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09500000041

第41章 日常生活(2)

知识小链接:纽扣的种类

纽扣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千姿百态。以形状分,有球形、片形、方形、菱形、三角形、竹节形、羊角形、橄榄形、香蕉形、凹凸形等;以质地分,有木制、贝壳制、金属制、宝石制、塑料制,还有用有机玻璃、胶木、玻璃、仿金、仿银、仿古铜、仿黄铜等制的;以颜色分那就更多了,除七色外,还有米黄、蟹青、湖蓝、银灰、浅蓝、粉红、玉绿、咖啡、浅灰、天蓝、朱红、墨绿、嫩绿,等等。

拉链的由来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锁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筒靴上使用的扣纽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13年,瑞典人桑德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

1926年,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拉链”这个词由此得名。

如今,拉链的品种不断增多,其应用也不仅限于日用品,进入科研、医疗、军事诸多领域,被人们誉为20世纪科技界的10大发明之一。

知识小链接:拉链的推广

1923年,一家公司把拉链用在胶鞋上,使拉链获得迅速发展。1925年,瑞典人森德巴克移居加拿大并成了安大略闪光纽扣公司的老板。这时,拉链面向世界销售了。1933年,拉链进行了新的商业攻势:加拿大商人哈瑞·霍顿出资1万美元,让女裁缝埃尔萨·复帕克利在她做的衣服上使用拉链,这时男子在裤子的开裆处仍用纽扣,顽固地不用拉链。碰巧有一天,霍顿看到一张威尔斯亲王的照片,他灵机一动,在报纸上散布一条绝妙的消息:“王子选择拉链了!”于是问题也迎刃而解。

耳环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早在50万年前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已经有了用石头、兽牙或贝壳制成的耳饰。古代把耳饰叫做“珥”、“瑱”、“珰”,在《左传》中也提到用一条五彩的带子横在冕上,两端下垂,紧系黄线,线上悬着玉王真,用来塞耳,在汉代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不少石制的臼形耳珰,也有一些是用玉、水晶、玛瑙制成的。

在东方,男女均有戴耳环者;在西方(包括古代以色列和埃及)通常耳环是女性专用的饰物。希腊和罗马人,只限于女性戴用耳环;男性戴耳环者,在古典文学中,常称之为纯东方(即中东)的特色。

17世纪末期及18世纪时,在欧洲由于使用假发、头饰或头巾而遮蔽两耳,故耳环渐失流行。19世纪期间,在欧洲及美洲,仍不流行戴用这些饰物,但在20世纪又告流行,尤其因当时已推出夹式耳环。后来由于穿耳洞的方法简易而无痛,使穿耳式耳环再度流行。

知识小链接:手镯的由来

手镯又称“手环”、“手钏”,是一种套在手腕上的环形装饰品。可用金、银、翡翠、玛瑙等多种材料制成。

手镯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的“抢婚制”。据文献记载,在古代不论男女都戴手镯,对女性来说是已婚的象征,男性则用来表示身份或性质。在古代社会,手镯被认为有避邪作用,到了今天,则主要是作为装饰了。

第二节 生活用品

床的由来

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十分简单,那时还没有床,睡觉时人们便将植物枝叶或兽皮垫于身下,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出现了席子。随后便有了床。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字,说明床最早起源于我国商代。但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床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做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现在的床差不多。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那时候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

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床逐渐演变成一种睡卧的专用家具。

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弹簧床。19世纪后期,金属床开始出现。

知识小链接:“席梦思”的由来

“席梦思”并不是床的意思,而是一个人的姓,是他发明了席梦思床。

100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商人叫扎尔蒙·席梦思。他很有生意头脑。1870年,席梦思萌发了用铁丝编结床绷子的念头,经过屡次试验,终于在1900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用布口袋包起来的弹簧床垫子。它就是现今的“席梦思”的雏形。

又过了十多年,席梦思请被称为“天才机械师”的约翰·加利设计了一台生产弹簧垫子的机器,三年后机器研制成功,弹簧垫子被大量生产,它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开始人们管它叫“睡得美”,后来贴上了正式简称,用的就是老板的姓——席梦思。

