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角最容易成活,也最容易被占有,但是也就是因为谁都可以占有边角,所以最后决定胜负的地方也就往往不在于边角。为求活而做活,就很难做活,就算勉强成活也会活得很苦,很不值得。
棋,不但要有赖以生存的实地还要有雄厚的形势。为了取得形势,取得先手,取得整个棋局的主动权,就不但要经过艰苦的搏杀,还要有长远的眼光,不拘泥于一时的得失,在必要时舍弃一部分子力。
败招,一样可以化为妙手;死棋,一样可以变成活棋。关键在于是不是一刻也没有放弃努力,一刻也没有放弃拼搏。倒扑、倒脱靴,无一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死中求活,反败为胜。就算只余下一口气,也未尝不能够成为决定棋局胜负的生死大劫。
纷纷扰扰,此劫方尽,他劫又生。黑子、白子最终都要归于寂灭,回到各自的棋盒,只余下纵横19道直线,361个交叉点。相同的开端相同的归宿,不尽相同的过程,是棋局,也是人生。
一旦你有一箭射不中,你的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不复存在。
百发未必百中/九月初六
现实生活中,“百发百中”这个成语,除字面意思外,还是另有一层含义的。
楚国时,有一位着名射箭手,叫养由基。此人臂力过人,练就一手好箭法。当时,擅长射箭的,还有一位叫潘虎的勇士。
一天,两人比试射箭,有许多爱看热闹的人围观。
五十步外设一靶子,靶心涂上红色。一切都中规中矩的。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正中红心,引来一片喝彩声。
潘虎难掩自得之色,他向养由基拱拱手,意思是说该你出场了。没料到养由基轻描淡写地说:“射五十步外红心,目标太近,也太大,不如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便选定了一棵百步外的杨柳树,又叫人在树上一片叶子上面涂上红色。做完这一切,他便拉开弓,姿势很健美。只听“嗖”的一声,飞箭正好贯穿了那片杨柳叶的中心。
众人皆惊。潘虎自知无此高超本领,但并不认为养由基能箭箭射穿树叶。他刹那间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快步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不同位置的叶子,在上面用颜色编了号。他对养由基说:“你按编号次序射吧。”
养由基并不言语,他走到树前看清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
周围鸦雀无声。养由基冷静地拉开弓,三箭过去,只听得雷鸣般的欢呼。
潘虎不住地点头,心服口服。
养由基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只听身旁有人冷冷地说:“有了这样的本领,就可以教你射箭了。”此人口气之大,令养由基气恼,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你准备怎么教我射箭?”
那人淡淡地说;“我不是真的教你弯弓射箭,而是提醒你保持射箭名声的方法。你是否想过,一旦你有一箭射不中,你的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不复存在。一个真正懂得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怒气全消,再三向他道谢。
原来,《战国策》里记载的这个“百发百中”的故事,也只是说了一位高深的射手四发四中,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百发可以百中的证据。所谓的百发百中,是善意的有着崇拜情结的人们对心目中的英雄的溢美之词。而英雄在明智高人的提醒下幡然悔悟,为保名誉而不再恣意妄为。因他明白,百发自然可以,百中其实难得。
百发百中其实讲的是百发未必百中的道理。
可在我们视力范围之内,司空见惯了的是那些时刻标榜自己能够百发百中的人。即使是身怀绝技的古人,都怕辱没了好的名声;沽名钓誉的今人,是否也该清醒一下了?
女士,你说错了,我不是乞丐,我是在卖唱。
人生没有乞丐/吴私
一个下着小雨的中午,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在桥头站,上来一对残疾的父子。中年男子是个盲人,而他不到十岁的儿子呢,则只剩下一只眼睛略微能看到东西。父亲在小男孩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走到车厢中央。当车子继续缓缓往前开时,小男孩开口了:“各位先生女士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汤姆,下面我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接着,小男孩用电子琴自弹自唱起来,电子琴音乐很一般,但孩子的歌声却有天然童音的甜美。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开始“行乞”。但他手里既没有托着盘,也没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走到你身边,叫一声“先生”或“小姐”,然后默默地站在那儿。乘客们都知道他的意思,但每一个人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扭头看车窗外面……
当小男孩小手空空走到车厢尾时,玛利亚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尖声大嚷起来:“真不知怎么搞的,纽约的乞丐这么多,连车上都有!”
