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一战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甚至数千名英国士兵阵亡。面对异常残忍的战争,不少英国士兵心生胆怯、畏惧,所以不时有士兵临阵脱逃、抗拒上战场或开小差。为稳定军心,迫使军队死守战壕,与德国兵血战到底,英国军队最高统帅部强化了行刑队的执法,凡被军事法院判处死刑的开小差的士兵,一律由行刑队快速处决。而“童子军”如果在战场上发生开小差当逃兵的行为,同样要被行刑队处死,东伦敦男孩亚伯拉罕·贝维斯泰因就是其中不幸的一个。1914年9月他应招入伍时只有16岁,1915年2月,贝维斯泰因在吉旺希的一场战役中后背中弹受伤,被送往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在即将返回前线时,一枚手榴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饱受惊吓的贝维斯泰因不愿再回到战场去。后来他又拒绝服从长官的命令后,于1916年3月20日遭到了处决。当时他的死亡记录显示他有21岁,然而事实上,他当时只有17岁。
据悉,英国当时自由党议员亚瑟·马克汉姆对这些年轻孩子的生命安全感到忧虑,愤怒地指责英政府采用欺骗性的手段骗这些孩子入伍。为了让军方下令撤回这些只有十来岁的童子军,他一直以各种方式奔走、呼吁、请愿,试图说服英国战争办公室负责人、陆军大臣基奇纳将“童子军”从欧洲战场上平安撤回。然而,英国政府对马克汉姆的呼吁置若罔闻,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声音也显得微不足道,所以他的这些努力最终全是徒劳。
1916年8月,50岁的马克汉姆死于心脏病突发,直到临终,他也没能看到英国军方在招募士兵时加强对年龄的管制,所以说,他是带着遗憾走的,从此再没有人为“童子军”参战一事向英国政府表达抗议了。
谁击落了里希特霍芬的飞机
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落80架飞机,位居德国飞行员之首,同时也是一战中世界王牌的第一位,然而他最终命丧谁手却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1918年4 月22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不已的法国战场上,一架英国飞机飞到德国防线上空,投下一个铁筒。筒里装的是一张照片和一封信。照片拍的是一个摆满鲜花的坟墓。信上写道:“致德国飞行团:贵军上尉冯·里希特霍芬男爵在空战中阵亡,已按军礼安葬。”署名为英国皇家空军。
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德国,举国为之震惊。德国军人纷纷传告着这个可怕的消息,士气低沉,因为里希特霍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空军飞行员。他曾在空战中击落了80架敌机,击毙了87名飞行员,是这次大战中飞行员击落敌机的最高纪录。
1892年5月2日里希特霍芬出生于普鲁士西里西亚的一个贵族家庭,从长辈那里继承了男爵爵位。1915年他进入了航空队,但由于天资并不太好,学完飞行后,被分到东线充当后坐侦察员。经过他的一再要求,里希特霍芬终于改为战斗机驾驶员,调往战事正酣的西线。凡尔登战役开始候,里希特霍芬被选入了一位名叫奥斯瓦尔多·波尔克的天才飞行员领导的第二狩猎小队,1916年9 月,里希特霍芬投入了第一次空战,旗开得胜,击落了一架英国飞机。仅1917年4 月一个月中他就击落了21架敌机,因而名声大噪,英国的王牌飞行员****就是丧命在他手中。印有他头像的明信片在全德国出售,因为他的飞机被漆成血红色,所以被称之为“红色男爵”。
1918年4月21日,这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作为曾击落协约国飞机80架的王牌飞行员,他的纪录终止了。然而对他的死却存在争议,英国皇家空军和澳大利亚军队都认为是他们击落了里希特霍芬的飞机。
按照英国方面的说法,这一天在皇家空军服役的加拿大人罗伊·布朗上尉率领第209 九飞行队驾驶一队骆驼飞机飞往前线。途中,他们遭遇了里希特霍芬率领9架福克飞机,一场血战不可避免地展开。战争后期协约国的飞机性能和飞行员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混战中德军飞机一架一架被击落,杀红了眼的里希特霍芬紧紧咬住一架敌机不放,布朗看到危险,立即赶来对准这架红色三翼战斗机的尾部进行了干扰性攻击,激动的里希特霍芬转过头来就撞向布朗,布朗急忙向右避开。二人翻翻滚滚地缠斗在一起,旗鼓相当,不一会双方的飞机都负了伤,但未丧失战斗力。聪明的布朗且战且退,将空战引入己方上空,里希特霍芬紧追不舍,在100米的高度上,协约国地面士兵用步枪和机枪对他猛烈射击,这突如其来的攻击命中了里希特霍芬,他头部中弹,飞机坠毁在战壕里。
