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朔方城的选址问题,李贤和燕天行在临别前曾有过一番商议。
朔方是古郡,历代都有不同的划分范围,从最早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区,一直往南后撤到陕西的夏州。
出废弃多年的镇远关之后,沿着黄河北行四百余里,有一座临戎古城,这是东汉的朔方治所,也是庆王和燕天行选定的新朔方城所在地。
李贤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选临戎古城有利之处在于地势平坦、紧邻黄河,方便开垦农田、引流灌溉,往北往南都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但眼下有三个不利之处。”见燕天行露出深思的表情,他便接着说道:“倘若计策施行顺利,到我们夹带百姓北上时,第一场雪就快下了,从横城堡到临戎古城,近六百里地,按每日行进五十里计算,也得十余日,走到临戎古城,已经是寒冬十月,大雪纷飞,何处去寻避寒之所?这是其一。其二,临戎古城四周皆是平原,无险可守,就算我们投靠了顺义王,他也不会管我们和周围蒙古部落的互斗,说不定还会在暗中支持对方,在平坦的荒野中跟蒙古人争斗,无疑于是自寻死路。其三,临戎古城离镇城六百里地,补给不便,士卒和百姓们没有东西吃,便会起来造反,到时大伙儿便一拍两散,重新沦为草原马匪了。”
他们的计划中,前几个月的补给都得靠庆王府的商队顺着黄河运输北上,倘若大雪封河或是出现凌讯,光靠陆路运输,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果粮食出现短缺,到时就算拿着白花花的银子,也会饿死在冰天雪地里。
庆王府也不是富可敌国的冤大头,郑管家提供了一百余艘船的援助,就索要了众多人质,安插了若干钉子。按双方商议的结果,接下来的补给,都得用真金白银来交易。
庆王府不会管李贤靠什么手段去抢金银珠宝,他们只保证宁夏平虏城以南的明军,不会出关去骚扰李贤的种田大计。
燕天行问道:“那你想选在哪儿?”
李贤拿出宁夏卫的堪舆地图,指着离镇北关不远处的一个河谷,沉声道:“便是此处!”
他手指的地方,便是后世内蒙古乌海市一带的河谷,南起后世的乌素图苏木,北至后世的乌海,东至后世的骆驼山一带,西到浩瀚的大沙海。
这个长条形的地带,南北都有高山和河谷阻隔,东西都是无边无垠的浩瀚沙海荒漠,三条南北纵横的山脉之间,是两道南北并行的山谷。
西边的黄河河谷,土地肥沃,四周都有山川之险,不虞有大股蒙古部落袭击。以前属于大明的边卫,后来被鄂尔多斯万户占据。
燕天行皱眉道:“此处倒不失为一个险地,南北纵深很长,进可攻,退可守。南距镇北关不过六十余里地,离宁夏平虏所也不过一百四十里许,补给便利,朝庭也不会派军北上剿灭;但土地贫瘠,除了黄河河谷的一长溜平地外,四周都是高山荒漠,你怎么养活这么多人?”