这一下,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这对残疾的父子身上,没想到,小男孩竟表现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冷峻,一字一顿地说:“女士,你说错了,我不是乞丐,我是在卖唱。”
车厢里所有淡漠的目光刹那间都生动起来。有人带头鼓起了掌,然后是掌声一片。
只有深深地扎根,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存价值。
生命常青于自立/李素清
在四川等地的大山里生长着一种叫茑的植物,它紧紧依附山里的树木攀藤而生。茑的叶子与芦苇的叶子很相似,它的球状果实呈红黑色,味道极其甘甜鲜美。路人见了,无不喜欢它的郁郁葱葱,更乐于品尝它甜美的果实。
然而,人们却忘记了茑需要攀缘在树上才能生存的事实,木工师傅进入山里伐树,结果茑和树同归于尽,这使许多喜欢茑的人好生叹息。他们慨叹茑如果能够独立生长该多好呀!那样就可以享受雨露的滋润,长生不息,同时又能奉献给人类甘美的果实,而它却偏偏委身于树木,以至横遭砍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茑的生命曾因依附于大树而熠熠生辉,又因依附于大树而遭杀身之祸,这是茑的幸运与不幸。在它依附大树高枕无忧地攀援而上,步步登高时,它的郁郁葱葱受到了世人的恭维与艳羡,而就在木工理所当然的砍伐中,茑却无可奈何地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这又怎能不让世人为之惋惜?
趋炎附势、追慕荣华是茑悲剧的根源。只有深深地扎根,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存价值。
人是万物之灵长,应当更懂得如何珍爱生命。自立自强,永远是生命之本,保持独立的人格方能使生命之树常青。依附他人,寄人篱下,即使一时博得锦衣美食,珍馐美馔,也不能永享天年,富贵终生。一旦失去靠山,便会一损俱损。
生命的价值不会因为出身、门第、信仰、学识、性别、年龄、亲疏关系等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因为,生命是等值的。
生命是等值的/刘永生
你或许、一定、绝对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男青年和未来丈母娘、未婚妻三人一同荡舟湖上。忽然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丈母娘触景生情,突发奇想,问女婿:“这时假如船翻了,你打算先救谁呢?”
对女婿来说,这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先救未婚妻吧,谁能保证丈母娘不会因此一肚子不高兴;先救丈母娘吧,没准哪一天未婚妻就闹着性子跟你急。
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先救未来的母亲。“未来的母亲”在特定语境中既可能指丈母娘,也可指未婚妻,可谓一语双关,皆大欢喜。
我把这个故事说给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小女孩眨动着生动的眼睛,说:“这有什么好难的,先救离自己最近的人。”
这是来自纯洁的内心世界的回答,它在我心底引起的不止是感动,在小女孩的判断中,不存在“谁更重要”的价值取向,亦不存在“现实后果”的心理障碍,较之“未来的母亲”这一极富语言机智而实质是回避的答案,这样一种直接单纯、别无旁念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更令人为之沉思为之动容呢?
后来我又听到现在法国颇为流行的一个故事。一只热气球上搭载着四个人:一个社会学家,一个经济学家,一个文学家,一个法国足球队主教练。热气球升空后出了故障,无法承受四个人的重量,必须要抛下一个人,这时应该抛下谁呢?所有人都陷入了迷惘、思索、争执和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中。最后他们听到一个八岁的法国小女孩稚气的声音:抛下身体最胖的人。
同样是八岁孩子简单的、幼稚的判断,虽然简单,却更接近理性;虽然幼稚,却更接近生命真谛。
对每个个体生命而言,生命是等值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没有优劣轻重之别。换句话说,生命的价值不会因为出身、门第、信仰、学识、性别、年龄、亲疏关系等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因为,生命是等值的。
熟悉的陌生人/王龙灵
对周围的事物我们也许是注意的,但是,有些已经习惯了的无论什么事物突然消失和出现却无法预料。比方说我每天早晨上班途中常见的——也可说注意——那个衣着整洁的女人。
3年来,无论天气怎样她总是早晨8点左右到公共汽车站候车。下雪天,穿着沉重的靴子围着羊毛围巾。夏天,一套整洁的棉布连衣裙,草帽紧靠眼镜上面。显然是个诚实、可靠、有能力的女工作人员。
当然,我所回忆的这些只是在她走后。当时我就希望每天早晨都能见到她,可以说是怀念她。没见到她很自然地有些幻想,是出事了吗?是生病了吗?
我开始认识到邂逅这些熟悉的陌生人是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下午三点钟拄着拐杖走的那个陌生人;黎明准时由约克镇来的那个女人;图书馆里那对漂亮的孪生兄弟。
这些人是我们生活画面的重要标志,是他们增强了我们对地点联想的判断力。
想想看,如果我们上班时能记住途经的某个建筑物,遇见一个熟悉而不知其名的人的地点为什么会记忆不住呢?
毕竟,如果你看见了一些没见过不熟悉的旅游者,当时你能说那个熟悉的街头漫步着的人或者那个买东西的人不是我们这个城镇的居民吗?
