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周信芳对此一没气馁,二不取巧,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他冷静的分析了自己的嗓音条件,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在唱腔上讲究气势,学“黄钟大吕之音”。
为此,他首先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练气,做到发声气足宏亮,咬文喷口有力;又特别在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方面努力,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经过长期的钻研、探索,周信芳不仅没有受“倒仓”的限制,反而形成了苍劲强烈、韵味醇厚的特色,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为群众喜爱的麟派艺术。
很多事情是如此的相反,当一件事情大家都觉得不好的时候,往往是机会到来的时候。这一点在证券市场体现得犹其明显:行情越淡的时候,往往就是要发生大行情的关键时候。
一个人的优势往往是他的劣势,而劣势也往往是他的优势。前提是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就像内向的人仿佛天生不适合做销售,但他们做销售一定会给客户以稳重的感觉;外向的人仿佛天生不会静下心来思考,但他们要是做起策划方案往往天马行空。所以人其实是没有优势与劣势的,关键要看用在什么地方,上天造人,每个肌肉,每根神经都有其可用之处。
所以不必因为你现在处于劣势而烦恼,只要你努力,你一样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刺穿“火鸡收益原则”
事实上,当我们心中充满“贪婪”和“恐惧”时,就无法保持长期的眼光,而这恰恰是长线投资者所不可缺少的态度。
无论中外股市总逃不出一个定律:应该恐惧时我们满心期望,而应该期盼时我们却又畏惧不前。人们的天性习惯就是喜欢买股票与持有股票,不爱卖股票,投资者的这种心态与“老人捉火鸡的故事”非常类似。
一个想要捉火鸡的老人,带着一个有活动门的大火鸡笼子,这个活动门用一个机关撑开,上面绑的细绳可牵到远处,由老人控制。他先在笼子外面铺好一些玉米,引诱野火鸡上门,一旦火鸡来到笼子附近,会发现笼内有更多的玉米,等到愈来愈多的火鸡被引入笼内,老人只需拉动细绳,笼门即能关闭,但此举会吓跑其他火鸡,因此只有当入笼的火鸡达到一定数量时,才是拉绳的最佳时机。 笼子设好不久后,有12只野火鸡跑进笼内,但不一会儿,有一只火鸡跑了出动,剩下11只在笼内,老人想:“刚才有12只时拉绳该多好。”并安慰自己说:“再等1分钟吧,或许那只跑出去的会再跑进来。”
但就在他等第12只火鸡时,又有两只火鸡跑了出去,此时老人埋怨道:“刚才11只就该满足了。”并自言自语地说:“只要再多一只,我一定拉绳关门。” 笼子里的最后一只火鸡也出去了,老人忍不住了,抓起一块砖头向火鸡砸去,火鸡都跑了,老人空手而归。
许多投资者都有老人的这种经历,所不同的是一些投资者不但没有抓住野火鸡,有时甚至把老虎引来了,或者是不知怎么搞的,最后自己被关进笼子里了。 华尔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市场由两种力量推动:贪婪与恐惧”。毋庸置疑,人们的心理对投资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连炒股票的老太太都知道,做股票要拒绝贪婪与恐惧心理。
但是,“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的天性,对利润无休止的追求,使投资者总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而当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时,恐惧又占满了投资者的脑袋。
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惧怕和贪婪使股票价格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跌宕起伏。对许多投资者来说,无论赚多少钱都嫌赚得太少,贪婪成了成功投资的杀手。
股民王先生是2006年在牛市的行情下入市的,他把10万元投入股市后,股市持续走高,不到一个月,他账面上的资金增加了30%。他认为股市会一直走高,所以仍然迟迟不肯抛售。
哪知到2007年5月30日,股市连续出现暴跌,眼看着资金一天天缩水,恐惧感布满了张先生的心头,于是在6月3号以亏本割肉。由于贪婪,总想再多赚一点点,迟迟不肯抛售手中的股票,结果王先生遭受了巨大损失。经过大涨大落,王先生感叹说,人总要懂得知足才好。
炒股就是贪婪和恐惧在作祟,因为贪婪才不肯抛掉不断上涨的股票,因为恐惧才会割肉卖掉手里的股票。无论从长期实际经验看,还是从极小的机会看,谁都无法以最高价卖出,因此,不要使贪婪成为努力的挫折,投资中应时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
同样,当我们恐惧时,无法实际地评估眼前的情况。我们一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危险的那一面,正如大熊逼近时,我们会一直盯住它那样,所以无法看清它“有利”与“不利”两面因素的整体情况。当我们一心一意注意股市令人气馁的消息时,自认为行动是基于合理的判断,其实这种判断已经被恐惧感所扭曲了。当股价急速下降时,会感到钱财离我们远去,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恐怕会一无所剩。
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马上行动,才能“转输为赢”。事实上,当我们心中充满“贪婪”和“恐惧”时,就无法保持长期的眼光,而这恰恰是长线投资者所不可缺少的态度。
别人前进,你不妨倒回去
别人公正的看法,应当作为我们的参考,以利修身养性;别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以免影响我们的心情。
华尔街股市流传一句名言:“股市在绝望中落底,在悲观中诞生,在欢乐中拉抬,在疯狂中消失。”但很少有股民理解并记住这句名言。
大多数股民都不去思考股市的真正情形,只会跟势,才造成了在人气最弱时不敢买入,等到大家疯狂抢进时才跟随进去的现象。
