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若要建成大厦,必先绘制蓝图。拥有明确的目标将会给我们的行动计划、忙碌的方向带来指导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只有明确了正确的方向,以后的努力才能加速目标的实现,方向不对,再努力、再辛苦,你也很难成功。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任何人都鲜少能获得成功。一旦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漫无目的的飘荡最终会迷路。
亚里士多德说过:“明白自己一生在追求什么目标非常重要,因为那就像弓箭手瞄准箭靶,我们会更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方向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针。有方向的人是在为美好的结果而努力,没目标的人只会在原地折腾。任何一个优秀的人绝不会在盲目中折腾,他们总会在行动之前就为自己设定了努力的方向。
有一个年轻人向拿破仑·希尔讨教职业上的事情,这位年轻人举止大方,已经大学毕业4年了。
他们先从年轻人目前的工作谈起,并了解了他所受的教育情况、家庭背景以及对事情的态度等。希尔突然问他:“你找我,是不是想让我帮你换份工作呢?”
年轻人回答:“是的。”
希尔又问:“你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
年轻人比较沮丧:“问题就在这里,我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希尔说:“不妨让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10年以后你希望自己是个什么样子呢?”
年轻人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我希望我的工作和别人一样,待遇很优厚,并且能买下一栋好房子。”
希尔笑了笑,对年轻人说:“你现在的情形好比是跑到航空公司说:‘给我一张机票。’你并没有说出你的目的地,人家怎么能把票卖给你?同样道理,除非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方向,否则你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年轻人听完希尔的话,开始认真的思考。几个小时过后,年轻人满意地离开了。
一个没有发展方向的人,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其前景绝对不可能乐观。方向和目标可以唤起一个人成功的信念。一个心中有方向的人,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一个心中没有方向的人,终其一生必定碌碌无为。
没有目标的人不但不能够发展,说不定还会在日益激烈的工作竞争中被淘汰。只有那些能够朝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长久地生存。他们不满自己的现状,总是有更好的追寻目标,正是这个目标让他们拥有了不懈的动力,凭借这样的动力,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全力以赴将工作做到最好,也为改变自己的命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直线距离最短,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试想,从起点开始出发,不停地变换最终目的地,当我们最后到达终点时,我们已经走了多少弯路?如果从起点出发,直接朝着终点进发,我们就不用多走弯路了!因此,方向如一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马克思说过,目标始终如一是他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决定了他的坚定政治信仰,顽强执著追求,不动摇、不气馁、不妥协,为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目标始终如一,也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坚毅性格。
随着《哈利·波特》风靡全球,它的作者罗琳成了英国最富有的女人,她所拥有的财富甚至比英国女王还要多。但是在她风光的之前岁月,人们可能并不知晓她曾经的窘迫。
罗琳从小就热爱英国文学,热爱写作和讲故事,写一部科幻类著作一直是她的奋斗目标。大学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并结婚。无奈地是,这段婚姻来得快去得也快。婚后不久,罗琳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
丈夫离她而去,工作没有了,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儿,罗琳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她不得不靠救济金生活,经常是女儿吃饱了,她还饿着肚子。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罗琳写作的积极性,她坚持写作。有时为了省钱省电,她甚至待在咖啡馆里写上一天。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罗琳没有放弃,仍然以积极心态去写作。就这样,在女儿的哭叫声中,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诞生了,并创造了出版界奇迹,她的作品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11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罗琳从来没有远离过自己的努力方向,即使她的生活艰难,她也坚信有一天,她必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罗琳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时刻牢记自己的奋斗方向,我们才能更容易走向成功。
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方向是前进路上的航标。在职场中也一样,我们不怕困难重重,只要我们找准了行动的方向,有可以努力前行。因此,在接到任务时,在遇到问题时,优秀员工首先会的就是设法知道自己的前进方向,接下来才是贯彻执行。
任何活动本身并不能保证成功,并不一定是有利的。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朝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是我们要攻克的目标。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畏难心理,如果困难太大,很容易使我们因畏惧而裹足不前。若将困难划分为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继而有针对性地去攻破,那么,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会被我们瓦解了。
