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娜在2007年10月28日的总统选举中顺利胜出,成为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民选产生的女性总统。
1974年,时任总统胡安·庇隆去世,他的妻子、副总统伊莎贝尔·庇隆接任总统,但她并非经选举产生。与此同时,克里斯蒂娜也是南美地区的第二位女总统,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也是一位女性。
由第一夫人崛起成为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创造了历史。
克里斯蒂娜为阿根廷现任参议员,她的丈夫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则为阿根廷现任总统。夫妻两人于2007年12月10日“交接班”。
尽管当事人基什内尔和费尔南德斯否认,但如果说过去4年多时间两人是“夫唱妇随”,那么,今后4年或许将转为“妇唱夫随”。
在这次阿根廷总统选举中,执政联盟候选人、第一夫人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以较大优势击败竞争对手。阿根廷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显示,在已经完成的50.7%的选票统计中,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的得票率为43.7%,比排名第二的中左派联盟候选人高出22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克里斯蒂娜之所以能顺利当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的丈夫、现任总统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在执政期间成功引领阿根廷经济走出金融危机低谷,赢得了多数选民的支持和信任。
基什内尔2003年上任之初,阿根廷经济很不景气。2001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这个南美国家“元气”大伤,货币大幅贬值,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激增,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基什内尔上台后没有照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药方”,而是对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鼓励投资和消费,扩大生产和就业,同时控制公共开支,使阿根廷逐步化解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由于最近几年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一路走高,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的阿根廷也从中获益匪浅。
基什内尔政府的经济政策得到阿根廷民众,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民众的认可。大部分选民人心思定,希望下届政府能延续目前的经济政策。因此克里斯蒂娜宣布参选总统后,其支持率一直遥遥领先,赢得胜利已在各方预料之中。
阿根廷反对派未能协调立场推出一名具有竞争力的候选人,而是陷入各自为战的分裂局面,这使克里斯蒂娜在竞争中得以始终保持较大优势。
阿根廷人浓重的“埃维塔情结”也为克里斯蒂娜加分不少。许多阿根廷人至今仍非常怀念南美国家历史上著名的第一夫人、前总统胡安·庇隆的第二任妻子埃娃·杜阿尔特·德庇隆(又称埃维塔)。克里斯蒂娜谈吐优雅、穿着入时,发表演讲时充满感情,举手投足之间颇具当年庇隆夫人的风采,这是其他候选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阿根廷国家选举委员会对2/3选票的统计结果显示,执政联盟“胜利阵线”候选人、第一夫人费尔南德斯赢得了43%的选票,她的主要竞争对手、女议员(中左派联盟“公民联盟”总统候选人)埃莉萨·卡里奥获得了23%的选票,前经济部长罗伯托·拉瓦尼亚(“国家前进联盟”候选人)的得票率为18%,剩余选票则被其他11名候选人瓜分。
克里斯蒂娜的主要竞选对手拉瓦尼亚28日深夜向克里斯蒂娜表示祝贺。卡里奥最初拒绝承认克里斯蒂娜获胜,但是在国家选举委员会公布了50%以上选票的统计结果后,她也在29日凌晨承认竞选失利。
根据阿根廷选举法规定,总统选举可进行两轮。在第一轮选举中,如果总统候选人得票率超过45%,或在40%至45%之间但领先得票率居次席的候选人10个百分点,即可直接胜出,否则就要进行第二轮投票。照目前趋势来看,费尔南德斯已经可以直接胜出,无需参与第二轮投票的竞逐。只要她获确认胜出,她将会在十二月十日就任。
在投票结束后,54岁的费尔南德斯通过电视直播向她的支持者发表演讲宣布自己已经获胜。她说:“我们已经以绝对优势获胜。”她的支持者在听到这句话后欢呼雀跃。50岁的街道商贩玛丽亚·弗朗西亚表示:“我太高兴了。克里斯蒂娜会把我们从贫困中解救出来。”
费尔南德斯于2007年12月10日接替丈夫基什内尔成为阿根廷新一任总统,任期为4年。在她发表演讲的同时,基什内尔就站在她的身边。费尔南德斯也特别提到了自己的丈夫,她说:“我身旁的这个人也是我一生的伴侣。”说完这番话后,她亲吻了基什内尔。
费尔南德斯在演讲中表示,在过去几年里,阿根廷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我们重建了国家,与贫困、失业率这些阿根廷人面对的悲剧斗争。”虽然阿根廷经济近年来稳步增长,但观察家提醒费尔南德斯还面临着通货膨胀、外国投资少和犯罪率上升的难题。
