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为何喜爱文身
几乎每个原始民族都有文身的习俗,现在社会中的原始部落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文身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是原始的化妆还是等级的反映?
文身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从某种意义来讲,文身也是一种文化。在古代社会,人们大都喜欢文身。文身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原始艺术,从中人们可以窥见原始人的某些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是现代人了解远古文明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文身产生于人类蒙昧时期,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是一种极为古老的习俗。这种习俗曾盛行于世界各国,如澳大利亚的阿兰达人、阿内特人,新西兰的毛利人、巴希亚人,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南美的海达人,印度南部的图达人,日本的阿伊努人等,以至于古代的欧洲人,都盛行过文身习俗。直到今天为止,在那些不穿或者很少穿衣服的原始部落中,仍然流行着文身的风俗。
古人文身的部位,因地区与民族而异,或全身,或局部,一般在面、胸、臂、背、腿、腹等处。古人文身的图案也因民族在信仰、爱好、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不同,主要有“鸟兽”、“花草”、“树木”、“龙蛇”、“星辰”及一些几何图形等。当然,文身多少要忍受一点痛苦。如澳大利亚某些土著是用锐利的贝壳片或石片在胸部和腹部制作瘢文的,为了使纹路更深、更大,不少人还用泥土揉擦伤口,以减慢愈合的速度。伊利安岛上的巴布亚人更是用火在皮肤上烫制瘢文。尽管要经历这种种的痛苦,但人们在施行文身时仍然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太平洋中马绍尔群岛上的土著居民不仅在文身之前要唱祈祷歌,而且要奉上供品并跳起舞蹈,以献给他们崇拜的两位文身之神——里奥第和兰尼第,据说文身术就是由他们发明并传授给人类的。
那么,原始人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费尽心机地去文身,还要忍受如此的痛苦呢?
有人认为文身的产生与原始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充满巫术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相关。图腾是原始的宗教形式,古代人们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亲属或其他的特殊关系,因此,它们就把它视为自己的祖先或保护神,对此顶礼膜拜。并把它刺在身上,作为护身符,以此来避邪与求得神灵的保佑。在有文身习俗的民族中,一般都这样认为,文身不仅是一种成人与美的标志,同时又认为还可用以避邪。据记载,居住在大洋洲托列斯海峡附近岛屿上的土著每个人都从鼻尖到前额,再沿背脊到腰际画一条红线,象征着他们的图腾——儒艮。生活在澳洲中部的阿兰达部还把他们的图腾绘在自己身上,再用山鹰的羽毛蘸上自己胳膊的血贴在那些图案四周,并且跳一种“图腾舞”以与神灵交流。
也有学者认为原始人是出于对美的追求与装饰而文身的。的确,大多数的原始民族都认为,他们文在身上的花纹是最美丽的,而一旦缺少了这些花纹,人就会变得很丑。据记载,新西兰土著毛利人妇女到了成年以后都必须在下颌部、特别是嘴唇上文出一条条的横线,原因是她们认为红嘴唇是很难看的,男人如果娶了红嘴唇的女人做妻子就是极大的羞辱。在装饰物和衣服缺乏的古代,人们很可能就通过文身来弥补这些缺憾,而文身的图案丰富多变,而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通过深入现存的原始部落,人们发现文身也往往反映出各人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如巴布亚人年青时一般用红色绘身并黥刺面部。老年人则用黑色绘身并加刺手臂、腿部或胸部。加洛林群岛的土人甚至明确规定,只有贵族阶级才有权在背部、手臂、腿部上黥刺精美的花纹,非自由的人只能在手、足部上刺一些简单的线条。而新西兰的毛利人也是面部黥文越复杂精细的人社会地位越高。
也许在原始社会,最初的文身只是出于单纯的一种目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文身被赋予了许多含义,文身的讲究也越来越多,可能同时出于宗教、文化或者爱美等多种不同的需要,因此简单地把文身归于某个原因是难以解释这种复杂的现象的。
原始部落的“处女禁忌”之谜
处女是圣洁的象征,可是在原始部落里却存在着“处女禁忌”,当姑娘到达青春期时就由年老的妇女或巫师弄破******,这又是为何呢?
