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学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一条金鱼的小题大做
张小平
小邱博士毕业后,进到瑞士一家银行上班。他觉得独居一室缺少生气,便到水族馆买来一条金鱼,养在透明的鱼缸里。窗台旁多了一条体态稍瘦的金鱼,在水中翩翩地游移着,给狭窄的空间增色不少。
不久后,女房东露丝发现了这条鱼,直愣愣地盯住它,一本正经地问,你在养它之前,参加过课程培训吗?
只是养了一条金鱼,还要去参加培训,至于吗?小邱纳闷地想,摇了头。
露丝叹了气,语重心长地说,那可不行,要是你连养金鱼的常识都不具备,万一喂错了食物怎么办?万一它吃错食物后生病了怎么办?万一它生病后你护理不当怎么办?她一连道出了数个怎么办,责怪小邱这样贸然养起金鱼太危险,为了它的安全,必须尽快去听课。
居然还要去学习,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小邱不打算理会,可她不依不饶,有时间就来催问此事,还替他问清了培训的地址。他拗不过,这才不甘愿地去了。课堂上,老师就金鱼的种类、喂养方法、水量控制和防病等知识作了全面讲述,足足长达四小时,小邱听得头昏脑胀,厌烦地想,这瑞士人也太会折腾了,单就养条金鱼,竟然还要上四堂课!
他试着用所学的知识来喂金鱼,发觉它似游动得更欢乐些,这才稍感安慰,渐渐地忘了此事。没想到,露丝又找上门来,严肃地说,如果长时间你只养一条金鱼,这样可不行,因为它会感到孤单的。
他呆住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问,你的意思是,需要给它找个伴?
对,金鱼也需要个爱人。她笑着点了头。
哎,只是养了一条鱼,就弄出这么多名堂,她真是没事找事。他烦躁地想,转而又想起此前她那些喋喋不休的说教,到底不情愿地去了水族馆,又买回一条金鱼。
鱼缸里游着两条鱼,时而结伴随行,时而对望私语,时而各踞一方……小邱见它俩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便也不再抱怨露丝。可是三天不到,她又不请自来,呆呆地看着两条金鱼,冷不防地叹道,哎呀,这鱼缸四面都透明可不行,金鱼会缺少安全感的,你还得换个不是全透明的鱼缸。
透明的缸,让鱼缺乏安全感?小邱闻所未闻,便想她又在找茬,于是不耐烦地白了她一眼,下定决心不加理睬。此后再遇见,他就紧紧地捂住耳朵躲开,任由她的唠叨声在走道里自行消失。
一周后,他走进房间,发现鱼缸竟然已被人换过,换成了一面涂黑的。露丝跟在后面,念念叨叨地说,如果处处都透着光,一旦它们要休息,怎么能感到安全呢?我实在无法忍受不拉上窗帘就睡觉,我想它们也一样!小邱瞥了一眼垂落的窗帘,望着一脸认真的房东,无言以对。入了夜,金鱼果真游到挨近黑色玻璃的那边,然后收拢着胸鳍,一动不动,他这才想,或许她是对的,它们也需要拉上窗帘,才能安心地睡。
小邱回国后讲起此事,我不禁感叹,这就是瑞士,一个对生命极其尊重的国度,哪怕只是对待一条金鱼。他呵呵地笑,其实不单包含了对生命的尊重,还隐藏着他们对人生的理解。试想一下,养条金鱼所必需的一些赖于生存的常识,一个相伴相随的爱人,一处适宜安眠的巢穴,不正是我们每个人度完今生的最起码要求么?当你接受了这些特别的养鱼条件,也就接受了他们对人生的最基本理解呀!
原来,为养条金鱼而去参加培训,去买鱼,去换缸,并非多此一举,而是传递出一种寓意,每个生命都离不开最基础的保障。在对一条金鱼的小题大做习以为常后,你就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基本构件,从此亦懂得为了实现它们,而不觉厌烦、不知疲倦地劳作。
四大爷的精气神
朱国勇
我有个远房的叔爷爷,人称四大爷。四大爷九十多岁了,依然精神抖擞,满面红光,常在小镇的街道上,来回转悠,只是跛了一条腿。碰上有人招呼,他就响亮地回答一句,中气十足,处处透着军人的本色。
四大爷是1938年参军的。这之前,他一直生活在南非。他的父亲少年时代飘洋过海,来到南非,挣下了一份丰厚的产业。他在家排行老四,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阔少爷生活。抗战爆发第二年,他们兄弟四人一起回国参军了,所有家产,也都捐献国家用于抗战了。到四九年全国解放时,兄弟四人就剩下他一个了,又进了一家集体工厂,因为少了一条腿,没讨上媳妇。退休后,回到了祖籍地。虽然退休金不多,生活清苦,可老人家的那个精气神,可真是叫人佩服,凡是见过他的人,无不被他感染。“苦点,累点,穷点,算个啥,人活在这世上,关键是个精气神,对着谁都能挺直腰板。”这句话,老人常挂在嘴边,朴素而富有哲理。
可是,当我听了四大爷的故事之后,才算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那天,我们许多人聚在一起晒太阳。四大爷坐在躺椅上,朝着暖洋洋的阳光哼着小调。有几个人故意寻四大爷开心:“四大爷,你真傻,放着阔少爷不做,当什么兵?”“那么多钱,你一下全捐了,你可真舍得。”
“你不懂。”四大爷乐呵呵的。
又一个人很认真地问:“四大爷,你一大家子,为了革命,就剩下你一个,您心里就没后悔过?”
