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里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说,自己一个人读书学习而没有朋友交流讨论,就会孤陋寡闻。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纵然读万卷书,而从不与他人交流,他的眼界不会多开阔。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这段话的确精辟地道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重要性、互补性。而这也同样适用于人与人之间读书经验的交流。读书经验的对撞和相互吸收能够让一个人更快地找到厚积薄发的门径。
女孩们,当你们读到一本好书时,不妨推荐给好友阅读,并且时不时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也可以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些书读,读完之后,和他交流一下。这样做,你会发现,以前你读遍万卷,却难有收获;而今,读一本好书,却能够激起思绪万千,偶尔还因此,舞文弄墨,写就一篇佳作。
《无敌青春期》
教你几招,对付看书时的心不在焉
有些女孩看小说很入迷,可是一看到课本或其他稍微枯燥一点的书便心不在焉,开始“神游”。结果手里拿着书,书中的内容却印不进大脑。这里告诉女孩们集中克服走神的好方法。
1.自我提示法
写几张小卡片,在上面写上“专心听讲”,“不要走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句子,然后把它们放到平时容易看见的地方,如铅笔盒里,写字台前的墙上,或者夹在课本里。这样,每当你要走神的时候,就能及时提醒自己:不要走神!画手插画10
2.情景想象法
无论多爱走神的同学,在考试的时候还是能够比平常更集中精力,认真作答,以求获得一个好成绩。因此,每次做作业的时候都想象自己是在参加一次很重要的考试,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紧张起来,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正如著名数学家杨乐所说:“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真,考试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
3.记录法
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专用来记录走神的内容。比如,今天看数学课本时想昨天的电影了,那就在本子上记录:“数学——电影——约五分钟”……这样记录几次之后,你认真看一下自己的记录,就会发现自己的胡思乱想很无聊,浪费了宝贵的时光。渐渐的,你会对走神越来越厌恶,记录在本上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少。
4.自我奖惩法
每次读书时,给自己定个时间表。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并且始终是专心致志的,就可以奖励自己一下:看会儿电视或是听会儿音乐;如果你因为走神而没有完成任务,就惩罚自己,如干家务或者跑楼梯。长此以往,你就会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而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了。
除此之外,在读书时尽量找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不受外界干扰。另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列宁曾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无敌青春期》
最有效的学习法是兴趣
林语堂曾表示“苦学”二字是骗人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是荒谬绝伦的。他说:“我把有味或有兴趣认为是一切读书的钥匙。”他坚持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值得尊重和令人妒忌的享受。在林语堂看来,读书不是为了某种义务,而是“意兴来时便拿起一本书来读,要读得有完全的乐趣”,“读书必须十分自然”才能做到“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才能有“读书人之议论风采”。
很多女孩在学习上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自己不会,而是自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而被强迫学习,就会变得不快乐了。任凭用什么学习法都白搭。其实最有效的学习法便是兴趣。
比如说学英语,没人规定你必须念着英文课本,你完全可以跟着电视机里的人一起说,你没有必要紧紧地盯着书本上的单词来背诵,你完全可以拿起一本书,念着“book”,拿起一个苹果念着“apple”,或者对早上起来的妈妈:“Good morning”走在路边,你看到用英语写的广告牌,就可以大声读出来,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
学习语文时,当你觉得春风吹着很美,柳树轻柔地甩起长辫子,你完全可以全部写进日记或作文里,你完全可以行走在河边时大声念着诗中的句子。
学习历史知识时,你也许觉得书上的文字很枯燥,电视里的历史连续剧才更加吸引你,那你就一边看电视、一边学习吧!
另外,你会发现博物馆里的介绍、漫画书里的内容,都比课本知识更容易掌握。
当学习毫无进展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被死板的方式剥夺了快乐,编一个玩法,把快乐元素融入到学习中来,我们的学习会更加有效。
《无敌青春期》
如何布道书房
拥有一间书房,作为心灵的一个放松与归宿,可以有个地方安安静静的看看书,听听音乐,欣赏一下美丽的电影,是最好不过的休闲方式了。画手插图
说起布道书房,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选择合适的书橱。书橱的式样起码也有这样简单的三种:板材封闭式、玻璃通透式和完全敞开式。你可以将图书分作私密珍藏类、豪华装饰类、日用工具类等,然后分别放入这三种书橱来储书。
如果书房的空间并不很宽裕,那么你可以选择吊壁书橱。许多具有大量藏书的文化人,往往将自己书房的整块墙面全部设置为书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对藏书不多的人来说,则可以在墙面上挂书画或点缀艺术品,以此来彰显书香之气。
你可以选择一些淡冷色或中色的墙纸贴在墙面上,来营造一种知性氛围。
书房内一般不要选购那些华丽的吊灯,安装一到两支荧光灯便足矣。保证写字台面的充足光照,才是书房照明的关键所在。
人们常将书房比作“心灵的花园”;书房环境好了,人会很自然地沉浸于书的世界。所以,快快布置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做一个儒雅聪慧的女孩子吧。
经典·阅读·成长——《安妮日记》
对任何以儿童代言人身份写作的成年作家来说,《安妮日记》都是一个估价我们作品的标准。安妮是个了不起的现实主义者。
她用不着发明什么奇怪的幻想来娱乐自己。她不让感伤破坏她对生活的看法。
我们或许能最高限度地达到无私的自我认知,无畏地、清醒地认识生命,最终富有想象地理解生命。
——艾顿·钱伯斯
【作品介绍】
