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平衡发展的问题,无论作为客观经济过程还是作为理论探讨,其实早在建国初期就存在。
从1949年建国到1952年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1952 年同 1949 年比较,农业生产增长了48 。5%,平均每年递增14 。1%;工业生产增长了 145%,平均每年递增34 。8%。在工业生产中,轻工业每年递增29%,重工业每年递增48 。8%。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恢复性质。由于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不同,它们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开始变化。从1949年到1952年,农业所占比重从70%下降到58 。5%,轻工业从 22%上升到 27 。7%,重工业从 8%上升到14 。8%。重工业增长得最快。
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向前苏联学习,执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前苏联援助下进行了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主要是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为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其中主要是通过剪刀差从农业转移过来的。一方面以低价从农村购买到廉价农业原料,另一方面以较高价格向农民销售工业品。作为落后的农业国,为了加快工业化,从农民那里积累一部分资金是必要的,但是过多就会影响整个经济平衡。前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对农民挖得很苦,就曾经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以前苏联为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重工业为重点,但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特别重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决不能“竭泽而渔”。
但是,我们并没有认真贯彻毛泽东的方针,没有认真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生产的比例关系。实际上,从1956年开始,我国农业生产增长速度,开始发生逐步下降的趋势(这与农业合作化发展过快也有关系)。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也是起伏不定,总起来说,也出现下降态势。但是我们当时并没有重视这种比例关系不协调,反而错误地把基数越大,发展速度越低当作客观规律,以至于从1958年起来了个重工业生产“大跃进”,使农业生产从 1959年开始大幅度下降,1961年起重工业生产也大幅度下降。工农业生产总值从1958年的最高峰下降到1961年的低谷,上下振幅超过60个百分点以上。显然,这是客观规律对我们的惩罚。直到1961年党中央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降低重工业生产指标,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经过5年努力,到1965年才使国民经济基本上恢复正常状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经济理论界开始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平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经济经过第一个5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正待蓄势腾飞。1958年的大跃进,正逐渐形成一种增长狂热,工业部门、原材料部门、轻工业、农业等已经出现比例失调现象。围绕着快速增长的热潮,理论界也逐渐出现不同的声音。
1959年,我国学术界就对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比例关系发生争论。1959年1月7日薛暮桥同志在枟人民日报枠发表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和按比例发展”的文章。文中指出:“速度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而且必须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基本比例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否则,速度过高,就有可能比例失调,从而导致速度下降。当时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这是反“大跃进”。但是,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从1961年开始,重工业生产也显著下降,证明不按比例就没有高速度。也就在这一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和重工业生产战线,把 1958年到1963年中从农村招来的2000多万职工,精简近2000万人,回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
薛暮桥1979年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保持社会生产和需要之间的平衡。许涤新同志1979年5月出版的枟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与分配———读枙资本论枛笔记枠中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里,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被否定,由于生产资料实现了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实现了计划化,这个客观存在于社会需要与社会生产之间,存在于各个不同生产的领域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有可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自觉计划和自觉调节,得到实现。”同时,他也承认,“我国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辩证规律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充满着平衡的相对建立、平衡的经常打破,和在人们自觉调整之后的新平衡跟着出现的相互交替的发展过程。”“当然,由于计划安排的错误而发生的破坏平衡,也是有的。”许涤新还引证毛泽东的话说:“有时候因为主观安排不符合客观情况,发生矛盾,破坏平衡,这就叫做犯错误。有人把按比例同高速度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按比例就不能高速度,这是不合乎事实的。”许涤新的这段话,显然有所指。从字里行间来看,许涤新显然是认为,高速度本身就是比例。在这个意义上,许涤新还区分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种不平衡:“我们决不可以把社会主义生产的积极表现———旧平衡的被打破,同那种由于安排错误而引起的平衡破坏,混为一谈”。
在许涤新看来,通过高速度突破的比例,是一种积极的不平衡。他说:“因此,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害怕出现不平衡,是不正确的,因为害怕不平衡,在实质上,就是害怕矛盾和斗争,就是害怕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不断发挥,就是害怕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和引进,一句话,就是害怕社会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发展。反之,故意制造不平衡,更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干法,在实质上,就是在绝对地否定平衡,就是在破坏社会主义生产的计划性。列宁经常教导我们:‘经常、自觉地保持平衡,实际上就是计划性。’在计划化的社会主义生产中,怎能把相对的平衡也加以否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