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铁人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
牢记大庆讲的“三要十不”,默默地无悔奉献:奉献,企业不朽的脊梁
会战年代,大庆人讲的是“三要十不”(即要甩掉石油落后的帽子,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国争光;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工作时间长短,不讲报酬多少,不分职务高低,不分分内分外,不分前线后方,一心为会战的胜利)。而王进喜始终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默默地无悔奉献。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管是作为一名石油工人还是企业中的一员,都需要有那么一股子拼劲。
长期繁重的钻井工作,使王进喜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组织上为了使他早日康复,安排他到北戴河去疗养。他不去,会战领导要他“把疗养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强令他去。
来到风景美丽、气候宜人的北戴河,王进喜真的把疗养当任务来完成,一边休息,一边学习,特意带了毛主席著作。开始几天待得很安心,还随大家一起去看海,游鸽子窝,参观天下第一关,在孟姜女庙留影。但不几天,他就想大队的工作,想念在井上苦干的职工,白天吃不好,晚上睡不安。有一天夜里,他在梦里回到了井队,跳上钻台大喊一声:开钻!惊醒了同室的伙伴。
这次疗养期3个月,王进喜只住了一个多月,就提前回到大庆的工作岗位上。
“你希望成为伟人吗?”圣·典格范·斯坦问道,“那么,从小事开始做起吧!你希望建构一幢巨形高层建筑物吗?那么,首先学会献身吧!无论你日后建筑的大厦有多高,都应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根基越深,基础就越牢。献身是一顶美丽的王冠。”
正是有了“献身”这顶王冠,铁人王进喜的形象才熠熠生辉。一个最最平凡的人如果拥有了对最普通的职责的献身精神,他也会变得无比高大。
闫建国,是徐水基地处特车厂小区,一名普通的管道维修工。1976年,他像铁人一样,成了一名石油工人。1991年,闫建国成为一名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他暗暗发誓:“我要像铁人那样,为企业奉献我的一切!”
到现在为止,闫建国工作快30年了,他始终认为,不管岗位怎么换,不管企业怎么改,不管社会如何变,作为一个石油人,铁人精神永远不能垮,铁人传统永远不能丢。
他曾经为赶急活,天不亮到车间运料,被误认为小偷;也曾经一口气把30斤重的铁板连翻200多张,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他曾经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用身体死死压住喷涌的水管;他曾经为省点新材料,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挖出深埋多年的废弃管道,重新利用……有一年,清理大院污水池,这是一个特别费力、耗时的重活、脏活。盛夏时节,污水池恶臭难当,那个滋味不好受,闫建国站在齐腰深的淤泥里,一干就是4个小时。回家的路上,腿一个劲地抽筋,好不容易走到楼梯口,可那短短几十个台阶,却怎么也爬不上去了,是他的家属把他一步一步背上了4楼。
徐大公路扩建,需要对沿路的污水管道进行清理。狭窄的下水道里,布满了淤泥和杂物,臭气熏天,而且人在里面工作,根本无法站立,蹲着都不行。在这样的环境里,闫建国成天趴在污水管里,嘴里叼着手电,用手费力往外抠各种杂物,一不小心,污水就灌到嘴里。每天回到家,浑身发臭,恶心得连饭都不想吃。
有人说:年纪这么大了,实在不行找民工干吧。可他不这么想。民工干的活,他能干,民工不愿干的活,他照样能干。他想,既然咱是企业的人,就要为企业负责到底。既然大伙认可我,我就要更加卖力工作,加倍地回报大家,回报企业。
这么多年来,闫建国始终把别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不管公事私事,只要有人打声招呼,想方设法他也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随叫随到,是闫建国当着领导和同事的面许下的诺言。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些年来,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多苦多累,他始终以那股实诚劲,履行着自己的承诺。2002年11月份,北奥公司铆焊车间生产一批海外急用的营房车,一处水管爆裂,氩弧焊机无法工作,车间面临停产。接到任务时,已是晚上10点,闫建国片刻不敢耽搁。伴着漫长的黑夜,他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车间整整干了一夜,终于赶在第二天上班前,修复了水管,保证了铆焊车间正常生产。
还有一次,北奥震源车间厕所下水道堵了,污水溢得满楼道都是。得知情况后,闫建国立即蹬上雨靴,带着疏通机赶到现场。下水道很深,底下还有个翻水弯,花了半个小时,他才把疏通机上的钢丝绳伸进去。当钢丝绳拔出来时,上面卷着五公分粗、一米多长的污物。旁边的人都皱着眉头,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闫建国用手把脏东西从绳子上一点一点摘下来,一名青年职工说:“这民工,干活真利索!”听到此话,他没作任何解释,只是微微一笑。这么多年,像这样的话,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心里早已经坦然接受了。
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劳累,闫建国落下了很多毛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这些病痛常年折磨着他,稍干一点重活,腰腿就疼痛难忍。一年四季,除了夏天穿秋裤,别的时候都捂着厚棉裤。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干活悠着点,要注意身体。大家关心他,他都记在心里,可干起活来,却又是另外一回事。闫建国说:“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别人,去为更多的人服务,才是一个党员,一个在党旗下庄严宣过誓的党员永不褪色的本质。这,就是我的做人信条;这,就是我的工作态度;这,就是我,闫建国,最大的工作乐趣!”
