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很古的时候,人和各种动物的生命都是没有年限的。天神要给各种动物规定一个生命年限,告诉人和各种动物,要大家在夜里注意听他的呼喊,争取到长寿。到了半夜,天神首先叫1000岁,当时,一切动物都已入梦乡,只有机警的大雁听到他的呼喊,便答应了一声,于是大雁就得了1000岁的寿命。天神叫到100岁时,野鸭子听到答应了一声,得了100岁的寿命。当天神叫到60岁时,狗吠了一声,60岁的寿命就被狗得去了。天神接着叫,直到叫13岁时,酣睡的人才惊醒过来,慌忙应了一声,结果人只得了13岁的寿命。
人们感到13岁的寿命太短,就去恳求天神增添年数。天神叫人去与动物商量。结果动物们都不同意与人类换寿,最后人与狗达成了协议:人必须每天给狗三顿饭,照顾狗的生活,不打骂狗,这样,狗才同意把60年的寿命给人,而自己仅得13年寿命。人和狗对换了生命的年限。
这是一则云南摩梭人的神话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千百年来,摩梭人都严格地承袭了敬狗的古规。摩梭人到13岁时要举行穿裙子、穿裤子的人生过渡礼仪,表示13年人的生命已经用完,现在要用的是狗的生命。因而,无论在平常和节日,人吃什么东西,总要先给狗一份,并严禁打狗、骂狗和吃狗肉的行为。
作为纳西族的一个支系,摩梭人最早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河湟地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狗在他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摩梭人的洪水神话也提到洪水来到之前他们的祖先慌忙将狗装进口袋带走的情景,这说明人狗换寿的神话传说产生在摩梭人还处在游牧文化阶段。唐代前后,摩梭人完成了由西北南迁至滇西北的过程,其后,他们也完成了游牧文化向定居农业文化的转变,人狗换寿的神话母题也可以看做是对游牧时代图腾崇拜的延续和巩固。
生活在泸沽湖境内的普米族之中,也流传有“人狗换寿”的神话。在大年初一的这一天,也要为年满13岁的孩子举行“穿裙子”和“穿裤子”的人生礼仪。在举行这个神圣的过渡礼仪之后,姑娘和小伙子便算是成人,开始正式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庭的正式成员。由于人狗换寿的缘故,各地的普米人都格外地崇敬狗,他们严禁吃狗肉,逢年过节都要给狗喂好饭吃。甚至家中父母亡故,孝子要向狗磕头,孩子们举行成年仪式或取名时,也要向狗喂饭磕头。
无独有偶,我们在北方突厥语系的神话传说中,也发现了人与动物换寿的神话主题。虽然这则神话讲的是人与更多的动物换寿的故事,但也提到了狗将自己的寿命分给人这一情节:
传说很久以前,人和动物聚在一起,商量怎样分配寿命。人得到的寿命是20岁。马得到的寿命是40岁,但是马说:“我用不着活40岁,我受人的使唤,有20岁就够了。”于是马把自己20岁给了人,人就有了40岁的寿命。
轮到狗了,它得到了20岁。狗说:“我总是挨饿受冻的,要10岁就够了。”狗的10岁也让给了人。
轮到猴子,它也得到了20岁的寿命。猴说:“我活得那么苦,有10岁就够了。”猴的10岁又给了人。这样,人的寿命就有60岁了。
轮到猫时,它也分到20岁。猫说:“我也要10岁吧。我总得听命于人,给我吃的我就吃一点,不给我吃的我就只好饿着。”人又多了10岁,寿命到了70岁。从此,人和动物就按这些寿命活着了。
所以,人到20岁时,都是过得无忧无虑的。20岁以后步入马的年龄,人就像马一样辛苦地劳作。40岁以后进入狗的年龄。这时,孩子们也长大了。于是就像狗似的总是那么乱吼乱叫着不住地支使孩子。50岁以后,步入猴的年龄,开始像猴子那样瞪着眼睛,眼窝下陷,弯腰驼背了。60岁以后,进入猫的年龄,开始喜欢软食,喜欢打盹,喜欢呆在暖和的地方。到70岁了,人也就活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