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07900000017

第17章 立学:习先生求知为学之道(1)

为学之心:勤恳谨慎,求知若渴

学海无涯,他一直纵舟其中,书山有路,他一直以书籍为台阶进行攀登。治学,季老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全身心投入;做人,他亦勤勤恳恳,不肯有丝毫怠慢。谦虚谨慎,这才是真正的为学之心,而有心为学者,也必定会有所成。

知海无涯,学无止境

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

——国学大师胡适

对每个人来说,学习有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学海无涯,这是一个恰当不过的说法,季老总是马不停蹄地在学问的路上奔走,从不肯让自己有半刻停歇下来。对季老来说,学习没有时间、地点和年龄的限制,他从年幼之时进入学堂,到耄耋之岁仍然笔耕不辍,学习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又不可缺少。季老一直推崇终身学习制,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的那样,他想做的是一个“永恒的大学生”。

“我的大学生活是比较漫长的:在中国念了四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又念了五年才获得学位。在哥廷根大学,我简直如鱼得水,到现在已经坚持学习了将近六十年。如果马克思不急于召唤我的话,我还要继续学下去。”

季老不会因为不在学校,没有老师在身边,或者因为自己已是一位八九十岁的老者,就觉得自己已经才高八斗,学识渊博。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觉不惑越多,感叹“老马不识途”,迫切地希望自己获得更多知识,给自己注射新的血液,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发强了起来。

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生命的延展中不断焕发希望和蓬勃之气。这就是季老虽已年老,依然精神百倍的原因之一。虽之耄耋,学亦不止。这不仅是种行为,更是种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他从十五岁立志学习,一直到去世都在孜孜以求。为了求学,孔子常常连腹中饥饿都感觉不到,废寝忘食成了生活的中心。一旦学问上有所获益,孔子又会快乐得不能自已,甚至忘记忧愁,也忘记了老之将至。孔子的为学精神是永远年轻的,所以才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终生不倦地学习,才能时时保持进步的状态,随时都有新的境界。

苏洵是宋代的文学大家,在文学上卓有贡献。他自言少年时不爱学习,到了二十五岁才开始知道读书。几年之后,他自以为比伙伴们学得好,无意中读到谢安一篇关于让人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时,他看了数遍,才知什么叫做好文章,不由得发出感慨:时光无情地飞逝,我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自己虽然写过一些文章,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从这时起,苏洵开始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便去参加录取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两次都落榜了。他自觉得古人的“出言用意”都跟自己大不相同。然后,将《论语》、《孟子》、韩愈的文章取来,终日诵读,读了七八年,感到古代文章确实写得好。

一天,苏洵的书房内冒出黑烟,家人感到发生了意外,忙不迭奔向书房,进去一看,只见苏洵把一叠叠文稿往火炉里送。家人一问才明白,原来,苏洵要把自己过去不成熟的作品当成废纸全部焚烧,决心从头开始。从此,苏洵就谢绝宾客,闭门不出,夜以继日地辛勤研读书卷。发愤功读了五、六年,终于文章大进,下笔有神。

学问的奥妙从来不是浅尝辄止就能得到的。学无止境知无涯,正如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因此我们应当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自古有大学问者,贵在勤勉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满足现状,再聪明的人也会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

在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知识能给人以不同的启发,老年之时继续学习,也会有新的开悟,催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做学问也须以情动人

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

——季羡林

一部真正感人的文学作品,必须要打动人心,引起他人心灵的共鸣,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是值得传承的文明。

大部分的人认为,文学作品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三种特点。正因本着这种观点,人们在看大部分书籍的时候,都抱持着一种批判的态度,把它们看做是时代的产物、阶级的产物。季老说,这一点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他认为,文学作品不应该只有这三种特性,还有一种特性,那就是人性。

何谓“人性”,至今为止尚未有人提出一个完整的概念。子曰:“性相近,习相远。”孔子承认有“人性”一说,但没有给人性一个定位;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恶,后来又说食色性也,等等。不管“人之初”的天性如何,也不管人们所处的时代和民族有多么大的差异,但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大体规律是不会变的,因而产生的人性方向也相对固定,说白了就是好坏的问题。稍微细分之后,就有公正、仁爱、善良、诚恳、宽容、放肆、贪婪、凶恶、嫉妒、自制等多种性格,在这基础上便产生出人类各式各样的情感。