有一位青年,曾梦想要做美国总统,但这个梦想似乎过于遥远、不可思议。该怎么办呢?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他拟定了这样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就最好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的前提需要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青年开始步步为营。一天,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3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一身雕塑似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几年中,青年囊括了欧洲、世界、全球、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10年,利用在体育方面的成就,而一心去表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九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他与太太生育了4个孩子,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2003年,年逾57岁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
施瓦辛格的故事对你有一定的启迪吧!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在特定的时限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你才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调动自己和他人的潜力,从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如果一开始就盯着长远目标,任何人都难免精神涣散、松松垮垮,要实现自己的目的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个难题的实现要有明确的步骤,如果你有着极具雄心的目标,你就该学会化大目标为小目标,逐步跨越它。不仅如此,在实现自己每一个小目标时,一定要送给自己一份成就来。当你看到努力的结果时,就会有一种满足感,产生积极的心态,自然有旺盛的士气继续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了。
抓住思维的“闪光点”
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人就像在磨道里拉磨一样,永无休止地在这个环形道上走着,走完一圈再走下一圈,无休止地重复、无休止地走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想而知,这样的人终其一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因为他们不知道成功其实就在拐弯处。只要懂得将自己的思路转个弯,前方的路就大不相同。
有个成语叫“曲径通幽”,意思是说,做事时可以用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工作中,有许多事,你强攻硬取往往会坏事,但如果用旁敲侧击的方法,却能收到非凡的效果。
你也许是个循规蹈矩的人,做任何事喜欢参考别人的做法。你也许很害怕打破常规,不愿去做一些出格的事儿。这一点可能不会给你带来麻烦,但也不会给你带来成功。不凡的成果常常是你突发奇想时获得的。
有家大型广告企业招聘高级广告设计师,面试的题目是要求每个应聘者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出一个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案,没有主题和内容的限制,然后把自己的方案扔到窗外。如果谁的方案最先设计完成,并且第一个被路人捡起来看,谁就会被录用。
设计师们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们绞尽脑汁描绘着精美的图案,甚至有的人费尽心思画出诱人的********。
就在其他人手忙脚乱的时候,有一个设计师非常迅速、非常从容地把自己的方案扔到了窗外,并引起路人的哄抢。
他的方案是什么呢?原来,他只是在那张白纸上贴上了一张面值100美元的钞票,其他的什么也没画。就在其他人还疲于奔命的时候,他就已经稳坐钓鱼台了。
显然,该设计师的方法并非投机取巧,而是在理解了题目基础上的创新之举。这个简单的举动使他在众多优秀者中脱颖而出。
换一种思路能够使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哪怕起初你处于不利的地位和形势。也许你的学历不是最高的,经验不是最丰富的,技术不是最熟练的,但是你的创新能力是价值非凡的,它所创造的价值将使你本身存在的弱势不成为阻碍你前进的问题。
每个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瞬间的灵感。许多瞬间的灵感是精彩的,若牢牢抓住,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摸索、探究、论证等实验、实践活动,说不定会由此改变现状、改变人生。
李凡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了两年,可是觉得有些泄气,凭着著名大学本科的学历进入这家公司,她很希望能好好表现一番,可是始终拿不出可以让她扬眉吐气的成绩来。
最近,一位比她资历还浅的同事,竟然因为一个很有创意的方案,不但让客户非常满意地和公司签下了长期合约,而且还得到了广告创意大奖。李凡觉得无颜面对公司员工,心灰意冷,打算辞职另找其他性质的工作。
因为心情不好影响到身体,李凡生病来到医院的候诊室里,心中还不住嘀咕:“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干这行。”
“广告学的理论我都背得滚瓜烂熟,技术也不比别人差,可是为什么做出来的东西都那么死板?”想着想着,李凡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她感到浑身酸软无力,两眼无神地望着前方:医生迟到了,匆匆进入了诊疗室。忽然,李凡撕碎了口袋中拟好的辞职信,站起来就往外走。
过了几个星期,李凡的广告公司推出一则电视广告:
一位身穿手术衣帽并戴口罩的大夫,正紧皱眉头专心动手术,四周的气氛紧张而凝重、护士不停为医生擦拭额头上的汗。只见他伸手接过一把剪刀,再伸手接过一把刀子,过了一会儿又伸手接过一个瓶子往下倒……医生手持瓶子,拉下口罩,注视着自己的杰作,满意地笑了。镜头一转,他的杰作竟然是一锅让人垂涎欲滴的螃蟹,这时唯一的一句旁白响起:“只有XX牌调味料,才能让你大显身手!”
