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著名诗人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是一位以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的高手。有一天,诗人回到家,见家人慌作一团,诗人母亲正打电话给医院请求急救。原来诗人的小儿子舒拉别出心裁地喝了半瓶墨水。诗人明白,墨水不至于使人中毒,用不着惊慌,这正是教育舒拉的最好时机。于是,他轻松地问:“你真的喝了墨水?”舒拉得意地坐在那里,伸出墨色的舌头,做了个鬼脸。诗人一点不恼,从屋里拿出一沓吸墨纸来,对小儿子说:“现在没办法了,你只有把这些吸墨纸使劲嚼碎吞下去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诗人一句幽默的话冲淡了,并在家人的嬉笑声中结束了。舒拉原想以此成为家人的中心,但未能如愿。此后,舒拉再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了。
惩罚就其本身来说,和赏识一样是一种教育手段,二者并无对错之分。但惩罚这种手段在使用时需要有更高的艺术,否则就很可能起到不良效果。令人难过的是,我们周围的大多数父母都不了解惩罚孩子的艺术。他们误以为对孩子吼叫、严厉的责备及体罚可以让孩子学会正确地为人、处事,改掉各种毛病。但实际上呢?这些惩罚不但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反而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敌意。
教育专家海姆·吉诺特博士说:“惩罚并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行为者在犯错误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更有技巧而不被发现。小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下一次要更小心,而不是要更诚实、更负责。”而阿尔伯特·班杜拉博士也说:“惩罚能控制不良行为,但是并不能教孩子如何正确行为,甚至不能减少他们做出不良行为的念头。”
那么,如何惩罚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学着去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
打孩子显然不是一种可取的惩罚手段。父母总觉得打孩子收效大,是因为孩子在被打的时候嘴里经常喊“我再也不敢了”、“我一定改正错误”、“妈妈我错了”等话语。但实际上,这些话未必是孩子内心真正的改错愿望,有时只是孩子寻求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还有的父母,看见孩子犯错的时候就狠打,打完以后又心疼,又主动去给孩子道歉。这样做,更有可能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
只骂孩子不打孩子,也不是一种可取的办法。父母在气头上,骂孩子大多口无遮拦,想起什么就骂什么,什么话狠就骂什么,甚至会使用侮辱性的语言。这样虽然不会给孩子造成肉体上的苦痛,但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极大,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身上的潜能。在惩罚一个人时,最重要的是唤醒人的自尊自信:我是真正的人,优秀的人,错了应该受惩罚,接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惩罚的第一步,关键是保持冷静。
明确惩罚孩子的目的,你不是为了伤害孩子,不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利,不是要报复他,甚至也不是要“教训”他。你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以及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父母们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切勿惩罚孩子。因为这个时候你很难控制自己的怒火,行事容易缺乏理性,孩子的注意力也完全放在怎样逃避父母的怒气之上,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并且要认真倾听,了解事实真相。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全部经过和所有细节,父母都要明确。然后,父母可以分析和估计孩子这么干的原因:他是受了朋友的蛊惑吗?是他对别人感到嫉妒吗?他是否因为没有朋友而失落?
可以用下面一些话从孩子那里了解事实:
“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
“你在这么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那么做?”
如果你感觉不能保持平静,那么最好过一会儿再与孩子谈话。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轻易地指责孩子撒谎,除非你已有充分的证据。
第二步,回顾孩子行为错误的原因。
这一步很关键,你要使孩子清楚地懂得自己做错了事情的原因,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吸取教训。如果父母跳过这一阶段,直接对孩子数落不休,或者体罚,孩子可能不会清楚因果之间的联系。这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和敌意。
具体地说,可以先问问孩子:“你这样是对还是错?”不要一开始就亮出你自己的观点,而是尽可能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你再心平气和地让孩子知道你的观点以及原因。
小维的爸爸发现孩子从小店里偷了一个电子游戏机,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对话:
爸爸:你认为偷东西是对,还是错?
小维:是错的,爸爸。
爸爸:为什么是错的?
小维:会被人抓住。
爸爸:那是个原因,你还能想出别的什么原因来吗?
小维:会被警察抓起来,送到监狱去。
爸爸:还有别的原因吗?
小维:我想你会很不高兴。
爸爸:为什么我会不高兴呢?
小维:因为我拿了别人的东西。
爸爸:说得对,你拿了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孩子的是非观念通常有些薄弱,容易浮于表面,比如小维,他认为不应该偷东西是因为会被抓住。这个时候,父母不必急于给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纠正,而应该引导孩子从更深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考虑自己行为的影响等。不要对孩子讲大道理,要从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出发解释问题。
第三步,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影响。
纠正孩子错误的一个最好的做法是指出他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看看,你把她弄哭了”)或者强调受害者的感情(“你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现在不高兴了”)。这样做能促进孩子的道德成长和亲近社会。使用这种方法,重要的技巧就是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对很年幼的孩子,可以用一种“演戏”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拿走别人的玩具,可以告诉他,有人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拿走了,问他的感觉是什么。对于大些的孩子,则可以跟他深入谈谈,和他一起分析别人的情感反应。
让我们继续上面那段谈话:
爸爸:想想看,如果你是那个高店的老板,晚上清点货物,发现东西被人偷了,你会怎么想?
小维:我会很不高兴。
爸爸:那个店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你花钱买回来的。现在,东西不见了,你什么也得不到,还得为它付钱。
小维:……
爸爸:如果多几个人像这样拿了东西不付钱,你的店还开得下去吗?