每当古人把不同情感融入诗句或文章,后人多会从中找到同病相怜的感觉,这种情感便是前人与后人情感的契合点,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了阶级的不同,超越了民族文化的差异。这就是文学作品所谓的“人性”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管是秦时的关、汉时的关、唐时的关、宋时的关,这些关都会变,但明月不变。明月就是永恒的人性。”这是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比喻。人性和情感的相对固定就好比天上的月亮,虽然有阴晴圆缺,但是月亮始终是月亮,人性始终是人性。当文学作品具备了人性和情感时,古人今人品读同一作品时,就会产生相同的情感,“同病相怜”油然而生,或共同神伤。

正像宋代赵与时的《退宾录》所写的那样:“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古人在文章里渗透出的情意撼动人心,这种感情到了现代人这里,一样具有现实意义,这就是有些文学作品千年不朽的原因。

人们在看《红楼梦》时,情绪往往随着书中的人物心情起伏跌宕。看到宝玉挨打,与他感到同样的痛;看到黛玉伤心悲泣,心酸不已;看到宝钗的无奈,便也有顾影自怜的感觉。在每个人物的身上,我们好像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似乎相同,似乎又不同,每每看来,总会回味无穷,不忍放手。为何《红楼梦》能如此让人爱不释手?是因为人们与红楼中人感同身受。

再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的诗,苏东坡、李清照的词,他们的作品叫人朗朗上口,原因在何处?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们充满了人性关怀,字里行间满盈着真情。他们的文学有“人味”,所以人们愿意将之记下,平时拿来以抒情怀。

真正美好的文学作品,它往往是充满人情味的,常使人潸然泪下、不可自制。人们时常感叹:天下间为什么有如此佳作?为什么自己下笔无神?其实并不是人们没有才学,而是大部分人从未拿出心去创作。

拥有一个感性心灵、美丽心灵的人,他会将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作品当中,会将自己的所有依托都寓于文字,当然就能写出千古不亡的优秀作品。而那些被称作书呆子的人,读书死,死读书,读死书,怎么能有灵秀的思想呢?

一个人在读书和写文章时,如果生硬刻板、枯燥无味,那么此人的谈吐和举止很难出现新意,想要感动他人也难上加难。人只有用一颗纯净的心,实在地去做学问、做文章,所写出来的文字才能有心、有灵魂,才能从最深处撼动他人。那些沽名钓誉者,说着不知所云的话,骗得了别人一时,如何能骗人一世?

季老一生著文无数,一直都是用真心实意去写,所以他笔下的一只小猫、一只老狗都充满了奇趣,一株藤叶、一缕阳光都是那样感人。不但如此,季老的为人也如他的作品一样,灵性十足,紧跟时代的脚步。

世上没有真诚换不来的东西,端看人们肯不肯用,成功的为学之道和为人之道,皆从诚心实意而来。

良心做学问,诚心立智者

我们一定要摒弃一切先入之见,细致地、客观地、平心而论地分析佛教,作出公正的结论。只有这样的结论才真有说服力,才符合客观事实。

——季羡林

1935年8月1日,季老离开了家,留下了“破败的家,老亲、少妻、年幼的子女”,只身赴德国留学,从学习印度古代语言开始,慢慢地接触了佛教。从此,季老就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一直从事对佛教的研究。

钟情于佛教传统教派的探究和梵语研究,一个是因为季老本身对这些学问产生兴趣,另外一个就是他认为当时很多人对佛教存在误解,发表了很多片面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季老想为佛教正名,还它一个本来面目。基于这样的原因,季老数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到佛教研究中。

