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陌生人交流,不仅要主动说话,还要学会积极倾听。倾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专心地听,最好能够将对方讲话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交流。
主动和陌生人交流是有好处的,它可以让你有机会享受与自己心仪对象约会的美好经验。而那些畏畏缩缩、不善于主动交流的人,由于受传统社会僵化思维的影响,只能永远停留在无尽的懊悔之中。其实,只要你敢于主动与陌生人交流,你的心灵就会随之改变、向上提升,并扩充能量,从此走出人际疏离的境地,活得自信而开心,对自己和他人充满兴趣和热情。
与人交流就要说话,说话就要通过振动声带来发出声音,而你的声音是促成交流成功的又一大保障。所有的美国总统都曾接受过声音训练,这是令人惊讶的!这也恰恰证明了声音对交流者的重要性。你可以通过一些课程来提升一下自己的声音质量。当众大声说话,会被视为没有修养,而一个低沉的声音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博得信任和尊敬。请记住,你的声音很重要。
每个人都会有自觉得意的事情,但是,再得意、再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如果没有人表现出应有的关注,自己也不能主动提及。但是,此时此刻,如果你能适时而恰到好处地将它提出来作为话题,对方一定会欣喜万分,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当你适当地给他人一些机会时,你们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
你可以推介一些你可以谈的话题,如一些名言、一些人物,你看过的电影、戏剧、听过的音乐会等等。有时两人在一起,一句话都不讲,会觉得很尴尬,你愈是不讲愈会觉得害羞、心跳愈快,就愈加笨拙。你从谈话中,可以了解到他对你的话题有没有兴趣,如果他对你的话题没兴趣,你可以坦诚地问他,你对什么问题有兴趣?比如,他说:我喜欢看奥运转播。那你就问:你最喜欢看哪一项?这时他也许会很兴奋地说喜欢足球,这样话题就可以续下去,即使你的眼睛注意他,他也会很高兴地与你谈话。但是有些人,你跟他谈喝茶的事,他会把话题转移到跟他太太有关的事情上,那么这时你就要利用他谈话的信息关心他的事,你们之间的谈话同样可以持续下去。
此外,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讲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倾听别人的讲话时,你的眼睛要注视他,专心地听,最好能够将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
“附和”是表示专心倾听对方说话的最简单的信号,体现谈话双方的情感交流。真正用心听他人谈话时,总会发现谈话中有自己不懂的、有趣的或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如果你能够将听时的感想积极地表现出来,随声附和,在谈话中加入“真是这样吗?”“你说的是……吗?”“为什么?”之类的话,定能使对方的谈话兴趣倍增,乐于与你交谈。以下几点可供你参考:
1.必须勇于和陌生人交谈
有些人一见到陌生人就感到周身不自在,“不好意思”交谈,甚至有人还会感到无从启齿,“没有办法”交谈。他们或是局促一角、尴尬窘迫;或欲言又止、嗫嚅迂讷;或说话生硬,使人误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这些人缺乏和陌生人交谈的勇气。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勇气同陌生人交谈,或者不会与陌生人交谈的人,又怎能圆满地求人办事呢?
2.寻找共同点
在与陌生人交谈时,要善于从参加者身上寻找共同点,并由此引出话题,这样就会引发亲近感。例如:江泽民主席曾到海南大学视察工作,来到阅览室,面对众多的同学说:“我听你们尹校长(尹双增)讲,苏东坡在海南几年,对海南的文化教育影响很大,你们学校还塑了他的像。你们有谁能背诵他最有名的词?”其中一位同学背诵起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主席便接着背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紧接着,江主席又和大家一同背苏东坡的《赤壁怀古》。经过一番亲切的交谈之后,当初那份紧张的感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同学们面前的江主席,已经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是一位富有学识、亲切、可敬的老师和长者。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共同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退伍军人同一个陌生人相遇,退伍军人驾驶车辆,陌生人正好坐在他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退伍军人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故障原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他的这绝活有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呆过吧?”“嗯,呆了六七年。”“噢,算来咱俩还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儿?”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攀谈了起来。当然,通过察言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了。
发现双方的共同点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你可以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其实生活中,共同点很好把握,这需要你自己动脑筋。比如:谈天说地、服饰、轶闻趣事等皆可从中寻找到共同点。
3.从聊天场地找话题
如:甲:呀,你墙上这幅照片好像是叫五彩滩吧?我也去过那里。
乙:是吗?你什么时候去的?
甲:去年7月份。新疆是个好地方。
乙:真是美极了。
两人由此攀谈起来。
4.善于委婉表意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人都比较容易接受赞扬的话,不太容易接受批评。当你遇到对方有错误需要提醒或批评时,可以采用委婉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帮助对方克服弱点。
例如,曾老师来到王明家做家访,她的目的是要告诫学生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可是,她没有直接表述,而是对家长说:“王明同学家长,你的儿子很聪明,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家长听了这话,心里十分高兴。曾老师接着说:“你儿子这次考砸了,不敢把考卷拿给家长签字,便模仿家长的笔迹自己签字。上课时,手在书桌下面搞小动作,但面部表情却似认真听课。这种才能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的,这反映出你儿子很聪明。如果引导得当,将来必成大器。”这位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状,也没有批评家长,而是在笑谈中提醒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由于老师巧妙地使用婉言表意法,使家访在轻松愉快的闲聊中达到了目的。
5.善于诙谐幽默
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一点幽默,幽默缘于智慧。重庆谈判时,曾有人向毛泽东提问:“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这是国人关注的焦点。毛泽东机智而不失风趣地笑答:“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个草头将军而已。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字,而是一个反手,意思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这原本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却让毛泽东在谈话中轻轻松松地解决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1.不为提问而提问
只问那些对你的交流“有用”的问题。这个“用处”主要是指帮你判断眼下跟对方相处的机会和可能。
2.尽可能用陈述句代替疑问句
比如,与一个正在大堂徘徊的MM交流。“你是在等人吗?”就不如“看来你的朋友也晚了”有效。仔细体会,后者的语气更果断、自然、友好,而且还巧妙地暗示了主动交流者本人的状态。相比之下,前者的单纯发问既没说明你自己的任何信息,还要求对方向你提供她的情况,这就很容易让MM紧张和抗拒。
3.不要求对方回答的提问
比如“我能认识你吗?”以及“我们一起走怎么样?”这两句话的实质是“我是个想认识你的人”以及“我是个想跟你一起走的人”,仅仅是向对方陈述你的来意。可如果说完之后你就沉默了,那么这两句话就变成了纯粹的疑问句“我想认识你,行不行?”“我们一起走,好不好?”而对方也就必须在Yes和No之间做一个选择了。这时候,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对方更容易做出否定的回答。所以,关键的技巧就是不能沉默、不能尴尬,不能等着他说话,要马上切入第二句话与对方闲聊。比如“今天天气如何如何”、“这个地方怎样怎样”……于是,双方就都有台阶了。
4.结束时的提问要直接
与人交流时最后的问题通常就是索要联系方式。坦诚地向对方说出你的愿望其实也是一个高价值展示,勇敢自信的男性要比拐弯抹角的男性更能满足MM的虚荣心。所以,那种先找个再见的理由再索要电话的方式其实是很幼稚的,除非你的目标是涉世未深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