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对彩龟、一只玻璃缸,几公斤清水,思路一加改变,销量便大为增加,为岗本的公司带来巨大的效益。
有一年春天,岗本去东京的一家大超市购物,发现一位女顾客在与营业员发生争执。原来,女士在儿童用品柜台买了几盒婴儿用的卫生纸巾,到家给自己的孩子使用时发现吸水效果非常差,便拿回来要求退货,但营业员说:“纸巾的质量问题是生产厂家的事,你应该去找厂商要求赔偿。”
女士说:“为了区区几盒纸巾我犯不着去找厂家,你们超市出售质量低劣的产品,信誉何在……”
听到两人的争执,岗本灵机一动,他拿过纸巾盒看清地址,立即驱车来到这家工厂,见到经理才知道,由于技术员疏忽,投料时配错比例,致使这批纸巾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经理正为这件事情大为恼火,而岗本的到来却让他喜出望外。
“经理先生,这批纸巾一共生产了多少?”岗本问。
“10吨,另外还有几十吨纸浆。”
“能不能让它的效果更好一些?”岗本又问。
“不可能,防水剂的比例过大,无法再分离出来。”经理哭丧着脸答道。
“您误会了,先生,我是说进一步增加它不吸水的效果,甚至完全不吸水。”
“当然可以,只要重新搅拌成纸浆,加入防水剂,您这么问是什么意思?”经理有些惊讶。
“太好了,按您方才说的,达到完全不吸水,我订购20吨,现在就可以签订合同,付给您订金。”
不久,进入了雨季,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价格非常便宜的用纸制作的一次性雨衣、雨伞,很快占领了东京和整个日本市场。
扩一扩其实是多角度转换检核视角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也称“动词提示检核表法”。专家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并有所发展,提出了“发明创造方法”,易记、好用并适合于所有人。
1加一加 在这个事物、这件东西上还可以添加些什么吗?把它加高一些,加厚一些,加长一些,行不行?跟其他事物、东西组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
2减一减 在这个事物、这件东西上还可以减些什么吗?把它降低一些,减轻一些,行不行?可省略、取消什么吗?可以降低成本吗?可以减少时间和次数吗?
3扩一扩 这件东西在功能上、结构上还可以扩展吗?放大、扩展会怎么样呢?一物多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如多用刀、多用剪、多用起子等,都属于功能方面的扩展。宽银幕电影、投影电视、投影教具等都可以说是“扩一扩”的结果。
4缩一缩 这件东西在功能上、结构上还可缩减吗?压缩、缩小会怎么样呢?能否折叠?比如,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变越小,一些小巧玲珑的产品、袖珍商品正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市场上。
5变一变 这件东西在功能、结构、形态上还可以变化吗?改变一下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气味会怎么样?改变一下顺序会怎么样?
6改一改 这个事物、这件东西还有什么缺点、不足需要改进吗?它在使用时,是否给人带来不便和麻烦?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吗?比如,直轮溜冰鞋现在是一种年销售额达数百万美元的行销货——它不过是把原来的四只滑轮重新排列成一条。
7联一联 这个事物与哪些事物有联系?某个事物或某件东西的结果跟它的起因有什么联系?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把某些东西与事物联系起来,能帮助我们达到什么目的吗?
8学一学 有什么事物、东西可以让自己模仿、学习一下吗?模仿、学习它的形状、结构会有什么结果?学习它的原理、技术、做法,又会有什么结果?
9代一代 有什么东西能代替另一件东西吗?如果代之以另一材料、零件、方法等行不行?比如,现在电传机已经用电信替代了邮包,而国际互联网又取代了电传,超市使用自选商品和手推车取代了售货员。
10搬一搬 把这件东西搬到别处还能有别的用处、用场吗?这个想法、道理、技术、理论搬到别的地方,也能用得上吗?
11反一反 如果把一件东西、一个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后、横竖、里外颠倒一下,会有什么结果?