在铁人以及像铁人一样的闫建国身上,体现出了圣洁的人格。他们始终保持着宝贵的奉献精神,他们受到世人的尊敬,也正因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悔地奉献、坚持贯彻“三要十不”,我国的石油行业才会经久不衰。
如果一个人能坚持正确的信仰,那么这种信仰必然能提高他的能力,增强它的精力,提高他的自尊,使他的品格变得更为稳固,帮助他拓展成功的前景。
不论我们是一名出色的经理人,还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如果我们的奉献总是比别人所做的多,人们终究会回报我们。当我们做出无私奉献时,我们将会发现自己鼓舞了不同领域的人们去采取类似的行动。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始终相信,创业、奉献,就是企业不朽的脊梁。
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说奉献是企业不朽的脊梁?
2.是否应该为企业默默无悔地奉献,为什么?
铁人上井三件宝: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对于铁人来说,井是他的命,油是他的魂。当大队长后,他改住井为“跑井”,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地去解决问题,围着十几部钻机转,照样是“全天滚”,24小时管生产。
困难时期,粮食定量。王进喜就叫爱人把玉米面炒好,出门时背上。走到哪儿,遇上开饭时间,抓把炒面用开水冲一缸子,就是一顿饭。队干部和工人们不答应,打饭打菜让他吃,他一筷子都不动。他说:“粮食一人一份,我吃了你们吃什么?”有时干粮袋没在身边,他就借故离开,饿上一顿。工人们说:“铁人上井三件宝:笔记本加炒面袋,还有一件羊皮袄。”一次万人大会上,康世恩总指挥表扬铁人背“炒面袋子”上井的行为说:“这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是革命的传统、延安的作风,值得人人学习,大大发扬。”
在困难时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人人学习,大大发扬;在今天,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仍然不能丢弃。
古人谆谆告诫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从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继承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新时代的召唤,是企业和个人走向辉煌的必经之路。
铁人王进喜以及所有的石油工人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夺取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企业继承和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便能使企业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稳步前进;个人继承和发展艰苦奋斗的精神,便能超越一切艰辛步步攀升。
时代赋予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以新的含义,我们一定要准确理解,把握实质。过去,人们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往往仅限于“艰苦”。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艰苦奋斗的实质应该体现为“奋斗”,这主要是指一种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
坚持艰苦奋斗要克服简单化和模式化的做法,防止将一些问题与过去进行简单类比,防止把艰苦奋斗与固守贫穷、自甘落后等同起来,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提倡艰苦奋斗不是抑制人们正当的物质追求和生活消费,而是一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境界,一种吃苦耐劳的生活态度,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弘扬的是艰苦奋斗这种精神,而不应拘泥于过去的某些具体做法。
艰苦奋斗不仅是物质生活方面的勤俭节约,更重要的是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力量。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它蕴涵着不追求安逸、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不以单纯追求物质享受为目标的奉献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
世界上有许多为了一个远大使命而创立的组织,却在辉煌中分崩离析了。为什么?组织和组织成员永远都应该具有一种创业心态,保持组织创立之初的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激情,否则,企业便不再年轻,而一个失去了青春和活力的企业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没有这种奋斗精神,我们都将一事无成,有了这种奋斗精神,我们就无往而不胜。铁人王进喜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组织不断进步的强劲动力,是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共同愿景而打拼的强大精神力量。有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财富,我们必然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
阅读思考题
1.简述艰苦奋斗的新的时代内涵。
2.艰苦奋斗是否应该丢弃,为什么?