华盛顿智库“对话”的拉美问题专家迈克尔·希夫特指出:“她将面临不同于她丈夫任期时的挑战。风险在于当年对基什内尔奏效的办法在她这里是否行得通,这是她需要考虑的。”
分析人士认为,克里斯蒂娜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刚刚她卸任的丈夫基什内尔总统。在基什内尔执政的4年里,他以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成功地使阿根廷摆脱经济危机的打击。他的一系列以促进对外出口、国内建筑业投资的经济措施,使政府获得大量的税收,有能力进行更大的社会投资;同时,基什内尔政府强力控制城市中水电、煤气、电信等公共事业的价格,使很大一部分中下层民众成为了基什内尔“新政”的最大受益者,因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基什内尔夫妇的最有力的拥护者。事实上,克里斯蒂娜获胜后,来自穷人的欢呼声最高,这无疑为她的新政府打下了群众基础。
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丈夫留给克里斯蒂娜的“政治遗产”,对克里斯蒂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什内尔从2003年就任总统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治理成绩,在他执政的4年里,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都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全国贫困人口比例从54%减至23.4%,失业率也由17.8%下降到7.7%。公共财政连年出现盈余,投资和消费两旺,带动了经济良性循环,从而也使阿根廷从危险的经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克里斯蒂娜上台后,能否能保持并发展这一良好势头,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极其严峻的考验。现在,克里斯蒂娜已经表示,新政府将延续基什内尔政府的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克里斯蒂娜还强调,新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社会治安,改善公共教育,实现社会公平。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克里斯蒂娜当选后,她的国内经济政策与基什内尔时期相比将不会有太大差别。
正是因为有了丈夫的支持,克里斯蒂娜的整个竞选活动看起来其实并不是很费力,除了克里斯蒂娜在竞选宣传中承诺将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其他的政策主张其实并不是很清晰。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由于支持克里斯蒂娜的人主要是中下阶层,因此她的立场实际上比较偏左翼。克里斯蒂娜和委内瑞拉的左翼总统查韦斯关系不错,她的当选也将促进拉美地区的左翼潮流。不过,与拉美地区其他左翼领导人不同的是,克里斯蒂娜的立场其实并不极端,属于温和型。立场中间偏左的克里斯蒂娜可能会延续丈夫的政策,但不至于更往左倾斜。与基什内尔相较,克里斯蒂娜更能在国际外交场合找到自己的舞台,预期她会一方面保持与南美洲反美大将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的友谊,一方面试图改善与华府的关系。
尽管当选比较容易,但一旦执政克里斯蒂娜面对的困难还不小,虽然阿根廷已经从2001年的经济危机中逐步恢复,但经济危机遗留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分析家认为,克里斯蒂娜势必得端出自己的政策才能继续推动阿根廷经济复苏,不能只想靠着延续丈夫的既有政策。未来克里斯蒂娜尤须处理的经济难题,包括高通货膨胀,基什内尔政府已经出现的贪腐问题,以及外资投资过低,还有能源也面临短缺的问题。通胀恶化最有可能冲击克里斯蒂娜的选民,因为穷人会首当其冲,尽管政府公布的通胀数字为百分之十,但是学者认为实际上可能高达百分之二十。
2007年12月10日,克里斯蒂娜正式接替丈夫担任阿根廷总统。爱穿鲜艳裙子、日日更换鞋款、举止迷人就是她的标签。克里斯蒂娜被称为“阿根廷希拉里”,作为总统的夫人,同样有着过人的理政能力,同样有望与夫君般问鼎总统。克里斯蒂娜热心妇权不甘当政治花瓶,却又与世界政坛的许多女强人不一般,她很少穿灰黑白套装,而是从衣着形象上打造出自己作为女人迷人的一面。
克里斯蒂娜甚重个人形象,褐色的长发、迷人的举止就是她的标签。她对衣着也十分讲究,爱穿国际名家设计的衣饰,特别爱色彩鲜艳的短裙和高跟鞋,搭配上不同的项链、耳环,以此衬托出她过人的品位与保养得宜的身材。阿根廷人喜欢这位第一夫人,报纸上常常出现她穿着鲜艳衣服自信迷人的大幅照片。
克里斯蒂娜从丈夫手中接过的“遗产”,不仅仅是迅速增长后问题逐渐展露的经济,来自全球经济萎缩、阿根廷农产品出口等支柱产业的困境,还有国内飙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外来投资减少、贫困问题加剧等等。
作为总统,克里斯蒂娜表现出了比号称“铁腕”的丈夫更强有力的执政风格。克里斯蒂娜主张加强国家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降低经济自由主义的风险。上任伊始,克里斯蒂娜政府就提出提高农产品出口关税,在阿根廷全国引发时长数月的大规模抗议示威,甚至遭到副总统和议会的反对。面临重重压力,克里斯蒂娜拒不妥协。
克里斯蒂娜备受争议的还不仅仅是经济政策,她较之丈夫更倾向“左翼”的外交政策也为阿根廷舆论褒贬不一。
