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他们都很精通骑术,老董事长便邀请二位候选人到他的农场做客。当他们到来时,老董事长牵着两匹同样好的马走了出来,说:“我知道你们二人都很善于骑马,这里有两匹同样好的马,我要你们比赛一下,胜利者将成为我的接班人。”
他把白马交给了约翰,把黑马交给了吉米。二人接过马后,不约而同地打量着马的素质并在心中衡量自己的骑术。
吉米心想:“幸好我一直都在坚持练习骑马的技术,看来董事长之位非我莫属了!”想到这里,他不禁沾沾自喜起来。
这时,老董事长开始宣布比赛的规则:“我要你们从这里骑马跑到农场的那一边,然后再跑回来。谁的马跑得慢,也就是后到目的地,谁
就是胜利者。”
听了这话,吉米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下子从自己的美梦中清醒了过来。他心里很是纳闷:“骑马比赛都是比速度,谁快谁就赢,怎么
会比谁的马慢呢?”
约翰以为自己听错了,呆立着不知如何是好。
老董事长见两人都张着嘴巴没说话,便又说:“我再重复一次比赛规则,这次比赛是比‘慢’而不是比‘快’的。你们赶快准备好,我数一二三便开始。”
一会儿,约翰突然灵机一动,迅速跳上了吉米的黑马,然后快马加鞭地向前急驰而去,他自己的马却留在了原地。
吉米感到约翰的举动很奇怪:“咦!他怎么骑了我的马呢?”当他终于想通了是怎么一回事时,已经太晚了。他的黑马遥遥领先,无论怎样追也追不上了。
结果,吉米的马最先到达终点,他输了。
“恭喜!恭喜!”老董事长高兴地对约翰说,“你可以想出有效的创新办法,能出奇制胜,这证明你有足够的才智来接替我的位置。我宣布,你就是下一任董事长了!”
故事感悟:
变通,就是找对方法做对事。寻找巧妙方法将困难化解于无形,是每一个善于变通者的通用法则。变通,就是创造性完成任务。打破传统才能有所突破,“循规蹈矩”、“甘于平庸”的做法已经为变通者所摒弃。
思路决定出路
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转变,不会思考的人晕头转向。
——洛克
有一家旅馆的经理,对于旅馆内的一些物品,经常被住宿的旅客顺手牵羊的事情感到头痛,可是却一直拿不出很有效的对策来。
他嘱咐属下在客人到柜台结账时,要迅速派人去房内查看是否有什么东西不见了。结果客人都在柜台等待,直到房务部人员查清楚了之后才能结账,不但结账太慢,而且觉得面子挂不住,下一次再也不住这个饭店了。
旅馆经理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召集了各部门主管,想想有什么更好的法子,能制止旅客顺手牵羊。
几个主管围坐在一起苦思苦想了一番。一位年轻主管忽然说:“既然旅客喜欢,为什么不让他们带走呢?”
旅馆经理一听瞪大了眼睛,这是哪门子的馊主意?
年轻主管急忙挥挥手表示还有下文,他说:“既然顾客喜欢,我们就在每件东西上标价。说不定啊!还可以有额外收入呢!”
大家眼睛都亮了起来,兴奋地按计划来进行。
有些旅客喜欢顺手牵羊,并非蓄意偷窃,而是因为很喜欢房内的物品,下意识觉得既然付了这么贵的房租,为什么不能取回家做纪念品,而且又没明白规定哪些不能拿,于是,就故意装糊涂拿走一些小东西。
针对这一点,这家旅馆给每样东西都标上了标价,说明客人如果喜欢,可以向柜台登记购买。在这家旅馆之内,忽然多出了好多东西,像墙上的画、手工艺品、有当地特色的小摆饰、漂亮的桌布,甚至柔软的枕头、床罩、椅子等用品都有标价。如此一来,旅馆里里外外都布置得美轮美奂,使客人们的印象好极了。
这家旅馆的生意竟然越来越好了!
