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陷阱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如果你已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还是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此时你应该尽早脱身,而不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因为即使你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获得了胜利,那也只是一种“皮洛斯式”的得不偿失的胜利。
拒绝得不偿失的胜利
公元前307年,古希腊伊庇鲁斯国王借助伊利里亚一部落首领扶持夺得王位。
公元前303年,在他出国期间,政权为国内政变所推翻。后赴埃及,于前297年在其岳父埃及国王等人的帮助下返国复位。他对外实行扩张政策,一度率兵介入马其顿内争,获马其顿一半领土和色萨利。
公元前283年被马其顿人打败,退回本土。
公元前280年大将皮洛斯应邀援助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塔兰托),大将皮洛斯率约2.5万士兵和20头战象出征意大利,在赫拉克里亚打败罗马军队,但己方损失也很惨重。
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皮洛斯感慨道:再来这样一场胜利,我就完蛋了。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代价惨重,得不偿失的胜利”称作“皮洛斯的胜利”。通过“皮洛斯的胜利”,我们明白了,在博弈中,有些代价我们难以承受,博弈论中有一个专门的模型是用来解释此种困境的,它就是“拍卖陷阱”。
1971年,美国博弈论专家苏比克在一篇论文中,讨论了“美元拍卖”。在论文中,苏比克称这个游戏是“极为简单,极有娱乐性和启发性的”。如果你对成本没有清楚的认识,在交易中可能吃大亏。
在拍卖会上,有一张1美元钞票,请大家给这张钞票开价,出价最高者得到这张1美元钞票。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设定10美分起拍,而每次加价也以10美分为单位。
规则基本跟其他拍卖一样,但有一点不同:除了竞拍成功者按价付钱之外,每一位参与竞价者也要掏出相当于出价数目的费用。举例来说:如果你和另一个人一起竞价,你出价90美分赢得了这1美元钞票,你要掏出90美分(净赚10美分);而对方只出到80美分就不再加价了,这样他也必须掏出80美分,尽管他什么也没得到。
这个游戏里面的陷阱就在于:开始你参加竞价是为了获得利润,可是后来就变成了避免损失。
假定目前的最高叫价是60美分,你叫价50美分,排在第二位,出价最高者铁定赚进40美分,而你却铁定要丢掉50美分。如果你追加竞价,叫出了60美分,你就可以和他调换位置。问题是他也懂得这个道理,也会继续加价希望压倒你,所以你们的竞争会一直持续下去……哪怕领先的叫价达到3.60美元而你的叫价3.50美元排在第二位,这一思路仍然适用。如果你不肯追加10美分,“胜者”就会亏掉2.60美元,而你则要亏掉3.50美元。
“拍卖陷阱”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如果你已经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但是还是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此时你应该尽早脱身而不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因为即使你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获得了胜利,那也只是一种“皮洛斯式”的得不偿失的胜利。
摆脱沉没成本的羁绊
在拍卖陷阱中,当你出90美分,而对手出101美分时,你打算放弃继续游戏,此时,你虽然没有在此次游戏中取胜,但你依然需要出90美分,这90美分的成本我们叫做沉没成本。为了更好地理解沉没成本的概念,来看下面的例子。
为了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妈妈花1500元给扣扣买了一架电子琴,可扣扣生性好动,对音乐没有什么兴趣,电子琴渐渐落了灰。不久,扣扣的妈妈听一个同事说有一位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可以给扣扣当家教。于是,妈妈不假思索就给扣扣请了这个家教,妈妈的理由很简单:电子琴都买了,当然要好好学,请一个老师教教,不然这架琴就浪费了!于是,每个月600元的家教费又坚持了半年,但是最终还是以放弃收场。为了不浪费1500元的电子琴,扣扣妈妈继续浪费了3600元的家教费。
