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格罗夫,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曾领导英特尔公司重建微处理器王国,被誉为世界信息技术产业领袖、电脑硬件之王。
格罗夫的母亲是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父亲学业未结便辍学回家,经营卖牛奶的生意。1940年前后,布达佩斯流行猩红热,4岁的格罗夫染此病虽侥幸未死,耳朵却烂得像个小“漏斗”,听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二战”时,德国人到处残杀犹太人,格罗夫的父亲于1941年被召集到一个劳动队而失踪,母子俩靠偷来的证件生活,并认识了一个基督教家庭,从而躲过了1944年的屠杀。“二战”后,父亲从东线生还,但由于出身于犹太资本家家庭,格罗夫被列为“阶级敌人”。于是他利用1956年苏联出兵布达佩斯的机会,与朋友出逃西方,作为难民来到美国,并入纽约城市大学主修化学工程。
1957年,诺宜斯等八位工程师创立仙童半导体公司。仙童公司在60年代以来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史上,扮演了火车头的作用。1967年,仙童公司的营业额已达196亿美元。格罗夫于1963年加入仙童公司。后来仙童试验室与生产工厂脱节。1968年7月,诺宜斯、摩尔与格罗夫自创英特尔公司。摩尔与格罗夫在某些方面有互补作用。摩尔的专长在于思考、分析和谋略,能很准确地掌握技术趋势等大方向,是一位思想家;格罗夫做事明快果断、雷厉风行、魄力十足。
1970年,摩尔与格罗夫在华盛顿公园散步时,摩尔告诉格罗夫:“有一天你将管理英特尔。”
英特尔率先进入存储器市场,70年代前后它在存储器市场上占的份额几乎为百分之百。后来存储器市场出现十多家公司,争相拿出自己的最新成果。赢家并不总是英特尔。由于公司规模扩大、业绩不佳,英特尔急需有魄力、明快果断、粗中有细的实干家支撑英特尔。1979年,格罗夫出任总裁兼管理者,大刀阔斧地实行对英特尔的管理。
80年代初,日本的存储器公司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登场,而英特尔的产品又出现问题。惠普公司宣称日本存储器质量优于美国产品。英特尔迅速改进质量,降低价格,但无济于事。英特尔连续六个季度亏损。1985年,格罗夫开始了他艰难的历程——力排众议,顶住压力,砍掉了全公司为之倾注心血的存储器生产,把英特尔的重点转移到微处理器上。从1985年中期至1986年,公司裁掉1/3的人员,关闭7座工厂,营业亏损26亿美元。
1984~1987年,微处理器开始见效,英特尔的战略转移为英特尔本身乃至未来的PC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机,奠定了基础。
1985年英特尔推出32位的386芯片,当时它的速度是286的3倍,是其他32位芯片的2倍,其功能是芯片市场上最强大的。
由于个人电脑龙头老大IBM认为286对个人电脑已足够了,所以在IBM缺席的情况下,386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订单铺天盖地而来。1989年,英特尔486研制小组完成第一颗芯片,同年486推出。格罗夫认识到,英特尔应将个人电脑上的优势扩大到新型的通讯和多媒体世界,实现战略上的再次转型。
1992年5月,比486功能更大的微处理器问世,格罗夫为防其他公司抄袭,将其称为Pentium处理器。1994年,英特尔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围绕微处理器开展,业绩相当不错,收入超过100亿美元。这一年,奔腾处理器投入全面生产。恰在这一年,英特尔面临第二次危机。一位数学教授指出,运用奔腾处理器处理重荷数学运算研究复杂数学问题时会出现差错。英特尔公司并未在意,因为这种设计错误在90亿次除法运算中才出现一次,但报界对此十分注意,几乎每家报纸都谈论此事。用户们纷纷要求退货或更换芯片。一星期后,格罗夫作出一项前所未有的决定:
“为所有要求更换部件的用户更换部件。”英特尔的员工们放下手中工作全力去办这件事。开发人员抓紧时间修正了错误。公司在短短六个星期内改变了危机局面,并耗费了475亿美元。浮点运算事件反而使英特尔的奔腾处理器成为当时芯片中最热的产品,英特尔公司又先后开发出奔腾系列产品。
格罗夫认为,人们往往在取得极大成功时容易自满。公司一旦制造成了一整套颇受人们欢迎的产品,公司的员工或管理者就容易自满。而环境悄悄改变时,处于自满状态的公司往往反应迟钝。
这时,惟有一剂担忧药才能使他们清醒,使他们的生存本能变得敏锐起来。一旦忧患无法表达,担忧不能交流,公司将失去生命而处于瘫痪状态。因此必须让坏消息能向上传达,使公司认识危机。作为一流的企业管理大师,无论格罗夫还是盖茨都有共同之处:他们的信息永远比别人快一步。
格罗夫每天花很多时间阅读或在网上浏览电子邮件,晚上查看第二天才出刊的重要新闻。格罗夫倡导公开、平等、民主、双向沟通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英特尔,任何事情都不会因职位高低而存在待遇上的歧视,英特尔总部的办公室一律是标准隔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