李贤笑道:“这是第一站,等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再带着这些人去临戎古城,这样中间也好有个接应点,再说我们沿着长城一路抢过去,得到的银子,也足够我们跟庆王府交易到明年夏天了。”
他并没有告诉燕天行实情,后世的乌海号称资源富集区,矿产资源种类极多,而且多数质量较好,分布相当集中,就在两条谷地中,各种矿洞相距都不远,配套性极好。
在明朝时可以利用的,就有煤、铁、铅、铜、金、银、石灰、高岭土、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粘土等诸多矿产,尤其是煤和铁,在乌海的两道谷地中,数量极多,而且极易开采。
用这些资源作后盾,才是他摆脱钳制、独立自主的有力武器。
船队离开黄河渡口之后,顺流往北驶去,途中还曾与杨参将的龟步军队擦肩而过。
一过宁夏卫平虏所,李贤带领的船队便追上了在右侧岸上行进的勇毅军陆路分队。
这支分队不仅有近两千名壮丁营,刘得胜和夏涛并四位新投靠的百户,还带着七百五十名勇毅军、近千名杂役军负责沿途护卫。
虽然这三、四千人都骑着马,但既有前明降卒,又有昔日马匪,还有若干平民百姓,速度也快不起来,日行不过八、九十里,走得自然没有邱逢吉和刘得贵带领的船队快。
这支队伍都是上马能战、下马能抢的汉子,因此一路走一路抢,不管是黄河东岸旧长城周边的汉人,还是弱小的蒙古部落,基本上都被屠个干净,抢到的粮食和牲畜,加上自身带着的干粮,完全可以让他们走到新朔方城。
李贤对他们这**匪似的残暴行为没有任何意见,跟刘得胜等人分别之后,他站在船头,看着空中飘落的雪花,心里暗暗叹道:“雪下了,勇毅军的对手,就从明朝的官军变成塞外这杀人的严寒了。”
“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从身后左侧传来王启年的声音,两人关系越来越默契,有时李贤刚说出一个经营上的想法,王启年便能将它实施的步骤完美地勾画出来。
“沿河的土壤会越来越硬,”燕行提着酒壶,站在右侧,一边喝一边笑道,“你要取土造房,不是件易事。”
燕行是庆王安排给李贤的咨议参军,一路上他并没有跟李贤说过几句话,只是在不停的喝酒,一日之中,倒有半日是在晕睡,跟锅底湖的计秀才倒有几分相似之处。
他是顺天府人氏,今年二十六岁,举人身份,体态修长,容貌俊逸,腰间挂着一把三尺长剑,喝醉时便会拿出来舞上几招,外行人看来,倒也像模像样。他原本在南方庐山白鹿洞书院任教,写得一手好行草,两年前投到庆王门下,颇受重用,任为王府教授。
这次被派遣出来,便是看中他能文能武,当个咨议参军,那是绰绰有余的事。
李贤闻言之后,拱了拱手:“还请止仲兄不吝指教。”
止仲是燕行的字,李贤对这个监视器既不厌恶,也无好感,看在他也姓燕的份上,倒也是恭敬有加。
燕行微微一笑,喝了口酒之后,才说道:“用土不便的话,那就用沙。”
说完便不再理会李贤,钻进船舱里睡了。
王启年冷笑道:“这小子故意装傻,莫不成他要你去学浇水成墙的典故?那天还不够冷。”
李贤轻声道:“我们可管不着他,到了朔方,我自有法子。”
李贤的船队顺流而下之际,邱逢吉却遇到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考验。
首先是安顿老弱妇孺,船只和羊皮筏子顺流而下之际,正遇大雪,有近百名老人和婴儿因挡不住寒冷而死,邱逢吉令人将尸体扔进黄河中,以免传播瘟疫。
在夜间停泊歇息时,妇营中又有一些强健的单身女子趁乱逃离,邱逢吉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在四周游弋的探子们斩杀这些人。
三百余里河道一路行来,艰辛之处,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雪下了半宿,今早终于停了,太阳在乌云中露出脸来。
黄河两岸的山岭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雪积得不深,但也不浅,踩上去,就有一个小小的脚印。
邱逢吉踩在河谷芦苇荡的软泥地里,这儿的积雪已经化了,吱地一声,脚下就溅射出一股黑水来。
这儿是后世的乌达区,也是李贤选定的新朔方城所在。河西十余里地,便是取之不尽的煤矿,这个冬天就算大雪纷飞,也不用愁燃料的事;沿河有一大片的开阔地,正好用来种植农作物。
李贤打算在这个地区兴建两座城池,乌达这儿是新朔方城,主要是负责从南边引进物资和人口、挖掘煤矿,以及作为自己的行政和经济中心。在后世的乌海平原上,他准备建立一座黑铁城,作为东边矿产资源的集中地。
两城隔河相对,一东一西,如同南方的襄阳和樊城,形成坚固的战略防守。
“这块地真他娘的肥啊,”在他后面跳下船的陈老实狠狠踩了一脚软泥,笑道,“小结巴,你们几个小家伙就选这块地儿当老营?”