季老研究佛教,始终保持实事求是、一五一十的态度:“个别著名的史学家几乎用谩骂的口吻谈论佛教。这不是个好的学风。谩骂不等于战争,也不等于革命性。平心而论,佛教既然是个宗教,宗教的消极意义必然会有。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如果我说佛家坚实浑身是宝,完美无缺,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面对别人所说的佛教的消极影响,他不谩骂反驳,而是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他曾说:“佛教在中国产生的仅仅是消极影响吗?这就需要我们平心静气仔细分析。佛教作为一个外来宗教,传入中国以后,抛开消极的方面不讲,积极的方面是无论如何也否定不了的。它几乎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给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发展,助其成长。这是公认的事实,用不着再细加阐述。佛教的优点和缺点有时纠缠在一起,很难立即作出定性分析。我们一定要摒弃一切先入之见,细致地、客观地、平心而论地分析佛教,作出公正的结论。只有这样的结论才真有说服力,才符合客观事实。”

从季老的这段话中不难看到他治学严谨、公正客观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在佛教研究以及其他领域做出了许多卓有建树的贡献。

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诗情大发。他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早已留下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渊。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读完后,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连称“绝妙!绝妙!”写下了四句“打油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怀:“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后人乃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以志其事。

学问是无止境的,没有人能在学问的道路上走到尽头,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实力,实事求是地治学,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的成就。不应昧着良心一味地否认身边的事物,自以为是,如此一来,不但对自己的学业、事业无益,对自身的人品更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季老在对待自己的事业和研究始终一丝不苟,从不全盘否定,而是客观公正。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坦诚、真实和富有责任感的。

一个如此脚踏实地的人,一个如此真诚的人,着实应当被人们深深的铭记。

人为什么要活得踏实、认真和实事求是,其实道理很简单。人活着,无论遇到多大的磨难和挫折都不可怕,最怕的是良心受到谴责。做了错事、坏事,或许可以逃过别人的眼睛,甚至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逃不过良心的谴责。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想活得舒心快乐、毫无负担,或许有很多方法,但不管用哪种,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良心背上负担,不要昧着良心做事。坦诚、公正不但令自己心安理得,也是赢得他人尊重的方法。

巴金先生说:“良心的责备比什么都痛苦。”背负着心债过日子,其中滋味可想而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能获得真正的洒脱与幸福。

宁敝帚自珍,不妄自菲薄

有人告诉我,在美国唐人街以外的地方也能买到中国货。这一点我们中国人当然会感到骄傲和高兴。我们原来是无声的中国,现在我们的声响响彻全球。

——季羡林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其言谦虚而真诚。孔子的学问博大,但他是一位很谦逊的人。中国自古以来以谦虚为美德,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晋代医学家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任何人都喜欢亲近谦虚的人,而鲜少亲近骄傲者,因为骄傲者目空一切,惹人生厌。

季老自然也认同谦虚才能使人进步,不过他也认为,有时候人要是能骄傲一点,也是好的。为何他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呢?这是因为他看到了一种现象,那便是“中国制造”的问题。中华民族所固有的大气磅礴的创造力,在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力量下堵塞了几百年。现在 “中国制造”的商品终于在全世界“流动”,一些报刊以“中国和平崛起,世界拍案惊奇”等词句来表达这种感情。

同类推荐
  •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欢也飘零,悲也飘零:苏曼殊的红尘游记

    命运是一个残酷而又温柔的诗人,他一边谱写着人世间最曼妙的诗章,一边又在安排最悲惨的命运。这世上的人有千千万,命运喜欢给他们各自安排截然不同的人生。于是有人在乱世之中仍能游刃有余,有人生来含玉,一生快活;也有人从一出生就带着苦,带着痛,带着悲。命运是这样顽皮,那个被他赋予可怜人生的人却偏偏拥有一颗玲珑如玉的心。
  • 赵匡胤传

    赵匡胤传

    《赵匡胤传》一书,讲述了五代十国动乱时期,赵匡胤领兵征战,建立大宋基业的过程。赵匡胤在后周为官时,率领军队南征北战。柴荣病逝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取南汉、征南唐,加紧推进国家统一。为了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他提拔文官,遏制武将,规范礼仪,清理藩镇,彻底清除了造成国家长期动荡的根源,建立了功在千秋的伟业,最后在“烛影斧声”中长逝。作者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赵匡胤大视野、大格局下的仁者胸怀,不仅让读者身临其境,还能给当代重重压力下的人们以深刻启迪。
  • 安邦定国