12定一定 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改进某一个事物、某一件东西,为了提高效率和防止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疏漏,需要制定一些什么标准、规章、制度、规则吗?
阅读思考题:
1谈谈扩一扩与创新的关系。
2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扩展?
扩展思维新视角
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蒙森
许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毛病: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一旦获得某项成功,就会总是用同一种眼光看待所有的事物,而不愿轻易改变视角,导致视角的凝固,看所有问题都从同一视角出发。
这无论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还是对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费了不少的脑筋,采用了不少的有效方法,其中一种被称为“掺鲶鱼”的方法颇有新意。
据说,挪威人捕捞沙丁鱼,为了提高沙丁鱼的存活率,常常在船舱内放几条鲶鱼。鲶鱼不停地钻来钻去,在沙丁鱼中引起摩擦。而沙丁鱼被搅得不得安宁,自然万分紧张,加速游动,因而减少了死亡率。日本的三泽之家公司,从这件事例中受到启发,专门从企业外部聘用了一些骨干,充当“鲶鱼”的角色。这些骨干年龄25岁至35岁,思维敏捷、行动利落,观察问题常常用出人意料的视角。他们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搅乱一潭死水、打破思维定式、开拓创新视角,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改变视角能够产生创意,已经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但是改变视角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很多人的眼里,椅子就是椅子,不是任何其他的东西,视角就这样凝固着,没有办法改变。为了提高改变视角的能力,可以采取一种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单一视角泛化”:一个人在某一段时间内,形成了某一种视角,那么他就可以把所有的外界事物和现象,都纳入这种视角来加以认识,并根据这种视角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次序排列。在这种高度统一的单一视角内,经常能够注意到被别人所忽视的事物和现象,做出一些创造和发明。
格德约是加拿大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有一天,他在办公室里不小心碰翻一个瓶子,瓶子里装的液体泼在了一份正待复印的重要文件上。格德约着急起来,心想这一下闯祸了,文件上被污染的文字不可能再看清了!他拿起文件来仔细察看,让他大大出乎意料,也大为高兴的是,文件上被液体污染的部分,其字迹竟依然清晰可见。当他拿去复印时,又一个意外情况出现在他眼前:复印出来的文件,被液体污染过而字迹依然清晰的那个部分,竟又变成了一块块漆黑一团的黑斑。这使他由喜转忧。在他为如何消除文件上的黑斑绞尽脑汁,却又一筹莫展,他头脑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把“液体”和“黑斑”倒过来想的念头:自从有了复印机以来,人们不是常在为怎样防止文件被盗印的事发愁吗?是不是可以以这种“液体”为基础,颠倒其不利作用为有利作用,而研制出一种特殊的能防止盗印文件的特殊的液体来呢?
他产生这种想法以后,立即着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最后推向市场的不是一种液体,而是一种深红色的防影印纸。这种纸能吸收复印机里的灯光,使复印出来的文件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因而用这种纸书写的文件是不能复印的。但是用这种纸写字或打印,又一点不受影响。格德约1983年在蒙特利尔市开办了一家名叫“加拿大无拷贝国际公司”的企业,专门生产这种防影印纸。尽管这种纸的价格昂贵,但销路却很好。格德约本人也因为这种防影印纸而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人们的头脑在进行思维的时候,总要给这个事物下一个定性的判断,并以此来表明对它的基本态度。问题在于,人们一旦下了某种判断之后,便把这个判断扩展到整个事物的各个方面,而忘记了世界上并没有“纯而又纯”的事物。
我们都知道,雪是白的,但是现实中的雪并没有纯白的,多少都包含着某种杂质。也就是说,我们只需换一个定性视角,便能够看到雪的“非白”性质,这不就是创意么?自然事物是这样,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就更复杂些。有没有纯而又纯的“好人”或“坏人”?有没有所有的人都认为“好”或者都认为“坏”的事?恐怕很难找到。因此,对于某种事物或现象,我们都可以扩展自己的思维,用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发现其中不为人知的东西。相信,你的工作业绩也会随着你对扩展思维的运用而不断得到提升。
阅读思考题:
1试论述“扩展思维”的重要性。
2怎样将扩展思维运用到工作中去?