四大爷眯着眼,目光深远,沉默了半晌,才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1938年的初春,一天,四大爷的父亲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进货,回到城里时,已是深夜。按照南非当地法律规定,过了夜里十一点,华人若是在街上行走,轻则罚款,重则坐牢,因为华人是治安防盗的重点监管对象。他回不了家了!情急之下,他找了一个饭店服务生,是日本人,一个妓女,美国人,送自己回家。虽然华人深夜不能在街上行走,但是若是日本人或者美国人的朋友,当地警察就不会追究了。老人回家后,大发感慨:我虽然富有,但是我的祖国弱小,所以地位低下,饱受屈辱;那个服务生和妓女虽然穷困,但是他们的祖国强大,所以地位比我还高。
没过多久,他就举家回到了祖国,散尽家财,把四个儿子都送入了军队。
故事说完了,大家心中都澎湃着深深的感动与感叹。“人活在这世上,关键是个精气神。”四大爷的话又在耳边响起,依旧洪亮动人,只是听来却比以往多了一重含义。
希望
鲁迅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灵魂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然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蝴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ofi Sandor(1823-49)的“希望”之歌: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
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
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
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
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o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茫茫的东方了。他说: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蝴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没有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给生命以挣扎的过程
去绝踪
一个中学生朋友向我诉苦,说他简直失去自我了,每天忙着学习,在校老师管,回家父母管,很少有自由的时候。特别是父母,对他恩威并施,使他有一种极大的压力。看着他青春的脸孔上充满焦虑与无奈,我便给他讲了一件我开作文班时的事。
那堂课讲的是想象作文中的联想,我让四个同学分别在纸上写下他们随意想的一个词。纸条收上来后,四个词分别是痛苦、孙悟空、父母、快乐。我让同学们通过联想把这四个词组合进一篇作文里,很快,就有同学高高举起手来。几个同学说得都较好,联想得也挺合理,但故事总是有些落了俗套,大多以孙悟空为主人公。后来,一个叫李云梅的女生的口头作文让我耳目一新。她讲的故事大意是:她原本是快乐的,可渐渐长大以后,发现快乐的时光越来越少了。父母对她的学习管得越来越严,许多她想做的事都不能去做。她觉得自己就像被戴上了金箍的孙悟空,而那个金箍就是考学。她有时会很痛苦,不明白学习的代价难道就是要牺牲快乐吗?而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
等李云梅讲完,同学们都纷纷认同,说她的作文道出了所有学生的心声。我问他们:“你们对《西游记》的故事都熟悉吧?”他们都点头,我接着问:“孙悟空取经成功之后,除去了头上的金箍,他是快乐的吗?”大家又都点头。我继续问:“那么谁能说一说,如果孙悟空不戴上那个金箍,唐僧不总是念紧箍咒,他会怎么样?”同学们一时议论纷纷,最后都说要是没有那个金箍,孙悟空肯定还会闯祸,说不定还会被压在大山之下饱受折磨。我微笑着说:“你们看,金箍把孙悟空束缚住,反而帮他取得了成功,成了佛的孙悟空一定比没带金箍的孙悟空更快乐!所以别抱怨父母和老师,如果我们给了你们一个放任的青少年时期,很可能以后的人生你们会充满痛苦!”同学们听了我的话,都陷入深思之中。
讲完那段往事,我对这个苦恼的中学生说:“管束与压力是一种困囿也是一种动力,这些道理我想你们应该都明白。只是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可是世界上又有哪一种美丽背后不是痛苦的挣扎呢?破茧成蝶的蛹,孕育珍珠的蚌,泥土中的种子,无不是在苦难中成就自己的辉煌。”
他的神情缓和了许多,抬头去看墙上的一幅风景画。画中一座高山拔地而起,悬崖上一棵松树斜斜地生长着。我心中又有所感,便对他说:“你看这生长在岩缝中的树,比那些大地上恣意生长的树更有生命力,更能迎风而立。可它当初从岩石的重压下长出来,也一定付出了许多艰辛与努力,因而它才能凌驾于高山之巅!”
他站起来,用力看了一眼画中的树,目光坚定起来。他长舒了一口气,说:“我懂了!”在他离去的时候,我告诉他:“那种挣扎不是消极的,因为有希望和梦想。把心放轻松些,那么挣扎的过程也就不会是痛的了!”
他大步出门,脚步坚定而有力。想想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想想他们的锦绣前程,便也不再感叹,反而有了欣慰。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努力的收获。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是在经过努力而超越压力抵达梦想的那种喜悦。而放任的生活,虽然随意蔓延,却终会枯萎漫漶。给生命以挣扎的过程,人生才能破茧而出破土而出,如蝶如种子,轻盈飞翔笑对蓝天。也许,生活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