《安妮日记》是一个15岁女孩记录二战时期密室生活的文字。那种不见阳光,阴暗恶劣的生活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困境。生活在这里的犹太人们压抑、抑郁、苦闷、孤寂使他们几近崩溃。因此,他们彼此发生争执,不停地压低声音吵架。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安妮开始写日记。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她全部的心理活动、她的所思所感、她的孤独痛苦。当然也包括这个狭小空间里的所有生活以及她和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她常常在日记本中贴上一些旧照、明信片和画片等,在一旁写下说明。有时为了补充一些内容,也做夹页。她的笔迹有时工整,有时潦草,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个特有的稚气。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如何摧残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对于未来的无限渴望,可以看到一个少女对法西斯扭曲人性的控拆。
【创作背景】
安妮·弗兰克安妮1929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她4岁时,希特勒上台,开始对犹太人进行疯狂迫害。安妮的父亲奥托带着一家人到荷兰避难。但是他们并没有过上几年平静的日子,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德国纳粹占领荷兰。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和丹恩一家藏进了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号楼后的“密室”。开始了2年零8个月的“黑人”生活。
1944年8月4日,由于别人告密,纳粹警察搜捕到他们。安妮和姐姐、妈妈于9月被送往奥斯维辛附近的波肯奥集中营。那个集中营中当时有三万九千多名犹太妇女。她们到那里的当天就被剃去头发,在胳膊上烙上了号码。一个多月后,纳粹又将安妮和姐姐与她们的母亲强行分开,送到另一个集中营。
1945年3月的一天,安妮和姐姐因斑疹伤寒而死。但几周后,英国军队解放了这座集中营。她的母亲也早已被折磨致死,唯独父亲幸存了下来。当父亲看到安妮的日记写得如此优美,就决定把它翻译出来,给他的一些亲人朋友阅读,朋友们认为它应该被发表出来。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日记在荷兰编辑成书出版,这便是轰动世人的《安妮日记》。
【原作欣赏】
1943年6月13日
收音机是我与世界的惟一联系,真的!周围的气氛很糟,但有这来自太空的神奇之声相助,给我鼓气:振作起来,形势定会好转!
1944年6月6日
今天是D日(指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北部登陆击退德军,大举进攻之日),12点英国电台广播。说得好!确实如此!登陆进攻已经开始,背街的屋在摇晃,盼望已久的解放果真临近?这太美了,太不可思议了,真的吗?1944年能给我们带来胜利?对这我还不太清楚,但愿我们能振作起来,再次鼓足勇气,使我们变得坚强。
1944年6月27日
形势很好,一切顺利。今天攻占了瑟堡、威特斯克和斯洛宾,缴获了许多德军装备,抓获了许多俘虏。五名德军将领在瑟堡丧命,两名被俘。神奇武器(WUWA)全用上了,但这些火箭又能怎样?德国佬在报上大肆吹嘘,但对英军造成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
1944年7月21日
形势终于转好,我们有望了!一点不假,形势很好!还有条特大新闻,有人行刺希特勒,不是犹太共产党人干的,也不是英国资本家干的,而是一名正统的德国将军,是个伯爵,还挺年轻的呢!元首算他命大没死,真遗憾!只受了些皮肉之伤和有几处灼伤。他身边的几名军官倒是死的死,伤的伤。行凶主谋遭枪杀。这也许是最好的证明:许多军官和将领对这场战争已深恶痛绝。
舞文弄墨,生活与艺术零距离
24书法,写意人生
书法是一种构成艺术,它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它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它又极具实用性,可以用于题词、书写牌匾。
诗姗,这些也许你都了解,尤其,当电脑已经普及的现当代,很多学生连钢笔字都写不好了, 而书法也渐渐退去她的实用性而成为一种美和精神境界的象征。写一手好的毛笔字,慢慢的不在是必修的功课,而是才华的体现。
中国古代书法名人众多,钟繇、蔡邕、张芝、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等。他们的作品从产生开始就是无价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珍贵的字迹更是成为收藏家们孜孜以求的财宝。
历史上有关书法的故事不胜枚举:
晋代王羲之从小学习书法,七岁就写得一手好字。成年后他仍然刻苦练习书法,即使闲坐时,也常常用指头在膝盖上比拟点画,时间长了,裤子都被磨得破损了。王羲之还虚心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人称“书圣”。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其书法作品有《兰亭序》、《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8个儿女都擅长书法,以最小的儿子王献之尤为突出。
王献之7岁开始学习书法,几年后自认为已经写得一手好字,便在父亲面前炫耀,想得到几句赞扬。谁知父亲却显出轻视的神情,然后指着家里的18只大水缸说:“要想写出像样的字,你得写干这18缸水。”后来,王献之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18缸水写完了,他的字大有长进。插图24
一天,王羲之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叹息着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后来,王献之终有所成。
王献之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长。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
他的书法作品有《洛神赋》、《鸭头丸帖》、《中秋帖》、《东山帖》等。
近代书法家沈尹默青年时诗写得相当精彩,可字却不怎么样。一次,他的朋友陈独秀对他说:“我看过你写的一首诗,诗很好,但字写得太俗气,不好看。”沈尹默听了一阵脸红。这句话使他意识到不应该只顾诗歌创作,而忽视文字书法。于是,他决心在书法方面狠下工夫。每天他都用一定的时间练习写字,看了许多名家碑帖,吸取别人精华,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他还精心研究书法理论,写了大量有关的著作,成为近代有名的书法大师和理论家。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持的精神,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书法家。
对你来说,练习书法的好处颇多:
最功利的当然是关于考试,规范书写是你们考试、升学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和素质。优美整齐的字迹也是考试抓分的关键,试想,哪个老师不喜欢赏心悦目的文字书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