原来,迟到大夫的身影触发了李凡的灵感,一则美妙的广告不仅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也让李凡重新拾获往日的自信。
可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抓住每一瞬间的灵感,会使你受益无穷。但灵感往往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它在人们头脑中只能停留几秒钟,常常在你稍有所悟,但还未来得及反应之时就飘然而去。
抓住瞬间的灵感并不是件困难的事。只要生活中处处留心,准备一个灵活的头脑,就能以速写的方式快速记下那瞬间的灵感。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灵感突然来临时的准备,趁它还没有被别的想法盖住以前,抓住这些想法。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无法进行下去时,不妨活跃你的思路,从另一个侧面来思考,往往就能够抓住问题,不但能够将问题消解于无形,而且可以让你成为企业的“新财神”。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
生活中充满了选择。选择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是坚守还是放下,每时每刻伴随在我们的身边。做出了选择就意味着承担后果,也许你会收获,也许你会失去。
我们知道,每一个选择都包含“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人的能力有限、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必须有所取舍。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追求不尽,只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杨振宁曾在芝加哥大学做实验物理的研究,但他的研究工作并不太顺利。虽然师长们对他的见识非常欣赏,但缺乏动手能力成了杨振宁的死穴。他自幼便是左撇子,好不容易才被母亲纠正过来。关于他的笨手笨脚有个笑话:杨振宁小时候曾用泥捏了一只鸡,拿给父母看,杨武之夫妇为了鼓励他,夸奖说:“这个藕做得真不错哦!”而在芝加哥大学,“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笑话,更是流传至今。后来在导师特勒的建议下,杨振宁转攻理论物理学。
给自己以准确定位,扬长避短,杨振宁舍弃了实验物理的研究,转而进行理论物理学方面的探讨。1957年,因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根长短相同的杠杆,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找到那个最合适的支点。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甚至要在身陷某些意想不到的困境中做出生死抉择。这时,在需要放下的时候,要舍得放下,要平衡的心态对待失去。
精明者敢于放下,聪明者乐于放下,高明者善于放下。“取”固然重要,但“舍”亦是方略。一个懂生活的人,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可舍弃某些东西,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来成就事业。
对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我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是自我折磨。
过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均代表着昨天,无论对错,无论你如何后悔都已经无法更改,这与沉没成本的道理是一样的。昨天的成本已经打进去了,是赢是亏,都是昨天应该的支出,从今天来看,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没成本。人在思考问题时老是后悔莫及、悔不当初,其实是自己给自己寻找痛苦。理性人总是关注于未来,而非过去。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为错过了月亮而伤感,那么你也要错过繁星了。所以,应该承认现实,勇敢地承认自己过去言行的对与错,忽略沉没成本。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对今天,这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向前看的人生态度,以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才可能轻装上阵,才可能有新的成功,才会有辉煌的人生和幸福。
人们常常给自己增添很多无形的包袱:曾经发生过的痛苦的和悲伤的往事;明天还没有到来,明天无法预料的准备……我们总是在准备,就是用这样的锁链锁住了幸福,给自己的生命增添了太多的负担。
有一个流浪汉在看不见尽头的路上长途跋涉,他背着一大袋沉重的沙子,一根装满水的粗管子缠在他身上,两只手分别拿着两块大石头,脖子上用一根旧绳子吊着一块大磨盘,脚腕上系着一条生锈的铁链,铁链上拴着大铁球,头上还顶着一个已腐烂发臭的大南瓜。这个流浪汉地吃力地走着,每走一步,脚上的铁链就发出哗哗的响声。他呻吟着,他抱怨他的命运如此不幸,他抱怨疲倦在不停地折磨着他。
正当他头顶烈日艰难前行时,迎面走过来一位农夫。农夫问:“喂,疲倦的流浪人,为什么你自己不将手里的石头扔掉呢?”
