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至近现代,黄龙境内战事频繁,军事人物荟萃。他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忠于其所代表的阶级,征战戍边,各奋其勇,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记述着名军事将帅的生平、战绩,对于了解他们的戎马生涯,以及其在军史上的地位和研究军事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指挥员的光辉业绩将永垂青史,彪炳千秋,将激励我们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创造明天。
(第一节)人物传
冀锁子(1851~-)清末白马滩一带农民起义军首领。黄龙白马滩镇神略村彭口塔人。
清光绪年间,陕西连年荒旱,但官府勒索和富豪的剥削却有增无减。光绪三年(1877),久旱无雨,草木枯焦。饥荒愈加严重,民众死亡很多,饥民急迫,人人迁徙。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冀锁子率领饥民攻占白马滩官仓,开仓放粮,以济民众于水火之中。后又退居白马滩的五角山安营扎寨,抗拒官兵围剿。一时间,走投无路的饥民纷纷前来投奔,迅速形成了一支千余人的造反大军。所到之处,打富济贫,惩治污吏,深得群众拥戴。后清政府派兵多次予以镇压,约于光绪六年(1880)起义惨遭失败。
樊钟秀(1885~1930)字铎,号醒民,因排行老二,亦称樊老二。河南省宝丰县大营村人,幼入私塾,略有文化,十一二岁帮父、兄务农,因连年荒旱薄收,官府苛捐杂税相逼,无法度日,遂于1909年春,全家逃荒来黄龙山垦荒。初住草地胡同(今洛川县辖),山中匪首“黄大爷”屡来寻衅骚扰,欲霸占其妹,被逼搬迁贝坡村,樊妹虽摆脱黄匪,却陷入了洛川县民团的虎穴。血气方刚的樊钟秀咬牙切齿,立誓雪耻。时值澄城县冯原镇民团以请客为名,诱骗山中难民300余人至冯原全被斩首。这一惨案更加激怒了樊钟秀,他即回河南联络幼时好友郭金榜、徐老毛、马水旺等人,密谋举事。
清(朝)末民(国)初,黄龙山区属宜川、洛川、鄘城、甘泉、白水、澄城、韩城、合阳八县边土,各县民团经常入山,以“剿匪”为名,行抢劫杀戮难民之实,山中难民莫不恨之。樊欲起事,深得众意,一呼百应,都愿随樊造反,死里求生。起初,截杀了民团两名骑兵,得其武器,随即奇袭了匪首“黄大爷”的老巢——黄家塔(今三岔乡境内),又获全胜。众推樊为首领,称之“山大王”。洛川县民团闻讯,威逼樊交出武器,遭樊拒绝。1914年9月27日,樊率数百人袭击冯原镇,杀民团团长刘昭乙等60余人,为当年受害的300名难民讨还了血债。
1915年,樊部拥有500余人,不时与洛、白、澄、合等县官兵对阵,分庭抗礼,打富济贫,深得民心。为严明军纪,樊约法三章:一不准奸淫妇女;二不准抢劫贫民财物;三对新老户居民一律平等。樊部所到之处,为民剪除贪官污吏和土豪恶霸,博得了百姓的欢迎,称樊为“公道大王”。
1916年,樊与延安变兵马四连等联合攻打宜川,未及半日城破,樊军声势大振。陕西督军陆建章遣密使欲收编樊,因陆系窃国大盗袁世凯部,樊严词拒绝,并断绝延安与关中要道,配合陈树蕃部逐陆出陕。此时,樊部已达千人,枪支、战马数百,力量日益增大,雄踞黄龙山区。
1917年冬,樊移师西安,挥军蓝田,进驻商洛整训。1918年,樊为陈树蕃军之团长,守卫泾阳。同年2月,陕西靖国军围攻西安,樊被调回西安增援,樊倒戈树起“靖国军”旗号,突袭潼关,击溃陈树蕃之新兵旅,再回兵商洛,邀请原国民革命军第二十路军指挥、河南省政府主席张钫(又名张伯英),协助领导靖国军。不久又会晤了于右任,确定于、张分别为靖国军正、副总指挥,樊被任命为“靖国军第二路军司令”。1919年春,樊军被编人许兰师,开拔河南,改编为宏鲁威军的一个团。1920年,编人吴佩孚部常得胜的一个旅,樊任旅长,兼豫东镇守使。1922年,调往江西吉安。彼时,樊向孙中山致意:“北伐时愿效前躯。”次年,军阀陈炯明攻穗,孙中山命樊御敌,樊下动员令:“此乃保卫广东之战,生死都极光荣,只准进,不准退,只准胜,不准败!谁当孬种,我先毙了他!”军心振奋,一举击溃了陈军。穷追至石龙、石滩一带,樊获胜谒见孙中山。孙早闻樊勇猛豪放,以为是位彪形壮汉,不料竟是个温良文雅的白面书生,态度谦和,彬彬有礼,孙颇惊喜,对樊奖勉备至,任命樊为“建国豫军总司令”。1924年,
樊出席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军委委员”“中国国民党纪律监察委员会第一届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当时广东滇、桂、湘等军阀明争暗斗,樊极其厌恶,遂率孤军愤然北撤,逾期两月,征程数千里,于1925年1月抵鲁山、宝丰、郏县一带,旧部老友纷纷来归,兵员大加扩充,后进驻洛阳。
