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集·古方八阵
和阵
(《局方》)二陈汤 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
陈皮 半夏(制,各三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加减二陈汤 治呕吐吞酸,胃脘痛,呃逆。
即前方加丁香九粒,气滞甚者,可加一二钱。
(丹溪)加味二陈汤 治食郁瘀滞,胸膈不快。
苍术(米泔浸) 白术(炒) 橘红 半夏(泡) 茯苓 川芎 香附(各八分) 枳壳 黄连(姜炒) 甘草(各五分,水盏半,煎八分,食前稍热服。
二术二陈汤 治一切呕吐清水如注。
苍术(土炒) 白术(炒) 陈皮 半夏(制)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稍热服。虚寒者加人参、煨干姜;痰饮,加南星,倍半夏;宿食,加神曲、砂仁。
(《宣明》)黄芩二陈汤 治热痰。
黄芩 陈皮 半夏 茯苓(等分) 甘草(减半)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辨疑》)柴葛二陈汤 治一切疟、暑、湿、劳、食等证。
柴胡 干葛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术 苍术(制) 川芎 黄芩(各等分,若阴疟除此味)水二钟,姜三片,煎服。内干葛、川芎、苍术,乃发散之剂,若久疟及发散过者除之。
阳分汗多,加人参、黄 ,去干葛;阴分虚者,加酒炒芍药、当归、生地;久疟,微邪潮热,加四君子汤,去祛邪之药;若欲截疟,加常山、槟榔、青皮、贝母各一钱。
桂附二陈汤 方在热阵。治寒疟厥冷。
(《金匮》)小半夏汤 治呕吐,谷不得下,及心下有饮者。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局方》用半夏五钱,生姜二钱半,水一钟半,煎服。
(《金匮》)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即前方加茯苓三两,煎法同。
(《金匮》)大半夏汤 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而心下痞硬者。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斤)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三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御药》)大半夏汤 一名橘皮汤。治痰饮及脾胃不和。
半夏 陈皮 白茯苓(各二钱)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温服。
茯苓半夏汤 治呕吐哕,心下坚痞,膈间有水,痰眩惊悸,及小儿等病。
白茯苓(二两) 半夏(五钱)上每服三、五、七钱,姜、水煎服。
(《宣明》)橘皮半夏汤 治痰涎壅嗽久不已者,常服润燥解肌热止嗽。
陈皮(五钱) 半夏(制,二钱半)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温服。
(《灵枢》)秫米半夏汤 久病不寐者神效,世医鲜用之。
秫米(一升) 半夏(五合)上用千里长流水八升,扬之万遍,取清者五升,煮秫米、半夏,炊以苇薪,令竭至一升半,去渣,饮汁一小杯,日三服。其新病者,覆杯即卧,汗之即已;久病者,三日已也。
(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眩晕,及足太阴痰厥头疼。
半夏(钱半) 白术 神曲(炒,各一钱) 麦芽 陈皮(各钱半) 人参 黄 茯苓 苍术 天麻泽泻(各五分) 黄柏(二分) 干姜(三分)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
(《金匮》)黄芩半夏生姜汤 治干呕而利者。
黄芩 生姜(各三两) 炙甘草 芍药(各二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个)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东垣)平胃散 治脾胃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呕哕恶心,吞酸噫气,体重节痛,自利霍乱,噫膈反胃等证。
浓朴(姜制炒) 陈皮(去白,各五两) 苍术(去皮,米泔浸炒,八两) 炙甘草(三两)本方加人参、茯苓各二两,即名参苓平胃散。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渣温服。或去姜枣,入盐一小捻,单以沸汤点服亦可。如小便不利,加茯苓、泽泻;如饮食不化,加神曲、麦芽、枳实;如胃中气痛,加木香、枳实或枳壳;如脾胃困倦,加人参、黄 ;如有痰,加半夏;如便硬腹胀,加大黄、芒硝;如脉大内热,加黄连、黄芩。
调气平胃散 治胃气不和,胀满腹痛。
浓朴(制) 陈皮 木香 乌药 白豆蔻 砂仁 白檀香(各一钱) 甘草(五分) 苍术(钱半)藿香(一钱二分)水一钟半,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钱氏)益黄散 治脾土虚寒,寒水反来侮土而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证。
