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此诗开头两句没有从正面刻画秦中少妇如何思念在燕地戍守的丈夫。而是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春天景物起兴,将两地春景不同作为思妇怀人的触发点。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而生情,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着他能早日归来。诗人以物喻人,当游子因春天来到而萌动思乡之心的时候。远在秦地的闺中思妇的相思已如桑枝低垂的春末快要断肠了。三、四句继续描写燕草方碧,夫君必定也思念着自己,盼望归家。而此时秦桑已低,正是思妇“人比黄花瘦”的时候。这句话进一步渲染了思妇的相思之苦。第五、六两句,以思妇对掀动罗帷的春风的申斥,巧妙地展现了她对爱情的坚贞态度。
子夜吴歌[1]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2]。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3]。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4]
注释:[1]子夜:《唐书·乐志》:“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过哀苦。”因属吴声曲,又名《子夜吴歌》。《乐府古题要解》:“后人因为四时行乐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吴声也。”[2]长安:今陕西西安。[3]玉关情:指对玉门关征人的思念之情。[4]良人:《孟子》:“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正义》:“妻谓夫曰艮人。”
鉴赏:诗的前四句写景:秋天的晚上,一片月光笼罩着长安的夜空。秋风萧瑟,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捣衣声。这是人们正忙着准备冬衣。从这捣衣声中,诗人想象到这些妇女们是在准备为征戍的丈夫缝制征袍。她们一面捣衣,一面怀念戍守边关的丈夫。“秋风”两句直接抒情:阵阵秋风吹拂不掉思妇深沉无尽的情思,反而让她们对远方亲人更加的思念。“不尽”形容情思的悠长缠绵。这吹不断的情思那么执著,一往情深的飞向远方。最后两句直接议论,喊出了这些思妇的共同心声: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不再有战争,我的亲人可以停止远征,结束这动荡分离的生活呢?这是对和平生活的呼唤。
长相思二首[1]
李白
之一
长相思,在长安[2]。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3]。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4]。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5]。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6]。
长相思,摧心肝[7]。
注释:[1]长相思:六朝始以名篇。如陈后主“长相思,久相忆”,徐陵“长相思,望归难”,江总《长相思》《久离别》诸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太白此篇,正拟其格。[2]长安:今陕西西安。[3]络纬:昆虫名,又名莎鸡,一名蜘蟀,俗称纺织娘。金井阑:精美的井阑。簟(diàn):席。[4]帷:窗帘。[5]青冥:青云。[6]关山难:关山难度。[7]摧:伤。
鉴赏: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思念之情。秋天,纺织娘在金井阑旁边鸣叫着,思念的美人远在长安城中。微霜初降,凄凄的送来阵阵寒气。竹席也泛出阵阵寒意。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令人断魂。如花美眷却仿佛在云端与我相隔!上面是无边无垠的蓝天,下面有清澈见底的绿水。千里关山相隔,梦里相见也是件难事。我能做的只是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古人常用“美人”来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也暗示着“美人”是个政治托寓。由此看出此诗的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得的郁闷心情。
之二
日****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1]。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2]。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3]。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4]。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释:[1]素:洁白的绢。[2]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杨恽书:“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凤凰柱: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吴均诗:“赵瑟凤凰柱。”蜀琴:鲍照有“蜀琴抽白雪”的诗句。自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日蜀桐。”蜀桐实即蜀琴。古人诗中常以蜀琴喻佳琴。鸳鸯弦:相传蜀人司马相如善鼓琴,有“鸳鸯弦,以雄雌也”。[3]燕然:《后汉书》:“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即燕支山。”[4]横波:目斜视如水之横流也。形容眼神流动。
鉴赏: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在轻烟之中,皎洁的月光好像洁白的纱绢。此时此刻,女主人公却因思念情郎而无法入睡。她只能望月怀思,抚琴寄情。想弹奏蜀琴,又怕触动了鸳鸯弦。她在心中祈愿琴声能随着春风,送到远在燕地的情郎身边。由于相思的痛苦,她曾经顾盼含情的双眼,如今充满了相思的泪水。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1]。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
注释:[1]影: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平羌江:又名青衣江,源出四川芦山县境内,经峨眉山东北面流人乐山县城入岷江。[2]发:出发。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说:“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鉴赏:首句即描写了蜀地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光明的景色。“秋”字既点出了远游的时节是在秋天,又形容出了月色之美。此时,月亮只有“半轮”,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的“影”是月亮在江水中的倒影。“人”和“流”意在说明月影映入江水,被流动的江水扯成了一长溜的碎片,看起来像在流动。这句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下联的人情实在令人陶醉。
作者正连夜从清溪驿乘船出发:打算从青衣江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江行见月,就如同见到故人,让绵延千里的月光寄托我的乡思吧末句说,我虽然很想我的友人,但是不得相见,只好任船随江流直下渝州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在这里完全表达出来了。
除“峨眉山月”之外,诗中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之外,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形象始终贯穿于整个诗境。凡咏月处,皆是抒发江行思友之情处。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1]。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2]。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3]。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4]。
注释:[1]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2]红颜:指年轻的时候。轩冕:指官职,《庄子·缮性》:“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物之傥来,寄也。”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卧松云:指退隐山林。[3]醉月:月下醉酒。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事君:伴随在皇帝身边。[4]安:岂。徒此:惟有在此。清芬:指美德。
鉴赏:这首诗热情的赞颂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诗人自己的精神境界。
诗人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我敬重孟浩然的庄重而潇洒。他为人品格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风流”二字是孟浩然品格气质的主要特征。颔联概括了孟浩然大半生的风流情致:从他少年时鄙视功名爵禄,到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卧”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潇洒出尘的隐士的神态。颈联以“醉月”对“迷花”,从另外一个角度描写了孟浩然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的隐居生活。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孟浩然摒弃官职,归隐山林,风流自赏,不为尘物所动的高雅形象。尾联回应首联,直接抒情。再度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景仰之意: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呢,我也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来表达景仰你清香的德行。