扩展思维的6种经典思维方法
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新天地。
——李政道
对于每个人来说,思维定式使头脑忽略了定式之外的事物和观念。而根据社会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看,思维定式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不过经实验证明,人类通过科学的训练还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思维定式的强度的,那么,这种训练方法是什么呢?答案是:尽可能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扩展思维的空间。
下面为你介绍6种简单易懂的经典思维方法:
1联想思维法
联想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新颖性等特点。加强联想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我们培养主动灵活地转换问题思考角度的能力,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摆脱惯性思维的约束。
你是不是经常在看到一件东西时,就会想到另一件东西?例如,由“速度”这个概念,人们头脑中会闪现出呼啸而过的飞机、奔驰的列车、自由下落的重物等,随之还会产生“战争”、“爆炸”、“粉碎”等一系列其他形象。
再比如,当你看到叶子,你可能会想到美丽的山川、河流、小溪和相爱的情人结伴出游等信息。
不错,这就是联想。鲁班和乔治两个人的思考方式都是属于联想思维,它是若干对象之间一种微妙的关系,是一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一成不变的常规性指导思想,是一种扼杀天才的思维,它虽然可以保证多数没有天分的人能够不把事情做错,但也同样造成了一大弊端:所有人照着这样的常规做法行动,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当常规主义的思维扼杀了天才,我们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创造力,也不要说把普通的事情做得精彩,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非凡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和重视运用由此及彼的联想式思维,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
2想像思维法
想像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形象思维的一种,人们经常会由一个事物的形象引出新的形象来。所谓想像,就是由保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使其产生新思想、新方案、新办法,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许多天才人物对自己的命运都有这样的想法,他们相信有比现在更重要、更美好、更有动力的事业,并相信自己是“带着使命到世上”以完成这些事情的人。并且他们能够展开想像力的翅膀,充分发挥想像以完成自己的想法与“使命”。
古生物学家根据一具古生物化石,就能凭借想像去推测出古生物的原有形态;建筑工程师看到设计图纸,就能想像出它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侦察人员听到犯罪现场目击者提供的某些情况,便能想像出罪犯的身高、体重和模样……
19世纪,物理学家们都知道,在一个原子里,既存在着带正电的粒子,也有带负电的粒子。而这两种粒子在原子内部究竟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人们却始终弄不清楚。因为这靠逻辑推理是演绎不出来的,而在当时的条件下,也不可能通过实验来证明。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物理学家曾做过各种各样的想像,并将这些想像物化为直观的“模型”。经过比较,大家一致认为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森提出的“葡萄干面包模型”和出生于新西兰的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的“太阳系模型”较为合理。
汤姆森是这样想像并设计模型的,带负电的粒子,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由带正电的粒子所构成的像面包一样的没有空隙的球状实体里。
卢瑟福想像的则是:带负电的电子像太阳系的行星那样,围绕着占原子质量绝大部分的带正电的原子核旋转。
这两个模型的重要区别就是原子内部有无空隙。卢瑟福的模型标出原子内部有空隙,后来的实验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实际上,这两位物理学家和别人一样,对于带正电的粒子和带负电的粒子之间到底是以一种什么关系构成原子的,也弄不清楚,只是根据自己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形象积累,做出了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具体情景的想像,以填补和充实对原子内部结构认识上的不足和缺陷。
这种想像过程的进行和所起的作用,就是将人们认识事物的“认识链条”上所存在的“缺环”进行了充填和补充,使之完整地连为一体。
充填想像离不开模型。模型作为原型的替代物,只有展开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运用想像对其残缺的部分进行扎实填补,才能“完整”、“形象”和“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