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之屋”是梅萨弗德另一处规模很大的崖居遗址,它大约有115个房间和地下礼堂,其位置正好在峡谷外伸岩体的下方。当然,并非所有的崖岩居都很大,有些也相当狭小。1888年,两个牛仔在暴风雪中发现了“云杉之屋”。穿过山谷,在树丛的掩藏处,他们看到了这个悬崖村庄。“云杉之屋”虽然差不多已有500年无人在此居住了,但是整个遗址没有任何暴力破坏的痕迹,遗址内还留下数量颇多的陶器与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感觉好像主人只是临时出门随时会回来的样子,甚至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描述遗址中发现炊具中还有烹煮中的食物,餐桌上还有刚准备好的食物与餐具,表示主人离开时匆忙的程度连饭都来不及吃,但是却没有暴力发生迹象,暗示主人可能是从人间蒸发了。
据考古学家鉴定,崖居可能始建于1190年,最新的主建筑完工于1260年,最盛时总人口数约在100人至150人之间,然后在1300年之前被完全弃置,在被弃置时仍有部分建筑工程正在进行中,整区的使用期不过短短的100年左右。考古的证据支持崖居的确在很短的期间内被完全放弃,而且遗址被放弃后完全没有再被使用的迹象,显示所有的居民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迁离。而因为遗址被放弃时仍有部分建筑工程尚未完工,显然遗址的被放弃并非经过缜密规划而是事出突然,留下的大量陶器与日用品应该是没有能力带走的部分,表示离开时应该已经预知要远行,而且离开后就不再回来了。
公元1300年,正是阿纳萨齐人达到其文明顶峰的时候,可是这个文明突然开始衰落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衰落,谁也说不清,以至成为万古不解之谜。由于阿纳萨齐人留下的线索少之又少,所以考古学家不能肯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的说是由于人口过剩;有的说是外敌入侵;也有的说原因在于1276-1297年袭击美国西南部的大旱,因为阿纳萨齐人没有精心设计的灌溉系统,完全靠天吃饭,大旱使他们遭害严重,不得不向北或向南迁徙。由于这些各执一词的假说至今仍缺乏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很难得到大家的公认。争论也许会继续下去,它无疑会有助于弄清问题的真相。
无论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都必须承认阿纳萨齐人在那个落后的社会里,曾创造过一个高度文明的“编筐文化”是无可置疑的。
失落的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信奉太阳神,他们建立了高度的文明,在西班牙入侵以后,他们神秘地失踪了,是发生了毁灭性的瘟疫呢,还是他们遁入了山林?
美洲一直是一个被认为缺失古文明的大陆,直到1911年失落了很多个世纪的古城马丘比丘在秘鲁被发现,一段古老的文明终于重见天日。
大约在12世纪,秘鲁利马附近的库斯科谷地中的印第安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开始向外扩张,兼并周边地区。1438年他们统治了安第斯山脉北部山区,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初,印加帝国达到鼎盛时期,曾控制南美洲广大土地,人口多达600万,建都于库斯科。印加帝国雄霸一方,他们信奉太阳神,建立了完善的农业体系。他们还有进步的政治制度,能够推动完善的法律来治理百姓,绝不以严刑峻法苛难。
以农立国的印加人,早在公元前四百年就知道集约栽培法,他们栽培玉米的技术高超且无人能与之比拟。此外,印加人在纺织品的生产技术上,更有伟大的突破,各色各样的织法以及各种形态的精致图案,都具巧夺天工的技巧。
首都库斯科(在今秘鲁南部)有巨大的太阳神庙,庙中墙壁是用黄金片镶嵌的,中间一个金制圆球,代表太阳;旁边有几百条金制线条,代表太阳的光芒。壁上金光闪闪,豪华非常。从首都到全国各地,包括现在的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全部,以及哥伦比亚南部和智利的北部、中部,都有宽广的驿道相通。
由于发掘了金矿,在帝国庄严的宫殿建筑上,四处均镶着金饰品,灿烂耀目,光彩辉煌,但这也同时为其本身带来了不幸的灾难。印加人已大量使用青铜器,但是他们还不知道炼铁,不会使用火器和马。
印加人没有文字记录,人们普遍使用的记录符号是 “结绳文字”,即用不同颜色、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绳结来记事、记数。
1532年,印加帝国正当全盛期,拥有600万国民,掌握了当时先进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技术,能制造出一流的冷兵器,还有像马丘比丘那样险要的城堡可坚守。可是数百名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印加帝国后,印加末代国王图帕克·被斩首,很短的时间内帝国就消亡了,马丘比丘的印加文明失落了。
据口传历史记载,在印加帝国到了多拿卡巴克王统治时,造成了印加无与伦比的盛世,多拿卡巴克王死后,把印加帝国分为两部分,传与瓦斯卡尔和阿达瓦尔巴两个儿子统治。在 1532 年,兄弟反目,印加帝国因两位王子争夺王位而爆发内战,印加人形成了派别,开始了血腥战斗。正值印加人因分裂而国力日衰之际,残暴的西班牙冒险家们乘虚而入,他们攻击印加人,疯狂掠夺黄金。在这个动荡纷乱的帝国中,他们巧妙地攫取了意想不到的利益。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数万人的印加军队,武器的先进固然是一个因素,但事情显然并非这般简单。西班牙人的胜利完全是由印加人自己拱手送上的,内乱已经使他们筋疲力尽了。
由于印加人民没有发明文字记载,使得遗留下来的问题更具神秘性。又有一班学者根据印加人的记录,大胆推测当时印加帝国虽然拥有高度文明,但却被突袭而来的恐怖瘟疫,横扫全国。然而就算是发生瘟疫,难道当时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真的发生瘟疫,怎么能够使600万人全部消灭殆尽呢?