处女,又称在室之女,指未出嫁的女子。在远古时期,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生理现象不能得到明确的认识,故而产生了诸多忌讳习俗。在一些原始土居部落里,有一种“处女禁忌”现象,当姑娘到达青春期时就由年老的妇女或巫师弄破******。
******禁忌在原始部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澳洲某些原始部落中,在赤道非洲的马萨,在马来西亚沙凯族,苏门答腊的巴塔斯族都有这样的习俗。有些部落请丈夫的朋友,有的则由姑娘的父亲,有的则由部落里的特殊的人物。在爱斯基摩人的某些部落里,巫师帮助新娘弄破******。在澳大利亚的一些原始土居部落,部落里如果有人结婚,人们就纷纷前来祝贺,大家尽情地跳舞、喝酒。狂欢达到高潮时,部落里的一些人把新娘簇拥到另一间房间里,用石器或其他什么工具破除她的童贞,然后由一个人带着沾有处女血的东西向大家展示。至此,婚姻仪式才算真正完成。
在古希腊,处女在神庙前向神的代表献出童贞。在中世纪,欧洲领主拥有姑娘的******,可能也是一种处女禁忌的遗风。在印度的不少地区,新娘用木制的“神像生殖器”破除童贞。但是,完成这一人生使命的绝不是新娘的丈夫。这种习俗告诉了人们史前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前的婚姻状态和心理状态的某些信息。这种文明之前人类流行过的现象反映了一种群婚的残余,也反映了贞操观念是人类社会后期有了一夫一妻制婚姻后才发展起来的。这种奇怪的现象至今也还在世界的某些地区真实地存在着。
为什么原始部落会有处女禁忌呢?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性自由的群婚生活时代的一种心理沉淀,史前人类的性自由留下了不少残留现象,婚前性自由是一种群婚残余。处女禁忌由第三者,并且常常由男性真实地或仪式化地进行,有时由多个男子公开地、仪式化地进行,这是对古代群婚生命的一种回忆和重演,也是向群婚生活的一种告别。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初原始居民对处女流血的一种恐惧疯狂心理的防止。在安达曼群岛上的安达曼人那里,女孩子初潮时有许多禁忌,例如不得外出,不得用原来的名字等等。害怕流血会带来可怕的祸害。而这种祸害与结婚的喜悦是矛盾的,作为避免的方法,就由第三者来承受可能带来的祸害。有人认为原始民族大多对红色有一种神秘的心理,原始埋葬中常常把红色粉末作为殉葬品,认为它能注入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原始人有渴血情操。他们喝动物的或敌人的血,血会引起原始人疯狂的杀欲。这样一来,处女禁忌的产生就可以解释了。
著名的心理分析学之父弗洛伊德则认为,就女性来说,初婚导致肉体器官的受损和自恶的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常常表达为对于逝去的童贞的怅惘和惋惜,表现为对夺去其童贞的人的一种深刻的恼怒。原始人把女子看成神秘的、令人恐惧的,害怕女子在初婚时会对丈夫造成某种危险,而处女禁忌则使将来要与这个女子共处一生的男人避免成为女子内心恼怒的对象,避免妇女因童贞的丧失而产生对丈夫进行报复和敌对的心理。因此,丈夫也认为处女禁忌是有益的。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种期待和焦的心理造成的。原始人对各处新奇的事情总是伴随着一种神秘、紧张的心理,作为紧张心理的外观,往往产生种种仪式。成婚是人生的一大件大事,作为一种纪念,采用类似成丁礼一样的忍受某种折磨的仪式,也就更有纪念意义了。
处女禁忌反映着原始人的观念与心理,但是这种观念是建立在原始社会落后的社会状况上的,究竟在原始民族为何如此广泛地存在着处女禁忌,还是值得深究的一件事。当然,破除这种迷信的思想,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理现象,认识人类社会的家庭观念,这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原始巫师嗜吃毒蘑菇之谜
毒蘑菇是人们避之不及的东西,可是在一些原始部落中,巫师却非常喜欢食用毒蘑菇,难道他们不怕中毒吗?
