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批评必不可少
关于人际关系的一条被广为接受的谚语是:“私下批评,公开表扬。”而莎士比亚则写道:“真诚的赞美使人愉悦,真诚的批评则能使人奋进。”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而不接受批评,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便不是批评所能根治得了的了。因此,无论何人从事何种工作,在适当的时刻接受一定的批评和建议都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领导者作为领导系统中的核心要素,适当地批评和否定下级,是有其必然性的。
首先,下级作为领导系统中的非核心要素,作为一个亚层次,其所从事的工作带有局部性和区域性。但是,这种局部利益有时未必是和系统的总体利益相一致的。下级,由于其惯常从本位出发审时度势,因此难免与总体目标相碰撞甚至抵触。在这种情况下,有限度地否定和批评下级就是十分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处在相对稳定但又可变的环境中的。因此,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的总目标战略也要相应调整,以便能较好地生存下去。这时势必使原有的局部利益受到触动,而一些下级往往涉及本身利益难于顺应这种转变,于是有条件地否定和批评下级也就成为开展工作的一个必要环节。
再次,就素质而言,领导一般要优于下级(个别除外),在这种情况下上级从全局出发观察问题,自然要比下级透彻而完全;相反,下级因视野狭小,看问题有时可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上级的决策和指令也体会不透,行动起来或急或缓,可能会出现一定偏差。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下级心智都十分健康。所以,在这些情况下,及时否定和批评下级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看来,否定和批评下级的过程,更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意见沟通的过程。通过恰如其分的批评和否定,上级与下级之间达到相互认知情感交流,彼此肝胆相照,卸掉精神包袱,轻松愉快地开始下一步的工作。这样既能保证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协调,又会维护人事内部的团结,进而协力同心发挥系统的最佳效能。
可见,领导适时地恰当地否定和批评下级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重要的。那种毫无原则、恣意放纵下属的做法,与科学的领导方式是背道而驰的。
有些组织领导者从来不对部属提出批评。部下的工作做不好,他宁可自己去做,也不愿意指出他们的不足;部属犯了错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有看见;部属顶撞、打横、拒不执行上级的指示,他急得直打转,也不说一个字,等等。其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领导缺乏能力,或者是业务技能不过硬,自己心里发虚,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怕部属有意见,在业务上拿一把,自己无能为力。为此,只好极力迁就,甚至不惜逢迎、恭维他们,失掉了一个领导者的身份。
第二,怕得罪人。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软弱,怕部属不服气,顶撞自己,下不来台;怕被批评者有成见,对自己不利。他们的宗旨是“多栽花、少栽刺”。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工作好坏是公家的,有了意见是自己的”,所以不求有功,但求相安无事,息事宁人。
第三,有些人出于好心,怕批评伤害部属的自尊心,因此对部属只是哄着干。这种人属于“老奶奶”型,和蔼可亲,婆婆妈妈,虽能和部属“和平共处”,但在部属内心,缺乏足够的威信。这种作风往往助长了某些错误行为的泛滥。
第四,有些人是非不清,对部属工作的优劣好坏心中无数。部属的行为已发展到危害集体影响企业目标完成的程度,他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也有人对部属偏听偏信,对他们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纠正。
领导不懂批评的意义与作用,只一味地用宽容忍让的情感对待下级,其领导力无疑是问题成堆的。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属的缺点错误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有缺点、错误的人还自以为是,有恃无恐,继续坚持和发展下去。
第二,大家对一些歪风邪气看不惯,有意见,但因无能为力而产生压抑感,积极性受到挫伤。
第三,职工对领导者不仅不感激、尊重,反而对他的软弱无力、姑息迁就产生不满,领导者的威信越来越低。
