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活动时,蒙提在致词中提到:“我让杰克借用住宅是有原因的。这故事跟一个小男孩有关,他的父亲是位马术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求学过程并不顺利。小学时,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报告,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
“那晚他洋洋洒洒地写了7张纸,描述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巨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报告,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不及格),旁边还写了一行字:下课后来见我。
脑中充满幻想的他下课后带着报告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老师回答道:“你年纪轻轻,不要老做白日梦。你没钱,没家庭背景,什么都没有。盖座农场可是个花钱的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花钱买纯种马匹、花钱照顾它们。你别太好高骛远了。”老师接着又说:“你如果肯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我会重打你的分数。”
这男孩子回家后反复思量了好几次,然后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好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字,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蒙提此时向众人表示:“我提起这故事,是因为各位现在就坐在这200亩农场内,坐在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豪华住宅中。那份初中时写的报告我至今还留着。”他顿了一下又说:“有意思的是,两年前的夏天,那位老师带了30个学生来我的农场露营一星期。离开之前,他对我说:‘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小学时,我曾泼过你的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这个毅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这里不可能再有人获准进去了,因为这个门仅仅是为你而开的。我现在只好就此把它关上了。”
法门正为你而开/余晓燕
从前,在法的门前站着一个门卫,一个男人来到法的门前,他要求进去。门卫说:“现在不能让你进去。”他就问,那以后可不可以进去呢?门卫说,以后是可能的,但现在不行。通往法的大门其实一直大开着,这个男人弯下了腰,以便通过大门看一看法的内部。门卫见了笑着说道:“你既然那么想进去,何不试试看,不顾我的禁令,往里走好了。不过,我可是有力量的,但我也不过是最下级的门卫,一层一层门厅都站着门卫,而且一个比一个威武。”这么多难关他可没料到,他决心等待下去,直到获准进去为止。这个男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在法门外。他做了许多设法进去的尝试,如此一次一次的请求都把他弄疲倦了,可门卫还是说不能进去。他出门时曾经带了许多东西,如今他把什么都拿来花了,贵重的东西当然用以贿赂那位门卫。门卫一件件收下,但同时又说:“我收下这一切,只是为了使你不致以为自己耽误了什么。”
在等待的日子里,这个男人忘记了还有其余的门卫,他只认为这一个是他进入法门的唯一障碍。于是,他咒骂这一倒霉的偶然性。
渐渐的,他老了,视力也不行了,身体不能再站起来了。最后,他示意门卫过来听他说话。当门卫俯下身,他说:“所有的人都在追求法,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到这里来要求进法的大门呢?”门卫知道,当他快走到生命的终点时才开始注意到这一点。门卫大声说:“这里不可能再有人获准进去了,因为这个门仅仅是为你而开的。我现在只好就此把它关上了。”
做什么事情也得预先有个目标,这样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纪昌学箭/亚洲
纪昌向飞卫学射箭,飞卫没有传授具体的射箭技巧,却要求他必须学会盯住目标而眼睛不能眨动,纪昌花了两年,练到即使椎子向眼角刺来也不眨一下眼睛的工夫。
飞卫又进一步要求纪昌练眼力,标准要达到将体积较小的东西能够清晰地放大,就像在近处看到一样。纪昌苦练三年,终于能将最小的虱子看成车轮一样大,纪昌张开弓,轻而易举地一箭便将虱子射穿。飞卫得知结果后,对这个徒弟极为满意。
人们往往因心里的那个“怕”而屈步,战胜它,你将无所畏惧。
怕/乐健彬
一个少年怕独自走夜路。父亲问他:你怕什么?少年答:怕黑。父亲问:黑为什么可怕?少年答:像有鬼似的。父亲问:你见过鬼?少年笑了:没有。父亲问:那么,现在你敢独自走夜路了吗?少年低头:不敢。父亲问:还怕什么?少年答:路边有一片坟地。父亲问:坟地里有什么声音或鬼火之类的吗?少年答:有虫叫,没鬼火。父亲问:白天的虫叫与夜里的虫叫有何区别?少年:……
一名新兵怕跳低板墙。连长问他:为什么不敢跳?新兵答:怕栽倒。连长问:你以前跳过吗?新兵答:没有。连长问:那么低板墙绊倒过你吗?新兵低头:当然没有。连长问:那你怎么知道它会使你栽倒?然后连长令新兵跳高,成绩为17米。连长又问新兵:你知道低板墙有多高?新兵说:不知道。连长说:15米。
一名失业青年近几年在家埋头写作,发表了一千多块“豆腐干”。一天,父亲指着一则招聘启事说:某报社需要编辑,快去试试!长期与社会缺少直接接触的青年胆怯地说:我未必行。父亲问:为什么?青年答:没学历。父亲问:或许你发表的作品能打动报社总编呢?青年答:那么多大学毕业生应聘,咋会看上我呢?父亲问:你见过总编了?青年答:没有。父亲问:你了解过全部竞争对手了?青年答:没有。父亲问:那你究竟怕什么?