故事感悟:
物品丢失本是件坏事,但在解决过程中却能化不利为有利,不但避免了损失,还提升了旅馆的知名度,生意变得更红火,换一个角度想问题,换一个角度解决问题就能走出颓势,反输为赢。
从反面做文章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轲
日本兵库县有一个小村子叫丹波村。当日本全国普遍都已逐渐富裕起来的时候,这里依然很穷,因为这里土地贫瘠,交通又闭塞,既不通铁路,也不通公路。村子里的人虽然都急切地想尽快摆脱贫困,可谁也想不出可以致富的办法。
后来他们从东京请来了一位专家。这位专家按照“要出售得多,才可能换回得多”的思路思考,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切实有效的致富良方来。
后来他倒过来想:这个村子既然什么出产都没有,只有贫穷落后,那就设法出售它的贫穷落后。
于是他向村民提出:你们要想富起来,又没有什么产品和资源可以出售,那就只有出售你们的贫穷落后。从现在起,你们就不要再住在房子里了,要住到树上去;不要再穿布做的衣服了,要披树叶、兽皮,你们要像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那样生活,这样城里的人就会来参观、旅游,你们就可以富起来了。
村民们最初听了都觉得太荒唐,后来在这位专家的一再解释、说服下,大家最后只好同意试一试。经过记者的一番报道宣传,很快便引来了大批好奇的旅游者。这个村子很快便富起来了。
故事感悟:
一切事物和问题都依赖于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其中的某个重要条件一旦有所颠倒,必将会引起事物和问题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因而就事物或问题的某个重要条件倒过来想,有可能获得对事物的新认识,想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不要扼杀思维的火花
苟学而不思,此理终无由而得。
——罗钦顺
有一次,小约翰竟然把一块金表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块表是爷爷留下来的遗物。父亲一直十分珍惜,总是带在怀里,从不离身。不久前他还说表出了点故障,必须拿去修理,哪知被他这个调皮的儿子给翻了出来。现在这表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父亲见了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扇坐在地。
一个牧师经过这里,赶忙上前制止。父亲跺着脚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了。”
“他是弄坏了表。但是你要知道,是一块表重要还是自己的孩子重要。”
这时,儿子抽抽咽咽地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是想要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了……”
牧师继续对孩子父亲说:“不管孩子是修表还是拆表,你都不应该打他,恐怕又一个‘爱迪生’就这样被你给‘扼杀’了。”
父亲愣了一下:“真有这么严重吗?”
“就算孩子拆坏了金表,他也只是想知道金表里到底有什么,这是一种好奇心,这是有求知欲和想象力的表现,也是一种创造。如果你是一个明智的父亲,就不应该打孩子,而应该解放孩子的双手,要给孩子提供从小就能够动手的机会。”
故事感悟:
思考能发现成功、创造成功、收获成功。我们需要营造一个自由的天地,静谧的空间,不受束缚地思考,海阔天空地思考,持之以恒地思考,这样成功的光芒必将会降临到你的身边。要提倡自由思考,鼓励大胆的想法,创造的火花说不定就孕育其中。
自动辞职的“噪音工”
毕生的经验可以造就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松下幸之助
有一个小孩,经常用脚踢小区里的垃圾桶。大家深受其害,对他的恶作剧多次阻止,结果都无济于事。时间长了,只好听之任之。
有一个老人想了一个办法。
有一天,当小孩又在狠狠踢垃圾桶的时候,老人来到面前,对他说:“我特别喜欢听垃圾桶发出来的声音,如果你每天坚持踢这些垃圾桶,我将给你1美元的报酬。”
小孩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更加使劲地踢垃圾桶。
过了几天,这位老人提出压价:“我的收入减少了,从现在起只能给你40美分了。”
小孩有点不满意,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每天继续踢垃圾桶,可是没有从前那么卖力了。
几天以后,老人又来找他说:“我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所以每天只能给你10美分。”
“10美分!”他大叫道,“我才不会为了这10美分浪费我的时间。对不起,从今天开始我要罢工了!”