第四,由于领导无力,纪律松弛,大家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工作效率很低,各行其是,互不团结,甚至违法乱纪等现象,便容易发生。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组织领导者,如果不能恰当地运用批评的手段纠正部属的错误,便是没有尽到领导者的责任。从管理的职能来看,不敢批评部属的人,其实是没有当领导者的资格的。从正面的来说,身为组织领导者,必须具有批评部属的自信和勇气,具备发现、纠正部属的错误,使之能够积极向上的能力。只有具备这种素质,才能取得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从而才能保证达到组织的目标。
但是,也应该看到,批评是一件相当难以运用的领导艺术。批评就好像是在别人身上动手术,出了偏差就会伤人。作为企业领导者,就像医生一样,由于职务上的需要,不要因为批评难就不批评,而要努力研究这门艺术,使之发挥卓有成效的作用。
正确地使用批评,抱着治病救人、与人为善的态度去批评,从理解下属的真诚情感出发去批评。批评就方式起到其他方式不能起到的作用。组织内部不但不会有冲突,反而会出现真正的和谐。
别让下属对你暴跳如雷
批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但是使用这种手段需要艺术,批评恰当可以使人奋发向上,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和工作激情,而批评不当则可能伤人,甚至会使下属暴跳如雷,从而激发出不必要的矛盾。因此,管理者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如下禁忌:
1.忌全面否定
对错误行为要恰如其分地指出来,是什么就说什么,有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夸大事实,形容过分,更不能否定整个人。“不可救药”、“死木头疙瘩”等类言词绝不能用,也不能表露这种意思。“你怎么笨到这种程度”、“你真糊涂”之类的话,不是批评而是在否定这个人,总之要对事不对人或少对人。
2.忌发怒
部属犯了错误,对工作造成损失,领导者担心着急,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一旦发怒,劈头盖脸地向对方发泄一通,不但一切努力都将白费,还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同时也会降低领导者的威信和影响力。
发怒的原因,除对工作损失着急之外,有时是对对方早就有看法,现在看他犯了错误更生气;有时是因为别的事心里正烦躁,一看出了问题更火冒三丈;有时是对方态度不好,不仅不承认错误,还强词夺理,因而怒气油然而生,以至控制不住而暴发出来。控制怒气的方法是:
第一要想到批评的目的。千万不要忘记批评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错误,而不是为了其他;也不要只顾及自己的尊严,为了一时的痛快而大发雷霆。要把注意力放在整体的目标上,想一下为了达到目标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好,这样便可能抑制怒气。
第二,虽然是你的部属,你有批评的权力,但在人格上他与你是平等的。时代不同,在现代社会里,你没有权力对部属发脾气,不能采取封建家长的态度。
第三,当快要发怒时,可以设法转移一下注意力,如做点别的事情,或暂时离开一下,待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再进行批评。
3.忌恶语伤人
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而不要故意找碴儿,也不讽刺挖苦。比如说“你别了不起了,天是老大,你是老二”,等等,这样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侮辱人格,不能讲粗话、脏话。
4.忌与对方争吵
批评时如果对方不服,提出自己的理由,或节外生枝又牵扯其他问题,那么领导者为了说服他,证明自己批评的正确,有时候与对方争辩起来。这样一来就把自己的身份降到争吵的一方,失去了批评的作用。千万不要提高声调,你的声调高了,对方的声调也会随之提高,这就会变成无谓争吵。
在某些被批评者不愿接受批评,甚至提出无理的要求,想要和你争吵时,要特别冷静地对待。要心平气和地和他谈问题,有的时候对他的生硬态度可以回避,待双方平静下来以后再和他谈实质性问题。
5.忌以权压人
领导者有批评部属、纠正部属错误的权力,但是不能仰仗这个权力来压制部属。有些领导者和部属争论起来便说:“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这是领导的命令,你必须执行!”也有的用大帽子压人,“你就是目无领导”,等等,或用处分、调动工作等来威胁。采用这种压服的手段,往往是压而不服,反而会遭到部属的反抗。有些性格软弱的人即使当面不说什么,内心里也结上了疙瘩。这对领导者领导力是重大伤害。
6.忌否定未来
批评人的目的是帮助对方改正错误,因此在批评人的时候,就要只限于指出他现在的问题,而不要否定他的未来。“你是出窑的砖定型了”等语言是忘掉了批评的原意。相反,在批评时要鼓励他面向未来,争取做得更好。
7.忌算总账