怕走夜路的少年后来独自走了几回,虽紧张,却平安无事;怕跳低板墙的新兵后来终于咬牙跳了一次,并且以后再也没有犹豫过;怕应聘的青年后来背着一袋报刊去见总编,居然被破格录用……他们就是今天的我呀,
我曾反复品味父亲的问题:你究竟怕什么?我的回答是:怕我心中那个与生俱来的“怕”字。
登山队员/钱盈盈
一位着名登山家在一座八千多米的雪山上失踪了。
营地最后一次接到他的信息是三天以前,按原计划,他两天前就应该顺利返回营地。
然而现在已经整整三天过去了,他还是音讯皆无。
他一定是在返回的途中掉进了冰谷,人们这样猜测。
几年之后,这一猜测得到了证实,人们在半山腰发现了他的尸体和遗物。
在遗物中,人们发现了登山家的日记,最后一行写着:“千万不要去登你下不来的高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高度,有的是高峰,有的是小山,甚至有的只是土丘和平地。
并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最高峰,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最高峰。
惰性不难,只要注意几件小事,便能晓得。
小节/刘墉
一位老连长对我说:“我只要观察一个兵入营日和退伍日的两件小事,就能知道他的性情,并预测他未来的发展。入营那天,我注意他扫地的动作,如果他对每一个隐蔽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都不放松,必是一个谨慎、细心、有耐性、肯负责的人。相反的,如果他遇到沟,就将灰土往沟里扫,遇到不显眼的地方就马虎了事,必定会投机取巧,而不能脚踏实地。至于退伍的那天,我则观察他早上起床后所叠的棉被,如果他因为即将离营,而随便叠两下,必是一个苟且、无恒、没有责任感的人,相反的,如果他仍能一如往日,小心地将棉被叠成豆腐干状,则显示出他对任何事能锲而不舍,坚持到底,未来也必会有所成就。”
由老连长的这番话,我们知道:
发现一个人的惰性不难,只要注意几件小事,便能晓得。
除去一个人的惰性最难,必须改正每一细节,才能成功。
“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
时间/L·伍里采维奇
我从母亲那儿学会如何工作,并憎恶懒惰。她常说:“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她还常说:“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美好的东西,也许时间就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别荒废它吧……谁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呢。”
时间!然而,这个词语意味着什么?我们诞生,我们活着,我们死去,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按时发生的,仿佛时间是某种巨大、崇高、宽广和深邃的东西;仿佛它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天体,包容着一切发光的世界,包含着生命和死亡,而这个地球像是蓝色的大海,无数的鱼在其中相聚相依,同泳同游。我们把已经做过的一切叫做过去;把正在做的一切叫做现在;而我们将要或试图去做的一切则称之为未来。而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身内,不在我们身外。过去了的存贮在我们的记忆中,现在正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而将要来的则包容在我们的希望和期待之中。
我们总是在期待着什么;我们的生命就是在期待中耗费掉了;我要说,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期待。我们认为某个时刻将会到来,而且一定会到来,那时我们的期待将会实现。在某种情况下,满足和实现我们的希望似乎依赖于时间;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坚定地相信并且确认,时间依赖于我们,而我们并不能使它缩短或延长。
我们把时间分为时代、世纪、年代,并给这些虚构的划分取上名字,把它们看作是某种真实的存在于它们自身之内并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某种东西。我们相信我们真正量度的时间,而实际上在我们的意识外并不存在什么东西;在我们的书籍之外也不存在什么东西,在书中我们写下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谬见和我们的空虚的言辞。时间在其自身中什么也不是;它不是实在,不是实体,而是人的思想、观念,书中的一个词,石头上的一道刻痕。
亲爱的死去的母亲,当你说:“时间就是永恒……人们荒废时间就是荒废永恒。”或许你说出的是一个巨大的真理,或许你的朴素的思想(并非自觉自愿)所要达到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父亲!一个人在他的民族中是个伟人,在上帝面前也是正直的,他也许会这样祈祷:“教我们计算我们的日子吧,这样我们就有可能使我们心灵专注于寻求智慧。”
我注意到天才和头脑简单的人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都能够显示真理:前者通过理性的力量得到它,后者则通过他们的心和爱。庸人并不是真正的人。
机遇只有在犯错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只有经历错过的尝试,才能清晰地找准成功的方位。