也有学者认为,在西班牙人一入侵印加帝国,另一位国王瓦斯卡尔率领着数以百万的印加人深入蛮荒的安第斯山中,在整座山上建筑藏身的栖息之所,打算再度恢复当年的印加势力。然而,大瘟疫再次袭来,残存的印加人无力再重振奋势力,只得继续逗留在丛林中,埋葬死者,消灭遗迹,为了避免再度引起纷争,他们销毁了高度的文明,企图掩饰当年印加帝国的强盛,然后以最简单的方式,聚集部落为生,形成今日印第安人的祖先。
实际上,近年来许多考古学家在绵延的安第斯山脉中,陆续发掘到许多印加帝国的遗迹,证明印加人确实曾经抛弃辛苦经营的帝国,而在蛮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国。
古老的印加帝国遗留下来的重重疑云,为古老帝国的神秘灭亡增添了点点色彩。印加帝国消失的真正原因有待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继续考证,为它寻求一个正确的答案。
塞兰迪亚荷兰古堡因何被废弃
塞兰迪亚古堡最初由荷兰人建造而成,18世纪末该地区被英国人占领后,古堡迅速被废弃。这是当地发生热带瘟疫所致,还是因荷兰在圭亚那殖民盛况衰微的结果,至今尚未知晓。
在南美洲著名的“多水之乡”圭亚那有一个塞兰迪亚古堡,长久以来,古堡以其神秘吸引着许多游客纷纷前往参观。
塞兰迪亚古堡坐落在圭亚那流量最大的埃塞奎博河下游的一个小岛上。这个狭窄的小岛长1 公里,距河西岸400 多米,周围是一片难以进入的莽莽林海。岛另一边因被湍湍急流中的无数小岛阻隔而见不到河的东岸。
1681年,当早期荷兰探险者在新大陆被西班牙人驱逐出波梅龙后,他们就在远离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冒险活动的大西洋西岸中部活动。1616年,荷兰探险者阿德里安·格洛埃诺韦赫率领3 条船成功地驶抵了圭亚那岸的埃塞奎博河河口。他们沿河上行30英里,在马托鲁尼河和卡尤尼河汇合处设居民点,建立了一个基克—欧弗—阿尔的设防镇区。1621年,著名的荷属西印度公司合并,他们在美洲、亚洲和非洲拥有大量庄园财产并起着贸易垄断作用,此前一直以漫无目的地开辟殖民地为主,合并后,公司业务转向有计划地垦殖活动。1624年,西印度公司派遣了一大批垦殖者到基克—欧弗—阿尔地区。
随着英、法、西班牙和荷兰人之间连续不断地争夺殖民地战争,这块土地多次易手,改换殖民统治者。居住在那里的居民为免遭战乱之苦,逐渐迁移到离河口更近的地方居住,因为这里易于防护。于是,埃塞奎博荷兰殖民地的新首府建立到了这个小岛上。1687年,基克—欧弗—阿尔镇区司令在岛上建造了一个木制要塞。
为抵御入侵,埃塞奎博司令官劳伦斯·斯托姆·范格拉夫桑德于1742年计划按中世纪堡垒建筑风格,用石墙和障碍物兴建一个军事要塞,并在其周围挖一条护壕。1744年要塞建成,这就是留存至今的塞兰迪亚古堡。范格拉夫桑德还在古堡附近建造了一座教堂,里面竖立着3 块墓碑,其中两块碑文上写着:1770年11月逝世的迈克尔·罗恃及其1772年逝世的妻子。第3 块墓碑碑文已无法辨认,据岛上居民说,这是一条狗的墓穴。
1781年,英、荷间爆发战争。战争中,荷兰战败,英国人占领了德梅腊工、伯比斯和埃塞奎博地区,但几个月后,这几个地区又被法国占领。1783年荷兰卷土重来,重新占领这几个地区,但是他们遇到了当地种植园主的激烈反抗,处境日趋困难。1796年4 月20日,一支拥有8 艘军舰、1300个士兵的英国舰队驶抵圭亚那沿岸,英、荷再度发生战争,荷兰最终完全丧失了这块地盘。1803年,塞兰迪亚镇区就变得荒无人烟,满目荒凉,古堡最终被废弃。
如今岛上人烟稀少,散居着100 多户人家,大部分是渔民。古堡掩映在杂草丛生的灌木丛中,布满了历史的痕迹。游客登上岛后,首先看到的是古老的兵器广场,附近散放着一些荷兰酒瓶,这些绿色的玻璃制品,只有在18世纪欧洲的某些地方才能生产。炮台附近的草丛中,还能看到一些炮弹和战斗的遗迹,仿佛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激烈战斗……
据说,在荷兰人战败的时候,塞兰迪亚镇区正在经历着一场可怕的瘟疫,岛上的居民以及许多荷兰士兵死于瘟疫。随后,荷兰人全部撤退,放弃了这个他们经理许久的城堡。但是人们对荷兰人的撤退始终存在疑问,因为当时荷兰已经战败,那么他们是因为战败还是因为瘟疫而离开塞兰迪亚地区呢?古堡四周有多少士兵葬身于战斗或死于瘟疫呢?在荷兰殖民者撤退之后,岛上的最后一批居民境遇怎样?他们是否都死于瘟疫?还是再次迁徙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因为当古堡被发现的时候岛上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古堡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岛上,等待着人们来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