1926年1月,樊军远征山西失利,依然退踞鲁山,仿黄龙山时旧法,垦田种禾,养兵蓄锐,以谋持久之计。此际张钫致书曰:“桃园虽好,非英雄久居之地;大地混浊,正志士有为之时。莫如遨游津沪,寻机再举!”樊如所教,赴上海与国民党组织联系。后至武汉,国民政府委以重任,令其秘密回豫,策应北伐。
1927年春,樊召集旧部,重整旗鼓,复打出“建国豫军”旗帜,蒋介石即派要员收编樊,樊指责蒋背叛革命,拒绝收编。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蒋致电樊求助,樊发“告官兵书”,历数蒋违背总理(孙中山)遗教的背叛行为,拒绝助蒋。同年5月,樊任反蒋的第八方面军总司令。樊部在平汉路上正面一线,力抵蒋派徐源泉军之主力,屡挫其攻势,使战局形成了以临颍以北、小商桥一带的对峙状态。当月23日下午,樊亲临前线战地视察,在归途中行至许昌南门外,遇蒋机投弹,中弹身亡,时年45岁,葬于北京西山。
李象九(1897~1954)原名瑞鼎,陕西省白水县尧禾镇人。同州师范肄业。1927年10月12日,与谢子长、唐东元发动“清涧起义”而闻名陕北。1931年,李象九任澄白区保安团指挥官时向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呈报开垦黄龙山荒地,得到杨虎城的赞许,只因省民政、建设两厅拖延未办。1934年,在李象九再三倡导下,白水县绅士冉寅谷等趁宋子文先生来陕之机,具文呈请开垦黄龙山区,虽蒙批准,但仍被借故搁置。
1937年“七七”事变后,李象九再次向省府呈文,力陈“开垦黄龙山乃当前之急务”。经省政府主席孙蔚如批准,于当年11月6日,成立黄龙山垦区筹备处,李象九为主任,筹备处地址设于白水县纵目镇,李即派员于11月12日入山,作实地调查。12月28日,向省政府呈报调查情况和“开垦黄龙山荒区实施方案”。1938年1月1日,陕西省黄龙山垦区办事处正式成立,李象九任主任。受国民党中央赈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朱庆澜大力协助,使开垦黄龙垦区计划遂得实施。1月6日,收编盘踞黄龙山多年的一支武装力量李俊杰(又名李志英)部,改编为黄龙山垦区保安警察队。办事处移驻黄龙山石堡镇。当年收容黄泛区灾民和战区难民25132人,编为5区69保656甲。并发放赈款,组织互助社,试办集体农庄,创建临时诊所,成立“难童保育会”。架设石堡至纵目电话线,设石堡邮政代办所,修筑石堡经黄龙山镇直达纵目的40公里大道,全力兴办黄龙山垦区的各项事业,自此始黄龙山垦区初具县制雏形。李象九为开垦黄龙山垦区,10多年四处奔走呼吁,百折不挠,终实现其志。后因国民党特务密告其有“共产党嫌疑”而被调离黄龙。
1940年,李任汧山垦区办事处主任,年底辞职。1946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会”。1948年,受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联络部指示,在西安做策反工作,以迎接解放军进城。1949年西安解放后,李象九代表西北各界人士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并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常委等职。1954年7月,当选为西安市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月在西安病故。
匡唐伟(1908~1948)江西省吉安县芳洲村人。1929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5月,在万太县参加红军独立第5师第13团第3连,任该连指导员,9月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1933年7月,在中央苏区瑞金红军步兵学校受训。在经历反围剿斗争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东渡黄河,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作战。1937年10月,任第一分区直属队政治处党总支书记。1938年2月,任第一支队第3团政委。解放战争时间,任西北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旅第3团政委。在保卫陕甘宁边区转战陕北时功勋卓着。1948年2月参加了瓦子街战役,3月1日晨在瓦子街地域不幸身负重伤阵亡。
