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船子德诚禅师
世人忙碌、愁苦不堪,多为名利二字。而无论有多么高的名,有多么丰厚的利,终究也都会化为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唯有快乐知足和内心的宁静会与我们相伴一生,让我们终生受益。
《金刚经》中有言:“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意思是说,世界并非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只不过是我们把它叫做世界罢了。
这个世界是一个相,是由于我们的六识作用生出来的,是一种妄想的存在。所以又说是非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可以说:“非名利,是名名利。”名利并非真实存在的实体,只不过是我们把它叫做名利罢了。很多人认为存在所谓的名位与利益,他们过于看重它,喜欢对它进行妄想、追逐,久而久之,名利便成了众人追捧的一种存在。
人生本来就不易,如果把生命都耗费在那些虚有的名利上,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对于生命而言,名利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对待名利的豁达和淡然也是名士普遍的心态。
惠子在梁国做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恐慌,想阻止庄子,于是派人在国中搜了三天三夜。不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礼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它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并拿腐鼠来吓唬凤凰。”惠子不解,询问庄子所讲故事含意。庄子反问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惠子十分羞愧。
庄子对待名利的豁然态度令人饮敬。他不仅不会贪图别人之名,即便名利自上门来庄子也是淡然处之。
一天,庄子正在濮水垂钓。楚王委派两位使者前来聘请他,使者说:“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以竹箱珍藏之,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此龟是愿死后留骨而贵呢,还是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摇尾呢?”两位大夫道:“自然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哩。”
庄子不慕名利,不恋权势,为自由而活,可谓是洞悉了人生真谛。
人活在世界上,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中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他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的船只有多少?”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艘船。一艘为名,一艘为利。”一语道破天机。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曾说:“直到失去了名誉之后,你才会知道这玩意儿有多累赘,才会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么。”盛名之下,是一颗活得疲惫的心。我们常羡慕名人的风光,却不知风光的背后是不为我们所知的苦衷。
名利的获得会带给我们其他的损失。想拥有的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会越多。佛家强调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把名利都看成天空中的浮云、秋风中的沙子、大江中的水流一样,当以一颗自然的平常心看待之。而自古以来,很多名士不贪图富贵名利,以一颗澄澈之心和高洁的品质流传后世。
在唐朝某年间的一个清晨,在润州西北的芙蓉楼上,来了两位士人。他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昌龄,另一位则是他的朋友辛渐。王昌龄说:“辛兄,这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见面啊。”原来,辛渐要从这里渡江北上,取道扬州到洛阳去,王昌龄是来和他告别的。
辛渐说:“昌龄兄情深义长,叫我如何报答呢!这回我们交谈得畅快,也使我明白了这些年来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开胸怀,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受到当时某些人的批评指责,甚至遭到无中生有的诽谤。为此,几年前他就被贬官,终是屈居在下级官吏的行列中,不过对此王昌龄淡然处之。此刻,他感到惆怅的倒是辛渐走后,自己又少了一个知己。辛渐知道,王昌龄在洛阳有不少亲友,他们也一定也听到了外界不利于王昌龄的非议。他便关心地问:“昌龄兄,我此番去洛阳,你可有什么话要我带给那边的亲友吗?”
王昌龄听后神情安然,朗声吟诵起题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连连赞道:“好诗!好诗!‘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足可告慰你在洛阳的亲友了。”
王昌龄追求自身的高洁,不为世间的名利所累,始终以一颗淡泊的心来看待世事,这是一种超脱的做人和处事的哲学。只要自己内心纯洁,抱着淡泊的胸怀,把名利当做浮云一般,就扰不了自己的心志。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在他的精神中就不能缺少那种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的气魄。
人一生都要往来于名利之中,如果你偏要追逐那些虚妄的名利,那么你就只能得到关于名利的一切,如担忧、纷扰、喧嚣、倾轧等;如果以一种淡定从容的态度来对待名利,把名利看做过眼云烟,那么你也就得到了淡看名利的快乐、豁达,得到了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