小结巴是邱逢吉的小名,他小时候话都说不清楚,没想长大以后,居然变得灵牙利齿。最近两年,几兄弟都没叫他小名,而是以姓名相称,只有陈老实等长辈才会如此叫他。
邱逢吉回道:“是啊,四儿说此处物华天宝,是立基之地。”
陈老实看了看四周的大山和远处的荒漠,叹了口气:“四儿小时候挺老实一孩子,越大越会哄骗人。”
在两人的周围,三百余艘大小船只、两百余只羊皮筏子也停靠在这个河谷中,近五千名老弱妇孺缓慢地走下来,带着茫然的眼神,看着眼前这片白茫茫的原野。
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在途中又死了不少人,使得民心低落,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股木然的表情。
刘得贵带着一群人左奔右跑,指挥着六百余名杂役军从船上搬运粮食、金银细软等物资。这群杂役军都是昔日的山贼马匪,选不上勇毅军的淘汰货,手脚自然不太干净。
别看刘得贵平日里温和得紧,老是一副无害的笑容,狠起来却是有如凶神。他立下规矩,凡是有揭发同伴偷窃私吞的,均给予两倍的赏银。这些杂役军都是被打乱重编的,彼此也没什么交情,自然是踊跃揭发。
但凡有私吞五两银子以上的杂役军,都被刘得贵下令砍断双手,扔进黄河喂了水神;有私吞十两银子以上的,自然是立即斩首。
重刑之下,杂役军们都老实了不少,搬运速度也快了起来。
邱逢吉则带着两百余名巡丁负责整顿秩序,并按照李贤的布置,开始派人勘探矿洞和修建砖窑、石灰窑等。
到了傍晚的时候,河畔荒原上已经立起了一座座的白毡帐篷,依照蒙古包的式样,在帐篷中间也砌了简易的炉灶。
邱逢吉将所带的妇营和老幼营按三个小旗分一个帐篷,挤得严严实实。既方便管理,又能取暖。
这些白毡小部份是夹带百姓们自己带来的,大部份是从各城堡的库房中抢劫来的,在横城堡停留的时候,庆王府的商队也送来了一些,基本上能够满足安置所需。
远远看去,两、三百顶白毡帐篷在河谷中显得格外漂亮。
邱逢吉吃了一张冻得发硬的大饼,喝了几口随身亲兵用头盔打来的山泉水,隔着硬绑绑的羊绒长袍,摸了摸被大饼撑得发胀的肚皮,叹道:“他娘的,这儿比我们磁窑寨还冷。”
刘得贵的嘴里吐出一块咬不动的大饼,笑道:“这河谷两边的山都是南北走向,据探子们回报,西边不远就是大漠,河东岸也是高山,风吹得不大才奇怪了。”
邱逢吉忽然愣了一下,随后趴在地上听了一会,站起身来说道:“有人来投石问路了。”
投石问路是道上黑话,便是有一群人前来,打得过便抢;打不过,便交个朋友,互利互惠。
刘得贵叹了口气:“这是不让我们睡个安稳觉啊。”说完便拎起自己的长矛,跃上旁边的战马,对那六百余名杂役军吼道:“要想活命的,都将刀把儿拿紧了。”
不一会儿,一名探子满头大汗地骑马回来,大声喊道:“一百人左右,是蒙古马匪,从北边过来了。”
北边的河畔平原上响起一阵号角声,杂役军们对这种低沉而凄厉的号角声非常熟悉,因为这就是蒙古马匪最常见的进攻号,苍凉而又不失沉重,听到敌人耳朵里,便是告诉对方:你被我盯上了。
船队的地方不够,只带了十几匹马,除了邱、刘两人的坐骑外,其余的都给探子们用了,因此杂役军们都没有马,只得提着手中武器,紧跟在邱逢吉和刘得贵的身后。
巡丁们守在宿营地的前面,充当第二道屏障。
邱逢吉也不急着上前,他将队伍组成一个楔形阵,以自己和刘得贵为箭头,将二十五门佛朗机炮车暗藏在阵中,前面放了一百名弓箭手,两百名长枪手都排在最前面,三百名手持短兵的都排在两侧,缓缓向出现在远处的敌人迎去。
白毡帐篷里的老弱妇孺们都走了出来,小孩子们也被母亲抱在怀里,用手将嘴捂上,不敢啼哭。从被乱贼们驱赶出昔日家园的那刻开始,他们的命运便不在自己的掌握中了。
谁赢,就将成为他们新的主人。
刘得贵手握长矛,大叫一声:“杀!”
