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工作,是因为有各种理由:“买房子的时候向银行贷款30年,到退休为止都不敢辞职”、“孩子需要教育费,我必须工作”、“事业失败了,必须拼命挣钱”等等。
令人遗憾的是,世界上有很多人是“因为欠债所以工作,如果不欠债,就不想工作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那些能够成为亿万富翁的人都拥有正确的金钱观。他们明白在营销时代,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金钱,金钱是所有资源转换的媒介,人生营销中,金钱具有重要的意义。
反之,普通人若有了余钱,心态也就松散了。很多人是这样的,如果发了横财,就会像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那样,请大家喝酒高歌,转眼就散尽了钱财。
此外,别说金钱,就连学习也与此有类似处。大多数人若偶尔获得了超出自己努力的好成绩,就会懒散起来,而一旦成绩下滑了,才又开始刻苦。
结婚也同样,年轻男子觉得女子美丽,想与她结婚。而一旦结婚了,就要为了维持家庭而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就好像在人生的较早阶段就把自己的未来作了担保,借了一大笔钱,从此后就像还债一样养家糊口,努力工作几十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像婚姻这个社会结构,真是很切合于这个世界。用“性本恶”理论来说,这个结构可以约束人性的散漫、怠慢和傲慢。
改换视点之六:
把“不足”当成成长的梯子
——把人生的不足转化为自己的优点
放眼望去,就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差别”,社会才丰富多彩。
人性中存在“有不足,就勤奋,无不足,就松懈”的一面。因为有这一面,所以如果世界结构是完全彻底的平等社会,那么人们就都不去努力,社会就渐渐萧条了。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有言曰: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是无所不知,还是一无所知?这里的“故知”指的是一般的知识智慧。“道”也有一个最高的标准,即“止其所不知”,到了最高处便是不知,无念之境,无道可道,方为最高。
曾经一位高僧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僧肇在一篇文章《般若无知论》中说,智慧到最高处,没有智慧可谈,才是真正的智慧。庄子所谓的道的智慧也在于此吧。
人有所精,物有所专,本不是坏事,然而有时一个人的某一专长到达一个最高境界,反而会挡住其他知识。孔子在《论语》中也说自己一无所知,什么都不会,因此能够样样会,无所不知有时又是一无所知。曾经有人以禅宗经常标榜的珠子走盘为例解释,滚珠没有一个方所,没有一个固定,它一无所知,因此无所不知。知识到达最高处即为“无知”,始终宁静,没有主观,没有先入为主,就是最高的学问境界。
比如说,在棒球或足球的专业选手中,也有年薪几亿的一流选手和赚不了那么多的普通选手,他们之间在酬金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所有选手的报酬都无关能力和结果,一律平等,那么选手们还会认真努力吗?
这样一看,正因为有报酬的差别,选手才会认真,比赛才会有趣。放眼望去,就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差别”,社会才丰富多彩。同时,这也创造了各种人在各自道路上努力的可能性。我们都需懂得这一点。
改换视点之七:
换一条自己想走的路
——确定你的路,然后勇往直前
“走别人都想走的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让你陷入痛苦的人生
接下来,我想谈谈如何“用理性的眼光重新审视自我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性,也就是自己的本心。如果你能确定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勇往直前走下去,而不要犹豫不决,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庄子-人间世》里说:“瞻彼揆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一个人要从重重束缚和闲置中摆脱出来,达到自由的境界。这自由是怎样的自由,如何获得自由?所以庄子告诉我们的自由方式是精神的自由,一个人人身的自由算不上自由,只有精神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年轻时,不如意事常八九,那些愿望中,有些是出自自己的愿望,但也有很多是因为“朋友是这么说的”,“朋友们都想去的”,“父母这样希望的”等等。
人生有很多岔路口,而人只能走一条路,无法同时走几条。即使看着人人都艳羡的道,想着“我也想走这条道”,但这条道路却走不通,这时候人就会伤心失落。而当人找到自己的路,明白“我走我的路”的重要性后,就会感到“我只能走我的路,其他的路都无法令我满足,我庆幸我有这样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之间投胎转世了许多次的“你”之存在,在今生,来到这个世上的理由,是终其一生来获得你“最初的个性”。人生本是为获得新的个性而来,与别人不同也并无不妥。人得抱着“享受与众不同,享受特立独行”的心情。