武治安(1913~1948)甘肃省靖远县永新乡伦吉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第358旅见习参谋、侦察科科长,西北野战军第714团参谋长等职。在解放战争中,随军转战晋绥察和陕甘宁边区各战场。战斗中英勇杀敌,屡建功勋,迭受表彰。1948年2月,在瓦子街战役中率领第714团将士与国民党军展开血战,3月1日在与敌搏杀时身负重伤阵亡。
赵万成(1916~1946)原名徐志宪,又名雷玉秀。陕西商县人。幼时因家境贫寒,逃荒到澄城县刘家洼乡鲁家河村居住,后移居黄龙山区将军庙乡李家孤村落户。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将军庙区委书记兼李家狐村支部书记。1941年冬人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次年5月结业,被分配到富县茶坊武工队工作。1944年调任洛川特委任教导队队长。1946年7月,任洛川特委武工队指导员,与吉文超率领武工队摧毁白马滩保公所,缴获长枪20余支。当率部回撤行至大岭时遭国民党部队伏击,突围时不幸牺牲。
陈占彪(1918-1948)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南堡村人。1936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副营长等职。随军转战于华北、西北等地。在山西大同关和其他战斗中因英勇顽强、战功显赫受到上级多次嘉奖。1947年,蒋介石调集胡宗南部围攻陕甘宁边区时,又随部队回到陕北。在参加陕北将台、沙家店、清平川等战役中,无不身临最前线指挥作战。1948年3月1日,在瓦子街战役中,带领战士坚守阵地,在激战中不幸重伤阵亡。
任世鸿(1918~1948)湖北省房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经历反围剿斗争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任战士、警卫员、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华北、西北各战场参加了诸多战役,并屡立战功,受到上级嘉奖。1948年2月28日,在瓦子街战役中,率领其第714团在瓦子街的东南山与国民党军浴血拼杀,连续攻占了国民党第90师所占的主要高地,打退了国民党军30多次疯狂反扑,歼敌1000余人,为全歼国民党增援宜川的整编第29军立下了赫赫战功。2月29日,在追歼溃敌时,不幸阵亡。
刘四虎(1926~1954)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绥远省丰镇县(今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人。1946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斗中勇敢顽强,多次出色完成艰巨任务,三次立功,并被评选为“学习模范”“爱兵模范”。1948年2月29日在瓦子街战役夺取东南高地战斗中,所在连队担任主攻任务,他率领全班奋勇突击,迅速攻占国民党军占领的第一座山头,尔后迅即向第二座山头突击,战至只剩他一个人时,仍奋勇冲入国民党军阵地拼杀,连续刺倒国民党士兵7人。当10余名国民党士兵将其包围时,他毫不畏惧,奋力拼刺,杀出重围。战斗中身上11处负伤,为战斗作出了贡献,战后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1949年1月又被部队树为“英雄旗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曾开展“学习刘四虎杀敌立功运动”。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后任副连长等职。1954年4月15日逝世。
郭宝珊(1903~1971)原名郭宝,祖籍河北省南乐县原村镇操守村(今为河南省辖),1909年逃荒来到黄龙三岔乡陈村谢家峁居住。
1928年,在黄龙山区造反较早的陈老十支持下,率众攻打地方部队韩疯子。次年,投奔国民党洛川张金贵部任排长,随后又投靠杨虎城部任连长。后因国民党军队克扣士兵军饷,返回黄龙。1931年,招募壮士500余人,仿效刘志丹、谢子长的陕北红军,在黄龙山区打出“打富济贫”的旗帜,打击土豪劣绅,经常活动于韩城、宜川、富县等地。1932年5月,刘志丹率部前往韩城开辟根据地,途经黄龙,郭宝珊给红军让道,并收留红军伤员,疗养好后赠送武器,护送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