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在波利维亚海拔三千八百米的喀喀湖畔生活了九十二年,他从来没有摘下过那顶满是尘土的旧毡帽。那里的空气稀薄而干燥,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能活这么久。他的信仰是一种奇怪的混合,即有玛雅印第安的古老宗教,也有罗马天主教的内容。他对人生的总结是:“不要说谎,不要懒惰,不要偷窃。上帝会眷顾我们。”
一颗初心,保藏生命的灵性
每一位佛都在放光,何以众生看不见呢?因为被自己的业力盖住了,所以看不见佛光。等定慧到了,只要一定,自身光明随时都可以跟佛的光明相接。打起坐来,不管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黑漆一团,这就证明地狱在面前。因为自己内心污染得厉害,光明就被遮盖住了。
明朝有人叫袁了凡,曾经遇到一个算命很准的人,算他未来的事情一一应验。于是袁了凡就有了一种“顺天应命”的人生态度,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
有一年,他去拜访一位名叫云谷的禅师。云谷禅师对他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修养内心,增进品德,就可以改变命运,并引经典作为证明。
袁了凡告诉禅师,按算命的说法,他自己考不上进士,而且没有儿子。
云谷禅师问:“你自己想想,你能考上进士吗?应该有儿子吗?”
袁了凡想了很久,说“不应该”,并承认他自己性格上有很多缺点,性格急躁,心胸不开阔,不能容人。有时还仗着聪明来压别人,任性,说话不注意,以及太喜欢干净,脾气不好,冷漠,说话多,喜欢喝酒,喜欢彻夜常玩,不保养身体等。他认为这都说明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应该有福气。
云谷禅师先肯定了袁了凡的说法,随后说:“你今天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就可以改正……务必要积德,务必要宽容,务必要有爱心,务必要爱惜身体。从前的种种,就像昨天的你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就像你是今天刚出生的(和过去一刀两断),这就是你精神生命的再生……”
袁了凡相信云谷禅师的话,在佛前进行了忏悔,并且表露心愿,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云谷禅师给他一个“功过格”,让他每天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
从那天起,袁了凡每天都提醒着自己。感觉生活和过去不同了,过去是放任自己,而现在是时时警觉。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不敢做不好的事情,害怕得罪天地。遇到别人恨他、诋毁他的时候,也能有度量宽容了。
他做了一本空表格,起名叫《治心编》。每天做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有记录,看自己做的善事有多少。后来,他的性格大大改善,而命运也越来越好。
通过改正错误、不掺杂念地行善积德、修身养性,袁了凡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找回了自己内心的灵性。
一个遗失了生命的灵性的人,是无药可救的人,我们当在有限的生命之中,寻找生命中的灵性。
朱慈目居士对佛光禅师说:“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20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不太一样。”
佛光禅师问:“有什么不一样呢?”朱慈目说:“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绵绵不绝,就是不想持,但那声音仍像泉源会自动流露出来。”
佛光禅师说:“这其实很好啊,表示你学禅已经到了找到自我真心的境界了啊。”朱慈目说:“谢谢禅师的赞叹,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佛光禅师疑惑地问:“真心怎么会不见呢?”
朱慈目说:“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静念没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很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禅师启示:“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中。”
朱慈目说:“我为什么不知道呢?”佛光禅师说:“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你而去了。”朱慈目听后,豁然开朗。
真心没有了,这就好比说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家的家门。人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迷惑呢?原因就在于虚妄遮蔽了真心。
每一位佛都在放光,何以众生看不见呢?因为被自己的业力盖住了,所以看不见佛光。等定慧到了,只要一定,自身光明随时都可以跟佛的光明相接。打起坐来,不管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黑漆一团,这就证明地狱在面前。因为自己内心污染得厉害,光明就被遮盖住了。
一个人一定不要被社会污染得太严重了,保持内心的纯洁,保持自我的灵性,就能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
在自然中体悟生命
当你来到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旁边,呼吸着来自田间带着泥土味的大自然的香味,看着这一草一木都翠绿翠绿的生长着,看着水渠里清澈的水流向远方,听着荷塘里青蛙呱呱地叫着,哪怕平日里惹人烦的知了此刻也会变得可爱无比,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很简单,却令人心旷神怡!
横亘的大山,茂密的森林,成群的山羊和宠物,美丽的小屋……这就是丽贝卡在澳大利亚詹伯鲁的生活。她站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晨曦洒在她历经九十二年寒暑的脸上,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年轻得令人吃惊。她一个人在这里过着孤单但不孤独的生活,几个为露营者准备的帐篷为她带来一定的收入。山羊奶是她最好的营养品。她每天都要在林中散步。如果不能按计划行事,她也要在脑子里把那条路走一遍。
读完以上文字,你感觉这位主人公的生活怎样,是不是感到一股凉凉爽爽、淡雅悠长的气息迎面而来?这位主人公的生活,清新、简朴、淡雅、乐观,其实很令人羡慕。以推崇“简单生活”理论闻名的美国作家玛丽·茵·普兰特指出:当你用一种新的视野观看生活、对待生活时,你就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丽,而许多美的东西正是那些最简单的事物。
这位主人公的生活之所以美好,正是她有了一颗善于走进简单生活、走进美的心灵。
有史以来,大自然一直被视为赋予万物灵性、美化心灵并赐予人类灵感的神圣象征而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中,营营役役,奔波劳碌,工作成了我们每天生活的目的。因此,人们也很少再去亲近美妙的大自然了。
无论我们白天的生活如何忙碌,我们的心中始终会有一个声音在呼唤,那就是抛开无休止的工作,远离令人窒息的都市,让渴望自然的心静下来!小桥流水、一片荷塘、大片竹林、庭院花草……生活开始进入另一种淡泊的平静境界——当世界浮躁的时候,唯有心平气和者方能制胜!
