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荒谬记忆法
想法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如: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警世钟》,记法为一边想“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响了警世钟,一边做转头动作,同时发出钟声响。”军阀割据时,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直隶)树(江苏)上,饿(鄂——湖北)得快干(赣——江西)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安徽)卤(鲁——山东)面(闽——福建),这(浙江)也全靠日本撑着呀!”
当然,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还有直观形象记忆法、联系实际记忆法、分解记忆法、重复记忆法、推理记忆法、信号记忆法、卡片记忆等等。在实际学习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大家掌握了其中的一种甚至几种方法,学习历史就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了。
记忆学堂: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誓言:让三个同等条件的学生在同等时间内付息刚学过的一段内容,第一位把全部时间都用来读,第二位用一半时间读,一半时间背;第三位用五分之一的时间读,五分之四的时间背。测试结果,第一位同学记住了三分之一,第二位比第一位多记了二分之一,第三位比第一位多记了一倍。第二位第三位同学所作的背并不是死记硬背,这叫做“尝试回忆记忆法”。
物理知识的记忆方法
人类的智能有多种面孔,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类型
——德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物理记忆主要以理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物理记忆方法。
1观察记忆法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通过物理实验可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观察水的沸腾。
(1)观察水沸腾发生的部位和剧烈程度可以看到,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就是说,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对比观察沸腾前后物理现象的区别。沸腾前,液体内部形成气泡并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达到液面破裂。
(3)通过对数据定量分析,可以得出沸腾条件:①沸腾只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②液体沸腾需要吸热。以上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条件,液体就不会沸腾。
2比较记忆法
把不同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特别是容易混淆的物理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并把握住它们的异同点,从而进行记忆的方法叫做比较记忆法。例如,对蒸发和沸腾两个概念可以从发生部位、温度条件、剧烈程度、液化温度变化等方面进行对比记忆。又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可以从电路图、特点、规律等方面进行记忆。
3图示记忆法
物理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用一些线段或有箭头的线段把物理概念、规律联系起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点,这样形成的方框图具有简单、明了、形象的特点,可帮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浓缩记忆法
把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根据其含义浓缩成简单的几个字,编成一个短语,以便记忆。例如,记光的反射定律时,把涉及的点、线、面、角的物理名词编成一点(入射点)、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一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二角(反射角、入射角)短语来加深记忆。
记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用“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短语来记忆。即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是朝同方向移动的。当物体从很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另一侧的实像也由一倍焦距逐渐远离凸透镜到大于二倍焦距以外,且像距越大,像也越大,反之亦然。
5口诀记忆法
如:力的图示法口诀
你要表示力,办法很简单。选好比例尺,再画一段线,
长短表大小,箭头示方向,注意线尾巴,放在作用点。
物体受力分析:
施力不画画受力,重力弹力先分析,摩擦力方向要分清,多、漏、错、假须鉴别。
牛顿定律的适用步骤:
画简图、定对象、明过程、分析力;选坐标、作投影、取分量、列方程;求结果、验单位、代数据、作答案。
6三多法
所谓“三多”,是指“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课前预习和课上听讲,要认真听懂;多练习,就是课后多做习题,真正掌握;多总结,就是在考试后归纳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真正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从而明白日后听课时应多理解什么地方,课下应多练习什么题目,形成良性循环。
7试验记忆法
下面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物理实验复习法:
(1)通过现场操作复习
把试验仪器放在试验桌上,根据试验原理、目的、要求进行现场操作。
(2)通过信息反馈复习
就那些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共同讨论,及时纠错,达到复习巩固物理概念的目的。
(3)通过是非辨析复习
在试验复习中有意在仪器的连接或安装、试验的步骤、读数记数等方面设置一些错误,目的是让自己分辨是非,明确该怎么做好某个试验。
(4)通过联系复习
在复习某一个试验时,可以把与之相关的其他试验联系起来复习。
记忆学堂:
有人曾将单词与事项群组合,将其编排成一个故事,来测试记忆里的强度。测试方法是把互无关联的名次,十个为一群,总共有十二群,让一组被测验者将每一群名次传承一个故事,而另一组测试者则以个人习惯随意记忆。结果,编故事那组的记忆保持力较另一组高出七倍左右。
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
当你要记住某一事物的时候,只要将该事物与已经掌握的内容相连接即可。
——英国演讲家托尼·巴赞
地理是中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涉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等各方面。在每年高中地理会考中占60%。地理知识文多图少,枯燥乏味,学生也是觉得好学难记。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简单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口诀记忆法
例1:地球特点: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例2:气温分布规律:气温分布有差异,低纬高来高纬低;陆地海洋不一样,夏陆温高海温低,地势高低也影响,每千米相差6℃。
2图像记忆法
用图像记忆法揭示地理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可以激发中学生跳跃式思维,加快记忆。这种方法多用于记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记忆地名、记忆各种地理事物特点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等知识。例如,高中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中的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主要有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等,省区名称多,很难记。可以用图像记忆法读图,在图上长到山西省,明确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再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找出分布规律:它们以山西省为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即可记住这些省区的名称,陕西以北是内蒙古、以西是陕西,以南是河南,以东是山东和河北。接着,在图上掌握我国煤炭资源还分布在安徽和江苏省北部,以及边远省区的新疆、贵州、云南、黑龙江。
3分解记忆法
分解记忆法就是把繁杂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便于逐个“歼灭”的一种记忆方法。如在高中地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中,要记住人口超过1亿的十个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单纯死记硬背很难记住,且容易忘记。采用分解记忆法较易掌握,即在熟读这十个国家的基础上分洲分区来记:掌握北美、南美、欧洲、非洲有一个:分别是美国、巴西、俄罗斯、尼日利亚。其余六个国家是亚洲的。亚洲的又可分为三个地区,属东亚的是中国、日本;属东南亚的有印度尼西亚;属南亚的有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4表格记忆法
就是把内容容易混淆的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列表进行对比而加深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它用精炼醒目的文字,把冗长的文字叙述简化,使条理清晰,能对比掌握有关地理知识,例如,世界三次工业技术革命,可通过列表比较它们的年代,主要标志、主要工业部门和主要工业中心,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开拓学生的求异思维,强化应变能力,提高理解记忆。
5归纳记忆法
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分类和整理,把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结构,以便记忆的方法。它使分散的趋于集中,零碎的组成系统,杂乱无章的变得有条不紊。例如,要记住我国的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点,可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类型多样,分布不均;再记住它们不同的特点,就可以把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特点全掌握了。
6形象记忆
地理知识的形象记忆是相对于语义记忆而言的,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各类地理图表、观察地理模型和标本、参加地理实地考察和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地理形象的记忆。如学习“经线”和“纬线”这两个概念,学生观察经纬仪后,便能在头脑中形成经纬仪的表象,当需要时,头脑中的经纬仪表象便能浮现在眼前,以致将“经线”和“纬线”概念正确地表述出来,这就是形象记忆。由于地理事物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性,所以形象记忆是地理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当形象记忆与语义记忆有机结合时,记忆效果将成倍增加。
7比喻记忆法
把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科学、准确的比喻记忆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例如: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卫星数最多的行星——土星时,可以将其比作土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