在博弈论中,我们把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称为“沉没成本”。沉没的意思是说,你在正式完成交易之前投入的成本,一旦交易不成,就会白白损失掉。如果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就会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
沉没成本对决策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很多决策者无法自拔。有时候,他们开始做一件事,做到一半时发现并不值得,或者会付出比预想多得多的代价,或者有更好的选择。但此时付出的成本已经很大,思前想后,只能将错就错地做下去。但实际上,做下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自己摆脱沉没成本的羁绊呢?一是在进行一项事业之前的决策要慎重,要在掌握了足够信息的情况下,对可能的收益与损失进行全面的评估;二是一旦形成了沉没成本,就必须要承认现实,认赔服输,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老刘的婚姻是属于那种以城市户口换漂亮村姑的模式。十多年过下来,他的老婆混得越来越好,先在街道工厂,后在区属企业,有一次买彩票中了50万,发达了。
接下来老婆提出要离婚。但是,任凭她怎么说,老刘就是不离。老婆说把50万都给他,老刘还是不离。老刘的道理是:“我好不容易把这个睡前不刷牙的乡村女人,调教成一个不但睡前刷牙而且刷牙后还穿睡衣的城市女人。你说,我能舍得她吗?其实,有那50万我也不是找不到更漂亮的,只是,这么漂亮的老婆跟我离了,那不太便宜别人了?”
这件事被老刘的一个老友知道了,老友劝他:“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对付,一是一边倒的墙,一是倒向另一边的女人。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是那么执著,而且一执著就是好几年。你说你值得吗?你现在跟所谓的老婆不但分床睡,吃饭还要交钱,你又是何苦呢?她只不过是略有姿色而已,你有了那50万找多少更好的,就把这个不大好的留给别个倒霉蛋好了。”经过老友的一番劝说,老刘终于答应了离婚,还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也好,就把这串酸葡萄留给馋嘴的麻雀吃吧。”不过老刘没想到的是离了婚之后,自己反而轻松了很多。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就像伊索寓言里的那只狐狸,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周折,但却由于客观原因最终无法吃到那串葡萄。这时,即使坐在葡萄架下哭上一天,或暴跳如雷也是无济于事,反而不如像故事中的老刘一样,用一句“这串葡萄一定是酸的,让馋嘴的麻雀去吃吧”来安慰自己,求得心理上的平衡。这种调整期望的落差,转而接受柠檬虽酸却也别有滋味的事实,虽然有点据于儒、依于道而逃于禅的味道,反而不至于伤害了自尊与自信。
因此,酸葡萄心理不失为一种让我们摆脱沉没成本的困扰、接受现实的好方法,而且可以消除心理紧张,缓和心理气氛,减少因产生攻击冲动和攻击行为而造成更大的损失和浪费。从这个意义上,它又不失为一种人生管理的方法。人生最大的效率其实在于:真正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莫让无穷的追悔导致错上加错
我们重新回到之前的拍卖陷阱,假如竞争非常激烈,出价已经接近标的的真实价格——1美元,此时你的出价最高——90美分,而你最大的对手紧随你其后,80美分。如果对手不再出价,你便可以用90美分买的1美元,还可以赚10美分,虽说赚得少,但也算有赚无赔。而你的对手却要白白亏损80美分,他当然不乐意,于是继续加价,100美分!你或许是因为被他激怒,或许是因为不甘心,于是豁出去了,叫价200美分!对方也不甘示弱,叫价300美分……惨烈的竞争也就一直进行下去。此时,斗红了眼的你们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协和谬误的困局。
20世纪60年代,英国和法国政府联合投资开发大型超音速客机,即协和飞机。
在当时,开发一种新型商用飞机可以说是一场豪赌。单是设计一个新引擎的成本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想开发更新更好的飞机,实际上等于把公司作为赌注押上去。但是英法两国的政府主意已定,坚决投资开发。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英法政府发现:继续投资开发这样的机型,花费会急剧增加,但这样的设计定位能否适应市场还不知道;而停止研制将使以前的投资付诸东流。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他们更是无法作出停止研制工作的决定。