“我真蠢,”流浪汉明白了,“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他扔掉了石头,觉得轻了许多。不久,他在路上又遇到一位少年。少年问他:“告诉我,疲倦的流浪汉,你为什么不把头上的烂南瓜扔了呢?你为什么要拖着那么重的铁链子呢?”
流浪汉答道:“我很高兴你能给我指出来。我没意识到我在做什么事。”他解开脚上的铁链子,把头上的烂南瓜扔到路边摔得稀烂。他又觉得轻了许多。但当他继续往前走时,他又感到了步履的艰难。
后来,有一位老人从田里走来,见到流浪汉十分惊异:“啊,我的孩子,你扛了一口袋沙子,可一路上有的是沙子;你带了一根大水管,可你瞧,路旁就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它已伴随着你走了很长一段了。”
听到这些话,流浪汉又解下了大水管,倒掉了里面已经变了味的水,然后把口袋里的沙子倒进一个洞里。突然,他看到了脖子上挂着的磨盘,意识到正是这东西使他不能直起腰来走路。于是他解下磨盘,把它远远地扔进河里。
他卸掉了所有负担,在傍晚凉爽的微风中,寻找住宿之处。此时,他觉得自己的脚步轻松而愉悦,比原来快乐许多。
得与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我们每一天都徘徊于失与得之间。但很多人失不得,也失不起;对于他们来讲,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物质,同时也会失去一个人的心理上的平衡。
但人们想不到的是,正是因为你的不想失去,当你越走越远的时候,你背负的也就越来越多,如果达到了极限,你可能就得抛弃一切。与其如此,还不如在行走的过程中,主动放下一些东西,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总是保持轻装状态,顺利前行,追寻前方的美好!
在变化中不断充电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不再被认为是上学时的事。学习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已经没有时间的分隔、人员的界定和学习场所的限制。在这个变化的环境中,只有对工作勇于负责,每天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卓越的职员,才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上。
布留索夫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时代的前面,如果不可能,那就绝不要落在时代的后面。”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思考方法,就要善于在工作中捕捉知识,掌握更新的工作技巧,构建更加科学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适应工作和时代的要求。
米勒·佩利刚刚高中毕业,就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到一家百货公司去打工,每周只能赚3美元。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工作下去,于是他每天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想办法充实自己,努力改变工作的境况。
经过几个星期的观察后,他注意到主管每次总要认真检查那些进口商品的账单。由于那些账单用的都是法文和德文,他便开始在每天上班的过程中仔细研究那些账单,并努力学习法文和德文。
有一天,他看到主管十分疲惫,就主动要求帮助主管检查。由于他干得非常出色,以后的账单就由他接手了。
过了两个月,他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尽管米勒·佩利对这项业务一窍不通,但是,凭着对工作不断钻研、学习的精神,他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半年后,他已经完全胜任这项工作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有米勒·佩利的学习意识,就会做得像米勒一样好,甚至比他更为优秀。
在现今的企业环境里,没有打不破的铁饭碗。你的工作在今天可能不可或缺,可是这不意味着明天这个职位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无论是就业者还是求职者,除了努力工作外,都应把一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再学习上。只有经常地磨斧子,斧子才能更加锋利,才能更好地披荆斩棘。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向爱因斯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爱因斯坦便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他说:“A=成功,X=艰苦劳动,Y=使用正确的方法,Z=少说空话。”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明白成功的真谛,即: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任何人,只有理解了这个真谛,才能脚踏实地,才能最后收获成功。
成功的人,未必都很完美,但他们有项特质是常人所没有的,那就是勤奋。亚历山大曾经说过:“虽有卓越的才能,而无一心不断的勤勉、百折不挠的忍耐,亦不能立身于世。”成功人士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努力攀登,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一勤天下无难事。在年轻时,就培养出艰苦劳动的品性,并且在工作中永远不减勤勉且更加努力,那么这种无形的财产和力量将会成为你终生受用的法宝。
王亚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建国后任厦门大学校长直至去世,他为厦门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腿锯短半尺。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觉,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腿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他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
