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猜测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生父。路易十三和王后安娜婚后不和,长期分居,后经担任首相的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中调解,重归于好。但此时的安娜在与一贵族情人交往中已身怀六甲,不久即生下了路易十四。为了掩住马脚,安娜的情人、路易十四的生父只得流落他乡。路易十四登基后,其生父偷偷返回,向儿子乞求赏赐,路易十四既怕丑闻暴露,又不忍心加害生父,于是,就有了一个戴面罩的终身囚徒。
第二种猜测认为,“铁面人”是当时的法官兼警察拉雷尼。拉雷尼的叔叔帕·科其涅是一位著名的医生,在宫中服侍路易十三的妻子安娜。路易十三死后,他奉命解剖尸体,谁知竟然发现死者并非路易十四的生父,他将此事告诉了拉雷尼。路易十四得知后,为防止丑闻外泄,于是下令逮捕拉雷尼并给他带上铁面罩,以防止被人认出来。
第三种说法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长兄,他为人忠厚老实,凶险狡诈的弟弟以阴谋的手段夺走了本该属于他的法国国王的王位,自己登上了国王的宝座。为了不让世人知道他的存在,路易十四对亲哥哥判处了终身监禁,用铁面罩掩盖他的真实面目,让他一辈子待在监狱里。但是,皇室的权势之争向来万分残酷,以凶残著称的路易十四既然能夺取王位,为什么不用毒药和秘密处死的方式来彻底解决问题,这在当时并不稀奇,反而大发善心地让“祸根”活在世上,还给予种种优待,这太不合常情了。
第四种观点是由法国历史学家托拜恩提出的。他认为“铁面人”是意大利的马基奥里伯爵。当时路易十四曾经企图将意大利曼图亚斯公爵领地的卡赞列要塞据为己有,并答应公爵在事成之后绐公爵10万艾克。公爵在慎重考虑之后派自己的亲信马基奥里伯爵前往法国谈判。为了阴谋得逞,路易十四企图用金钱贿赂马基奥里,没曾想,马基奥里不为金钱所动,反而将此事告诉了公爵夫人。可由于公爵夫人与路易十四有暧昧的关系,因此路易十四很快就逮捕了马基奥里,将其变成了阶下囚。
无论哪种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也有很多的漏洞。时至今日,“铁面人”的身份依然是个谜,我们也只能根据电影中的故事去想象了。
法国王冠钻石失踪之谜
混乱的国家,混乱的政局,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间,珍贵的宝物能不丢失吗?可是法国王冠钻石真的是被小偷所窃吗?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法王路易十六表面接受立宪政体,实则力图绞杀革命。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偕同王室逃至法奥边境瓦伦,两天后被群众押回巴黎,历时一千五百多年的法国封建王朝从此崩溃。
几天之后,法国制宪议会一位议员向公众提出了警告,提醒人们内外敌人正在试图夺取王冠上的钻石。法国王冠上有世界上最美丽的钻石与珠宝,每逢圣马丁复活节的星期二,在保安警察的监护下,巴黎人民才可在陈列柜前匆匆走过,观赏珍宝。历代法国工匠都为王冠添上新的珠宝感到荣幸,这些稀世珍宝,历来都是保存在珍宝贮藏室里。自从路易十六执政以来,这些珍宝就交给忠诚可靠的克雷图看管。
在议员的警告下,制宪议会组成了由3位议员和11位专家参加的专门委员会,负责清点保存法国王室的稀世珍宝。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委员会共清点出钻石9547颗,总值达3000 万法郎之巨。此后,每星期一人们都可参观这些珍宝。然而负责看管的克雷西对此却十分担心,他怕给不法之徒们以可乘之机。可是不知为什么,克雷西的职务很快被吉伦特派领袖罗兰的心腹雷斯图所代替。
1792年9月,路易十六因阴谋复辟而被废黜。此时,法国处在危机之中,外部面临欧洲联盟的入侵,国内各派争斗激烈,到处是失业与饥荒、恐怖与暗杀。在这严峻的时刻,为了安全起见,珍宝贮藏室被贴上了封条。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多奇珍异宝竟然无人看守。9月17日,内务大臣罗兰在国民议会突然宣布:“珍宝贮藏室门被撬,钻石全部丢失!”这个消息震惊了法国人民。
据称,自9月11日深夜至14日深夜,盗匪3次光顾珍宝贮藏室,无人觉察。在16日当盗匪第四次盗窃时才被国民自卫军巡逻队抓获。至此,罗兰才于17日宣布钻石失盗。
这起骇人听闻的盗窃案,确实令人深思。为什么议员会事先提出珍宝被盗的警告?为什么忠实可靠的克雷西被撤职?为什么不多派人看守珍宝贮藏室?为什么会连续发生4次盗窃案?谁是幕后策划者?