陈皮(一两) 青皮 诃子肉(炮去皮) 炙甘草(各半两) 丁香(二钱)上每服四钱,水煎服。
藿香正气散 治外感风寒,内停饮食,头疼寒热,或霍乱泄泻,痞满呕逆,及四时不正之气,疟痢伤寒等证。
藿香 紫苏 桔梗 白芷 大腹皮(各一钱)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术 浓朴(各八分)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热服取汗。
不换金正气散 治脾气虚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致发寒热,或作疟疾,或受山岚瘴气等毒。
浓朴(姜制) 藿香 半夏 苍术(米泔浸)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姜、枣、水煎服。
(陈氏)不换金正气散 治感冒风寒,或伤生冷,或瘴疟,或疫疠。
苍术(米泔浸炒) 浓朴(姜汁炒,各四两) 橘红(三两) 炙甘草 半夏(制) 藿香(各二两)人参 木香(湿纸裹煨) 白茯苓(各一两)上每服一两,姜、枣、水煎服。
(徐氏)正气散 正胃气,进饮食,退寒疟、食疟、瘴气,脾胃滞者,用之为宜。
藿香 草果(各二两) 半夏(制) 陈皮 浓朴 砂仁 炙甘草(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七片,枣三枚同煎,俟疟未发前,和渣服。
(《济生》)大正气散 治脾胃不和,为风寒湿气所伤,心腹胀闷,有妨饮食。
白术 陈皮(各二钱) 半夏(制) 藿香叶 浓朴(姜炒) 桂枝 枳壳 槟榔 干姜(炮,各钱) 甘草(炙,五分)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时温服。
(东垣)升阳益胃汤 治秋燥令行,湿热少退,脾胃虚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四肢不收,口苦舌干,饮食不消,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良方》无黄 、甘草、半夏、芍药四味。
人参 炙甘草 半夏(脉涩者宜用,各一钱) 黄 (二钱) 白术(三分) 白芍 防风 羌活独活(各五分) 柴胡 茯苓(小便利者勿用) 泽泻(不淋者勿用,各三分) 陈皮(四分) 黄连(二分)。
上 咀。每服三钱,渐加至五钱,生姜五片,枣二枚,水三钟,煎一钟,早饭、午饭之间温服。忌语话一二时,及酒湿助火之物。服药后,如小便毕而病反增,是不宜利小便也,当去茯苓、泽泻。若得喜食增食,初一二日间不可太饱,恐药力尚浅,胃气再伤,不得转运也。或用美食以助药力而滋胃气,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沉降也。亦可小役形体,使胃气升发,切勿大劳,致令复伤,但以胃气安静为尤善。
海藏白术汤 治风湿恶寒脉缓。
白术 防风 甘草上 咀,加生姜煎服。
(《济生》)白术汤 治五脏受湿,咳嗽痰多,气喘身重,脉濡细。
白术 橘红 半夏 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水一钟半,姜五片,煎七分,食远服。
(《良方》)三味白术汤 方在妇人。治妊娠内热心痛。
(《良方》)四味白术汤 方在妇人。治妊娠胃虚恶阻。
白术散 治自汗盗汗极效。
白术(半斤)上将白术切成小块,用浮麦一升,水一斗,同煮干,如白术尚硬,再加水煎透烂,取起切片,焙干为末,每服二三钱,仍用浮麦煎汤,食远调服。如治小儿,以炒黄 煎汤,量儿大小与服。忌萝卜、辛辣炙爆之物,乳母尤忌。
(《宣明》)白术散 方在固阵。治虚风多汗痿弱。
(《良方》)白术散 方在妇人。治妊娠伤寒内热等证。
调胃白术散 治脾胃不和,腹胀泄泻,身面浮肿。
白术 茯苓(各二钱) 陈皮 白芍药(炒) 泽泻 槟榔(各一钱) 木香(五分)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如肿不退,倍加白术,并枳实麸炒一钱。
白术芍药汤 治脾经受湿水泄,体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或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宜此和之。
白术(炒) 芍药(炒,各一两) 甘草(炒,半两)上每用一两,水煎服。
(草窗)白术芍药散 治痛泻要方。
白术(炒,三两) 芍药(炒,二两) 陈皮(炒,两半) 防风(一两)上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久泻者加炒升麻六钱。
(《金匮》)苓桂术甘草汤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此方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上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小便则利。
神术散 治伤寒头痛身热等证。
苍术(二钱) 川芎 本 甘草(各一钱)水二钟,姜三片,煎一钟,不拘时服。
(《局方》)神术散 方在散阵。治四时瘟疫,头疼发热。
(海藏)神术汤 治风湿恶寒脉紧。
苍术 防风 甘草上 咀。加葱白煎服。治刚 汗者,加羌活,或独活、麻黄。
(《约说》)沉香降气散 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塞,或留饮吞酸,胁下妨闷。
