行之,能接补天年。行后如觉内热,可服人乳,即能解之。
三元丹 补虚损,接天年。
红铅(一两) 人乳(一两) 乳香(一钱) 辰砂(一钱) 秋石(一钱,用童便入瓦器内,用扫净新砖数块入内,浸七日取出,冬天放阴地上,夏月埋土内,要极深,日久自生白石,扫下用)上共为细末,即以人乳调和,将鸡蛋一枚,磕一孔,倾出清、黄不用,纸展干净,将药末入内,封固紧密,放群蛋内,抱三七日取出,丸如梧桐子大,金箔为衣。如干,再添入乳汁为丸。
每服三丸,人乳送下,五更空心服,汗出至足为度,不可见风。
痼冷
证痼冷者,谓痼久而冷也。痼者,固也;冷者,寒之甚也。人之脏腑禀受不同,亦或将理失宜,遂致偏废,故方中有痼冷、积热之说。痼冷,中寒也。其病多由真阳虚弱,胃气不实,复啖生冷冰雪、水酪诸寒之物,或坐卧阴寒久湿之地,以致脏腑久痼而冷。其为病也,或手足厥冷;或腹中久痛,溏泄无度;或腰腿重痛,如坐水中;或阴痿不举,寒精自出;或久呕逆,饮食不进;或自汗战栗;或大腑洞泄;或小便频数。此皆痼冷之为病也。
治治之之法,宜温补下元,健脾养胃,祛寒邪,固真气,使阳气得复,阴阳平和,则无偏胜之患而病愈矣。
凡脱阳症,或因大吐大泻之后,四肢逆冷,元气不接,人事不省;或伤寒新瘥,误与女人交接。其症小腹紧痛,外肾拳缩,面黑气喘,冷汗自出,是名脱阳证,须臾不救。急用葱烫法,更灸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关元(在脐下二寸)各五十壮,内服姜附汤、五积散之类。然后可服黑锡丹,或灸男左女右中指一壮,再灸关元穴七壮。
凡阴证身静而重,语言无声,气喘难以喘息,目睛不了了,口鼻气冷,水浆不入,大小便不禁,面上恶寒,有如刀刮,先用葱熨法,次服四逆汤。
方回阳返本汤(云林制) 治急阴证,手足冷,指甲青,少腹疼痛,外肾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