巫师一般都会利用虚构的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信徒,在原始社会,巫师的权力极大,承担着祭祀鬼神及占卜的职责,在现代某些处于原始状态的民族中间,巫术仍很流行。
无论在中美洲的热带雨林或是西伯利亚寒带的白桦林中,都生长着一种色彩艳丽的蘑菇——蛤蟆菌,它具有猩红与黄相间的艳丽色彩,总是最能吸引采蘑菇人的注意。然而这种美丽的蘑菇其实是一种有毒蘑菇,少量食用能麻痹人的中枢神经,使人进入酒醉状态,并且产生各种幻觉与幻象,过量则能置人于死地。
在现生于世的大约1.6 万多种蘑菇中,能够产生致幻作用的有24种,其中有些如蛤蟆菌等是全球性分布的。学者们发现,中美洲和南美洲不仅出产蛤蟆菌,而且有致幻作用更强的墨西哥裸盖菇,阿兹恃克裸盖菇以及古巴球盖菇等,是世界上致幻菇出产最集中的地区。
对一般人来说,吃毒蘑菇是非常危险的,然而,考古学家的发掘与人类学家的调查都表明,历史上世界各地的巫师都曾经十分爱吃这种被称为“神菇”的毒蘑菇,认为食用“神菇”之后可以与神交往,能够增强法力,更好地占卜和预言,由于疯狂的迷信作用,致幻菇与原始宗教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在毒蘑菇出产最多的地方,同时当地食用各种毒菇的风气也最盛。早在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后就注意到本地的印第安土著喜欢在拂晓前吃致幻菇,并且自我陶醉在幻觉之中。等幻觉过去以后,清醒的人们便在一起谈论各自所见的不同幻境和各自体会,他们把这些当成是天神赐予的某些启示。
参加这类吃蘑菇仪式的人,当然不会完全出于对被麻醉后出现的种种幻觉的嗜好,显然他们相信这样能使人们感知天神的旨意,看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最终将把人的灵魂引导到法力无边的极乐天堂。可是,大多数能够致幻的蘑菇都带有毒性,吃起来要十分谨慎。在古代美洲巫师的眼里,这种危险性无疑更加强了他们法术的魔力,为此他们还雕刻了许多蘑菇形的神像以供崇拜。据参与过古玛雅遗址发掘工作的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教授海姆的研究,石刻雕像上的“神蘑菇”曾经主宰过玛雅宗教的教义。
其实,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宗教,一直充满了对致幻菇神秘力量的崇拜。如在举行重大的宗教庆典时,要吟唱对鬼神祖先的颂歌,然后由专门的祭司指导食用“提奥那纳卡托”(即“圣肉”,亦即“神蘑菇”的意思)。至今,食用乃至崇拜蛤蟆菌的风俗仍在墨西哥等国的山村中流行,当然,食用它的主要是与鬼神沟通的职业巫师。除了美洲之外,在非洲的几内亚、亚洲的婆罗洲、印度和西伯利亚等地以及欧洲北部北极圈附近的拉普人诸部落中,都曾盛行过吃致幻菇的风俗。
据学者考证,世界各地原始民族绚丽多彩、想象丰富的史诗和神话与崇拜并食用致幻菇这种风俗有很大的关联。在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四吠陀之一的《梨俱吠陀》中有1000多首赞美蛤蟆菌的颂歌,用形象生动的词汇直接描述了这种致幻菇的形象和效用。某些学者还进一步指出,连早期的犹太教、基督教的教义,都深受致幻菇崇拜的影响。有学者认为,现代基督教起源于多元崇拜,其中对致幻菇的崇拜是其基础。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徒中,至今仍有把蛤蟆菌作为圣物来崇拜的。有人将世界各地致幻菇崇拜风俗的分布状况做了调查,发现这种崇拜是全球性的,大多数的原始民族都有致幻菇的崇拜。由此推之,早期人类的原始宗教很可能都曾或多或少地与崇拜并食用那些毒蘑菇有关。
当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原始巫教正日益萎缩,崇拜致幻毒蘑菇的风俗也正在迅速地消失。但是,原始巫师为什么如此喜欢食用毒蘑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也许它不仅仅与宗教崇拜有关,或许还有别的因素。
人类历史早期是否存在“食人之风”
今天人们一提到人吃人现象,总觉得这是非常残忍的、野蛮的,令人难以相信的事。但是,“食人之风”在人类历史上可能真实存在过。
在远古时代有没有食人之风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20世纪初,学术界在早期人类之间的关系上,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理论:一种认为那时就有互相敌对的人群,另一种认为早期人类互相和平共处。由于这两种不同的观点长期未能统一,因而对远古时代的食人之风也就有着不同的认识。然而北京人的化石视乎使这个问题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