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不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用生命去工作
正当铁人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开始了,王进喜立场坚定,铁骨铮铮,同“******”的干扰破坏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残酷迫害面前,他说:“就是刀架脖子我也不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
用生命去工作,这句话很沉重,但它包含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人都不会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所以对工作负责,就是对我们的生命负责。
****时期,大庆一些人鼓吹“踢开党委”、“停产闹革命”,王进喜心急如焚。他在群众中呼吁不见效,就只身到北京。石油部领导挨批斗了,他就直接去找周总理,汇报大庆的情况。1967年1月4日,周总理接见了铁人和大庆代表。1月8日,又在工人体育馆接见了石油系统工人和群众代表,发表了重要的“一八”讲话。在这次讲话中,周总理肯定了石油战线和大庆的成绩,讲了大庆会战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成功的原因,特别强调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强调大庆生产不能停,企业不能停产闹革命。
听了周总理的讲话,王进喜受到了巨大鼓舞,吃了“定心丸”。回到大庆积极传达周总理讲话精神,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1967年1月下旬,铁人开始被批斗。在受迫害最严重时,周总理通过解放军把他营救出来,让他住进军营,保护起来。住在干净有序的军营里,王进喜感受到的不仅是宁静和安全,还有久违了的被人仰慕和尊敬。那些早就想见大庆铁人的解放军战士不仅把他当英雄来崇拜,还按上级指示把他当做首长来接待。在那疯狂的年代,这种远离争斗宁静而安全的生活,正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可是,王进喜享受不了,待不下去。
这个“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汉子,想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钻井生产和油田的安全。他毅然离开军营,回到钻井前线,参加一线班子的工作。
当时,党组织瘫痪,大批干部被关进牛棚,生产指挥系统被砸烂,钻井生产十分困难。可铁人不怕苦,不怕死,肩背小挎包,身披羊皮袄,和当年“跑井”一样,领着几个青年工人在百里油田上,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地去帮助基层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有的队缺设备,起不了架子,王进喜给跑,帮助要;有的队技术上遇到困难,王进喜就去给想点子、出主意。
从张铁匠到八百垧公路不通,没交通车。王进喜就动员沿线各单位,组织工人修公路。路修好通车了,可工人候车还在露天里,铁人又组织力量盖“干打垒”当车站,使候车有屋,同时也给公伤人员家属提供了工作岗位。
铁人王进喜就是这样,在十年****时期想的是大庆油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想到的仍然是大庆油田。他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石油事业。
用生命去工作,就是要忠诚,只要带着永不熄灭的热情,就会义无反顾、不求回报。伟大是工作,平凡也是工作,当你陶醉其中时,你才会感到快乐。用生命去做的革命事业,敢于面对敌人滴血的屠刀;用生命去做的平凡事业,甘于奉献自己如火的青春;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从艺术家躯体里迸发的生命之火。
工作是一件非常富有创造性的事情,有时候重要的不是结果,是那个创造的过程。或许我们没能像那些艺术家一样创造出不朽的神话,也不能像那些企业家一样创造出炫目的财富,更不能像那些政治家一样取得骄人的政绩,但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着,农民播种着收获,工人锻造着希望,士兵保卫着祖国,千千万万的人共同构建了人类、社会、生活、国家。
一位成功人士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他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够借助于极大的热情、耐心和毅力,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工作中,令自己的工作变得独具特色、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令人难以忘怀,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这一点,可以用于人类为之努力的每一个领域:经营酒店、银行或房产,写作、演讲、音乐或者绘画……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工作之中,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一个人打开天才的名册,将要名垂青史的最后三秒钟。”
铁人王进喜就是真正用生命工作的人,他的一生都在工作。平时他“全天”和工人们一起干,而且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石油工作中去的。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惦记的仍然是石油。铁人下定决心:“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毫不夸张地讲,铁人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工作的榜样。
当今社会是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国家需要有志向的人,企业需要有敬业精神的人,我们别无选择。生活的主题,只能是跨越鸿沟峡谷,永不松懈地用生命去工作。
阅读思考题
1.用生命去工作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2.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信息社会,企业机构需要怎样的人才?