    安邦定国

    姜越主编的《安邦定国:千古流传的大清名臣故事》介绍了清代重要的名臣人物,他们是:清初文臣、皇太极重要谋士范文程,康熙年间重要大臣纳兰明珠等。
  • 马克·扎克伯格传

    马克·扎克伯格传

    马克·扎克伯格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首富,他的成长故事仿佛与比尔·盖茨相似,可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本书讲述了马克的童年、求学、创业、恋爱经历,同时介绍了他特立独行的处事方式和经营理念。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鱼馆幽话2

    鱼馆幽话2

    《鱼馆幽话2》由四个中篇故事(鬼狼驿,天盲山,桃隐刀,羁云滩)组成,故事的背景放在北宋后期的汴京,言语刻薄却古道热肠的神秘少女鱼姬开了一家叫做倾城鱼馆的酒栈,煮酒烹茶,结识了精明过人、铁汉柔情的名捕龙涯,和单纯可爱的猫妖明颜和疲懒搞笑的小泼皮狐狸三皮一起给友人讲故事,每个故事是单独的,但彼此之间相互有联系。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经营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经营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经营术》讲述的是教你怎么巧用智慧去经营。
  • 绝色琴师:战神小萌宝

    绝色琴师:战神小萌宝

    她,是现代的军火女王,亦是王牌特工,应盗取世界重宝-苍鹭手镯而穿到凤舞王朝。他,是凤舞王朝的帝王,传闻他冷血无情,心情阴情不定。也说他喜欢男人,却不知他只宠一人。小剧场,某男;娘子,我饿了“。某女;滚去吃饭”。某男;我想吃你‘’‘’滚粗‘’
  • 雀梦鸿志

    雀梦鸿志

    心有鸿鹄志,惜为燕雀身。都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大如鸿鹄于江湖之中亦不过是小小燕雀。一个雀捷军叛徒,一个恶名远扬的蛊师,一个世家遗孤……江湖是包容万象的江湖,人生是百态回转的人生。所有理想抱负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大梦罢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殇孤荒绝

    殇孤荒绝

    一个经典的弑杀三界故事,一个少年的家族被三界屠杀,而仅仅幸存下来的他开始屠杀三界。“余味孤殇,独霸沧桑,我渡古绝,为此重生!”“屠弑三界,唯我独尊,我欲封天,上神无阻!”一颗微不足道的北极星可以独霸天际,一片触手可得的落叶撑起万物,一位未见过大荒的少年可以封杀三界!孤独遗弃,痴迷追寻,我渡殇孤,嗜死之血,散华年夏,消逝仓麻,若天唯我,星河必破。
  • 梨花疏点贴窗流

    梨花疏点贴窗流

    小剧场片段“我在想你为何一直帮我!”沐笙看着天空的夜幕,问着身旁袭裹在黑暗中的男子。“我帮你,你便受着!”男子低声回答。“可否要还!”“用你来还!”洛子胤是陵国闲散王爷,沐笙是南祁众民眼中去所不能的战神。本来不该有交集的两人因为一桩两国之间的联姻而牵扯在一起,至此便一直牵扯不清。本以为救了娘亲便能过上自己潇洒自在的日子,却不料引出前朝大皇陵秘事,几国纷纷野心勃勃想要统一五国,同时引出自己是前朝公主的身份......
  • 忆往岁月筹

    忆往岁月筹

    可以把它看成一个人对自己的后悔,也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故事
  • 世界之潮

    世界之潮

    七年之痒。据说每个书龄达到或超过七年的读者,都会开始心痒。以前很多时候,可以静卧一天,不知夜色到天明。如今灯下闲坐,却只觉烦躁,心痒了了。七年之后,或在追忆里,或在畅想中,写下一段悠长肆意的人生。现实世界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潮,大部分人都还懵懵懂懂,一个普通人勇猛先行。............PS:作者重度强迫症,让人尴尬的用词和套路不会出现,讨厌文青,也拒绝无脑小白,无爽点或强行爽点都让人不爽,总之,拒绝一切烂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