批评应针对当前发生的问题,帮助对方提高认识,改正错误。对于过去发生的问题,不要都拉出来。有些领导者为了说服对方认识问题,把平时积在心里的这个人的一些“事件”,如哪一天迟到了,哪一天说什么,哪一天怎么做的,像流水账一样,都数落了出来。这样会使对方认为,你一直在注意收集他的缺点,这一次是在和他算过去的账,反而会产生对立情绪。要知道,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对方改正错误。他现在的错误改正了,过去的类似错误也可以随着改正,不必新账旧账一起算。
8.忌当外人的面批评
对部属一般不要当众批评,特别是不要当其他的部属的面批评。有别人在场,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而且会影响他接受批评的态度。通常应和他个别交谈,这时他会体验到领导者对他的关心和体贴,有利于认识自己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当众批评或通报时,应在事先或事后做好对方的工作,帮助他打消顾虑和抵触情绪。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当客人的面批评部属。即便客人提出的问题确实是部属造成的,在把部属找来弄清事实以后,领导者也不要当面批评他。当外人的面批评部属,会影响他将来对客户的交往,而且会给客人造成不良印象。正确的做法是,由自己代表本厂向客人表示歉意,并提出处理问题的意见。待客人走后再向他提出批评意见。
9.忌背后批评
对部属的批评一定要当面指出。这样能够让他听清楚领导者的意见,明确领导者的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如果背后批评,不仅起不到应有作用,还会使对方产生错觉,以为领导者不敢言之当面。再说,不当面讲,经别人的口转达,很可能有误传,造成误会。
10.忌一味批评
在必要提出批评时才提出批评,而在有些时候则保留批评的权力,不采用批评的手段,同样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者要善于把批评的手段和其他领导手段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相辅相成。
11.忌求全责备
不能以领导者个人的好恶为标准,对不合自己之意的行为任意批评指责;无关大体的,需要下级领导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不必由领导者直接提出批评。对一些小事经常嘀嘀咕咕,那样会使部属养成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
领导者以对待同伴和朋友的态度与对方交谈,在交谈时应先听他的解释,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然后再根据事实平心静气地提出批评。如此才能使对方感动,从心里感到领导者对他的信任,从而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实际上批评并不是一件工作的结局,而常常是一件工作的开始。受到批评的部属,在心理上和工作上都会有变化,有些人担心领导对他改变了看法,也有些人希望领导者进一步听取他的意见,看到他的进步等。为此,在批评部属后,要细心观察他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发现他有想法要及时和他沟通,做出了成绩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便能使批评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会因此造成隔阂,或使人变得消极下去。
当然,从根本上说,为增强批评的效力,领导者应加强自身在各方面的修养,提高在职工中的威信。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起带头和表率作用。把言教和身教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起到更大的激励作用。
精准把握时机与分寸
领导者批评下级的时间选择要适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语言的“分量”是随机而分轻重的。这主要决定于所说的话语对听者切身关系的大小,听者对话语的精神准备程度,外界环境的情况,以及听者兴奋性刺激物和抑制性刺激物的多少等条件。批评也是如此。若实施过早,条件不成熟,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
例如,两位下级刚吵过架,情绪因受刺激正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时若领导者对双方马上施以劈头盖脸的批评,不但对问题解决无益,还会“引火烧身”,导致他们迁怒于管理者,使管理者不得超脱,陷入下级的矛盾纠纷。正确的办法应是先进行“钝化矛盾”的“冷处理”。待到双方都心平气和时,再顺势着手解决。若实施过晚,时过境迁,也会失去意义。
例如,对于下级个别人存在的悲观、失望、忧愁等消极思想,领导者如果批评、帮助和引导的不及时,就往往会导致雪上加霜,使人更加消沉,不能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