长期以来我就猜测某些人是移民:那个熟悉的陌生人。那个每天送你上班的公共汽车司机。那个每天送孩子上学的母亲。有时我想:在别人眼里我也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有时你可能真会结识这种熟悉的陌生人。几个月前我去咖啡店买咖啡,有个女人向我打招呼说:“你认识我吗?”我想起她是个多次找我看病的病人。我们虽然都没有互通姓名还是随便闲聊了一阵。
说到这里,我回忆起熟悉的陌生人有多重要。有次,我长期休假后从空港开车回家好像迷失了归途。当时,我忽然看见了那位戴绿色便帽,穿苏格兰粗呢夹克,在我家附近见过不下千次的先生。
这位熟悉的陌生人的出现,我才想起啊,我终于回到家了。
“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只需要时间和坚持。”
生命之河/陈文杰
想起了一条谜语——一只毛毛虫怎样才能渡过没有桥梁的河流?
……数百年前的英国,群雄并起、诸侯逐鹿。当时,强大的英格兰王国为了扩张领土,发动了吞并苏格兰的战争。战争之初,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士率军迎战,却屡战屡败。在最后一次惨败中,国王布鲁士仅率两位随从突出重围,马不停蹄地逃到了一条大河边。
然而,兵荒马乱之际,寂静的河畔连一只渡船也没有,只有湍急的河水泛着阵阵寒光。夜色茫茫,寒风呼号冰冷刺骨,国王和两位随从蜷身在荒野的茅草丛中,心急如焚。天亮之时,如果还不能渡河而去,后果不堪设想。
在分分秒秒的痛苦忍耐和等待中,一位随从被活活冻死,另一位随从也开枪自杀了。子夜时分,一场鹅毛大雪飘然而至,国王布鲁士瑟缩一团,搂抱着战马,就着马匹的体温取暖。他咬紧牙关,心里一遍遍地提醒自己:我不想死,我不能死;我一定要挺到最后一刻。
黎明时,风消雪停,晨曦微露,国王布鲁士挣扎着爬起来,放眼望去,不禁惊喜若狂——只见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条阻隔他走向彼岸的河流,已经冻结成厚实的冰层,一夜之间,天堑变通途。
……此后,布鲁士国王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后来终于将入侵者赶出了苏格兰,重新赢得了独立。
成败得失之间的距离,更多的时候是近在咫尺,一步之遥;而许许多多的功败垂成,往往是输给了自己的绝望和放弃。思想家培根说:“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只需要时间和坚持。”
一只毛毛虫怎样才能渡过没有桥梁的河流?
答案是:永不放弃自己的执着,在经历一段痛苦的蜕变过程后,化成一只展开双翅、翩翩飞舞的蝴蝶。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一条岁月的长河,而坚韧的意志则是飞架其上的桥梁。
不要为一时之小利而断送更为宝贵的东西,甚至生命。
放下,人生才有着力点/安雅
我前些时候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非洲土着民族用一种奇特而有趣的狩猎方式捕捉狒狒。他们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狒狒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洞,恰好够狒狒的前爪伸进去,而狒狒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直到猎人来“解救”它。那么,狒狒为什么前爪能伸进盒子里却抽不出来了?因为狒狒有一个习性:它从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人们总是嘲笑狒狒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去?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狒狒才会犯这样的错误,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为了一时之利,是不是也在死抓着某些东西而不肯撒手,是不是也因此而断送了我们更为宝贵的东西?
生命既然是借来的一段光阴,当然是过一天少一天了。而面对自己日渐减少的寿命,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生命倒计时/苇笛
非洲有一个民族,婴儿刚生下来就获得60岁的寿命,以后逐年递减,直到零岁。人生大事都得在这60年内完成,此后的岁月便颐养天年了。
这真是个绝妙的计岁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不过是我们从上苍手中借来的一段岁月而已,过一年还一岁,直至生命终止。可惜我们常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日子长着呢!于是,我们懒惰,我们懈怠,我们怯懦……无论做错什么。我们都可以原谅自己,因为来日方长,不管什么事放到明天再说也不迟。
直到有一天,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我们时,我们才愕然而惊:糟了,总以为将来还长着呢,怎么死亡说来就来了!那些未尽的责任怎么办?那些未了的心愿怎么办?那些未实现的诺言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面对死亡通知书,人类只能踏上那条不归路。追悔也罢,遗憾也罢,那个早已写好的结局无人能更改。临终之前,也许人们会在模糊中想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想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诲,可一切,都悔之晚矣。
此时让我们想想那个倒着计岁的非洲民族,他们的人生智慧真令人惊叹。生命既然是借来的一段光阴,当然是过一天少一天了。而面对自己日渐减少的寿命,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生命倒计时,一个多么有必要的提醒。面对有限的时光,我们理应善加利用。于是,我们将手中事务打理清楚,分出轻重缓急,再一一安排妥当。当我们的生命只剩下短短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时,有谁舍得将时光浪费在鸡毛蒜皮的事中?有谁舍得将精力花在流言蜚语上?如此宝贵的时光,只能用在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当预定的终点到达时,心中才不会有太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