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很多人还感觉自己是个孩子,可转眼间却已经为人父母了。最初的喜悦过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为人父母——甜蜜的折磨
一条坎坷陡峭、人烟稀少的山路上,走着一个年轻的女人。她的背上背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女人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尽管脚步沉重,但她依然咬紧嘴唇,稳稳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着……
一个同样被山路折磨得疲惫乏力的男人在路边休息,当女人经过他身旁时,他一脸同情地问:“我身边的东西比你轻得多,都累得不行了,你难道不觉得累吗?”
女人擦擦汗,平淡而又坚定地说:“他不是东西,他是我的孩子。”接着又说:“他不重,他是我的孩子。”她脚步依然向前,没有丝毫犹豫。
的确如此,有多少的父母都像这位背着孩子前行的女人一样,他们不知疲倦,不厌辛苦,只因背上的是自己的孩子。生活中,孩子的出现,可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和负担,然而,生命的传承有它不可言说的美丽。亲情,有时不需要华美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就可以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并非沉重的包袱,而是彼此最甜蜜的负荷。
《圣经》中说:“上帝无法降临在每一个人身边,所以造就了母亲。”由此可见,对母亲宽广而光辉的爱,东西方的认识是一致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上帝在创造人间“母亲”的时候花了许多的时间,到了“母亲”出世的那天,仆人问道:“您为什么在造她的时候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啊?”上帝说:“人间的母亲,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她靠残羹剩饭就能生活,她拥有能够迅速医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挫折到失恋,都能治愈。她有6双手,3双眼睛,她的眼睛可以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当孩子们有了过失或麻烦时,她眼睛能够看着他们而不必开口就能表达这样的意思:我理解你们,并爱你们。”母亲,就是上帝派到人间的天使。
养育孩子既是件麻烦的事,又是件无比幸福的事。看着自己孕育的小生命一天天长大,慢慢变得会说话了,有思想了,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为人父母,就是这样一种甜蜜的折磨。
孩子是天使,不是你们烦恼的开始
随着小生命的呱呱坠地,在人生的旅途中,终于成为向往已久的父亲或母亲。望着襁褓中那可爱而又逗人的小脸蛋,心头骤然升起一股惬意的感觉。
孩子的出世,给夫妻双方增添了新的欢乐,也使家庭生活变得更加甜蜜。然而,也有不少夫妻,随着小生命的介入,原先融洽的关系渐渐产生矛盾、冲突,双方爱情的结晶,却成了夫妻感情冲突的媒介。
启宝与妻子结婚已有好些个年头,感情一直不错。他们有个7岁的儿子,叫小佳,今年刚上小学。妻子是小学老师,非常关心儿子的学习,每天晚上都要督促小佳做作业,有时候做完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额外多加一点作业,快到十点时小佳才能睡觉。妻子一直有个遗憾,总觉得自己年幼时没有机会上好的学校,耽误了一辈子的发展,所以,特意让自己的儿子用功读书,希望将来能进重点学校。
启宝很反对妻子那么严格要求儿子读书。他觉得孩子现在还小,刚上小学,应该让他轻松一些,多跟小朋友玩,或看看动画片之类的。他曾经跟妻子说,这么小就给孩子那么大压力,对孩子不好,搞不好变成书呆子,周末应该带他出去玩一玩,过正常小孩的生活。但是妻子回答:“玉不琢,不成器,就要趁年纪小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来才能有所成就。”
这样的争论也没个结果。一天,问题发生了。妻子发现每天早上电视上都会教英文,她觉得很不错,就开始规定小佳每天早上早点起床学英文。可小佳觉得电视上教的太难了,根本没有兴趣,而且每天早上还要那么早起床,根本吃不消。这天,小佳有点不舒服,赖在床上不想起,硬是被母亲叫醒上电视课。小佳不愿意,被母亲狠狠地骂了一顿,于是哭起来。
启宝看了很心疼,就对妻子说不要这样折磨儿子。这一说,妻子发起了脾气,骂着说:“你做爸爸的,就知道偏袒儿子,一点儿都不替他的将来着想。”启宝听她这样说,也有点火了,说:“你看你像个妈吗?你这像在对待儿子吗?只像个又严又凶的老师,你是不是把这个家也当学校了?”本来是教育孩子的问题,结果演变成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吵起来,把小佳吓得没去上学。
孩子的问题引起夫妻之间的冲突,最后只会伤害夫妻之间的感情。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家庭学家们指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亲子之情削弱了夫妻之情。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子女是夫妻双方爱情的结晶,自然能够成为感情交流的一种纽带。父亲爱儿女,母亲爱儿女,在这共同的抚育、爱护中,自然而然地沟通了夫妻感情的交流。但是,夫妻之情除了这种间接的通路以外,毕竟还有其直接的渠道。在子女没出世之前,新婚夫妻有很多共同活动,或结伴旅游,或挽手散步,或双双起舞,或侃侃细语……感情的交流直接而又密切。当有了孩子后,家务成倍增加,子女身上又凝聚、寄托着父母的爱,于是,夫妻双方一部分精力分散到家务中,一部分感情转移到孩子身上。其中,母亲表现得尤为明显。