盗窃案发生后,内务大臣罗兰指控他的政敌、国防大臣丹东及丹东的朋友应该负责,丹东又反过来指责罗兰和罗兰的朋友应完全负责,各派唇枪舌剑,指责对方。
9月21日,刑事法庭审判了抓获的2名盗匪,并判处他们死刑。次日死刑即将执行的时候,一个临死的囚犯向庭长供出了藏在他家厕所的一袋共有一百多颗的钻石。不久,警察又抓住了一个叫勒图的窃贼,在他的供认下,警察又抓住了一个 17岁的盗匪。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得知儿子入狱时,声称要揭发一桩耸人听闻的案子。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就被人毒死了,他的儿子也死在监狱。这一连串的事情,使人莫名其妙。
在珍宝失盗的1792年9月,法国正处于内忧外患、形势危难之际。当时法国正在进行瓦尔密战役,很快就因敌方撤军而取得了胜利。从战略上讲,敌方指挥官不应发布撤退命令。这使人怀疑在战线后是不是进行了某种交易。事实上,当双方军队打仗时,举行了某次秘密会议,法国得花一大笔钱,以换取敌方撤军。8月11日,法国特使就已答应付给从杜伊勒利宫掠夺来的3000万法郎,然而贪得无厌的敌人想要更多的钱。法国议员帕尼斯知道这笔交易后,就建议从珍宝贮藏室找差额部分。他的建议被采纳了。9月17 日,罗兰宣布珍宝贮藏室失盗一周后,敌我双方举行了瓦尔密会议,于是出现了瓦尔密战役神秘的胜利。
人们只知道拿破仑指挥瓦尔密战役的胜利,拯救了巴黎和法兰西民族,然而,瓦尔密战役胜利的奥秘,过去、现在以至将来也永远不会被揭开。法国王冠上钻石失踪的秘密究竟与瓦尔密战争的蹊跷胜利有关呢?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亚历山大一世是弑父篡位者吗
亚历山大一世虽然统治的时间尽管不长,但却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他究竟是不是弑父篡位者,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亚历山大一世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13位沙皇,后人称他为“神秘沙皇”、“北方的斯芬克斯”,普希金则认为他是“一位懦弱而狡猾的君主”。 他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他曾经三次打败野心勃勃的拿破仑,而且还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充满了神秘和离奇。
亚历山大一世的父亲保罗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情夫萨尔蒂柯夫的孩子,自保罗出生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对他极其冷淡。保罗成人后,母子关系更加紧张。保罗怨恨母亲给了他一个“不光彩”的出身,也怨恨母亲久占皇位,使他不能成为显赫的沙皇,因此终日颓废消沉,不事政务,热衷于操练军队。
亚历山大出生于1777年12月12日,叶卡捷林娜二世很疼爱亚历山大,,她认定这个新生儿将取代保罗成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因此她亲自为孙子取名亚历山大,希望他将来有俄国古代英王亚历山大的风采。为了培养亚历山大,叶卡捷林娜二世对他的要求很严格,每天早晨都要求他在低于15摄氏度的房间里开着窗户洗冷水澡,以磨炼他的意志。在亚历山大6岁时,叶卡捷林娜二世将家里的女保姆赶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师教育他,以造就他威猛、坚定的性格。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末期,更将皇位继承人的选择看成是件大事。由于对儿子保罗的厌恶和失望,她决定另立孙子亚历山大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她私下秘密起草了一份诏书,宣布废除保罗的皇位继承权,立亚历山大为未来的新沙皇。她准备在1796年11月24日,即俄历圣叶卡捷琳娜日正式公布这份诏书,晓谕天下。在宫中她公开表示只有亚历山大继位才能执掌朝纲。亚历山大知道此事后,立即给祖母写信,表示心领神会。同时他也给父亲保罗写信,在信中提前称他为“皇帝陛下”,表示宫中所传,实为谣言,发誓说承认父亲是合法的帝国皇帝继承人。
然而,1796年11月6 日,显赫一时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因中风去世,保罗趁机夺取了皇位,称为保罗一世。保罗一世即位之初,便大反其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政策而行之,削弱军人地位及其作用,加强书报检查,实行恐怖统治,致使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保罗一世虽然将亚历山大立为皇储,但对他管教很严,随时会召见他,让他汇报一些琐事的细枝末节,而且经常训斥他。渐渐地,亚历山大结交了一些有实权的朋友,他们都对沙皇保罗的统治不满,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废除妨碍自由的桎梏,实现全体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爱的社会。随着保罗自负、狂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他,并着手策划推翻他的统治,扶植亚历山大即位。
