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来中国观光旅游的美国老太太,用手在一群中国孩子中指点了三下,于是三个孩子: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和一个大约有5岁的女孩,站到了这位美国老太太的面前。
美国老太太拿出一个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个刚能单独通过瓶口的小球正放在瓶底,小球上各系一根丝绳,像青藤一样从瓶口爬出来,攥在这个美国老太太的手里。
美国老太太狡黠而自负地笑了一下,对一旁的中国主人说:“都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现在我要试一试。”
接着,她宣布了游戏规则:“这三个小球分别代表你们三个人,这个瓶子代表一口干井,你们正在井里玩。突然,干井里冒出水来,水涨得很快,你们必须赶快逃命。记住,我数7下,也就是只有7秒钟,如果你们谁还没有逃出来,谁就被淹死在井里了。”说完,她把三根丝绳递给了三个中国孩子。
空气骤然凝滞了,好像死神正在四周徘徊。
美国老太太做出了一个表示开始的手势。只见那大约5岁的女孩很快从瓶里拉出了自己的球;接下来是那个7岁的男孩,他先是看了看比自己大的女孩,接着迅速地将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后是那个10岁女孩,从容拉出了自己的球。全部时间不到5秒钟。
美国老太太惊呆了,没想到本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游戏,竟这么平淡而乏味地结束了。她先问那个小男孩:“你为什么不争先逃命?”小男孩手指着那个最小的女孩:“她最小,我应当让着她呀!”美国老太太又问那个10岁的女孩:“那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女孩答道:“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泪水从美国老太太的眼里涌了出来。她说,她在许多国家试过这种游戏,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能够这样完美地完成,他们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三个孩子告诉我们:聪明不仅仅是智力发达,聪明是一种爱、一种忘我、一种无私的品格。
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闫金城
有一个非常勤奋的青年,很想在各个方面都比身边的人强。经过多年的努力,仍然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向智者请教。
智者叫来正在砍柴的三个弟子,嘱咐说:“你们带这个施主到五里山,打一担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柴来。”
年轻人和三个弟子沿着门前湍急的江水,直奔五里山。
等到他们返回时,智者正在原地迎接他们——年轻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扛着两捆柴,蹒跚而来;两个弟子一前一后,前面的弟子用扁担左右各担四捆柴,后面的弟子轻松地跟着。正在这时,从江面飞来一个木筏,载着小弟子和八捆柴,停在智者的面前。
年轻人和两个先到的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默不语;唯独划木筏的小弟子,与智者坦然相对。
智者见状,问:“怎么啦,你们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
“大师,让我们再砍一次吧。”那个年轻人请求说,“我一开始就砍了六捆,扛到半路,就扛不动了,扔了两捆;又走了一会儿,还是压得我喘不过气,又扔掉两捆;最后,我就把这两捆扛回来。可是,大师,我已经很努力了。”
“我和他恰恰相反,”那个大弟子说,“刚开始,我俩各砍两捆,将四捆柴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跟着这个施主走。我和师弟轮换担柴,不但不觉得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最后,又把他丢弃的柴挑了回来。”
用木筏的小弟子抢过话,说:“我的个子矮,力气小。别说两捆,就是一捆,这么远的路也挑不回来,所以,我选择走水路……”
智者用赞赏的目光看着弟子们,微微颔首,然后走到年轻人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要走自己的路,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怎样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也没有错,关键是走的路是否正确。年轻人,你要永远记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闭上眼睛/流沙
英国登山运动员约瑟攀登过阿尔卑斯山主峰。但不幸的是,他所加入的这支野外登山者队伍并无实战经验,在向主峰发起冲锋的时候,遭遇了暴风雪和局部雪崩。同行的7人中6人遇难,唯有约瑟活了下来。
这事发生在21年前。从此,约瑟就再没有登过阿尔卑斯山。
约瑟现在接受了英国一家登山爱好者协会的邀请,让他讲述当年那段记忆。约瑟讲得很从容。当谈到冰峰上如何自救时,约瑟说:“伙计们,发生危险时,你们什么也不要做,只要把眼睛闭上就行了。”
所有的队员哄堂大笑。
而约瑟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只需把眼睛闭上,站在原地,祈祷吧。”
约瑟说:“也许你们不相信,当年7人遭遇暴风雪时,我们一起下撤,当走到半山腰时,应该是安全了。但山上的雪崩发生了。雪崩铺天盖地而来,我们已无法可逃。我闭上了眼睛,站在原地。我想自己肯定会死,我开始祈祷。但最后什么也没有发生,雪只盖住了我的上半身。但是,我的朋友却全死了。他们并不是被雪埋没的,而是死于缺氧。当雪崩发生时,他们往山下狂奔,他们所带的氧气很快被消耗殆尽。”
约瑟说到这里,所有的队员都愣住了。
约瑟说:“逃生是人的本能,当恐惧降临时,我们常常会忘记常识,忘记最基本的生存办法。今天,我就要给你们一个忠告,当你们攀上高山时,你们需要永远牢记常识,当一切无法抗拒时,就请闭上眼睛祈祷吧。”
其实人生也是一场攀登,什么都会发生,许多事情是你血肉之躯无法承受的。与其无望地争斗,不如闭上眼睛,静待事物最后的结果。这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用心追求目标,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你是那个送信人吗/黑子
100多年前,一篇补白的小文章放进了杂志里得以出版,而那篇看似不经意的文章却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总统麦金莱需要相关的情报。因为他明白,取胜的关键在于同古巴的起义军协同作战,这就必须了解在古巴岛上西班牙的兵力有多少,他们的战斗力、士气如何,当然还有他们指挥官的脾性。另外,春、夏、秋、冬的古巴的路况,西班牙军、起义军甚至整个国家的医疗情况,双方的装备以及在美国动员集结时间起义军要想困住的人需要什么援助。
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可是他却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址,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却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到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到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巴亚莫河畔的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这就是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六的《把信送给加西亚》。
100多年过去了,如今还有好多人还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新世纪的“罗文”。但是到底怎样的人才是罗文呢?他们是那样的人,一种异常优秀的人,异常意味着超越平常,他们不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往往能够超乎人们的期望,不断追求卓越,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当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面对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时,没有问任何问题。没有问:
“他在哪儿?”
“他长得什么模样?”
“如何与他联系?”
“如何才能到达那儿?”
他只是接受了命令而且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
现在我们都善于找借口:为什么不能期望我们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分内的工作做得更完美?诸如此类,人们都有各式各样的借口。
比如,当我们接到了领导的任务,总要问一大堆的问题: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张三不做?”
“很急吗?”
“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如此种种,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很遗憾的,这样的人不是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送信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是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吗?如果我仅仅知道他在古巴的丛林里,我能够找到他吗?如果我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我能把信送给他吗?”只要我们明白,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用心追求目标,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你上班接触的是同事,下班接触你的家人和朋友。同事、家人和朋友就是你的‘深水’,只要熟悉了他们,社会再复杂,你的生活也会平静如水。”
复杂中的简单/易水寒
一个小伙子乘船顺江游览。湍急的江面上险滩林立,激起一个又一个旋涡。船夫在江水中轻松地划着船,如履平地一般。老人已经满头斑白,双手上遍布老茧。小伙子掸去溅到脸上的水,问船夫:“老人家,你在这条江上划了多少年船了?”“从我16岁起,到现在已经整整50个年头了!”“那么说,你对这条江很熟悉喽?”“当然!”小伙子恍然道:“怪不得你对江中的每一处险滩都这么熟悉!”
“不,我对水中的险滩并不全部熟悉。”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