协和飞机最终研制成功,但因飞机的缺陷(耗油大、噪音大、污染严重等),成本太高,不适合市场竞争,最终被市场淘汰,英法政府为此蒙受很大的损失。在这个研制过程中,如果英法政府能及早放弃飞机的开发工作,会使损失减少,但他们没能做到。
后来博弈论专家就把这种因一个错误而诱发更多错误的困境叫做协和谬误。协和谬误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在错误已经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不是错上加错,而是认赔服输,尽早出局以减少损失。
一位母亲让孩子拿着一个大碗去买酱油。孩子来到商店,付给卖酱油的人两角钱,酱油装满了碗,可是酱油提子里还剩了一些。卖酱油的人问这个孩子:“孩子,剩下的这一点酱油往哪儿倒?”“请您往碗底倒吧!”说着,他把装满酱油的碗倒过来,用碗底装回剩下的酱油。碗里的酱油全洒在了地上,可他全然不知,捧着碗底的那一点酱油回家了。
他端着一碗底的酱油回到家里,母亲问道:“孩子,两角钱就买这么点酱油吗?”他很得意地说:“碗里装不下,我把剩下的装碗底了。你着什么急呀,这面还有呢!”说着,孩子把碗翻过来,碗底的那一点酱油也洒光了。
当你知道有些酱油已经洒掉了,无法挽回的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认赔服输,抑制住把碗再翻过来的冲动。因为这种冲动,你有可能把剩在碗底的那一点酱油也搭进去。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即使圣贤如孔子,也还是犯过“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错误。可是做错了以后应该如何面对,却直接关系到为错误付出的代价。
有这么一个发人沉思的故事。
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寻求自己的前途。他动身前,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听说本族有位后辈要外出踏上人生的征途,就写了三个字:不要怕。然后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告诉你三个,供你半生受用。”
几十年后,这个从前的年轻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伤心事。回到了家乡,他又去拜访那位族长,才知道老人家几年前已经去世。家人取出一个密封的信封对他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他说有一天你会再来。”他拆开信封,里面赫然又是三个大字:不要悔。
这个睿智的族长告诉我们,既然已经错了,就不要一味地懊悔,在错误中不停地缠绵,而必须要有“不悔”的勇气与智慧,放弃那些已经无可挽回的东西。想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转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考虑在没有付出成本或者付出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会如何决策,是一个很有效的“药方”。譬如,你以每股10元买进一只股票,但现在的价格是每股7元,你应该抛售吗?做这个决策时,你要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以每股6元或者每股4元买入这只股票的,我会如何决策呢?如果打算卖掉的话,就证明你对这只股票的前景并不看好,所以最好还是抛了它。如果你看好这只股票的前景,那你现在就不应把它出手。在一些大的项目上面,决策者也应该动用这种思维方式。
当你已经意识到参与拍卖游戏是个错误的决定,就不要再对已经投入的成本斤斤计较,而要看对前景的预期如何,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壮士断臂,悲壮的豪迈
在茫茫的草原上,为了争夺被狮子吃剩的一头野牛的残骸,一群狼和一群鬣狗发生了冲突。尽管鬣狗死伤惨重,但由于数量比狼多得多,也咬死了很多狼。最后,只剩下一只狼王与5只鬣狗对峙。显然,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何况狼王还在混战中被咬伤了一条后腿。那条拖拉在地上的后腿成为狼王无法摆脱的负担。
鬣狗还在一步一步靠近,突然,狼王回头一口咬断了自己的伤腿,然后向离自己最近的那只鬣狗猛扑过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咬断了它的喉咙。其他4只鬣狗被狼王的举动吓呆了,都站在原地不敢向前。终于,4只鬣狗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一摇地离开了怒目而视的狼王。
面对危险境地,狼王懂得牺牲一条腿来保全生命,这是一个十分无奈但是也十分聪明的选择,有着壮士断臂般的悲壮和豪迈。
