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14600000014

第14章 李元帅奉诏北征 康御史上疏直言

诗曰:

为将虽然拥节旄,威名却不在弓刀。

奇功早定风云略,胜算先成虎豹韬。

六国势分亏借著,八千人散赖吹箫。

若无张玉轻来去,虽保头颅不被枭。

却说刘坚、宁忠、顾成三将,奉耿炳文之令,苦战张玉、朱能、谭渊等将,已讨不得半点便宜。忽听得东南二营破了,燕兵又从后营杀入,主帅已逃回城中去了,心下十分慌张,哪里有心恋战,要退入营中。见营中兵将,已鸦飞鹊乱,料难镇定,只得望斜刺里,各自逃生。李坚虚晃一枪,奔往西山,要逃入城去。不期转过山嘴,忽山凹里冲出一将,手持铁棒,劈头打来。李坚急用枪招架,那铁棒却不落下来,早掣回着地一扫,将马脚打断。马倒了,将李坚掀下马来。这将却是薛禄,忙用铁棒按定,叫跟随用绳索缚了解回。这边李坚被擒,不料那边宁忠、顾成要逃走过河,亦被燕将捉住。其余兵将莫不受伤。这一阵斩首三万余级,获马二万余匹,尸横满地,溺死于滹沱河中者无算,逃入城中者,不及十停之二三。此时耿炳文逃在真定城中,收拾残兵,紧守四门,不敢再战。燕王挥兵围城,攻打两日不下,道衍因对燕王道:“燕之得天下,不在此城。请还师北平,以休养兵力。”燕王以为然,遂收兵舍之而去,按下不题。

且说耿炳文兵败之信,报到朝廷,建文帝听知大惊。因问群臣道:“耿炳文宿将,领兵三十万,征进北平,不过一隅,为何一败至此。”黄子澄道:“胜败兵家之常,偶然失利,陛下不必深忧。若再调兵五十万,以天下之力,巢制一方,众寡不敌,燕王自成擒也。”建文帝道:“耿炳文既败,不可复任。不识谁堪为将?”黄子澄道:“曹国公李景隆,文武全才,可当此任。陛下前日若用李景隆去,必无今日之败矣。”建文帝深信之,遂召李景隆陛见,赐他斧钺,使得专征伐。师行之日,亲饯之江于。自北平起兵之时,已赦教谕程济出狱。以其言验,升为翰林院编修。今遣景隆为将,遂诏充军师,护诸将北征。程济辞道:“臣之术数,不过前知祸福,实非有经济之才。恐滥处师中,无济于用。乞陛下另选贤能,以当大任。”建文帝道:“祸福既能前知,则胜败自在掌握之中。卿幸勉为之勿辞。”程济只得受命而去。又传诏镇守北边诸将,各发兵征北平。

有人告大宁宁王,潜与燕王合谋,有事成中分天下之约,因降诏削宁王护卫。监察御史康郁因上疏奏道:“臣闻亲其亲,然后可以及于疏。此语陛下讲之有素,奈何辅佐无人,遂令亲疏莫辨。今夫诸王,以言其亲,则太祖高皇帝之遗体也;以言其贵,则懿文太子之手足也;以言其尊,则陛下之叔父也。彼虽有罪可废,而太祖之遗体可残乎?不可残乎?懿文之手足,可缺乎?不可缺乎?叔父之恩,可亏乎?不可亏乎?况太祖身为天子,而一旦在天,遂不能保其诸子,使迂儒苛求,以致受祸,则其心宁不怨恫乎?臣每念及至此,未尝不为之流涕。此岂陛下不笃亲亲哉?皆残酷竖儒,持惨刻之偏见,昧一本之大义,病藩王之太重,谋削夺之,所以至此也。吾其进言,不过曰六国反叛,汉帝未尝不削;二叔流言,周公未尝不诛。一言耸动,遂使周王流离播迁,有甚于周公之诛管蔡。况周王既窜,湘王****,代王被迁,而齐王又废为庶人,为燕计者,必日兵不举,则祸必加。则是燕之举兵,皆朝廷激变之也。及燕举兵,至今两月,前后调兵,不下数十万,乃日闻丧师,并无一夫之获。何谋削夺则有人,谋残骨肉则有人,及谋应敌除患则无人?谋国如此,谓之有谋臣可乎?当今之时,将不效谋,士不效力,徒使中原无辜赤子,困于道路,迫于转输,民不聊生,日甚一日。而帷幄大臣,反扬扬得意,竟以削夺藩王为得计者,果何心哉?陛下此时,若再不悟削夺之非,异日必有噬脐之悔矣。俗语云:‘亲者割之而不断,疏者续之而不坚。’伏愿少垂洞察,兴灭继绝,释齐王之困,封湘王之墓,还周王于京师,迎代王于蜀郡,使其各命世子,持书劝燕,以罢干戈,以敦亲戚,则天下安,而国家靖矣。”建文帝览表,虽则感动,然行之恐燕王未必便退,故置之不问。

次日,都督府断事高巍,亦上表奏道:“昔贾谊有言:‘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国少则无邪心。’此真制众侯之良策也。为今之计,莫着师其意,勿行削夺之谋,而行推恩之令。命秦、晋、燕、蜀四府子弟,分王于楚、湘、齐、衮;楚、湘、齐、衮四府子弟,分王于秦、晋、燕、蜀。其余比类皆然,则落王之权,不削而自弱矣。”建文帝见奏,以为奇,因降诏命高巍,参督李景隆军务。