有一位丈夫说:“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再也没有单独吃过饭,当我提出和她一起外出娱乐时,她就说我不懂事。在她眼里,只看得见孩子!”这位丈夫对妻子的意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是在妻子看来,自己抚育孩子辛苦,丈夫理应更加体贴、关心,作出牺牲也属应当。倘若丈夫仍像过去那样生活,就会认为丈夫太自私,永远把自己看得最重。由于共同生活的减少,夫妻感情直接交流的机会也会比以前少;“感情转移”又有可能造成情感体验上的误解;加上家务的劳累,常使夫妻性生活出现不和谐。于是,原先亲密和谐的夫妻,随着子女的问世,渐渐地出现矛盾、纠纷也就找到原因了。
二是对子女期望的落空引起夫妻感情的不和。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大精力,寄予厚望。孩子健康、活泼、懂事、上进,父母高兴;孩子体弱、生病,或者犯了错误、发生了什么意外,父母由于期望的落空,各自“情绪指数”下降,就容易互相埋怨责怪。
有对夫妻,婚后感情一直不错,有了孩子后,只要孩子一生病,丈夫就怪妻子没照顾好,妻子责怪丈夫没为自己创造条件,于是经常争吵。另外,孩子上学后,如果学习、品德等方面不理想,也会成为夫妻间口角、争吵的导火线。
三是教育方法的不一致造成夫妻间的纠纷。一位母亲曾说,她常因自己和丈夫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分歧而吵得不可开交。例如有一次,他们的独生儿子发脾气,把丈夫刚买给他的新式玩具赌气丢在地上,并一脚把它踩烂。丈夫见了,上去就是一巴掌。妻子看见丈夫这样粗暴地对待儿子,就骂丈夫“不像父亲”、“好像儿子不是你亲生的”之类,丈夫自然不买账,于是,父亲同儿子的矛盾很快演变成丈夫同妻子的纠纷。
这位母亲的经历,恐怕在许多夫妻中都发生过。虽然天下父母都爱子女,都希望子女成才,但是,怎样爱子女,什么才叫爱,怎样使子女成才,成什么才呢?在大的价值目标上,夫妻双方观点都不一定相同,在小问题上,分歧就更是屡见不鲜。孩子一次测验不及格,或者说一次谎,或者做错一件事,或者提出一项什么要求,都会引起父母间不同的看法。如果父母双方自尊心都强,都认为自己的看法有道理,对方的意见不足取,那么,冲突肯定不可避免。
分析了夫妻间因孩子引起感情冲突的原因,相对的也有预防这种冲突的办法。
首先,区别亲子之情和夫妻之情。人类崇高的感情除了亲子之情,还有夫妻之情,前者有血缘纽带,后者有亲密的姻缘桥梁,两者可以互相渗透、促进,却不能互相代替、置换。夫妻间产生爱的结晶后,家庭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变化,但是不应忽视夫妻间共同的活动和感情的直接交流。身为妻子,在珍爱孩子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在家庭里除了母亲的身份还有妻子的角色,对丈夫正当的感情要求应当满足;而身为丈夫,也应体谅妻子的母亲情感,对妻子的辛劳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应。人的感情具有一种“酬答效应”,夫妻双方越是体谅、关心对方,心中常常想到对方的需要,各自内心要求越是容易得到对方的主动满足。
其次,协调子女教育中的一致性。管教子女是父母的共同责任。由于夫妻双方的经历、修养、个性、期待的不同,在子女教育中出现意见分歧完全是正常的。关键是,对于这种分歧,事前应该尽可能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若一时不能统一,则求同存异,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有时,夫妻中一方很看不惯另一方对子女的管教方法,但是应当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爱人进行指责,可以事后同爱人交换意见。
父母管教方法的分歧,一旦被孩子察觉,容易诱发、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心理。很多孩子善于对父母“轧苗头”,见父母中哪一方倾向自己,就表现出对这一方特别的信赖、求情,从而加深父母双方的意见分歧。从生活常识中可以看出,一棵幼苗,你要浇水,他要施肥,各搞一套,结果反而把幼苗弄蔫。同样的道理,孩子崇高、纯洁、睿智的心灵,也只有在夫妻双方协调一致的浇灌中,才能健康发育。
最后,谅解对方“感情投入”过程中常有的情绪反应。子女身上寄托着父母很大的期望,投入父母很大的精力。这种期望与精力,父母双方在程度上未必是一致的。有时孩子生病了,或者在学校里犯了错误,夫妻中有一方就开始嘀咕。尽管这种嘀咕多少含有对另一方的埋怨与责怪,但另一方若能体谅到对方的爱子之情,谅解对方因对子女的“感情投入”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而造成情绪低落,从而对这种嘀咕保持沉默,那么,一方的责怪大都不会长久。
天伦之乐乐无穷,孩子介入家庭,给夫妻生活带来了新的乐趣。虽然大多数夫妻都有过因为子女而发生的拌嘴、纠纷和冲突,但这种矛盾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更不是一定会激化的。当我们对孩子引起的夫妻感情纠纷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对策以后,孩子带给家庭的将是更多、更持久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