壮士断臂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阖闾除掉吴王僚即位后,听说僚的儿子庆忌逃到了卫国,并在那边招兵买马,以图伺机复仇。庆忌是当时吴国的第一勇士,传说此人有万夫莫敌之勇。阖闾觉得庆忌是自己的心头大患,便和伍子胥商量,决定挑选一位智勇双全的勇士去刺杀庆忌。最后他们选定了善于击剑的要离,命他前往行刺。要离深知庆忌是一个行事谨慎的人,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他不惜使用苦肉计,用剑斩断了自己的右臂,杀了妻子,逃到了卫国,并对外宣称是吴王阖闾断了自己右臂,杀害自己的妻子。要离到了卫国后求见庆忌,庆忌见状,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常在左右。
终于有一天,要离找到了刺杀庆忌的良机,将庆忌杀死。要离回国后,吴王阖闾亲自迎接,并且要重重赏赐要离。要离不愿接受封赏,说:“我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吴国的百姓生活安宁,免受战乱之苦。”说完,要离拔剑自刎。
壮士断臂启示我们,为了整体和全局的利益,有必要在一些事情的沉没成本变得不可接受之前,及时放弃它,尽管那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在面对沉没成本时却往往因为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而陷入“鳄鱼法则”的陷阱。
鳄鱼法则说的是假若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而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被咬住得就越多。实际上,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一旦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鳄鱼法则”在博弈中有一个对应的专业名词,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协和谬误,不论是鳄鱼法则还是协和谬误,它们所折射出来的博弈智慧是一样的,即在博弈中,当你发现自己的行动已经背离了既定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
止损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因此而保全了性命。美国通用公司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经把许多业绩不在业界前两名的事业部门关闭,这些都是痛苦的决定,但是为了整体的利益,必须当机立断,拿出勇气和魄力进行壮士断腕式的放弃。可是很多人在生活中会下意识地“把手伸进鳄鱼嘴里”,他们无法放弃或停止已经失去价值的事情。
要避免“鳄鱼法则”的陷阱,除了上面所讲的一些决策方面的知识之外,还有一样东西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勇气。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说:“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壮士断臂的经典概括。
撞到南墙就拐弯
在现实中遭遇拍卖陷阱时,很多理性的人会选择不参加,即使参加了,一旦意识到继续比赛将会让自己骑虎难下时,也会在叫价过程中及时回头。但不理性的人则会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据报载,河南有一位文学青年,高考落榜之后便夜以继日地搞起诗歌创作来。他一篇篇地投稿,又一篇篇地被退回。他一气之下跑到新疆去发掘灵感,可是跑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他万念俱灰,饿了五天五夜,步履艰难地回到家里,因为无脸见人服了毒药,被抢救过来之后不但受到亲人们的责怪,父母亲还发誓以后再不认他。他沉痛地说:“一个不幸的人选择了文学,而文学又给了我更多的不幸。”这位青年不能说他没有目标和远大的理想,甚至他还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毅力,但为什么落到了这般田地?
我们在为这位文学青年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得到一些博弈论上的启示:人生有时需要半途而废,我们应学会撞到南墙就转弯。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举步维艰时,所要做的或许并不是坚持到底,一条路跑到黑;而是停下来想一想,观察一下,问一问自己:选择的这个方向对不对?是不是已经到了应该放弃的时候?