接触大自然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当你抛下一切工作来到海边,看着那湛蓝湛蓝的大海,浩瀚无边,大海以其博大的胸襟容纳着那些江河,让你突然之间觉得曾经那些明争暗斗一下子变得俗不可耐,变得如此不值得一提,让自己的心情尽力融入海风中,那些鲜亮的贝壳,那些鲜活的生命,让人一下子觉得清新无比。当海风拂过脸颊,一种由衷的超脱感,于是我们感慨:其实生活可以这么简单这么充满活力的度过。
当你来到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旁边,呼吸着来自田间带着泥土味的大自然的香味,看着这一草一木都翠绿翠绿的生长着,看着水渠里清澈的水流向远方,听着荷塘里青蛙呱呱地叫着,哪怕平日里惹人烦的知了此刻也会变得可爱无比,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很简单,却令人心旷神怡……
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旅游,尤其喜欢到名山大川,到大自然中去,就是去寻找生命的真谛。
找回生命本真,体验简单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亲近自然。因此,我们应该将亲近自然确定为精神追求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不妨每天出去散步,这样一方面可以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可以让你的内心感受阳光、蓝天、大地,感受世间万物的美丽。
享受诗意人生
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
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在日记簿上记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我情愿多休息,随遇而安,处世糊涂一点,不对将要发生的事处心积虑地计算着。其实人世间有什么事情需要斤斤计较呢?”
“可以的话,我会多去旅行,跋山涉水,再危险的地方也要去一去。以前不敢吃冰淇淋,是怕健康有问题,此刻我是多么的后悔。过去的日子,我实在活得太小心,每一分、每一秒都不容有失,太过清醒明白,太过合情合理。”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什么也不准备就上街,甚至连纸巾也不带一块,我会放纵地享受每一分、每一秒。如果可以重来,我会赤足走出户外,甚至彻夜不眠,用自己的身体好好地感受世界的美丽与和谐。还有,我会去游乐场多玩几圈木马,多看几次日出,和公园里的小朋友玩耍。”
“只要人生可以从头开始,但我知道,不可能了。”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
林语堂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是一种人生的自然态度。”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学习、赚钱、求名外,还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享受:可口的饭菜、温馨的家庭生活、蓝天白云、花红草绿、飞溅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与草原等。
此外还有诗歌、音乐、沉思、友情、谈天、读书、体育运动、喜庆的节日……甚至工作和学习本身也可以成为享受,如果我们不是太急功近利,不是单单为着一己利益,我们的辛苦劳作也会变成一种乐趣。让我们把眼光从“图功名”、“治生产”上稍稍挪开,去关注一下我们生命、生活中的这些美好吧。
一个六岁的小女孩问妈妈:“花儿会说话吗?”
“噢,孩子,花儿如果不会说话,春天该多么寂寞,谁还对春天左顾右盼?”小女孩满意地笑了。
小女孩长到十六岁,问爸爸:“天上的星星会说话吗?”
“噢,孩子,星星若能说话,天上就会一片嘈杂,谁还会向往天堂静谧的乐园?”小女孩又满意地笑了。
女孩长到二十六岁,已是个成熟的女性了。一天,她悄悄地问做外交官的丈夫:“昨晚宴会,我表现得合适吗?”
“棒极了!”外交官不无欣赏和自豪之情,“你说话的时候,像叮咚的泉水、悠扬的乐曲,虽千言而不繁;你静处的时候,似浮香的荷、优雅的鹤,虽静音而传千言……能告诉我你是怎样修炼的吗?”
妻子笑了:“六岁时,我从当教师的妈妈那儿学会了和自然界对话。十六岁时,我从当作家的爸爸那儿学会了和心灵对话。在见到你之前,我从哲学家、史学家、音乐家、外交家、农民、工人、老人、孩子那里学会了和生活对话。亲爱的,我还从你那里得到了思想、智慧、胆量和爱!”
一个优雅快乐的女人,会感受生活,会品味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的内容。虽然享受生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创造财富,发展经济,这当然是正经的事。但是,劳作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生活得写意”。一方面勤奋工作,一方面使生活充满乐趣,这才是和谐的人生。
享受生活,并非花天酒地,或过懒汉的生活。享受生活,是要努力去丰富生活的内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质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闲。散步、登山、滑雪、垂钓,或是坐在草地或海滩上晒太阳。在做这一切时,使杂务中断,使烦忧消散,使灵性回归,使亲伦重现。
用乔治·吉辛的话说,是过一种“灵魂修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