赠汪伦
李白
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
注释:[1]踏歌:脚在地上踏着节拍唱歌。[2]桃花潭:风景地,在今安徽泾县境内。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县)前往参观。汪伦:李白友人,住桃花潭边。李白来访时,他天天用美酒佳肴款待。
鉴赏:这是一首赠别诗。
诗的前半是叙事,后半句是抒情。起句“乘舟”表明诗人离去是行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一描写,让我们仿佛见到李白站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友人告别的情景。
次句写在汪伦踏着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意料,所以用“忽闻”而没有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送行之人已经呼之欲出。
第三句遥接首句,进一步说明送行地点是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桃花潭水深的特点,又为下句埋下了伏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让诗人更加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结句潭水已深达“千尺”,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比这潭水更深。这后两句将无形的“情谊”变为了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情真。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1]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2]。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3]。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4],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5]。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6]。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7]。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8]。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9]。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10]。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B11]。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B12]。
注释:[1]庐山:《太平寰宇记》:“庐山,在江州南,高三千六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九江志》:“周武王时,匡裕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于此,仙去,空庐尚存,故曰庐山。”按:庐山,在江西南康府西北二十里。又按:南康在庐山之阳,九江在庐山之阴。卢虚舟:李华《三贤论》:“范阳卢虚舟幼真,质方而清。”肃宗时曾官殿中侍御史。[2]楚狂:《论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故称凤歌。《高士传》:“陆通,字接舆,楚人也,时谓’楚狂‘。楚王遣使者往聘,通变名易姓游诸名山,俗传以为仙去。”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黄鹤楼:在江夏(黄鹤楼在湖北武昌府黄鹤矾)上。李白流放回来后先至江夏,后来庐山。[3]五岳:即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府;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岳衡山,在湖广衡州府;北岳恒山,在山西浑源州;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县。《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4]南斗:即斗宿星。古代天文学认为庐山所在一带地方属于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5]金阙二峰:《述异记》:“庐山西南有石门山,状若双阙。”二峰,即香炉峰、双剑峰。三石梁:《庐山记事》:“三叠泉在九叠屏之左,水势三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6]香炉瀑布:《庐山记》:“东南有香炉峰,游气笼其上,氲氤若香烟。又南北有瀑布十余处,香炉峰与双剑峰在瀑布之旁,水源在山顶,人未有穷其源者。西为康王谷之水帘,东为开无禅院之瀑布。”[7]吴天:庐山一带地方春秋时属于吴国,故云。[8]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九江)境内,分为九道。[9]谢公:指刘宋谢灵运。曾游庐山,有《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10]还丹:道家炼丹,烧丹成水银,积久又还水银成丹,故日还丹。以为吃了可以成仙。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修身养性,达到心神宁静的境界。[B11]玉京:道家说大神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居玉京山。[B12]卢敖:《淮南子》载:卢敖游于北海,见一方士,笑卢敖所见不广。卢敖欲与之同游,士人笑着答道:“我和汗漫已有约会在九垓之上,我不可以久留。”说完纵身跳人云中。“汗漫”,不可知的事物。九垓(gai),九天之外。高诱注:“卢敖,燕人。秦始皇召以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这里反用其意,以卢敖比卢侍御,说自己愿意接卢侍御共游太空。太清:指天空,即高处。道教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天。
鉴赏:这首诗分为四层。首六句为第一层,诗人写道,我原来是楚国的狂人,高唱着凤歌讥笑孔丘。早上,我手拿神仙的绿玉杖辞别了黄鹤楼,我平生最大爱好就是遨游名山。为寻找神仙我不辞遥远遍访了五岳大山。在这里,诗人以楚国狂人自比,表现出对政治的淡漠,透露了希望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李白原本很有政治抱负,但因理想不能实现,只能转而游名山寻仙访道。“庐山”八句为第二层,详细描写了庐山的的雄奇风光。庐山高耸入云,几乎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山的形状就好像屏风,在云霞之中展开。山影、湖光相互映衬,绮丽俊秀。在这里,既有香炉峰和双剑峰对峙,也有三叠泉的瀑布三折而下,恰似银河倒挂飞流,与香炉峰的瀑布遥遥相望。“登高”八句为第三层,诗人描写登上庐山俯瞰茫茫长江水浩浩荡荡流向远方。望万里黄云起伏,江水两岸的景色不断的变幻。长江的九条支流,翻滚着巨浪。诗人不觉心怀舒畅。“早服”以下六句为第四层,诗人想象着自己能早日吞服仙丹,修炼成仙,到达向往已久的自由仙界。他向远处看去,仿佛看见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拜天尊。于是想邀卢侍卿同游。
梦游天姥吟留别[1]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3]。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4]。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5]。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6]。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8]。
脚著******,身登青云梯[9]。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0]。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B11]。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B12]。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B13]。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B14]。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B15]。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B16]。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B17]。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B18]。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B19]。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