六百余人一齐发出大吼,声震原野。
双方越来越近,骑马跑在前头的敌人是个中年男子,身后一百余人,人人骑马,大约相距一百步的时候,只听得邱逢吉大叫一声:“弓箭手!”
只见前面的方阵朝两边散开,三排弓箭手搭箭在指,朝天便射。
邱逢吉和刘得贵一左一右,各带一百名手持短兵器的杂役军,沿着方阵的两侧,朝对方的侧翼跑去。
杂役军们虽然没被选上勇毅军,但也是混迹多年的山贼马匪,不仅勇武有力,也深知江湖的规矩。在沙漠的马匪中,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汉人,都只有一个规矩,那便是杀掉一切有威胁的人。
对方只有一百余人,倘若要他们停手,至少要将这六百名杂役军杀掉至少九成,杂役军们谁都不想死,自然只有奋力一拼。
中年男子跑到杂役军阵前,马匹却忽然变向左转,划过一道美妙的弧线,射出一支长箭,随后的百余人纷纷凭着自己高超的骑术,临阵转向,将指中的长箭抛向杂役军的方阵。
“嗖嗖嗖……”
不大的空间中充斥着箭矢破空而出的声音,双方箭雨纷飞,在空中交织成一面箭网,各自朝对面的敌人射去。
蒙古马匪的骑术和箭术明显占优,第一波箭雨之后,从马上跌落在地的蒙古马匪不过十余人,而杂役兵这边却倒下了三十余人。
中年男子率领的蒙古马匪再划了一个圈,绕过领队堵截的刘得贵,朝邱逢吉带着的一百人迎面跑去。
快接近的时候,又是一个弧线划过,扔下一片箭雨,射倒十余名杂役兵。
蒙古马匪冲了几个来回之后,战果相当不错,邱逢吉带着的杂役兵至少倒下了三、四十人,大方阵中的杂役兵也倒下了不少,只有刘得贵的队伍略为完整。
蒙古马匪渐渐放松了警惕,他们减低马速,也不划弧线了,准备直接肆意冲击这些肉脚的方阵。
他们先前采用的战术很有效,杂役兵的战斗力本来就不强,死的人一多,便有些慌乱,方阵的队列开始混乱起来。
蒙古马匪更加高兴起来,口中吆喝着不着调的曲子,队形凌乱地朝杂役兵们冲去。
但很快马匪们就笑不出来了,凌乱的方阵忽然朝两边散开来,露出二十五门佛朗机炮,黑黝黝的炮口正对着他们,炮手们手举火把,点燃了引线。
轰轰炮声之后,阵前无数白烟飘逸,一百名长枪手立即填补了炮阵前的空白,将长枪斜插在地上,只等残余的蒙古马匪们冲上来送死。
白烟渐渐散去,蒙古马匪们大多倒在地上,其中还包括那个领头的中年男子。
只有落在后面的十余骑侥幸逃得性命,哪还敢上前,早就掉转马头,跑得远了。
邱逢吉跳下马来,在马匪们的尸首中找到一个还能动的伤者,将手中的方天画戟横在他的咽喉处,用蒙古话沉声问道:“说出你们的老巢,我便给你一个痛快。”
跟李贤这个穿越的西贝货不同,邱逢吉在长城外厮混了几年,自然说得一口流利的蒙古话。
那名伤者抬起血肉模糊的脸孔,用不屑的眼神扫了这个少年一眼,将咽喉往前一送,鲜血迸射,倒地而亡,自始自终竟然未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