1801年3 月11日夜里,密谋集团主要成员朱波夫、本尼格森、帕伦带领亲信冲进皇帝卧室,逼迫保罗一世退位。保罗一世死命拒绝,在众人推搡之间,烛灭光息。黑暗中,有人将保罗杀死。当夜,亚历山大对百官宣布保罗一世因不幸中风身死,宣布即位称帝,俄国开始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期。
保罗一世死于非命确定无疑,但亚历山大是否参与此活动,众说纷纭。很多人怀疑亚历山大一世与此事有关,但无从证明。有人认为他直接参与密谋策划活动,甚至其弟君士坦丁还亲自参加3 月11日晚的暗杀活动。也有人表示亚历山大事先了解反对保罗的密谋活动,副首相潘宁曾隐晦地将计划向他透露,他虽然拒绝了,但未加制止,而是置身其外,静观事态发展。
当然,也有人认为无论出于人伦纲常,还是出于父子亲情,亚历山大都不可能参与密谋活动,因为亚历山大与保罗父子关系一直不错,而且保罗即位之初就确定了亚历山大的首席皇储地位,作为唯一的皇储,亚历山大似乎没有必要做这样违背天条的事情。亚历山大一世究竟是不是一个弑父篡位者,至今尚无定论。
亚历山大一世与胞妹的关系之谜
亚历山大一世一生中留下了无数个未解之谜。他与胞妹叶卡捷琳娜的关系是纯洁的兄妹之情,还是违背伦理的乱伦之爱,就是一个令很多人疑惑的难解之谜。
亚历山大年仅十三岁时,祖母就为他找好了未来的妻子——德国巴登公国的公主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特,后来改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1793年,当亚历山大十六岁的时候,二人成婚。
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罗一世登基,亚历山大正式被立为皇储。1801年3月11日夜,宫廷发生政变,皇帝保罗被反对党杀死,亚历山大即位称帝。
亚历山大即位后,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纷纷对他投怀送抱,因此他身边常常是美女娇娃成群。其中既有上流社会的贵妇,还有法国女歌唱家,甚至在访问普鲁士期间,还与普鲁士王后路易莎眉目传情。虽然是妻妾成群,但在亚历山大心中却始终只有一个女人的位置———她就是叶卡捷琳娜公主。叶卡捷琳娜公主是亚历山大的大妹妹,是当时公认的大美女,所有人都觉得她美艳照人,才华横溢,但是孤傲自负,举止唐突,有时甚至行为放肆,令人惊奇。由于二人年龄相当,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的岁月竟让两人产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在亚历山大的婚姻名存实亡的时候,兄妹二人的感情达到了顶峰。他们经常单独闲坐,彻夜长谈,有时动作过分亲昵,许多宫中随从都觉得他俩之间有些行为不符合伦理。
亚历山大一世和叶卡捷琳娜都住在皇宫之中,每天都可以见面,但却几乎每天都要相互写信,如果亚历山大一世外出巡视或是出国访问,兄妹俩的书信往来就更加频繁。亚历山大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知道你爱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疯子一般爱你!……看到你,我高兴得如痴如狂,我像个着魔的人,四处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怀里甜蜜地松懈下来”。当亚历山大一世的情妇怀上小皇子后,亚历山大第一个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叶卡捷琳娜,在信中他写道:“我在家里给你写信,我的伴侣的孩子都向你致意……我在这个小家庭里的幸福和你对我的深情,是生活对我仅有的吸引力”。 这些甜言蜜语使很多人怀疑它究竟是纯真无邪的兄妹情谊的表露,还是变态乱伦的表现?
1808年,威镇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突然向叶卡捷琳娜求婚,这使亚历山大非常不高兴。他不能忍受将心爱的妹妹嫁给法国的“食人怪物”,于是婉言谢绝了。叶卡捷琳娜知道这件事后,却有些不快,她一方面表示不愿意离开“亲爱的哥哥”远嫁异国他乡,另一方面又责怪兄长回绝得太早。亚历山大一世害怕拿破仑又来求婚,于是匆忙将叶卡捷琳娜嫁给相貌平常、地位一般而且性格懦弱的德国奥登堡公爵,婚礼举行得非常仓促。婚后,叶卡捷琳娜仍常住在圣彼得堡。当她的丈夫病死后,兄妹之间的感情又像以前一样无所顾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