很多人都曾做过这样的游戏,在纸上画一个圆圈,在最后留下一个小缺口,现在如果再看它一眼,你就会有一种冲动要把这个圆完成。这就是“趋合心理”,是促使人们完成一件事的内驱力之一。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心理学家蔡戈尼曾于1927年做了一个试验。她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他们同时演算相同的并不十分困难的数学题。让甲组一直演算完毕,而在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结果,乙组记忆成绩明显优于甲组。这是因为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往往全神贯注,一旦解开了就会松懈下来,因而很快忘记。而对解不开或尚未解开的问题,则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它,因而一直在脑海中徘徊,久久无法忘记。
这种心态叫“蔡戈尼效应”。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这种动机因未得到满足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然而,在博弈中,这种心态对我们的成功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多人都像故事中的文学青年一样,很努力地工作和生活,但到头来却一无所获。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选对努力的方向,只是一味为了“趋合”而做无用功。
要想成功,我们必须学会把脱缰之马般的完成驱动力抑制住。运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如果发现一个工作计划不值得做,那么就勇敢地放弃。我们可以先从小事来训练自己,比如看一本书的时候,尝试停一下,想想自己是否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还要不要继续看下去?
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们便可以保证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及时止损出局
对于拍卖陷阱,炒股的朋友更容易理解。因为他们或多或少有由浅入深被套的经历,其原因就在于最初的“不甘心”。如果在股票发生亏损后能够及时止损,就可以把损失降到较低的限度。而越是犹豫不决,旷日持久,在拍卖陷阱就会越陷越深,就更不愿做壮士断臂之举,导致难以自拔。
老李算是一个老股民了,从1996年就开始入市,但是直到2007年的大牛市之前,老李一直是处于亏损状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之前一直没有止损意识,更别说采取止损策略了。
每次,老李眼看着自己的血汗钱在股市一天天地缩水,心里就会越来越焦急,市场上的利空传闻也越来越令人信心崩溃,老李每天都在绝望中度日如年。最终老李决定斩掉这痛苦之源,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于是在跌得最急的一天,老李将持有的股票快刀斩乱麻砍了个精光。老李本以为可以就此清静了,可谁知行情好像偏要跟他过不去,等他刚杀出重围,股票就像注射了兴奋剂似的反转向上。这时老李只能安慰自己说这不过是下跌途中的一个小反弹罢了。但是接下来的走势好像只是一个上升浪的开始,老李每天都在承受涨势的折磨。终于,在行情突破某个阻力位的时候,老李实在抵抗不了入场的诱惑而不顾一切地扑入股市。悲剧再次上演,老李不幸追到了一个顶点,股价开始了新的下跌浪。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老李决定这次被套后绝不止损出场,但最终的结局却是血本无归!股市上像老李这样不懂得止损策略的股民比比皆是。
如果这些股民了解拍卖陷阱的博弈知识,在面对亏损时,或许会采取另外一种策略。拍卖陷阱告诉我们,当你进行了一项不理性的活动后,应该忘记已经发生的行为和你支付的成本,只要考虑这项活动之后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能够带来的好处,再综合评定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效用。进行投资时,把目光投向前方,审时度势,如果发现这项投资并不能赢利,应该及早停掉,不要惋惜已投下去的各项成本——精力、时间、金钱……
那么,我们该如何止损呢?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止损方法。
1.初始止损法
在买进股票前预先设定止损位置,比如说在买入价下方的3%或5%处,一旦股价有效跌破该止损位置,则立即离场。这正如我们在玩拍卖游戏时,事先给自己的出价界定一个范围,譬如30美分,一旦超过这个价,我们就要果断离场。
2.保本止损法
一旦买入后股价迅速上升,则应立即调整初始止损价格,将止损价格上移至保本价格(买入价+双向交易费用)。
3.时间周期止损法
我们在买入股票前,要对买入股票设定持有时间,如1天、3天、一星期、两星期,等等。如果买入后持有时间已经到设定期限,但股价没有发生预期走势,同时也没有到达设定的止损位置,这时,千万不要转换持股的“时间周期”,立即离场,以免将“短线投机”变成“长线投资”,并最终成为“长期套牢”。
4.突发事件止损法
如果所买入股票发生重大事件,以致买入理由消失,则应止损离场,以免遭受更大损失。
股市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当发现自己的决定和市场发展方向不一致时,所作出的决定是错误的时,我们一定要认赔服输的智慧,在第一时间及时止损,以避免导致更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