而澳大利亚方面对此持有异议,认为飞机是被布置在协约国防线的澳大利亚炮兵击落的。当时正巧里希特霍芬的飞机飞到了澳大利亚第4 师第24机关炮连的阵地上空。里希特霍芬的飞机被布朗击中后只是受了点轻伤,他驾机下滑返航。澳大利亚炮兵的猛烈炮火击中里希特霍芬飞机的前部。飞机摇摇晃晃,旋转而下,重重地摔在炮兵阵地附近,起落架摔坏。澳大利亚炮兵连忙爬上飞机,发现里希特霍芬已经断气。澳大利亚方面坚持认为,这架飞机是被地面炮火击落的,是被炮手波普金和韦斯顿击落的。
尽管英国和澳大利亚为是谁击落的里希特霍芬而争吵不休,但他们还是共同为这位带来深重灾难的敌人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示对他的尊敬。然而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是谁杀死了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最伟大的王牌飞行员。
充满神秘力量的“黄色计划”
在这不可思议的6周中,德军征服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并把英国军队赶出了欧洲大陆。这就是恐怖的“黄色计划”,它究竟有什么神秘之处呢?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占领波兰之后,就对西欧虎视眈眈,并开始策划进攻西欧诸国的作战计划。10月9日,希特勒下达了进攻西欧的第六号指令,德国陆军总司令部随即开始制定代号为“黄色方案”的进攻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史里芬计划”的翻版,即经比利时中部以法国巴黎为主要突击方向。
1940年1月10日,德军总参谋部一名携带着该计划的军官因座机迷航而在比利时境内迫降,该计划因此落入英、法之手。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及其最高统帅部决定全面修改进攻西线的计划,并决定委托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泰因担此重任。曼施泰因这次要制定的是德国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计划。1940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正式采纳了曼斯泰因的建议,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规定,德军主力将翻越阿登山区,攻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然后再从西、北两方向进攻巴黎。在法国精心构筑的马其诺防线正面德军,则组织佯攻,牵制当面之敌,等到主力攻占巴黎,并推进至该防线侧后时,再发起进攻,与主力前后夹击,聚歼法军。这个计划后来被称之为“曼施泰因计划”。
1940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德军统帅部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准备于5月初开始进攻。此时,希特勒按照已修改过的进攻西线的“黄色方案”,把136个师、2580辆坦克和3824架飞机组成A、B、C三个集团军群,在从北海到瑞士边境800公里长的战线上部署就绪:
A集团军群共45个师,其中7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由伦斯德上将指挥,第3航空队支援,负责中段。任务是越过比利时东南的阿登山区和卢森堡,突破马斯河的法军防线,直趋英吉利海峡。
B集团军群共28个师,其中有3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师,由包克上将指挥,第2航空队予以支援,在北段从北海沿岸到亚琛之间展开攻势。任务是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阻止荷军与其盟军会合,并突破比利时军队在艾伯特运河上建立的防线。
C集团军群共17个师,由利布上将指挥,在南段法、卢边界至巴塞尔地段发起佯攻,迷惑法军指挥部,以便牵制马其诺防线的莱茵河一带的法军。
在同盟国一方,法国认为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必将进攻苏联,进攻法国至少要在四、五年之后;英国认为自己海军力量比较强大,因此主要负责对德国实施海上封锁和战略轰炸,地面作战则主要由盟国承担;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严守中立,就可避免卷入战争。所以,这些国家都还没有进行充分准备.
