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自己的嘴巴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古人讲慎言,就是说人说话要多加考虑,切不可信口开河,不知深浅。一个人说话前应该三缄其口,应该说的话则说,不应该说的话绝对不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个皇帝认为自己的王国是最强盛的,任何东西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尤其制作的绳子更是当世无匹。但是一群外国商人认为他们的绳子不结实,而自己的绳子才是第一流的,于是他们就四下里散播中国绳子不如外国绳子的言论。这个皇帝知道后非常气愤,就派人把这群商人和散布传播流言的人抓了起来,同时判处商队的头子以绞刑。
行刑的那一天,商队头子被绑在绞刑架上,绞刑开始了,他不住地挣扎,左摇右晃,不肯乖乖就范。突然,用于绞刑的绳子被他弄断了,他猛地摔在了地上。在当时,如果行刑时遭遇到这样的情况,会被认为是上天在保佑犯人,犯人将得到赦免。
商队头子确信自己将会得到皇帝的赦免后,得意忘形,向着围观的人群大声喊叫道:“看到了吧,你们王国的绳子就是这么差劲,连个人都吊不住!你们什么都不会制造,甚至是小小的绳子!”
监斩官将绞索断裂的消息告诉了皇帝,皇帝一听虽然气愤不已,但祖宗定下的规定不能破坏,于是就御笔亲题想要赦免商队头子。
不过皇帝问到:“绳断以后那个家伙说了什么没有?”
太监便把商队头子说的话向皇帝重复了一遍。
皇帝一听更加气愤,把赦免令撕了个粉碎,大声说:“好,既然这样,就让我们证明事实与他想的相反吧!”
第二天,商队头子再一次被推上了绞刑台。这一次,绳子没有断。
商队头子冒犯了皇帝,遭到意外的赦免之后,不仅没有见好就收,反而不知深浅地揶揄皇家的绳子,结果皇帝知道后改变了赦免他的主意,商队头子最终难逃一死。事实上,商队头子本来很有运气,吊到绞索上还能收获意外的赦免,但是他最后却死在自己的嘴巴上。
管好自己的嘴巴才能说明你是个聪明人,俗话说“祸从口出”,“东西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但也是引起各种祸端的理由。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很难收回,况且多言取厌,轻言取侮,说话还是要慎重,不要因为自己的嘴巴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提起“刘罗锅”,人们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个聪明机智、正直勇敢、不失几分幽默的人物形象。“刘罗锅”刘墉靠着他的正直和聪明周旋于危机重重的封建官场,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但刘墉也曾遭遇重大转折,受到乾隆皇帝的申斥,本该获授的大学士一职也旁落他人。究其原因,不过是刘墉守口不密,说话不周,酿成了祸患。一次乾隆谈到一位老臣去留的问题,说若老臣要求退休回籍,乾隆也不忍心不答应。刘墉便将这话泄露给了老臣,而老臣真的面圣请辞。乾隆大为恼火,认为这是刘墉觊觎补授大学士的明证,是“谋官”的明证,因而训斥一通,将大学士一职改授他人。
可见,言语谨慎对于一个人立身、处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就是说,疾病往往是因为饮食不慎而引起,祸患则因为言语不慎而招致。处世戒多言,多言必失。与世人相处切忌多说话,说话太多必然有失误。莫言闲话是闲话,往往事从闲话来;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说话犯了随便胡扯的毛病就会听起来荒诞不经;说话犯了烦琐啰唆的毛病就会使人感到支离破碎,不得要领。说话不小心会招致祸患,行动不谨慎会招来侮辱,君子处世应当谨慎。
武则天《臣轨·慎密》中说:嘴巴好比一道关卡,舌头好比射箭的弩机。一句不妥当的话说出去,即使用四匹马拉一辆车那么快的速度也不可能追回来。嘴巴和舌头犹如一柄双刃剑,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就会反过来伤害到自己。因为话虽然是自己说的,别人既然听到了,你就无法阻止别人去传播,由此所带来的影响你根本没办法控制。刘墉由于说话不慎,而将到手的大学士丢了,这就是最好的明证。
说话是学问,会说话是艺术。一个受人喜欢的人,别人夸奖他时往往说这个人会说话。可见,会说话不仅是一个人的优点,还是对一个人为人处世有方法不莽撞的褒奖。相反,不会说话往往会犯下错误,祸从口出,言多语失,招来别人的反感,有时候还会因你的言语过失而给你带来沉重的打击。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谨防祸从口出。
避免失言
尽管我们不情愿,在交际中我们还是常常讲错话。失言就是指这种无意说错了话的语言现象。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话,一旦从口中说出,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听者就可能把它当成你思想的载体。失言,重则引起疆界硝烟,人命官司,轻则造成别人的误会和自己的尴尬。
那么,交际中如何防止失言呢?
1.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从容自若
语言总是受控于大脑神经,当大脑神经过度兴奋时,思维就杂乱无章,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语无伦次、信口开河。例如,某部一位首长阅兵后来到一个新兵面前,指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胖。”新兵一时紧张,把早先准备的“首长好”一类的话忘了,冒出一句:“首长胖!”
日常生活中这种因紧张而失言的事并不少见。为了防止因紧张而失言,我们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的模拟演习,视讲坛如家,视陌生人如同朋友,在师长、领导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方能处乱不惊,侃侃而谈。
2.避免单向思维,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
巧妙的回答往往不就事论事,而是换几个角度,别出心裁,却又不偏离问话的限制。如前苏联成功地制造出原子弹后,美国人问苏联拥有多少核弹头,苏政府要员答:“足够!”
问的是“多少”,即希望答出具体的数字,但如实相告,显然是泄了机密,答话的高明处就在于“足够”二字,依然是量的概念,却表现出充分的自信。
如果只顺从一条思路,只遵循一种逻辑,陷入单向思维的胡同,失言就不可避免。
在实际交际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陈述,即使人们准备了多种思路,也要根据听者的实际反应和其他突发情况,及时调整思维的轨迹,这样才有可能使人们的话中肯而又得体。
3.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随便省略语言成分
语言是个奇妙的东西。同样的几个词按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词(或同一个音)用在不同的场合,意义可能截然相反。这一方面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又给我们的交际带来某些不利。因此我们运用语言这个最重要的交际手段的时候,就应该力求完整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绝不能随便省略语言成分,特别是那些过渡性的、限制性的成分。
4.不凭猜测说话,要说有把握的话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个人只是社会的一分子,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感觉,“想当然”地说话,难免出现偏见和失真。
交际中,有时真实情况一时难以掌握而我们又非“表态”不可,我们至少也应该选择一些“模糊语言”,不要过早地下绝对的结论。自作聪明的人,信口雌黄,往往笑话百出。
给嘴巴安道门
给嘴巴安道门,警惕口舌祸端,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1.要区别对象
同样一句话,能对甲说,不一定能对乙说。比如开玩笑吧,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火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2.讲究内容的高雅
说话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语言,不仅让对方受到启迪和获得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
3.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
与人为善,是交往的一个原则。对话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仗着口齿伶俐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4.场合要分清
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举座皆惊。在错误的场合不注意说话的艺术,乱开国际玩笑,失礼尚是小事,万一酿成国际纠纷就麻烦了。庄重严肃的场合宜少言,更宜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