故事感悟: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明白一点:换一种思考的方式可以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老人之所以聪明就在于他抓住了人性中的弱点,灵活地运用思维,改变了小区的喧闹,为人们换来了宁静。
一万个灯泡的功效
思维就是深度,真正具有思维的人就是深化,不断地深化,就如一个潜水者一样直达成功的深处,抵达价值的核心所在。
——英格索尔
松下幸之助早年曾在一家电灯公司工作。他对电灯泡着了迷,后来组成了松下电器公司。不巧公司成立之初,恰遇经济危机,市场疲软。怎样才能使公司摆脱困境、转危为安?松下幸之助权衡再三,决定拿出一万个电灯泡作为宣传之用,借以打开灯泡的销路。
灯泡必须备有电源,方能起作用。为此,松下亲自前往拜访一家灯泡公司的董事长,希望双方合作进行产品的宣传,并免费赠送一万个干电池。对方听了此言,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这显然是一种违背常理的冒险。但松下诚挚、果敢的态度实在感人,对方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松下公司的电灯泡搭配上干电池,发挥了最佳的宣传效用。很快,电灯泡的销路直线上升,干电池的订单也雪片般飞来。
从此,松下电器公司名声大振,一步步走上了辉煌的道路。
故事感悟:
思维的结果是付诸行动,马上付诸行动。每一个人做事时都很容易自我否定,在自己的想法一开始便否定它存在的价值,这时,不要担心失败,真正担心的是你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的心态。因此,在面对新的挑战时,任何希望都不要放弃,只要有一点点可行性都要动手去做。
玩具鉴赏家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能打破常规,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寻求发展,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拉伯雷
小玛丽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5岁时,有一天她随妈妈到玩具店里找一个朋友,当时她看着玩具久久不肯离去。旁边的店主被她的神情吸引了,就问她:“你喜欢这些玩具吗?”她回答道:“有些玩具我不喜欢。”然后逐一数落起这些玩具的缺点来。店主感到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于是把她带到家里,将各种玩具摆在她的面前,征求她的意见。
小玛丽的意见说得那么准确、那么切中要害,店主十分高兴地聘请她当自己一家公司的设计顾问,并签订了一项长期合同。
店主在谈到为什么聘请小玛丽做公司的顾问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所有的玩具设计师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他们早已成年,失去直接反应的能力,眼光陈旧、缺乏激情。”
此后,经小玛丽鉴别过的玩具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故事感悟: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按照自己的常规思路,经历了千万次的努力还是没有取得成功。而有些时候取得成功却全不费工夫,这种突然而至的成功中往往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所以,当你处于山穷水尽的境况下,不妨打破常规,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向。
勤奋思考的力量
书读得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
——伏尔泰
牛顿从小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他总是能够制造出一些让人大吃一惊的事情。
1658年9月3日,罕见的暴风雨侵袭了英国,河水泛滥,树木也被连根拔掉。村子里能干活的人,不管男女,全都顶着狂风、冒着大雨跑到地里去,有的立木桩,有的垒挡风墙,大家都在拼命地干着。
天空一片漆黑,狂风还不停地刮着,牛顿家的房子忽拉忽拉直晃,就像要倒了似的。牛顿此时才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他同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住在一起。
“哥哥在哪儿呢?”
最小的妹妹听见风声,胆怯地问妈妈。
“老头儿,你在地里没看见依撒克(牛顿的名字)吧?”
他妈妈向刚从地里转了一圈的父亲问道。
“地里没有哇!太太。”
“这就怪啦!他刚才明明出去了,你再去一趟找找看。”你父亲穿上雨鞋,打着雨伞,又冒着暴风雨出去了。最小的妹妹和弟弟,被狂风吓得紧紧地倚在妈妈的膝盖前,担心地看着妈妈的脸。
“会不会让大风给刮跑啦”
“是啊,怎么回事呀!不过,哥哥是个有主意的人,准没事儿。”
恰恰是在这个时候,牛顿正像妹妹担心的那样,真的被大风给刮跑了。不过,他是自己心甘情愿地让大风给刮跑了的。
他父亲转着圈儿地找,好不容易才在后院里找到了牛顿。这时,牛顿的头发被大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被雨淋得都湿透了。他像个疯子似的顶着大风,跑来跑去。
刮这么大的风是很少见的。牛顿想知道这么强的风,究竟有多么大的力气,他一定要了解风力。
他想得入了迷。什么家里的事呀,地里的活呀,全都忘了个净光。
牛顿冒着狂风暴雨来到后院,先是顺着风拼命地跳,接着又迎着风拼命地跳,然后又侧身向着风跳着,并且还把斗篷抛起来以测试风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大家都被他的样子给吓坏了。
自从这件事情之后,妈妈知道牛顿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因此决定送他去大城市读书。这成了牛顿一生的转折点。
故事感悟:
牛顿的故事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我们对“思考”的更深刻的认识。
世界上一切创造发明和科学进步,都是科学家勤奋思考的结果。每一项工具的改进都是由一个好的想法引起的。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最初的人们,也就是原始社会的人,他们以树叶为衣裳,以野果为食物。后来,有人发明了纺织技术,有人开始种植食物。这样,人们的穿着和饮食才逐步得到了改善。这些改善,正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勤奋用脑、积极思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