1968年,华尔街股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道·琼斯指数一路上扬,交易厅里人头攒动,报单如潮,几乎令人喘不过气来。人们争相传递一个又一个能够发财的股票信息,又同时被急剧而来的财富迷乱了心窍。一时间,华尔街仿佛遍地是黄金,俯仰之间便能成为百万富翁。
面对如此繁荣的股市,华尔街的股神巴菲特在将近半年的时间内却一直少有举措,他更多的时间只是在观察思考。大潮滚滚,他冷静旁观,拒绝被“金钱”所诱惑,其心志和毅力确实无人能比。
而就在快到年底时,奇迹发生了。股市的牛气渐尽,指数几度飘摇,令人胆战心惊。人们这时才想起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现在的各国股市上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逢牛市时,老少妇孺皆谈论股票如何好赚,入市的人最多,成交量猛增,达到了“天量天价”。很多人不知道,这其实是由于股民的随趋势心理造成的。结果,达到天价的股票持续不多久,突然下跌,受害人就非常多。所以,股市上有“10人炒股7人亏,另有 2人可打平,只有1人能赚钱”的说法,这是对那些总想紧跟大势的投资者的最好忠告。 而人一旦在生活中丢了自己的主见只知道随大流前进,无疑就是自毁前程。
有个人上进心很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年老,却还只是个基层办事员。这个人为此极不快乐,感觉自己活得很失败,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竟然号啕大哭起来。
一位新同事刚来办公室工作,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难过。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学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上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自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不难过?”
可见,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丧失自我是悲哀的。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自己必须自强自立,拥有良好的生存能力。
太在乎别人随意的评价,自己不努力自强,人生会苦海无边。所以别人公正的看法,应当作为我们的参考,以利修身养性;别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以免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此一来,我们就不会为别人的看法耿耿于怀,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了。
不要把所有的钱压在一个“宝”上
炒股其实就是炒心态,在变幻莫测的股海中,千万不能以赌博的心态进行股票投资,那样你会比赌徒输得还要惨。
与长线投资不同的是,有些股票投资者具有严重的赌博心理,总希望通过股票投资一朝发迹。他们在股市投资中一旦获利,多半会被胜利冲昏头脑,像赌徒一样频频加注,恨不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股市上去,直到输个精光为止。
当股市失利时,他们常常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股票上,这类人多半落得倾家荡产的下场。所以,不能以赌博的心态进行股票投资,那样你会比赌徒输得还要惨。
鉴于投资的风险性,万不可把所有的钱压在一个“宝”上,分散式投资,可使你的利润“东方不亮西方亮”。作为“微软”的领头羊,比尔·盖茨虽以“软件”作为主业,但他同时也在进行分散风险的投资。比尔·盖茨购买了股票、债券,并经营房地产,做一些他认可的公司的股东。而且,还在政府债券上投入了不少资金。
在他除股票以外的个人资产中,美国政府和各大公司的债券所占比例高达70%,而把其余部分的50%直接贷给了私人公司、10%投到了其他股票上、5%则投在了商品和房地产上。实际上,按照“分散风险”的原则来看,盖茨把他的绝大部分资产都压在“微软”一家上,似乎也犯下了比例失调的忌讳。
事实上,自“微软”股票上市以来,他每季度平均卖掉的“微软”股票达500万美元,过去13年里已经累计卖掉了25600万股的股票,总值达到50多亿美元。此外,他还捐出7600万股“微软”的股票,最后使得他在“微软”的持股量从13年前的44.8%下降至今天的18.5%。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投资名家索罗斯在投资方面十分在行地运用了这一简单的原理:不把所有的资金投资在某一种股票上。他的基金从事市场里的各种交易,包括货币、商品、债券和股票等。对此,索罗斯解释道:“多向投资的做法或许分散了基金的力量,但是,只要考虑到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变幻莫测,每个人的投资随时有亏损的可能,你就会明白,分散投资是最保险的投资方法,即使有了差错,也不会使你一下子变成穷光蛋。”
1985年底,索罗斯在英镑上有8700万美元的空头,在石油方面有2亿美元空头,在股票和期货中投资了10亿美元,债券方面投资了15亿美元。在各个不同的市场,他总计投入了达40亿美元的资金。
索罗斯不仅倾向投资很多不同的资产类别,包括外汇、商品、工业投资等,而且,在同一种资本类别里,也运用“分散投资思维”,尽量做到不能只用自己的钱投资。比如买股票,他一般只付50%的现金,另外50%的资金用借来的支付;有时也用债券作为抵押,以便借到更多的钱。这样,他只需用1000美元,就至少可买进价值5000美元的长期债券,假如这种债券下跌,直接损失就会很小。
1987年10月,他因错误地认为日本东京股票市场将会崩溃,而把几十亿美元从那里转移到华尔街,结果华尔街股市先于东京股市崩溃,他损失了3000万美元。但由于他的基金在其他金融市场和股票上赢利,基金会的资产净值反而增加了14.7%,达到18亿美元以上,这次损失对他根本不算什么。
物极必反,这并不是说投资目标越多越好,因为据研究表明,当达到一定量时,分散投资的做法减少风险的作用就很少了,所以,在分散的同时,一定要把握“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