椅子的由来

椅子的历史由来已久。在开罗国家博物馆的一间大厅里,陈设着的图坦哈蒙法老的古老的宝座,宝座是用雪松制成的,外镶嵌着一层黄金,靠背上有法老的浮雕像,座位是凹面的,椅腿呈狮爪形,富丽堂皇。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还制造出了青铜和大理石扶手椅以及角形交叉支脚椅。诸如此类椅子,随着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毁灭,渐渐地都被遗忘了。

在中世纪,欧洲家具生产并没有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当时甚至在王宫里,人们也只是坐在制作简易的长凳、条凳、板凳上。到10~12世纪盛行罗马式样时期,除了板凳与高靠背扶手椅外,还出现了带镶板的椅子。但只有国王、公爵、贵族等身居高位的人物才能坐上扶手椅和宝座。封建主的椅子被视为权力的象征,有的人甚至给自己的坐椅加锁,为的是使他人不能玷污他们的座位。

知识小链接:坐具现代化工艺设计的方向

坐具现代化工艺设计的方向,首先是放弃传统、不分身材高低、体形胖瘦一概而论的标准化办公椅,最佳人类工程学要求考虑到人的身体比例,这就意味着要调整座位的高度、靠背和其余部分的倾斜度以及扶手间“开口”的宽度和装配角度。其次,工作时椅子不应妨碍动作,因此,只有操作员或与之工作条件相似的人的椅子才需扶手。

锁的由来

锁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但那时的锁没有机关,只是做成老虎等凶猛动物的样子,想借此把小偷吓走,只能说是一种象征性的锁。

据说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是鲁班。从出土文物及史料所反映的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状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现在,这种弹簧仍在应用。

在国外,古希腊人虽曾发明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但因钥匙较大,要扛在肩上,所以并未推广使用。古代印度人则制成了另一种鸟形的“迷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现代锁的兴起,始于18世纪英国人发明的“焊钓锁”。我们如今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

知识小链接:钥匙的由来

钥匙的发明比锁要晚些,世界上最早使用钥匙的是古埃及人。他们的锁是把一个木制门闩插入一个槽中,槽沟顶部有一个木制栓。门闩插入槽沟后,木制栓便会插入门闩的孔。这样一来,门闩便很牢固,必须用钥匙才能打开。

由于埃及人的锁只能用在有门闩的那一面,开关门都十分麻烦,于是,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又研究出一种可以从另一面打开的锁。希腊人所制的钥匙,是一根类似于农夫用的小镰刀弯木棒。另有一种钥匙长达3尺,必须扛在肩上才能搬动,相当沉重。

古代最精巧的锁匠非罗马人莫数,他们对制造钥匙的标准相当有研究,很早就已经懂得把钥匙末端的钉子切割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钟表的由来

唐代僧人一行是中国杰出的天文学家,他曾与另外一位发明家梁令瓒一起设计了“擒纵器”装置,即所有机械钟中心部位的那套齿轮嵌齿结构。

11世纪时,北宋天文学家苏颂建造了一座钟(即“水运仪象台”)。它是以水轮为动力的。

中世纪时机械钟传入欧洲。到14世纪时,欧洲建造了大而笨重的机械钟。它们用钟锤驱动,其精确度每天大约误差在1小时以内。这样的钟在人们眼中通常没什么信任度。它们连着一个报时的铃。但既然它们这样不精确,在机械装置中也就谈不上显示分与秒了!15世纪时开发出了由弹簧驱动的钟,接着在17世纪时制造出了带有钟摆的更精确的钟。19世纪之后,钟的样式和种类多了起来。

知识小链接:手表的发展小史

目前关于手表的最早记录是拿破仑之妻、皇后J·约瑟芬在1806年为王妃特制的一块手表,这是一块注重装饰、被制成手镯状的手表。当时,男人世界里用来象征身份、地位的是怀表,手表则被视作是女性的饰物。

