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善诗,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曾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相继担任武功主簿、明堂主簿、侍御史等职。因其也曾担任临海县丞,后人称之为“骆临海”。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起草了《讨武氏檄》。《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于易水①送人
此地别燕丹②,壮士③发冲冠。
昔时人④已没⑤,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时著名的刺客。
④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⑤没:死,即“殁”字。
【赏析】
本诗大概作于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秋骆宾王出狱并奔赴北方边塞从军之后,又在次年他出任临海县丞之前。在此期间,骆宾王在易水送别友人,由送别之地想到古人荆轲,遂借古慨今、抒怀咏志,颂昔日之英雄,更是发今人之忧思,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慨。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两句咏史,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旧事。
战国末年,荆轲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决心以身犯险去刺杀秦王。临行前,太子丹、高渐离等人到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战国策》记载:“……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句中的“此地”即是易水,照应诗题。诗人没有写自己与友人作别的场景,而写荆轲辞别送行众人后,踏上了刺杀秦王的征途。“冲冠”二字在此表现了荆轲大义凛然的英雄豪气。这两句营造出了悲壮萧瑟的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寓情于写实,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从第二句到三句转得极为突兀,诗人没有写荆轲刺秦失败而惨死的悲惨遭遇,而是直接跳转到了现实中:古代的英雄豪杰早已不在,眼前只有冰凉刺骨的易水依旧静静地流淌着。“寒”字,既写易水冰凉的特点,又言世道艰险,并道出诗人有志难申的愁闷心境,可谓一石三鸟。“水犹寒”三字也令诗歌读来一气挥洒。
诗人巧妙地把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用典自然,不着痕迹。后两句中尤把叙事、用典嵌入工整的对仗句里,更显构思巧妙、诗艺精工。
【大师导读】
(后两句)一见人虽没,而英风壮采,凛烈如生,一见易水寒声,至今日犹闻呜咽。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
——俞陛云
·在狱咏蝉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不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西陆:指秋天。
②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③玄鬓:蝉的黑色翅膀。
④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所作。
【赏析】
大凡咏物诗,或见物兴感,或借物自况,或借物寓意,皆不会拘泥于原物的迹象,吟咏中都寄托着题外之味,这便是《诗经》“赋比兴”三法中的“比”。唐诗之中,多有借自然造化之物,用比兴手法,抒发喜乐哀怨的诗作,如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就是一首典型的借秋蝉寄托愤慨之佳作。诗人技法高超,譬喻精妙,达到了人蝉合一的境界。
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任侍御史一职。他多次上疏讽谏武后,不久即遭弹劾,并被人陷害,以莫须有的贪赃罪名下狱。骆宾王在狱中听到蝉鸣,有感而作此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起句逗起客思,开篇即言狱中闻蝉,这是题之本位。秋蝉马上就到生命尽头,正在唱着最后的挽歌,诗人则从庙堂之上坠入了囹圄之中。本联上句写蝉,下句言己,句法上对偶工整,写法上感物起兴。通过这种手法,诗人将原本没有关系的两物联系起来,表达了人世无常、沧桑变幻之感。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两句仿佛是诗人正在对蝉倾诉衷肠:命运已经十分悲惨,让人不堪忍受,我却又在狱中看到你,并且还要忍受你凄惨的鸣叫声。表面看来这是在写蝉之可怜,实际上是诗人自况。“玄鬓影”、“白头吟”都有年老之意,表达了诗人老来无成的遗憾。这两句由蝉说到己身,层次井然。
“白头吟”三字含有典故。相传西汉的卓文君曾以此为题,作了一篇针对负心人司马相如的诀辞,也有自伤之意;到南朝时候,鲍照等诗人也曾用此题,表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哀怨之情。骆宾王用此典故的初衷与前人相仿,同样流露出自己的忠心被统治者辜负后的怨尤。
五、六句中,蝉与诗人的形象进一步融合,难分彼此。“露重”和“风多”是以蝉生活环境的恶劣比喻诗人所处的朝廷局面的混乱;“飞难进”和“响易沉”既写出蝉在这种环境中身不由己的形象,也表明诗人仕途受阻、心迹难明的遭遇。
全诗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反诘收尾,情感强烈。这两句借蝉喻己的用意。前句先言明自己志本高洁却锒铛入狱,说尽世事的荒唐;后句表达希望有人替自己辩白洗冤,有愤懑难平之势。“无人”与“谁为”是互文手法,表明无人相信自己的清白,也没有人会帮自己昭雪。诗人之所以发出这声哀叹,既因为自己的不幸,更出于对统治者不辨忠奸、任奸佞横行的愤怒。
全诗咏蝉自喻,将物我统一起来,且语多双关,用典自然。清代学者方东树说“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自然已到。”这首诗就是这样一篇佳作。
【大师导读】
中联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尤肖才人失路之悲,读之涕洟欲下。——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以蝉自喻,语意沉至。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托物寄兴,感慨无端,若即若离的笔意,真正勾画出“咽露哀蝉”的魂魄。这种境界,在王、杨两家集中是见不到的。
——马茂元
这是闻蝉声而感身世。蝉的头是黑的,是喻体,玄鬓影是喻依,意旨是少年时不堪回首。“露重”一联是蝉,是喻依,喻体是自己,身微言轻是意旨。诗有长序,序尾道:“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正指出这层旨意。“高洁”是蝉,也是人,是自己;这个词是双高的,多义的。
——朱自清
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起句言狱中闻蝉,题之本位也。三四句由蝉说到己身,层次井然。而玄鬓白头,于句法流转中,兼工琢句。五句言蝉因露重而沾翅难飞,犹己之以谗深而含冤莫白;六句言蝉因风多而响易沉,犹己之以毁积而辞不达。末二句慨然说明借蝉喻己之意。此诗取譬最为明切。——俞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