却说燕王自还北平,日与道衍商量南征之计。道衍道:“朝廷不以北平为意者,以天下之兵众也。今欲以一方之寡,而往敌天下之众,是寡劳而众逸,非为胜算。莫若声言靖难,而且自展疆域。则彼必劳师而远来,师劳,则彼自就于弱;我展疆域,则地必广,地广,则我日就于强。然后一举而渡淮涉江,孰能当之?则大事成矣!”燕王大喜道:“此论甚妙!”但广地而大宁最要,不可不取,然取之无计。忽闻朝廷有诏,削宁王护卫,因又大喜道:“此天赞我也!”忽又闻朝廷拜李景隆为元帅,领兵五十万北伐,师已至德州。燕王因大笑道:“李九江膏粱竖子耳,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伎刻而自用;况又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怯。今朝廷以五十万兵付之,是自丧之也。”忽又报朝廷诏各镇守诸将,发兵征燕,故辽东守将江阴侯吴高,已发兵围永平。燕王听了,谓诸将道。“我欲取大宁以自广,但无故出师,而大宁将刘贞、卜万等,必惊而设备。今吴高来侵永平,吾欲借救永平之名,而便道暗袭大宁。不知诸将以为何如?”诸将道:“吴高之围永平,势非危也,而李景隆大兵,闻已至德州,其势必压北平。大王兵出而李师猝至,却将奈何?”燕王道:“李景隆虽奉诏而来,然中心实怯,闻吾在此,必不敢至;彼不至而吾往攻之,必不能覆其全师。莫若借援永平之名,吾率师自出,彼闻我出,必悉众来攻北平。俟其深入,吾回师击之。彼时坚城在前,大兵在后,彼虽欲走而无路,必成擒矣。”诸将道:“大王妙算固深得其情,但恐北平兵少,不足当景隆之众。”燕王道:“城中之众,以战则不足,以守则有余。且世子能推诚任人,足以御敌,不必忧也。”诸将道:“北平纵无忧,而芦沟桥乃北平之要地,亦须命将守之。”燕王道:“今吾之出,欲诱景隆之深入,若守芦沟桥,则景隆何由顿兵于城下而受困哉。诸君勿忧,吾筹之熟矣。”遂吩咐世子守城方略,而已竟帅大兵出援永平矣。只因这一援,有分教:进得雄疆,退擒大敌。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静候锦年

    重生之静候锦年

    总之,我穿越了从三十岁遭遇负心汉的黄脸婆变成了十岁的高干女那时候的我,就读于实验小学三年二班于是,我开始战战兢兢地重新活过我说,我要清华北大,结果我没去成。我说,我要貌美如花,结果晒黑了一层皮。
  • 九品风水师

    九品风水师

    十年龙虎修行路茫茫,千里思量,游子归乡——身为龙虎山正统传人的李凡,归来都市,恶妖重现世间,霍乱人世,李凡机缘巧合结识其他异士,联手纵横天下,无论是都市,密林,沙漠戈壁,海岛湖。哪有妖邪,哪里有他们的身影,镇妖者,侠之大以也。
  • 千年墨家秘术传奇:鬼墨

    千年墨家秘术传奇:鬼墨

    四年前的一天,警察到我家,带走了我和三叔,说我们在野外杀了人。那是我卷入墨家事件的导火索。从此,太多诡异而匪夷所思的事陆续发生,我也因此走上了一条,相当另类的神秘人生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里的岁月长河

    梦里的岁月长河

    恭喜你发现镇站之宝!这是一个能埋下上下五千年的大坑,与史书关系暧昧貌合神离的历史。这里面有王侯将相,也有小人物,这里有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有那些人的内心独白,也有一些笔者的思考。既然来了就点开看看吧,历史那么长,总会有你喜欢的人物。ps:本书介于梦境和历史之间,如有雷同,虽属意外,也属正常,不胜荣幸。
  • 超能高手:异能王布恩天下

    超能高手:异能王布恩天下

    屌丝男陆恒得到五百年后的大恩人系统,行善除恶,施恩于人,得恩德分,能兑换透视、读心、隐身等十项超能,成全能超人!锄强扶弱,布恩天下,分享感恩者能力,剥夺忘恩者财产,成全能土豪!总统感激他,首富赞美他,不论多高地位,多少财富,都叫他大恩人!辣手护花,铁血柔情,各色女主前赴后继,屌丝不再形影相吊!
  • 火之国

    火之国

    玄奇大陆,王国上百,帝国唯七。历史天才无数,却无一人能统一大陆。主角,上百王国中的高等王国的王室成员,他能否成为统一天下的第一人?七龙珠,金庸小说,火影,三国,甚至西游记。都将会在本书出现。。。火月,一个绝世天才,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尽人生百态,兄弟双残,师生斗法,征战天下,美人入怀,手下背叛。。。。所有不可能的事都将在他身上发生。。。。
  • 一七一支部的日常

    一七一支部的日常

    学园都市有多黑暗,在砂糖白玉加入风纪委员之后,就逐渐了解了。可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只想逗逗白井黑子,泡泡佐天泪子。希望今天一七一支部要写的报告比一七七少一些。他真的只想在这隐藏着无数悲剧与杀戮的城市里,过上走心不走肾的平淡日常。
  • 武破九霄

    武破九霄

    当一个灵魂附身到了玄天大陆中一个败落家族的少爷身上之后,世界因他而颤抖了。拜上古武魂为师,以上古大能功法为力,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逆天的机缘终于成就了武道巅峰。龙生逆鳞触者必死!家族、爱人、兄弟,统统都是吾之逆鳞,触者虽远必诛!且看一个穿越者如何成就武神之路。
  • 冷帝的宠娇妃

    冷帝的宠娇妃

    无意间救下当今圣上,令她被迫入宫为妃。她虽心有所属,可冷王的无尽恩宠,让她终究渐渐转变,后宫波谲云诡令她身陷危急之中,可有冷王在侧,她便恩宠无尽所向睥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