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之后,接着又出现了一个让他们更为棘手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在奇奇星球与地球这段漫长的距离中保持一个整体的、不间断的联接通道?一来它可以保证通讯的稳定性,二来还能够利用这个通道进行二地之间的人员交流与物资输送,于是,奇星人就想到了通过修建“分子电缆”这样一个形式,来建立起宇宙中第一个用于离子输送的隧道。尽管这离整体物件的输送,和人的直接进行时空穿越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但却为将来离子的自由通过提供了快速的通道。
很长时间以来,奇星人就开始了对于物质结构的基础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构成这些物体的本质。通过长时间的不断探索,他们终于弄清楚了大多数物体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它们分(离)子的结构与组合情况,对于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和常用工业制造品,他们先进的技术水平甚至到了可以随意利用空间中存在的(微粒)质量进行直接合成的地步。若是太空中有了“分子电缆”这个通道,他们就可以将部分物质分解成离子的形式来进行输送,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太空中物质运输的一道难题。同时,他们还设想通过对分子电缆容量的不断扩充,使它达到一个足够能容纳人的分子程度,(因为人的四维隐影实际上就是离子的松散聚合形式,这也为将来对人类进行离子形式的输送以取代传统的太空飞行,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对安全保证方面来看,都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然后再在分子电缆中制造出压缩时空,利用压缩时出现的时光虫洞来进行星际穿越,这才是奇星人决定在宇宙之中修建分子电缆的最终目的。
可是,当前又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横亘在奇星人的面前:那就是如何克服在二个星球之间修建分子电缆时需要的漫长时间?我们已经知道,要从奇奇星球来到地球,就是以当前发现的最快的光速也需要5万年时间;尽管目前奇星人修建“分子电缆”的速度已经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来推算,要建成二地之间这条分子电缆又要等到猴年马月?虽然奇星人已经发明了新一代具有同种物质亲合力的智能分子材料,在电缆的修建过程中只要放出同类姻亲分子,它们之间就会按照事先预设好的基因密码自行寻找另一部分;这样,奇星人只要不断地往这条链条上输送密码分子,生成的链条就会自动的构造延伸,这样就免去了人工去太空施工的麻烦。尽管这样,可谁又熬得了二地之间对分子电缆漫长岁月的铺设?针对这个问题,后来奇星人又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分子材料发射技术,它是通过一个超大功率的电磁发射器,定向将这些分子材料送向预定的空域,在设定的基因密码指引下,这些智能分子就会自动的在太空中组合成一个链条(电缆)。但是,即使按照这个方法在二个星球之间同时施工,要完成这条分子电缆的铺设粗略估计也要花费近二十五万年时间。这显然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方案。正因为如此,二地之间修建“分子电缆”的事情暂时就被搁置了下来。
这件事情对于地球上的奇星人来说,似乎有着更大的压力。为了修建分子电缆的事情蓝湛人没有少召开专题会议,总想从中听到一个好的建议。大家也谈到过各种想法,可那些建议中不是过余的不切实际,就是难以满足当前一些技术上的要求,这让全面负责基地技术工作的蓝湛人心里十分的焦虑。看到蓝湛人为了这个工作被弄得身心疲惫的模样,岑越的心里也感到十分的不忍,总想能够在修建分子电缆这件事情上对他有所帮助。因此这段时间以来,他成天都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做研究,从来没有跨出过这个大门。可是不管他如何地努力,就是一直想不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弄得他一天到晚都像丢了魂似的。
一天,他在屋时踱步时无意中碰掉了桌上的一个插头,见到智子机里他正在观看的施工图突然没了,他检起插头顺手将它插到了电源上;哪知他手握插头的接口处的绝缘层已经破损,当插头刚进入接口的一瞬间,他突然感到了全身一阵剧烈地发麻;在麻震的刺激下他下意识地将手里的插头甩开,然后愣愣地瞅着那根电线发了一会懵。这时,他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又拿起来电线来,对着插头的破损处怔怔地端详了一会;不知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只见他这时的嘴角上渐渐露出了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浅浅的笑容。其实要说岑越这会有个什么新的发现还谈不上,只不过通过触电的这一刻,使他联想到了“电”的这个内在物质的存在,以及对“电”是以何种形式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了他对修建分子电缆的进一步联想。“电”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这个长期被人们使用,却又很少有人知道它真实身份的神秘物质,这段时期以来一直成为了他思考的重点对象。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电”的速度与光速相近,因为“光”、“电”现象,本来就是宇宙中基本微粒子的一种运动过程的反应。过去,岑越也曾以为“电”是运动的,可是来到基地以后通过一些相关的实验他发现,很多“电子”基本上是种固定在某些原子上的粒子,一般情况下并不会产生运动。为什么通过导体的传导又会发生电流通过的现象呢?其实人们看到的电流现象并不是电子本身的运动,而是当外来能量进入到它们内部的时候,为了保持这个质量个体的电子平衡,它们就会迅速地将这个能量以放电的形式转移出去,这样就导致了放电(电流通过)的现象发生。在一些不具备电子、或是电子数量较少的物体质量中,由于缺少了电子之间的放电传播,即使有电磁导入也会出现放电阻断、或者呈弱放电反映。既然宇宙之内包括微光波在内的所有自然传导都是一种电磁反应,那么,空中的电磁波现象又如何解释呢?在岑越看来,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基本的微粒子组合而成。宇宙其实是一个质量世界,在这个广袤的空间里,不管是看得到的物体,还是看不见东西其实都是一种质量的表现;小到一粒尘埃,大到一个星球,这二个外表看似差异巨大的物体内部,毫无差别的都是由宇宙中广泛密布的基本粒子组成。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千万种物体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多不为人知(见)的暗物质(宇宙微粒子)。它们有的小到也许永远不能被人类发现,但它却真实的存在于宇宙空间的每一个角落,构成了每一个质量物体和融合在每一条生命之中,并且担负着构成这个宇宙所有生命和一切物质的循环存在,与时空运动的重任。可以说,宇宙中所有的变化,和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这些基本粒子聚并时的能量释放反应,有了这些反应才有了这个宇宙的诞生与运动,才导致了一切生命现象的产生。至于电磁现象,实际上是粒子之间一种相互的放电反映,这种能量的传播也是促进一切物质运动的基础。
通过对电磁的进一步的研究,岑越发现“光”的现象原来也是电磁辐射的一种另类表现,它同样是出于粒子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放电反映,只不过“光”的能量表现是以一种热量和可见光线的形式表现罢了。那么粒子之间在进行强弱不同的二种能量的传递时,为什么在速度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别,难道能量的大小真的对它们的传输作用没有影响吗?它也成了岑越最想找到答案的问题。过去他曾做过许多有关电磁波辐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与速度,均与电磁波发出的强度和空间中质量元素的密度情况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作为电磁波传输的粒子情况,更是直接影响电磁波传播的关键。一般情况下,电磁波与光波一样传播的速度是比较接近的,这主要与宇宙空间中的基本条件(粒子分布情况)差别不大有一定的关系。按照这种情况来推测,如果在一定的空间中增加传导粒子的密度,和加大对能量的输入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