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杂志,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的德威特·华莱士。因为正是这位当年做过推销员的牧师之子,在20世纪开始不久,当种种信息日益增多,各类书籍、报刊空前增加之际,针对社会需求,办起了一家文摘类的刊物,它问世后,很快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不仅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期刊,而且还是迄今为止全球销量最高的杂志。
试办袖珍型杂志德威特·华莱士于1898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其父詹姆斯·华莱士为基督教长老会牧师,曾任长老会麦卡拉斯特学院院长,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德威特·华莱士在1909年前后相继就读于麦卡拉斯特学院和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大学毕业后,华莱士在圣保罗一家出版农业杂志和教科书的威伯出版公司工作,并曾为从事日历和广告业务的大印刷商当推销员。年轻时的华莱士不仅喜爱运动(80岁时还在他的庄园里抡大锤锻炼身体),而且还受他父亲的影响,酷爱阅读。当他在威伯出版公司服务时,华莱士就想创办一种文摘式的刊物。他觉得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但书报、期刊浩如烟海,普通读者既无精力也无财力去遍读它们,如果能将一些有长久价值、广泛兴趣的文章,经过筛选、摘录,汇编成册,便于携带和保存,定受读者欢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墨兹·阿尔贡战役负伤住院期间,开始了实验。他将一些报纸杂志中的文章剪下,在不损原意的情形下予以压缩删节,形成了一部分稿件。回到圣保罗故乡后,他在图书馆里继续从事抄写和删节文章的工作。很快他又搜集、压缩了不少文章,然后将两次加工的文章,合在一起,缩成了一本袖珍型杂志,发行200册,分寄给纽约的发行人和可能的支持者。不料,寄出的样本受到冷遇,出版商们认为华莱士选录的材料过于严肃,不合市场胃口。
创办《读者文摘》
袖珍杂志发行受挫并未使华莱士灰心丧气。他在1921年索性辞去西屋电气公司的工作,全力以赴地为筹备文摘式的新杂志而奔走。他的计划还得到了未婚妻莱拉·艾奇逊的热情支持。他从朋友那里借得5000美元做资本,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租了一家非法酒店的地下室,成立了《读者文摘》公司,并且着手剪辑、删节文章,然后油印出来。1921年发出征订单。
不久,他们蜜月归来时,收到了1500份同意订阅的回执。
1922年2月,第一期《读者文摘》正式出版。
新问世的《读者文摘》是一种书籍式的月刊,外观小巧别致。华莱士夫妇本想使《读者文摘》成为一份女性杂志,但很快就改变了他们的主意,把男性读者也作为其对象。在谈到该刊的编辑方针时,华莱士称其选稿有三项标准:第一是“适用性”,即每篇文章要与读者有关;第二是“持久的兴趣”,即这些文章在一年后读者仍觉得有一读的价值,并感到有兴味;第三是“建设性”,即它提倡乐观和进取精神。《读者文摘》在创刊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由华莱士夫人初选文稿,而华莱士本人除掌握编辑部全面工作外,还承担了大部分的删节任务。
1929年时,《读者文摘》有了216万个订户,收入超过60万美元。随着发行量上升,该刊工作人员逐渐增加,但1936年前其职员多为业余者,而且其中只有两名曾在杂志界服务过。
第一位加入《读者文摘》的职业编辑是曾在《北美评论》编辑部工作过的肯尼思·W·佩恩。另一名是曾任《大众科学》发行人的艾伯特·L·缅科尔,他在办刊上给了华莱士许多宝贵意见,并于1939年出任了《读者文摘》的总经理。华莱士定期考核工作人员,成绩优良者受奖励,不称职者常被解雇。华莱士主持下的《读者文摘》不允许职工的亲属在该刊工作。
华莱士从创办时起,对《读者文摘》的文字质量方面便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有的稿件内容可取,但文字低劣,他也坚决不用。这成了《读者文摘》的传统。后来爱德华·T·汤普森主管该刊编辑业务时,也以此精神要求它的编辑与作者,要他们充分了解杂志的读者对象,为《读者文摘》写稿编稿,不但在内容上应切合读者水准,而且文字也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难懂的方言和行话。该刊反复强调,表达上要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反对拖泥带水和陈词滥调。《读者文摘》由于在语言上的刻意追求,因而它所载的一些文章,被美国很多学校选为英语教材。
华莱士的《读者文摘》稿源丰富。该刊编辑人员经常浏览的期刊在500种以上,每年至少还要阅览包括原稿在内的1000多部着作,以便从中物色到可供选用的文稿。为了吸引读者投稿,《读者文摘》设立了诸如《个人一瞥》、《生活在美国》等专栏,为它撰稿的读者遍及于社会各阶层。此外,还有20名社会名流、教授、专家担任《读者文摘》的巡回编辑,为它到世界各地采访、撰写世界政治、经济方面的调查报告。随着该刊销量增长,华莱士支付的稿酬也较一般报刊为丰厚。最初,他为刊登一篇文章约付100美元稿费;到他逝世前一年,即1980年,为《读者文摘》撰写的文章,最低每篇为2600美元,被转载的稿件,原作者及原载该文的杂志,每页(32开)至少各获450美元。
影响不断扩大华莱士的《读者文摘》的销量不断增加。1933年,其销量为100万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刊销量由400万册增至900万册;1980年更猛增至2800万册。
1938年,《读者文摘》在英国发行第一个海外版,此后它的国外版不断出现,80年代时每月以16种语言和40个版本,在163个国家和地区同1亿以上读者见面。在亚洲《读者文摘》发行5个版本,即亚洲英文版、中文版、韩国版及印度英文版。亚洲英文版发行33万册,是亚洲最畅销的英文杂志。
中文版创刊于1965年,发行约25万册,主要发行于港、台及南洋华侨居住地。
华莱士夫妇初创《读者文摘》时,决定了刊物不登载广告的原则,此后30年中也一直坚持这项规定。1954年,该刊出现了50万美元赤字,并预测次年将亏损更多。在此情况下,华莱士在《读者文摘》上提出两种方案,征询读者意见:一、杂志不提价而刊登广告;二、不登广告而提高售价。结果80%左右读者同意刊登广告而维持原订价(035美元)。于是该刊决定从1955年起接受广告,消息传出后,广告社和广告户蜂拥而至,不到半个月,收到了要求刊出1107页的广告申请单,相当于它原订第一年刊出广告数的3倍。头10年(1955~1984年)共获广告费351亿美元。从1979年起,他又打破了不刊登酒类广告的惯例。
华莱士后来将《读者文摘》编辑部迁至纽约以北20公里的普莱桑特维尔。总部的电子计算机,储存着数千万个读者的情况,它们是该刊与世界各地读者保持联系和推销出版物的宝贵资料。为了保证其准确性,他们每周对读者名单进行两次核对与补充。
自1950年起,华莱士又在《读者文摘》之外,出版了《读者文摘书摘本》,每年出5卷,在国内外全年总销量也超过1000万册。
华莱士于1981年3月去世,享年91岁。这时,他创建的《读者文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庞大企业。
它及其所属机构,每年总收入已达8亿美元左右,这个数字使其名列于美国500家大企业的中间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