错出来的成功/蒋平
1876年,一位20来岁的年轻人只身来到芝加哥,他一无文化,二无特长,为了生存,只好帮商店卖起了肥皂。随后,他发现发酵粉利润高,立即投入所有的老本购进了一批发酵粉。结果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当地做发酵粉生意的远比卖肥皂的多,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眼见着发酵粉若不及时处置,损失巨大,年轻人一咬牙,决定将错就错,索性将身边仅有的两大箱口香糖贡献出来,凡来本店惠顾的客户,每买一包发酵粉,都可获赠两包口香糖。很快,他手中的发酵粉处理一空。
在随后的经营中,年轻人又发现:口香糖在市面上已经越来越流行,虽然是个薄利行业,但因为数目庞大,发展前景要比发酵粉好。他当即脑瓜子一转,又集结起所有的家当,把宝押在口香糖上了。营销过程中,他积极听取顾客的意见,配合厂家改良口香糖的包装和口味,后来他感觉这种配合局限性很大,索性倾其所有,自己办起了口香糖厂。1883年,他的“箭牌”口香糖正式面世。但在当时,市场上口香糖已有十多个品种,人们对这支生力军接受的速度非常慢,他一下子又陷入了困境。这时候,他想了一个更为冒险的招数:搜集全美各地的电话簿,然后按照上面的地址,给每人寄去4块口香糖和一份意见表。
这些铺天盖地的信和口香糖几乎耗光了年轻人的全部家当,同时,也几乎在一夜之间,“箭牌”口香糖迅速风靡全国。到1920年,“箭牌”已达到年销售量90亿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营销单一产品的公司。这位惯于“错中求胜”的年轻人,就是“箭牌”口香糖的创始人威廉·瑞格理。
不仅如此,接下来的大半个世纪,“箭牌”口香糖还干过几件忙中出错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公司投资1000多万美元成立了保健产品分部,并推出了抗酸口香糖。但由于精里添加了有争议的药物成分,新产品没上市便被查禁,胎死腹中。为了抢占市场优势,他们更是投入巨资,大胆收购一些竞争对手,以至于几度陷入严重的经营和生产危机。
昏招迭出的“箭牌”最后的命运如何呢?到今天,“箭牌融入生活每一天”的广告词已经家喻户晓,“箭牌”口香糖也已成为年销售额逾50亿美元的跨国集团公司。说起成功的奥秘,第三代传人小瑞格理一语道破了天机:那就是“大胆犯错”——须知机遇只有在犯错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只有经历错过的尝试,才能清晰地找准成功的方位。
当记者问他“操纵键盘的手用来搬运沙袋是否觉得可惜”时,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
抗洪一线的大学生/李泽西
《中国青年报》1998年8月12日载:在长江南岸江洲段大堤上,一面大学生抢险队的旗帜在惊涛骇浪中飘扬。
8月上旬,长江又一次特大洪峰即将出现,正在湘南实习的国防科大500名96级本科生提前结束实习,退掉了回家过暑假的车船票,昼夜兼程赶到灾情严重的华容长江干堤。
记者在江洲结识了一位大学生。他面庞消瘦,双眼布满血丝,背土筑堤样样冲在前面,肩磨破了,垫了一块毛巾再干,殷红的血水很快渗透出来。他叫邹立勇,航天系应届毕业生,已经到大西南某国防试验基地报到。探家途中,听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便立即赶回母校。
这些莘莘学子,怀着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以强烈的使命感投身到与洪水的搏斗中。仅8月5日这一天,大学生们就搬运了80吨沙石,垒筑起一里多长的干堤。
生长在上海的张延时是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当记者问他“操纵键盘的手用来搬运沙袋是否觉得可惜”时,他的回答只有一个字:“不。”
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詹磊
有这样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遗憾,就是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内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位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在风烛残年之际,苏格拉底知道自己已时日不多,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身边那位颇有才气的助手。于是,他便把那位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烛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烛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马上就心领神会,“您的思想光辉是需要很好地传递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继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目前我还未发现,你帮我物色一位吧。”
“好的。”助手很温顺、很用心地说,“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寻找,以不辜负您对我的栽培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