牛享受最少,出力最大,甘当一辈子老黄牛:“老黄牛”精神,企业中永远的财富。
我从小放牛,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我愿意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王进喜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是“老黄牛”精神的精华所在。铁人王进喜为大庆油田做了一辈子的老黄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老黄牛”精神还需不需要呢?当然需要。
其实,现在的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并不乏创新精神,却普遍缺少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而“老黄牛”精神正是企业永远的财富。
玉林正泰彩印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旺兰就是一头肯下力气“拉车”,又会抬头“看路”的新时期“老黄牛”。2001年公司改制时,年产水泥包装袋5000万条、汽车座椅7万套等生产线都是他亲力亲为与员工们一起干出来的。为了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李旺兰以过人的胆识实施了人才战略。几年时间,公司培训职工4067人次,还专门选送40名中青年骨干进入玉林市委党校工商管理大专班进行学历培训,并计划3年后全部管理层、技术骨干人员达到大专以上水平。李旺兰以其创新、奉献的“老黄牛”精神带领企业协调发展:营业收入由当年的6176万元,增长到10217万元;上交国家税款由211万元增长到698万元。改制仅4年,公司就成为广西优秀企业、自治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玉林市印刷包装行业明星企业。
52岁的林宜南被玉柴董事长王建明誉为“一头让人尊敬的‘黄金之牛’”。15年前,林宜南在玉柴首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生产能手”。从1970年进厂后,什么苦活累活重活,林宜南都抢着干。用王建明的话说:“不管职位高低,不管岗位变化,林宜南无时不在闪光。在玉柴所有新产品中都有着林宜南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因此,林宜南是无需参加评比的永久劳模!”林宜南是一头“老黄牛”,但他认为,拼死拼活地工作还不行,要学会创造才是好“黄牛”。玉柴每年都要进行新产品试制,而每次试制都离不开技术全面的林宜南,所有新产品合格与否全由他把关。他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细的管理构筑安全生产的长城。
无论你是谁,要去哪个公司,当你正式上岗,就应该把“老黄牛”精神继承到底。
孙旭是一家公司的一名低级职员,他的外号叫“老黄牛”。因为他总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地工作,即使是职位比孙旭还低的人,都可以支使他去办事。
后来孙旭被调入销售部。有一次,公司下达了一项任务:必须完成本年度500万美元的销售额。
销售部经理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私下里他开始抱怨,并认为老板对他太苛刻。
只有孙旭一个人在拼命地工作,到离年终还有1个月的时候,孙旭已经全部完成了他自己的销售额。但是其他人没有孙旭做得好,他们只完成了目标的50%。
经理主动提出了辞职,孙旭被任命为新的销售部经理。“老黄牛”孙旭在上任后忘我地工作,他的行为感动了其他人,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他们竟然完成了剩下的50%。
不久,该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购。当新公司的董事长第一天来上班时,他亲自点名任命孙旭为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因为在双方商谈收购的过程中,这位董事长多次光临公司,这位像“老黄牛”一样为公司默默奉献的孙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黄牛”精神是企业永远的财富,当你拥有了它时,你不正是企业中永远的财富了吗?
阅读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老黄牛”精神。
2.你是否愿意做企业中的一头“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