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晋升为部门主管或者更高职务,足以表明他有过人之处,因此每个上司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优越感和自信心,自尊心理比普通职员更加强烈。每一位上司都希望下属朝着自己预期的目标发展,这不仅是上司尊严的体现,也是企业管理运作的基本模式。反之,一个没有权威的上司,就不能得到下属的拥护,他个人和企业将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在职场中,很多人觉得上司某些方面不如自己,于是无意中流露出对上司的不屑。殊不知,上司始终是上司,手中握着一把权力之剑,拥有最终决策权,得罪了上司,对自己的前途有害无益。所以,那些聪明的职场员工都会从细节入手,采取以下微沟通技巧时刻维护上司的尊严。
——化解上司的尴尬
某公司刚刚招聘了一批新员工。在开始培训前,经理首先点名。当点到“黄华”的名字时,没有人站起来应答。经理又连读了两遍,终于有一个怯生生的女孩站了起来。经理问她:“你就是黄华吗?”女孩满脸通红地说:“经理,我的名字叫黄烨。”女孩说完,新员工们不禁发出一阵笑声。
经理愣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一直站在身旁的办公室文员李娜走到经理跟前,把名单接过去,看了看说:“对不起,经理,我在打印时错把‘烨’字录成‘华’了,我以后一定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经理略一迟疑,马上接口道:“老员工工作起来这么马虎,怎么给新员工做好榜样?你们新员工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我们不得不佩服文员李娜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经过这件事情,经理对她更加信任了。
——从小事情上彰显对上司的尊重
马栋刚从大学毕业,在一家物流公司就职。一天早晨,马栋和部门主管一前一后进单位,他一路小跑地从后面追上来,赶在主管之前按下了电梯按钮。电梯门刚一打开,马栋就像服务员一样,一手挡住电梯门,侧身微笑请主管进入电梯。当时部门主管虽然没说什么,但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处处想方设法照顾马栋。
在职场中,许多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只要做得恰到好处,上司就能感觉到我们是时刻都在维护他的尊严。
——甘做上司的“挡箭牌”
上司是一个部门或公司的核心人物,对团队负有领导责任。一旦工作上出现问题,人们的焦点往往会集中到上司身上。其实,下属也是团队中的一员,工作中出现问题理应承担部分责任。为了维护上司的尊严,那些职场中的微沟通高手,在上司处于被人责难的情况下,往往会挺身而出,甘做上司的“挡箭牌”。
楚健是一家健身器械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上个月一家外企前来订货。对方开口就要上千万元的健身器械,这可是个难得的大客户。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与外企合作的经验,最后谈判破裂。公司总经理得知这一情况后大发雷霆,立即召开会议,分析、探讨谈判失败的原因,同时要追究楚健的责任。
会上,楚健深为自己的失误而感到内疚,几乎未作任何辩解。此时销售部员工小段站了出来,说:“这次失败并不是楚经理一个人的责任。在楚经理的安排下,销售部的员工已经对那家外企的情况进行了解。但是在谈判过程中,我们才发现对对方了解得不够全面,所以没能为楚经理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对方提出的合作条件确实有些苛刻,就我们的情况,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让步……”
就因为小段的寥寥数语,总经理决定不再追究楚健的责任。此后,销售部经理楚健及总经理一致认为小段头脑灵活,是一位责任心强的好员工。
事例中,小段运用微沟通技巧,先替上司承担了部分责任,接着又提出谈判失败的客观原因(外企提出的条件有些苛刻),从而赢得上司的赞许和赏识。遇到麻烦时站出来甘当上司的“挡箭牌”,不仅维护了上司的尊严,也能够体现下属的优秀品质和强烈的责任心。
——主动为上司分忧
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上司同样如此。然而,上司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一般碍于面子不会明说。这时候,作为下属最好主动出手,不要等到上司开口。因为求人帮忙内心会充满歉疚感,如果主动帮忙,歉疚感没有那么强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维护上司尊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沟通方法。
樊刚参加工作两年后,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晋升为总经理助理。这几天,总经理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整天愁眉不展。樊刚通过委婉询问,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前一阶段公司装修,已经支付了全部工程款。但是工程负责人克扣工人工钱,现在工人们都来找经理要钱。樊刚听完之后,说:“经理,您别担心,事情总会妥善解决的。”
樊刚和总经理的谈话还没有结束,工人们又找上门来。樊刚立即走出门外,拦住他们说:“请各位留步,你们找谁?”其中一位男青年气势汹汹地说:“找你们经理。”
“真不凑巧,经理今天不在。请问找他有什么事?我是他的助理,您有什么事告诉我,也许我能帮你解决。”男青年用不屑的口气反问:“你?你能解决问题?”
樊刚微笑着说:“虽然我不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但是可以转告经理。你们先坐下歇一会,我给你们倒水去。”
看到樊刚如此客气,工人们的怒气消了不少,跟随他来到会议室。樊刚耐心地帮他们分析了情况,说:“我们经理已经支付了全部工程款,此事与他无关,即使找到经理也解决不了问题。你们不如去找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向工程负责人施加压力……”
工人们觉得樊刚的话合情合理,心平气和地走了。
事后,经理对樊刚不胜感激,更加看重他了。我们可以想象,假如上司遇到困难的时候下属不知道如何主动分忧,或者必须在上司的指令下才去解决问题,一定会给上司留下“不机灵”的印象。这样的员工又怎么能够得到上司的赏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