1885年开始,德国海军向瑞士的钟表商定制了大量的手表,手表的实用性逐渐获得世人的肯定,普及开来。

扇子的由来

扇子,最早称“謔”,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当时已有蒲扇和竹扇了,人们起初不是用它取凉,而是一种装饰品。

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扇扇”,用来遮蔽风尘,叫“障扇”;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以显示其威风。

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但并不是用来拂凉的,而是一种仪仗饰物。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

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取凉,形式也逐渐增多,并从日用品成为艺术品。《西京杂记》一书记载,当时的纨扇,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缓,曾经制出过一种很大的“七轮扇”,只需由一个人操纵运转,就能使满厅堂的人感到凉爽。

后来,人们可以在扇子上绘画、雕刻多种花鸟山水人物,或题诗写字,颇为高雅,还可以表现人的某种心理状态。有的文艺作品还以扇喻人,被作为定情之物。

知识小链接:折扇的来历

人们大多认为,折扇是从朝鲜传来的。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说是朝鲜使者带来作为礼物的。其实,我国早在南齐时就已有了折扇。《南齐书》记载:“褚渊以腰扇障目。”为什么叫腰扇?据说它最初是做奴役的人用的。他们空闲时可以摇摇拂拂,逢到主人使唤,立即把扇子折拢往腰里一插,所以叫腰扇,但由于当时工料粗糙,没有被人们重视,以致经历了五百多年,直至北宋还远不如朝鲜折扇轻巧精致。所以朝鲜折扇传入后,就受到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欣赏,逐渐取代了古代羽扇、纨扇的地位。

镜子的由来

据传说,女娲补天收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为石镜,这便是最早的镜子。从石镜到第二代的金属镜,前后历时三千多年。

1956年12月,日本本洲中部冈山市的一个古墓里发现13面中国古代铜镜,估计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这些古镜呈圆形,有花纹,都是用青铜制成的。由此可以推测,隋唐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金属镜子,而且史书有载,唐太宗有赞魏征语,意思是说铜镜可以正衣冠,而魏征可以正言行之句。同样证明了当时金属镜子的存在。

另据2002年北京延庆县发掘考古的13座汉代墓葬证明,墓葬中有许多铜镜,铜镜上还刻有“位至三公”的铭文。说明两千年前的汉代已有金属镜子。

古时候,除了用青铜制造的镜子以外,还有用银子制造的银镜和用钢制造的钢镜。但是,这些金属镜子一受潮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效果变得极差。人们为了防止它们的表面同空气和水分接触,人们就用玻璃作为原料,于是便有了现在的镜子。

知识小链接:最早的铜镜

我国铜镜的出现,过去认为是在商代,现在经考古发现,可追溯更远。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发掘的齐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古铜器有五十多件,这里面就有两面铜镜,一为甘肃广河齐家坪出土;另一为青海贵南县马台25号墓出土。这两面铜镜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也是世界上较早的铜镜。经现代科技手段分析,认定它们都是青铜铸造,表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已有了相当水平的金属反射镜。

牙刷的由来

在我国史籍上有关牙刷的记载已有两千多年。在汉朝,将杨柳枝一端咬软或打扁成的刷子,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牙刷。到了后周末年,我国出现了用马尾制成的植毛牙刷。195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喀喇沁旗大营子村发掘出两把象牙柄马尾牙刷,其形状、大小及植毛方式与现代一般牙刷极为相似。经鉴定,这是959年辽国驸马卫国王的殉葬品,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并保存完好的牙刷。

元朝时,我国用牙刷刷牙的习惯已逐渐养成,并开始普及。“早晚刷牙”的口号也是在那时提出的。文人郭钰当时写有一首咏牙刷的诗:“南州牙刷寄来日,去垢涤烦一金值。”到了明朝,我国牙刷日益多样化,刷牙习惯更加普及了。这时欧洲才有人发明牙刷,要比我国晚七百多年。

