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机器大工业发展起来以后 ,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进行国际分工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对国际分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特点。例如在旧殖民主义时期,国际分工明显带有宗主国掠夺、统治殖民地、附属国的性质和特点。此外,不同国家的地理、气候、资源、国土等条件不同,为国际分工提供了自然基础。但现实中究竟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我们经常见到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是垂直型分工,即部分国家供给初级原料,而另一部分国家供给制成品,如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当然在国际经济中,分工并不是如此简单,往往某个产品从原料到制成品,须经多次加工。经济越发达,分工越细密,产品越复杂,工业化程度越高,产品加工的次序就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发达国家的相互贸易主要是建立在水平型分工的基础上的。水平分工可分为产业内与产业间水平分工。产业内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其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有所差异,从而产生的分工和相互交换,它反映了寡头企业的竞争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业部门内部专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部门内部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各种加工工艺间的分工越来越细。
产业间分工则是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分工和贸易。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先有后,侧重的工业部门有所不同,各国技术水平和发展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各类工业部门生产方面的分工日趋重要。各国以其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去换取非重点工业部门的产品。工业制成生产之间的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由此形成水平型分工。
对于中国来说,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同时重视经济结构安全,让国际贸易使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知识链接】
经济全球化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美国记者为什么离不开中国产品——中国制造
【轶闻趣事】
一位美国记者萨拉曾经突发奇想:如果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于是她决定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带领全家不买中国产品,看看这一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萨拉把这一年的很多生活经历与有趣的故事记录了下来,这就是后来成为著名畅销书的《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在这一年中,萨拉一家的生活中接连遇到了很多有趣而充满挫折的真实经历——萨拉不得不给4岁的儿子购买标价为68美金的意大利鞋;老鼠横行,一家人还得为使用“人道”的中国捕鼠器还是“非人道”的美国捕鼠器而犯难。最后,为了不让老公造反、不让儿子失望,在2006年元旦,萨拉只能向中国制造“投降”,萨拉在《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结尾写道:“我们最终决定,还是跟中国进口产品共存的好。发誓一辈子不用中国产品,似乎不太现实。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至少不懈地坚持下去太难了。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再来一次,从某些方面来说,我情愿不去设想,未来10年不靠中国产品过活,日子会有多难。”
【经济学聊天室】
提起中国“中国制造”,人们不禁感到颇为自豪——中国制造可以说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的记录,也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制造能力。从新中国成立时连最简单的火柴和铁钉都被称为“洋火”、“洋钉”的一穷二白,到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飞机、卫星、导弹、轮船、火车、汽车、计算机、通讯电子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工业进程一直都在创造各种奇迹,也可以说6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过程。
我们来看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据商务部2008年最新统计,目前世界500强除了极少数公司没有在中国投资投产外,95%以上把中国作为自己的生产基地,通过合资或OEM代工的方式进行“中国制造、全球消费”的运营。现在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2006年已经达到8%,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大国,有172类产品总量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还参与大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形成了。这是我们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制造”取得如此世界瞩目的成就,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些同样引自媒体的数字: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装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中国每年要花费6000亿元从国外进口重大设备;劳动生产率大概只是美国的1/23……世界知名品牌少、核心技术创新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少、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价格占领市场,要摆脱这些问题,“中国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自身具有的短板之外,“中国制造”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随着中国国家经济水平逐步缩短与西方发到国家的差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低工资、低待遇的中国劳动力初期开发阶段已经成为历史,以往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但目前这种优势正在衰退,而且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大势。第二,各种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成本优势更加面临被遗失殆尽的危险。此外,全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更加对原有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出了挑战。第三,依靠成本优势吸引来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谋求转向更多劳动力尚未开垦的南亚、非洲国家。同时,由于技术革新,技术领先国家正在加强自动化生产能力的建设、加强节能减排措施,传统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正在脱胎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现阶段,如何能将“MADE IN CHINA”改为“MADE BY CHINA”?这一个单词替换的背后,折射出我国产业的价值取向必须发生巨变——用“中国创造”升级“中国制造”。
【知识链接】
什么是OEM、ODM、OBM
OEM,英文直译为原创设备制造,是指一种“代工生产”方式,典型的OEM方式为:拥有原创设备的OEM供应商按照购买方的要求,用自己的设备为其加工生产产品,而后贴上购买方商标交货。整个过程中,供应方只获得加工费用,自己无权经销该商品。购买方始终控制着营销系统、品牌等无形或有形资产,获得从产品设计到销售整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回报。
ODM,原始开发商应客户要求对客户公司产品做较大改进、改型的加工,涉及机械结构、电路结构、软件功能上的重大改动,或者是根据客户需要为其重新设计订制产品的加工过程,均属于ODM的范畴。但和OEM一样,产品贴客户公司的商标,由客户公司经营销售。某制造商(ODM)设计出一种产品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另外一些品牌的制造商看中,要求配上后者的品牌名称来进行生产,又或者稍微修改一些设计(如按键位置)来生产。
OBM,即原始品牌制造商。A方看中B方的产品,让B方生产,用A方商标,对A方来说,这叫OEM;A方自带技术和设计,让B方加工,这叫ODM;对B方来说,只负责生产加工别人的产品,然后贴上别人的商标,这叫OBM。某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专门接受其他企业的OEM或ODM要求为其他企业定牌生产,即为OB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