1940年5月10日,德军从荷兰至法国全线发起攻击,首先出动3000余架次飞机空袭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德军空降部队于11日攻占了被誉为欧洲最坚固的工事——埃本·埃马尔要塞,使德军主力得以迅速通过马斯河,突破列日防线。
5月13日,德军装甲部队突破荷军防线,与在首都鹿特丹空降的伞兵会合。14日德军攻占鹿特丹,荷兰女王搭乘英军驱逐舰逃往英国。5月15日,荷兰最高统帅部在德军强大攻势的压力下,荷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温克尔曼将军命令他的部队放下武器,并签署了正式投降书。
5月15日,即荷军投降的这一天,德军B集团军群突破法军色当防线,对法军第9集团军展开扇形攻势,法军全线崩溃。德军直插英法后方,打开了通向巴黎的道路。5月17日,德军肃清了英法军的抵抗,占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然后继续向西发起进攻。A集团军群也很快挺进到英吉利海峡沿岸。就这样,德军A、B两个集团军群以沿海地区为目标,展开了规模宏大的钳形攻势。德军以平均每天20至40公里的速度向西挺进,如入无人之境。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宣布向德国无条件投降。
在这不可思议的6周中,士气高昂的德军征服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并把英国军队赶出了欧洲大陆。英军在慌乱中几乎把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运输工具都留在了敦刻尔克。要不是5月24日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停止追击,英法联军恐怕要在敦刻尔克全军覆没。
为什么盟军的高级将领对德国实施“黄色计划”的反应如此迟钝且毫无准备呢?这是二战中的一个难解之谜。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谜
西欧作战打响后,德军长驱直入,将几十万英法联军包围在了敦刻尔克一片狭小的地带。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包围圈内的盟军就将全军覆没。然而,奇迹真的就发生了!
在法国北部诺尔省濒临多佛尔海峡的地方,有一座海港城市,名叫敦刻尔克。历史上的敦刻尔克总是遭受战火蹂躏,中世纪时,它曾经六次被围攻劫掠。然而,在这里发生的历史所有战争,都没有1940年夏季的敦刻尔克战役更富有戏剧性,这次战役,直到今天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敦刻尔克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港口城市,也因此以世界上最大一次撤退的发生地而闻名于世。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但实际上英法联军只是躲在马其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军事支援。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完全沦陷。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其诺防线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北部的联军事实上已经被包围在法国北部的佛兰德地区。5月27日比利时军队投降,40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
1940年5月23日,当时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古德里安上将的第19装甲军离敦刻尔克仅有16公里,而在其右翼的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也已抵达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线。两支劲旅只需再加把劲,就可以直取敦刻尔克,而后继的几十个步兵师也正源源不断地跟进。面对联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古德里安上将加紧了向敦刻尔克海港的进攻,决心将英法军队的数十万军队消灭在敦刻尔克。5月24日,古德里安集结号进攻用的坦克群,准备突入敦刻尔克港,但是中午时分,他突然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命令:停止攻击行动,撤回先头部队,只准许执行侦察和警戒任务的部队继续前进,消灭敦刻尔克敌军的任务改由地面炮兵和步兵配合空军完成。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
当时,古德里安正在吃午饭。他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大吃一惊,马上询问总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可是,他得到的回答是:“元首的命令不可更改。”直到48小时之后,希特勒才下达了重新恢复前进的命令。
48小时的时间,让几十万英法联军有了绝好的逃生机会,联军在敦刻尔克加强了防御力量,挡住了德军的进攻。而这时,英法联军的唯一生路就是敦刻尔克40公里长的海岸线。5月26日18时57分,英国海军中将拉姆齐下令实施“发电机计划”,从而拉开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