阿根廷人向来自嘲地称自己是“一群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的后裔,打扮却效仿法国人,希望别人误以为自己是英国人”。在南美一向屈居于巴西之下的“第二”名次,也令阿根廷尴尬之余“大国情结”丛生。阿根廷人从内心深处希望提升本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发言权,也希望本国的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像当年的埃维塔·贝隆夫人般大放异彩,为阿根廷争得更多关注和掌声。
深谙阿根廷人政治心理的克里斯蒂娜在这一点上没有令国民失望。她不光打扮入时,仪态万方,更积极参与国际政治事务,时时处处表现阿根廷放眼全球的大国姿态。
2008年4月,国际社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游行请愿,要求哥伦比亚反政府游击队“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释放遭其绑架并囚禁多年的哥前总统候选人英格丽·贝当古。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站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列,“以历史的名义,以自由的名义”,为贝当古后来的平安获救呼号。
2009年的第五届美洲峰会上,克里斯蒂娜作为阿根廷国家元首致峰会开幕辞。她呼吁美洲团结一心,改变以往冲突分歧不断的旧局面,创造携手共赢的新发展,并为此表达了阿根廷加强地区合作的决心和志愿,令首度同拉美首脑面对面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颔首称是。
2009年6月28日,洪都拉斯爆发军事政变,以议会、最高法院和军方为首的政变者推翻了合法总统曼努埃尔·塞拉亚,并将其强行驱逐至哥斯达黎加。事发后,拉美一片哗然。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是拉丁美洲最早公开表态谴责这一行径的领导人之一,并且支持美洲国家组织对政变后成立的临时政府进行制裁。
阿根廷人已经知道,不管是批评、抨击还是赞美鼓励,都不能动摇克里斯蒂娜的决心。这位阿根廷的女元首将坚持自己的道路,步伐坚定,勇往直前。
2011年10月23日,阿根廷举行总统选举和部分议员选举。执政联盟“胜利阵线”候选人、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以绝对优势获胜,获得连任。一些分析师认为,除经济形势向好,选民同情是克里斯蒂娜支持率高的另一主要原因。
据阿根廷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克里斯蒂娜的得票率为53%,比排在第二位的“进步广泛阵线”候选人埃梅斯·宾纳高出36个百分点,而且比她本人2007年赢得大选时的得票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
阿根廷选举法规规定,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得票率超过45%或得票率超过40%并领先其他候选人10个百分点以上,即可直接当选,不用举行第二轮选举。
基于克里斯蒂娜领先优势明显,其他几名候选人在计票尚未完成前便承认败选,向她表示祝贺。
据资料显示,阿根廷经济2010年增速达9.2%,2011年虽面临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但仍保持了稳定增长,增幅有望达8.3%。虽然通胀率居高不下,但阿民众对国民经济和居民消费前景持乐观态度,所以政府和克里斯蒂娜的支持率十分稳定。
阿根廷政治分析家多丽斯·卡普罗指出,克里斯蒂娜在竞选纲领中明确提出,当选后将继续推行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由前总统基什内尔确立,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鼓励居民消费,加大对中低收入阶层的补贴,追求社会平等包容。从选举结果看,大部分选民对这一模式予以认可,并对其前景持乐观态度。
2011年10月30日-11月4日,克里斯蒂娜赴法国戛纳出席G20峰会。最终合影时,她向东道国元首法国总统萨科齐询问二人中间的空位是留给谁的,后者回答说是留给胡锦涛主席的。随后,萨科齐转向另一侧,并向正走过来的胡锦涛主席招手,并打算同他握手和讲话;但胡锦涛主席没有注意到萨科齐总统的示意,而是径直走向了克里斯蒂娜总统。萨科齐总统当时颇为尴尬,但随后很快就恢复正常。而站在他另一侧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看到了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最终忍不住笑了出来。
2012年4月19日,克里斯蒂娜表示,阿政府将第一大石油企业YPF公司国有化的决心不会动摇,只有国家控制了石油资源才能为阿根廷开启强国之路。
她说,油气资源是整个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阿政府下决心收回油气资源的主权。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政府都牢牢把握对石油产业的战略性控制,这事关一个国家的存亡和发展。在拉美主要经济体中,只有阿根廷政府还没有掌握石油资源这个经济命脉。阿根廷控制了石油资源后,这个南美国家将开启强国之路。
她还说,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各国应该将应对危机的重心放到发展实业上来。国民经济如果没有实业的发展,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缺乏坚实的基础,金融系统难逃崩溃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