“走别人都想走的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让你陷入痛苦的人生,因为谁都想去的路,很可能对你来说并不是一条幸福的路。
综上所述,人需要带着一种冷静旁观的目光去走属于自己的道路。
改换视点之八:
精英们也有自己的烦恼
——人人羡慕的道路并不一定就好
从一般人来看是精英的医生们,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
世界上,有人做着令众人羡慕的工作,他们通常被称为精英人士,但是,活在那个世界中,也不能保证他们就没有烦恼。就算看上去一路顺利毫无挫折,但实际上在他们内心中,也有他们的挫折感,并为之痛苦。
当医生之前的挫折
这里将以立志当医生的人为例,让我们追寻这些精英人士的人生轨迹。
比如说,在小学中学这样的儿童时代,有一个人怀着“想成为一名医生”的理想,为了当医生,就要考进大学的医学系。可是,所有大学的医学系都只收100名学生,要想考取十分不易,在考大学医学系这一关时,就有很多人不合格,这是第一阶段的挫折。这个挫折是“考不上医学系”。
即使考进了医学系,若不能通过国家资格考试,也当不上医生。这个国家资格考试并非所有考生都能合格,很遗憾有人落第。每年通过国家医生资格考试的人占考生的八九成。不合格者中有的人是考了几次都没合格的,也就是说有人虽然读了医学系,却也当不成医生。
对于没能考上大学医学系的人来说,没考上当然是遗憾的,但也有人是“尽管考上了医学系,却也没能当上医生的”,这也是挫折之一。
接下来,有的人是从医学系毕业后,当上了研修医生,但在研修过程中,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当医生,这是很可怜的,“脑子好成绩好所以进了医学系,但后来才知道自己不适合当医生”。
对于医生来说,比起物理、数学和英语等科目,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学”,因为医生必须以人为对象,如果是“喜欢学习,但是不喜欢与人打交道”,那就十分悲惨了。在考医学系时成绩优异春风得意的人之中,有的人是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挫折在这个阶段也会出现。
当上医生之后的挫折
当正式成为一名医生而开始工作之后,如果是希望留在大学附属医院的人,也不一定全都如愿。
又比如当了开业医生,有人很顺利获得高收入,也有人却因欠债未偿还而倍感苦恼。当负债累累的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可能就有人会明知不可以却对病人说:你的病很严重。并多给病人开药,或者故意延长住院天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而那些能留在大学医疗机关里的,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看上去,能够如愿留在大学里的是幸运的,反之则不幸,但其实那之后的路途上也有很多分歧点。
大学的医疗机关是个上下关系很严格的封建社会,有很多人对这种“封建制度”感到不堪重负。基本上学业优异的人,都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可以说很多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很笨拙的,这样的人在封建性的封闭体制中,痛苦得简直要窒息。当然这里有按照能力和实情升迁或降级的人,但也有因为不会讨好教授被降级、调离的人。
在大学医疗机关里,有人因为说了真话而被降级、调离。当医疗事故发生时,即使每个人都被要求守口如瓶,不得泄露,但总有正直的人会说出去,因为太诚实,从良心出发只对死亡者家属说了真话:“本来可以救活的,但因为手术失误……”
由于手术失误被公诸于世警察来调查,而在医院内部人们议论道:“是某某泄漏出去的”,于是这个某某就被降级或调离。即使做了正确的事,也会因为在俗世得不到认可而经受一时的挫折。
还有人考进国立大学并留校成了优秀的教授,但其中也有因为“接受了制药公司的贿赂”而失足的人。
这是因为虽是优秀的医生却对法律学习不足而引起的悲剧,这样的教授自己在没搞清楚怎样做算作贿赂的情况下接受了别人的金钱等礼物。此外,还有人因为擅用了医学系的资金而造成失败。
即使圆满完成医生工作,当上了教授,也有很多令人后悔不已的例子。
在大学的医学系里,有一位宣扬“人的心灵活动出自于脑,脑子就是全部”的“唯脑论”者,他当了名誉教授,是很有名的解剖学者。但这个教授所教出来的医学生里,有一个人信奉了邪教,引发了很大的社会问题,这也算是这位教授的挫折。
当自己所教的医学生中出了这样的人,作为教授,就会为“他为什么入了邪教”而不解、烦恼。
就是这样,从一般人来看是精英的医生们,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并深深陷入苦恼之中。所以对我们来说,人人羡慕的职业并不一定就是好的职业。要知道只有适合我们自己的才会真正的成就我们。
做一个成功对抗挫折的人
失败总是不可避免
挫折本身无法逃避,但如何接受与对应挫折,却因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