沉香(二钱八分) 砂仁(七钱半) 香附子(去毛,盐水炒,六两二钱五分) 炙甘草(五钱五分)上为极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不拘时服,或淡姜汤亦可。
(《和剂》)苏子降气汤 治心腹胀满,喘促气急,消痰进食。
苏子(炒) 半夏曲 前胡 当归 陈皮 浓朴(制,各八分) 桂 甘草(各三分)水二钟,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服。
(《医林》)小降气汤 治浊气在上,痰涎壅盛。
家紫苏 台乌药 白芍 陈皮(各二钱) 炙甘草(五分)水一钟半,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食远服。
(《统旨》)木香顺气散 治气滞腹痛胁痛。
木香 香附 槟榔 青皮 陈皮 枳壳 砂仁 浓朴(制) 苍术(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局方》)木香调气散木香 白檀香 白豆蔻 丁香(各二钱) 炙甘草 藿香(各八钱) 砂仁(四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流气饮子 治三焦气壅,五脏不和,胸膈痞满,肩背攻痛,呕吐气喘,痰盛浮肿等证。
即外科方脉流气饮。
木香(磨汁) 槟榔 青皮 陈皮 枳壳 乌药 大腹皮 枳实 茯苓 紫苏 桔梗 防风黄 当归 川芎 芍药 甘草 半夏(制,各(等分)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和剂》)二十四味流气饮 调营卫,利三焦,行痞滞,消肿胀。
紫苏 陈皮 青皮 浓朴(制) 炙甘草 香附(炒,各四两) 木通(二两) 大腹皮 丁香皮槟榔 肉桂 木香 草果 莪术(炮) 藿香(各一两半) 麦冬 人参 白术 赤茯苓 木瓜白芷 半夏 枳壳(炒) 石菖蒲(各一两)上每服三钱,姜四片,枣二枚,水煎服。
七气汤 治七情之气郁结于中,心腹绞痛不可忍,及不能饮食。
半夏(制,五两) 人参 肉桂 甘草(炙,各一两)上每服三、五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八分服。
(《三因》)七气汤 治如前。按此方即《局方》四七汤也。(在后)半夏(五两,制) 茯苓(四两) 浓朴(三两) 紫苏(二两)上每服三、五钱,姜七片,枣二枚,水煎服。
加味七气汤即前七气汤加浓朴、茯苓各等分。
(《局方》)七气汤 治七情郁结,脏气互相刑克,阴阳不和,挥霍撩乱,吐泻交作。
半夏(制) 浓朴 芍药 茯苓(各二钱) 人参 肉桂 橘红 紫苏(各一钱)水二钟,加姜、枣煎服。
(《指迷》)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疼,积聚 瘕胀满等证。
半夏 甘草(各七分半) 香附(钱半) 青皮 陈皮 桔梗 官桂 藿香 益智 莪术(煨,各一钱)上每服三、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统旨》七气汤有三棱、玄胡索、姜黄、草豆蔻,无半夏、桔梗。《济生》大七气汤有三棱,无半夏。
四磨饮 治诸逆气。
沉香 乌药 枳实 槟榔上四味,用白汤共磨服,或下养正丹尤佳。一方用白酒磨。《济生方》用人参,无枳实。本方加木香,即名五磨饮。
《济生》疏凿饮 治水气通身浮肿,喘呼气急,烦渴,大小便不利。
泽泻 茯苓皮 木通 商陆 大腹皮 槟榔 羌活(去芦) 秦艽(去芦) 椒目 赤小豆(炒)上 咀。每服六、七钱,水一钟半,姜五片,煎服。
《良方》浓朴汤 治心腹胀满。此病气壅实者之治法也。
浓朴(四、五钱,姜汁炒)加生姜五、七片,水煎,温服。或间用沉香降气散。
木香宽中散 治七情伤于脾胃,以致胸膈痞满,停痰气逆,或成五膈之病。
青皮 陈皮 丁香(各四两) 浓朴(制,一斤) 甘草(炙,五两) 白豆蔻(二两) 香附(炒) 砂仁木香(各三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姜、盐汤调服。若脾胃虚损之证,不可过服,或与六君子兼用之。
(《良方》)木香分气饮 治气滞留注四肢,腹急中满,胸膈胁肋膨胀,虚气上冲,小便臭浊。
木香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半夏 枳壳 槟榔 灯草 苏子(等分)上 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煎八分,入麝香末少许,食远服。
(《良方》)人参木香散 治水气病。
人参 木香 茯苓 滑石 琥珀 海金沙 枳壳 槟榔 猪苓 甘草(等分)上 咀。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水一钟半,煎七分,日进三服,不拘时。
消导宽中汤 治气滞食滞,水肿胀满。
白术(一钱半) 枳实(麸炒) 浓朴(姜制) 陈皮 半夏 茯苓 山楂 神曲(炒) 麦芽(炒) 萝卜子(炒,各一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小便不利,加猪苓、泽泻。
化滞调中汤 治食滞胀满。
白术(钱半) 人参 白茯苓 陈皮 浓朴(姜汁炒) 山楂 半夏(各一钱) 神曲(炒) 麦芽(炒,各八分) 砂仁(七分)水一钟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服。胀甚者,加萝卜子炒用一钱,面食伤者尤宜用。
(索矩)三和汤 治脾湿肿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