有很多人渴望赢得成功,但又不愿意去努力工作,这些人都希望工作轻轻松松、一帆风顺,可是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必须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要像蚂蚁一样勤劳,你才会因此拥有辉煌而充实的生活。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艰苦劳动是一种需要长久坚持的人生信念,只有将“艰苦劳动”作为自己永久的座右铭,才能成就伟业。
很多人意识不到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差一步,这一步就是四个字:艰苦劳动。拥有了这个法宝,就能走向成功;反之,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成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踏实勤奋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只想着如何少做,那工作也能做好了,生活自然也就美好了。
行事时要注重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用巧妙灵活的思路解决难题,胜于一味地蛮干。成功者与穷困者之间,往往就差那么一点点——前者把新奇的念头紧紧抓住,而后者却把它轻易地放过去了。如果不讲究方法,死守教条。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自吃苦果。
汉斯是一个伐木工人,为公司工作了5年,却从来没有被加薪。这家公司又雇用了杰克,杰克只工作了1年,老板就给他加了薪,却仍然没有给汉斯加薪。这引起了汉斯的愤怒,他去找老板谈这件事。
老板说:“你现在砍的树和5年前一样多。我们是以产量计酬的公司,如果你的产量上升了,我会高兴地给你加薪。”
汉斯回去了,他开始更卖力地工作,并延长了工作时间,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树。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说给老板听。
老板让汉斯去跟杰克谈谈:“可能他知道一些你我都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汉斯就去问杰克:“你怎么每天都能够砍那么多的树?”
杰克回答:“我每砍下一棵树,就停下来休息两分钟,把斧头磨锋利。你最后一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汉斯红了脸,一言未发。
工作中,许多人如同汉斯一般,勤奋努力,任劳任怨,却忘了多磨一次斧头,找寻巧干之路。成功者大多懂得巧干,能找到正确的方法,而且善于抓住机遇。
如果你是个才华出众的下属,真有能力,正确的方法不是盲目地干活,而是在行动之前找到合适的方法,在执行中妥善地执行自己的任务,这样才能显示你不凡的才智。
很多事情的最后效果如何,就取决于你的行事方式,取决于你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为此,在任何事情的开始和行动中,我们都要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找到正确的方法,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行动。没有行动,任何口号都没有意义。要想成功地达到目标,实行计划,实现梦想,就必须少说空话,通过努力工作把任务具体落实下来。
许多成功的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做。只有敢想才敢做,敢做才敢为。与其不行动而失败,不如行动了再失败,不战而败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勇气和胆略。当然,敢冒风险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利益,这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古时候,有两兄弟看到大雁就在眼前,两人弯弓欲射时抬起杠来,一个嘀咕着射下来要这样烹着吃,另一个嚷嚷着射下来要那样煮着吃,却忘了放手射,大雁就这样在两人的争论不休中飞远了。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人:要么只会坐而论道,沉迷于文山会海,夸夸其谈,将嘴上、纸上的演示代替了真正的行动;要么,在面对一项任务时,不想着赶紧寻找解决方法,只是一味抱怨,结果,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到最后什么也做不成。
社会需要的不是嘴上说得漂亮的人,而是踏踏实实、肯干的人,嘴上说的再好,永远也比不上行动,只有认真实干的人,才能走到最前面。只有最终的行动才会让你有可能得到收获。
爱因斯坦这则成功的公式虽然寥寥数语,但仔细琢磨,其实并不那么简单。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通常从上午9点到下午7点,他都在大不列颠博物馆钻研各种有关资料,在固定的座位上,每当兴奋时,其右脚总要习惯地在地上来回擦动几下。这样,过了25年,他竟把坚硬的地面磨出一道凹下去的印子。这不能不说是“艰苦劳动”的佐证。
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你如何才能记下许多东西?”他回答道:“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对于那种填鸭式的教育非常不满,譬如硬要学生死记那些事件、人名、公式,等等,其实要想知道那些东西,从书本上可以翻到,根本不用上什么大学。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人们解决世上的所有问题是用大脑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而不是搬书本。”在他的言语中,所谓“正确的方法”就是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关于“少说空话”的例证更是随处可见。只要留意,便不难发现,那些在事业上的成功者,无不是埋头工作、不尚空谈者;相反,那些夸夸其谈、爱说空话者,则与真正的事业成功无缘。
应当说,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不说空话,共同构成了爱因斯坦所说的成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