同类推荐
  • 了解环境:环境现状介绍

    了解环境:环境现状介绍

    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水缺的发展中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8%的淡水资源养育了占世界22%的人口,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都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地把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 自然图腾

    自然图腾

    在我国古代,由于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感和神秘感,认为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存在一种神秘力量在支配,就把它们奉为神灵,并且加以崇拜和祈祷。我国古代自然崇拜的对象极为广泛,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河海山川、水火以及动植物类等,主要都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物和自然力。本书主要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人们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特别告诉人们要爱护环境、珍惜环境,做到环保节能地生活。
  • 西方科技十二讲

    西方科技十二讲

    《西方科技十二讲》从历史、社会、经济、哲学和文化的维度,来透视科学和技术,概述西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历程,及其与社会经济互动的特点,以便帮助读者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科学技术,从而为全面提高公众,特别是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做一点服务工作。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事业发展的社会制度化历程。第二部分主要是将科学技术嵌套在国家经济系统中,介绍西方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政策、人才培养和科技共同体运行的机制。第四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学科发展的特点。
  • 生态文明论

    生态文明论

    本著作将阐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变当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之内在联系,阐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之题中应有之义,剖析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特别是剖析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关系。
  •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本书内容包括:普特奥利古城、非洲的神秘“鬼城”、被大火烧毁的波斯古城、历史悠久的库斯科古城、雅典卫城的非凡建筑、楼兰古城为何消失、失落的集宁古城、淹没在海底的法老城等。
热门推荐
  • 宠溺99次,丫头你是我的

    宠溺99次,丫头你是我的

    心情阴晴不定像个神经病一样的女孩遇到冷酷生人勿近的校草,到底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凌洛辰你够了,说好的高冷呢?”“只对你有感觉谁说我高冷?”危险的气息,,,,“我过生日没准备礼物?嗯?”某男很委屈的说,某女被抵到墙上“嘿嘿这个,,”“看来我要自己解决礼物喽!”某女一听着邪魅的声音不好快跑礼物就是某男的儿子“不要啊………”大大的另一本:强吻99次,腹黑少爷强吻拽丫头
  • 燕荆刺秦

    燕荆刺秦

    孔子、孟子先秦儒家加二十多位女主角之红楼梦。
  • 有根的文学

    有根的文学

    本书主要寻找并系统认识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及民间文化。这些寻根文学作品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心理的塑形和影响,也写出了作家们对文化转换过程中的焦虑状态。
  • EXO假如我是一只猫

    EXO假如我是一只猫

    呐。脸盲啊,被守护治好了呢,他们是光啊,是信仰啊。那么喜欢,当只宠物陪着他们也不错呐。
  • 年轻人做大事必知细节

    年轻人做大事必知细节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一心渴望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许多年轻人不愿做平凡的小事,最后也没有做出什么大事,要知道大事往往是由一个个的细节积累而成的,所以,年轻人还是在细节处多下功夫吧!细节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举足轻重,谁能把握住细节,谁就能悄悄成功,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细节中见真知。从细节中往往可以找到成就大事的突破口!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绝大多数细节会像我们每天数以亿万计脱落的头皮屑一样,看不到扬起或落下便无影无踪了,总是有些看起来非常偶然的细节会帮助或伤害我们。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年轻人,认清那些影响我们成熟大事的细节十分重要。
  • 众意难平

    众意难平

    理八百,道三千,人情世故,礼尚往来,种种皆不止,听之受之,或抑或扬,行不得,塌不眠,无非意难平人事尽,天命听,业障不离,困厄不去,因果仍缠身,起落气运,开合至上,掌生死,定浮尘,终是意难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困兽之笼

    困兽之笼

    西元2314年,一个原本令人愉快的早晨,却因为一个人的返回,而骤然改变……
  • EXO之倩季幻觉

    EXO之倩季幻觉

    佑珉晰新书《EXO之倩季幻觉》第二次小说
  • 器贯苍穹

    器贯苍穹

    往生显,帝器现。。且看少年蓝天如何往生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