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可以日行千里的良马,如果吃不饱、力不足,在比赛中很可能会输给一匹普通的马。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人,远远胜过精力衰弱的人。如果一个人的身体里,没有储备足够的能量,一遇到困难,他便会退缩。
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本
身体是成就大业的最大资本。倘若一个年轻人身体虚弱,或者才能未受训练,以这样的条件想获得很高的地位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成功的秘密深藏在自己的脑海里、肌肉里、神经里、志向里和决心里。对一个人来说,体力和智力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它们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做事的能力。
很多人都储蓄金钱,却不知储蓄健康。健康是事业和家庭的基础。当我们拥有健康时,可以追求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当我们失去健康时,才想到健康的重要,但为时已晚。只有健康才是无价的。
年轻人总是以为自己正是身强体壮的好时候,就不用注意健康了,殊不知年纪大了以后的疾病都是年轻时不注意导致的。我们一定要及早对自己的健康进行投资。虽然年轻时正是为了事业打拼的时候,但是工作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不然就会事倍功半。健康比财富和名誉更重要,如果人没有了健康,就失去了享受财富与名誉的资本。
一切不良的思想都会损害人的身体细胞,激动、愤怒、悲伤等情绪会使神经系统受损,这些受损的神经需要耗费好几个星期才能修复;而愉快、安慰、和谐的情绪,对全身的细胞都有益处,能够增进细胞的活力。人的一生,不可能永不受不良情绪的干扰,但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用平和正确的思想来纠正偏激错误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一个人建立了健康的思想后,那些不良情感就不会再有立足之地,不会再来侵扰他的健康。
巴特松提出了一种利于身体的思想管理方法,他认为:“保持心灵的快乐和纯净,让心灵充满有益的思想,情感方面待人亲切,不用惧怕任何事物,要谨记:我们和宇宙是一体的,我们拥有足够的力量满足自己的每种需求——健康、体力充沛、幸福快乐——这是我们的权益,是我们应得的。这种力量潜伏在我们的精神中,也通过肉体表现出来,如果我们一直采取这样积极的精神态度,而且长久地坚守它,那么我们的身体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显示出它的活力。
在工作中,要想成功,就要将体力和智力发挥到最恰当的地方。有些人之所以一直徘徊在成功大门之外,就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之外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远远大于在工作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浪费自身的资本而不自知,就在他们为了某事恼怒或者不忿的时候,他们的精神正在遭受损耗。事实上,并非只有体力的损耗才是一种资本的浪费,精神上、情绪上的不良思想,都是资本的损耗,另外,占用休息的时间加班工作,同样是一种损耗。
身体的健康和头脑的智慧是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最大保障,因为这两样东西主宰了一个人的生命力和精神活力。如果我们想要成功,那么必须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好,只有身体健康了,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富有色彩,我们也才会对自己信心百倍。一个软弱怯懦的年轻人成就不了大事,因为他性格中的软弱会让他的身体也变得羸弱,从而干不成事业。身体才是革命最大的本钱。
很多精明能干的生意人都会小心翼翼、精打细算地使用自己赚来的每一分钱,可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一天就消耗掉两天的精力,丝毫不剩。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够成就大事业呢?就算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假如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那么也根本无法将理想变为现实。年轻人身强体壮,但是也必须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要时常对它们进行维护,否则,我们就等于将自己最有力、最珍贵的资本随意地抛到大海中去了。
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有利健康,消极心态只会助长疾病。“我一直在为自己的破鞋子懊恼,直到我遇见一位没有脚的人。”庆幸自己的健康比抱怨哪里不舒服好得多。为自己拥有的健康而感恩,感谢现代医学能有效地预防各种病痛与疾病。生命是要我们用来享受的,如果浪费光阴担忧自己的健康而真的想出病来,那才是真正的不幸。
健康的生命拒绝透支
人们的身体就像组合精密的仪器,对这台珍贵机器的控制权就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机器尚且不能昼夜不停地运转,人的身体更是如此,透支健康便是透支生命。所以,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不仅能使身体得到放松,还能调养精神、补充智慧。
人的一生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最好的休养方式之一。一个人若精神过度疲劳,就会产生不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而睡眠能使人恢复精神、消除疲劳,起到化解这些负面情绪的作用。
有一位女记者由于工作关系常常熬夜赶稿,时间久了,身心俱疲。她经常因为睡眠不足而精神委靡,白天的工作效率也很低。
一天晚上,她又接到主编的电话,要求她当晚赶写一篇重要的稿件,第二天一早便要刊发。这篇文章不仅紧急,而且涉及很多专业知识,这让她大伤脑筋。她思考了很多,查阅了很多资料,但依然不知从何着笔。
她疲惫并且绝望,便决定把这一切烦恼抛诸脑后早早睡觉。这一觉便睡到了第二天清晨,早上她睁开眼睛,脑海里顿时浮现了昨晚翻看的各种资料,更为神奇的是,这些资料竟然像被加工过一样,既清晰又有条理。她安静地躺在床上认真地思考了几分钟,一篇完整的文章便仿佛呈现在了脑海里。
她迅速从床上跳了起来,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跑到书房里奋笔疾书,很快这篇稿子就写完了。
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睡眠,无法获得很好的休息,久而久之,不仅身体会变得缺乏抵抗力,连思维也可能迟钝。而适当的睡眠则会使智慧得到滋养,就像故事中的记者一样,在睡眠之后很容易打开思路,获得广阔的思维空间。
一般人都认为人在睡眠中精神会变得慵懒,但实际上这时候人的思维能力可能比白天更加活跃。白天,身体器官承受着来自外部的各种刺激,精神也随着感官的活跃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难以全部会聚到对某件事专注的思考中。到了晚上,睡眠中的人体会自动关闭对外界的感知,虽不能完全屏蔽,但精神从外部获取信息和传递指令的能力都会降低,所以人体内的能量大多集中到了思维中。对于睡前正在思考却没有获得答案的问题,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潜意识的工作内容,在睡醒时人们就可能获得一个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劳逸结合的,休息能够让人保持平和、宁静、淡然的状态,在愉悦的心情中工作,不仅能使人远离疾病的侵袭,还能使人更加容易地从宇宙中获取有益的信息。
夺走生命的不是灾难,而是恐慌
有一个相貌美丽的女人,一次,她去打高尔夫,可是一个球棒不小心击中了她的脸部。她的牙床被打坏了,脸上也有了一道伤口。看过医生以后,她的牙床好了,脸上的伤疤却留了下来。她害怕别人说她不再美丽,因此不愿意再与人接触和交往,久而久之便患上忧郁症。担忧和惧怕让她的精神越来越不好,最终夺去了她的生命。
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感到害怕,而是对未知的结果产生恐慌。人们生怕无助、生怕排斥、生怕孤独、生怕伤害、生怕死亡的突然降临,同时人们也生怕失官、生怕失职、生怕失恋、生怕失亲、生怕声誉的瞬息失落,都是因为其中包含着一个未知的结果。恐惧是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
假如让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去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他会恐惧,因为他担心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就算草原上根本没有危险,他还是会这样觉得。
设想最坏的结果。当自己心里过分恐惧时,不妨问一问自己,再坏能坏到哪里去呢?最糟糕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最坏的结果你能够承受,那么就没有必要恐惧了。例如,下岗了又能怎样?这份工作做不了还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不至于活不下去。这样一想就可以干自己能干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