小维:可能要关门了。
爸爸:我跟那个老板谈过几次,他一家三口,全靠这个小铺子挣钱。不止这些,他还要寄钱回去老家给他的父母。
小维(几乎要哭了):是我不对。
小维爸爸循循善诱,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从受害者的角度,让孩子体验到他的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伤害,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为什么是错的,又错在哪里。
第四步,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惩罚不仅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知道该做些什么来改正错误。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带来伤害,就应该鼓励孩子采取措施进行补偿。这样,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清楚地理解“责任”的意义。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对话:
爸爸:看起来你已经知道自己错了。那我们一起想想该做些什么改正。你准备怎么办?
小维:把钱给他。
爸爸:我看,你即使把钱给他,留下游戏机也不对。这游戏机是你偷来的,你每天玩它会心情好吗?
小维:那我把游戏机送回去,并且道歉。
爸爸:这样做需要很大的勇气,你拿游戏机虽然不对,但是你有勇气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很值得自豪。你准备什么时候去,预备说些什么?等你决定了,我和你一起去。
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因为思维还未发育成熟,不能正确地改正错误,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
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有很多方法,比如:
让孩子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想想怎样改正。
让孩子以书面形式说明自己做错的事,以及准备做些什么改正。
让孩子写信、打电话,或者当面向受害者赔礼道歉,如果需要,陪孩子一起去。
让孩子用零花钱赔偿弄坏的东西,或者将拿走的东西送回去。
……
人们都说惩罚如利剑,父母们最好谨慎并机智地使用这把利剑。批评、惩罚的确能够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卢梭曾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运用惩罚的教育方法时最好遵守以下规则:
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值得父母赞扬的优点,当父母要惩罚孩子的时候,内心首先要相信孩子还是好孩子,正因为如此,才要严格要求,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同时,父母也要在惩罚孩子前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道在父母心中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犯错后立即惩罚。一些父母常常碍于面子,或不想亲自对孩子进行惩罚,有时爱对孩子这样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你等着,等你爸回来了有你好看的!”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大多会起到两个作用:要么诚惶诚恐,只想赶快逃离家庭,要么不当一回事儿,一会儿就把父母的话忘了。这样无法起到惩罚的作用。所以,当您发现孩子做错了某件事时,赶快执行您的惩罚措施。
平日要把您对孩子的要求讲清楚。有些父母平时很少和孩子谈要求,即使谈了也未必清楚明了,总觉得自己明白的孩子就一定明白。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和成年人的是有差距的。所以,建议父母们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规则都对孩子讲明白,并且与孩子达成共识甚至约定。这样,当孩子违背规定时您可以惩罚他。
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进行警告。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不如成年人,因此,父母务必慎用惩罚,在惩罚之前告诉孩子,如果再不改错就要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一个自我纠正的机会。
要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在对孩子进行批评之前先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你为什么要惩罚他,这样有利于他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惩罚,他会感到很委屈。
惩罚前后要一致,要说到做到。如果你告诉孩子,因为他犯了错而惩罚他,不允许他去看最喜欢的电影了,你就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要一时心软又改变了主意,那样将会使你所说的许多话都失去效力。
惩罚不要“翻箱倒柜”。有些父母爱唠叨,孩子一旦犯了错,就忍不住把孩子过去做错的事情都拿出来数落一番,在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中,孩子往往不记得自己的哪一个错误才是需要惩罚的了。
惩罚要适度。父母给孩子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较内向、敏感,对这样的孩子,也许你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儿他就受不了。而有些孩子则比较顽皮,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觉得怎样,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以免惩罚过当或无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惩罚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所犯错误不那么严重,就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法对待孩子。
惩罚要对事不对人。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惩罚方法,就是因为不当的惩罚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父母们在惩罚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你惩罚的只是他的错误行为,他仍然是你所喜爱的孩子,如果改正了错误,你会更喜欢他。
各种情形与相应的应对方法
原由 处罚方法 建议
不收玩具
乱扔东西 没收。把孩子喜爱的东西暂时收起来,让孩子明白
自己的错误所在以及把他的东西收起来的原因,以此
作为惩罚。 不要愤怒地骂孩子,
等孩子表现好后再
把东西给他
与同伴争吵
抢玩具 劝导。放下手头的工作,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注。
耐心地与孩子交流,问清孩子争吵的原因,把吵架、抢夺是不对的等观念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学会说“对不起” 不要大声训斥孩子,言语不要伤及孩子自尊,不要打压威胁孩子。
乱丢东西
耐心不足 排珠子。准备各种颜色的珠子和几个颜色盒,让孩子
在固定的地方和规定的时间里把珠子分类好。以达到
锻炼孩子耐心,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 如果孩子性格比较
叛逆,可先让他罚站,
再让他去排珠子。
挑食
不爱刷牙 禁碰。暂时让孩子禁碰自己爱吃的东西,把挑食和不
爱刷牙的坏处告诉孩子,并让他及时改正。 言语不要太直接,
等孩子改正后恢复
他的东西。
说谎,冲动
打架 写字,看书。给孩子准备书和写字所需的东西,让
孩子在写字和看书中平复自己的心情,并让孩子
反省,认识到说谎和冲动的错误。 不要愤怒地指责孩子,做个警惕牌,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的错误。
到处乱跑,从高处往下跳 计时罚站。在家中靠近墙壁的地方划定一个区域,铺上垫子,让孩子罚站。用闹钟计处罚孩子的时间 罚站时可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处罚时间不宜过长。
喜欢骂人,抓人 画画。准备各式画笔和画本,让孩子坐好,并画出
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孩子交流,说出错误所在。 从画中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并及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