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硫磺渡:与硫磺水渡路相连。在治南七里,系南乡往来必径之地。有潮流,亦有舟楫停泊,以竹筏济人。
兰波岭渡:在港西里,县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路头渡。
阿猴渡:在港西里,县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万丹渡:在港西里,县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新园渡:在港西里,县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以上三渡,皆入社番掌管贌渡,为中元之资,官司怜恤穷番之意也。按以上四渡,俱系淡水溪渡,一水环流,分而为四。中浮沙洲一片,春冬水浅,不过数十丈间耳;夏秋泛涨,沙埔淹没,渡程几至四、五更。又系横流,冲水而渡,常有济渡覆溺者。凡遇大水泛滥,往来宜慎。
排仔路头渡:在港东里,县东四十里。以竹筏济人。
万丹港渡:在兴隆庄,县西四十里。阔约十余丈,系内海小门。从府治渡海又滨海村庄往来,必济斯渡。小舟渡人。
岐后渡:在兴隆庄打鼓山麓,县南七、八里。港阔三里许,往来岐后贸易及采捕之人经此。外为岐后汛,弁兵渔庄往来甚伙。小舟渡人。
二层行溪渡:在长治里,县北五十里许;溪北属台、溪南属凤。原有木桥,今废。小舟渡人(「旧志」入「桥梁」)。
蛲港渡:在仁寿里,县西北二十余里。海口小渡。
弥陀港渡:在维新庄,县西北三十余里。以竹筏渡人,马轿可渡。外通大海。
诸罗县
东门桥:在县城东。
西门桥:在县城西。
南门桥:在县城南。
北门桥:在县城北。
——以上四桥,俱架木为之,历任知县重修。
西门外桥:在新店街,府治大路。
番仔沟桥:在西门外文庙西。
三苞竹桥:在三苞竹庄。
新店桥:在三苞竹西,盐水港大路。
枋桥头:在三仔庄西,盐水港大路。
白须公潭桥:在下潭庄前,盐水港大路。
盐水港北桥:在盐水港街北,府治大路。乾隆五年,知县何衢重修。
里仁桥:在盐水港街南,府治大路。
铁线桥:在开化里南。
茅港尾桥:在开化里北。
——以上二桥,各为一港,相距十里,县治抵郡必由之路。旧时冬春编竹为桥,上覆以土;夏秋水涨,漂荡无存,设渡济人。康熙五十五年,知县周锺瑄各建木桥,监生陈仕俊捐银五十两助之;然水潦冲决,时坏时修。乾隆二十七年,贡生翁云宽等倡建;广大坚固。
番仔桥:在麻豆保东,赤山、麻豆往来孔道。
麻豆店桥、麻豆口桥:并存水崛头。相对距数百步,南北孔道。
木栅桥:在木栅街北,南北孔路。
牛庄桥:在善化里东保,大武垄抵郡大路。
大排竹桥:在大排竹街头,沿山抵郡大路。
加冬桥:在下加冬街北,府治大路。
后壁寮桥:在上加冬街,府治大路。
角仔寮桥:在县城南里许,沿山抵郡大路。
湾桥:在大目根金狮寮,抵郡大路。
斗六门桥:在斗六门街。
他里雾桥:在他里雾保。
笨港桥:在笨港街,南北孔道。按以上各桥,率于冬春编竹为之;至夏秋间水涨后,设渡以济。
新庄桥:在大坵田南、白须公潭北。乾隆二十七年,知县卫克堉重建(碑记见「艺文」)。
草地尾桥:在城南里许大圳上,南北孔道。按以上各桥,俱架木为之;此桥独砌以石,倍为巩固。
八掌溪波:在上水崛头,县南囗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诸罗山番社,设渡济人。
枋树角渡:在半月庄,县南囗十里。乾隆十八年,知县徐德峻批允南浦寺僧人设渡济人,得渡税银三两充为本寺香灯之需。
水溪上渡:在新营保,县南囗十里;府治通衢。乾隆十六年,知县周芬斗批允僧人普日设渡济人,所收渡税充为城隍、天后香灯。
急水下溪渡:在盐水港南,县南囗十里。乾隆十六年,知县周芬斗批归麻豆社番设渡济人,渡税银五两充茅港尾观音亭香灯。
湾里渡:在湾里溪,县南十里;府治通衢。渡船二只。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湾里、麻豆二社番轮派驾驶。
大匏仑渡:在大武垄保,县东南囗十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大武垄头社番设渡济人。
龙蛟濑渡:在大武垄保,县东南囗十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大武垄二社番设渡济人。
走马濑渡:在大武垄保,县东南囗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大武垄二社番设渡济人。
榕树王渡:在大槺榔保,县西南囗十里。康熙六十一年,知县汪囗囗批允城隍庙僧人设渡济人,所收渡税充为本庙香灯。
铁线桥渡:在开化里,县东南囗十里。渡阔三十余丈。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麻豆社番设渡济人。
茅港尾渡:在开化里,县西南囗十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萧垄社番设渡济人。
萧垄渡:在开化里,县西南囗十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萧垄社番设渡济人。
井水港渡:在盐水港,县西南囗十里。雍正七年,知县刘良璧批允僧人兴亮设渡济人,渡税银十六两充为城隍庙香灯。乾隆七年,渡夫洪五呈请每年另出银十五两充修盐水港里仁桥费。
鹿场渡:在蚊港口,县西南囗十里。乾隆十八年,知县辛竟可批允生员黄国宝设渡济人。
二竹围渡:在井水港下流,县西南囗十里。乾隆三年,知县戴大冕批允庄民翁辉设渡济人,年纳城隍庙香灯。
蚊港渡:在盐水西学甲社,县西南囗十里。乾隆八年,知县严暻批允港户郑宏宾设渡济人,所收渡税年充港饷。
直加弄港渡:在安定里海囗〈氵义〉,县西南囗十里。自开辟后,归港户蔡育等设渡济人,年征渡税银四十二两七钱三分零充输港饷。
笃加港小渡:在安定里,县西南囗十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萧垄社番设渡济人。
含西港渡:在安定里海囗〈氵义〉,县西南囗十里。自开辟后,归港户王正雅等设渡济人,年征渡税银四十二两七钱三分零充港饷。
西港仔渡:在安定里海囗〈氵义〉,县西南囗十里。自开辟后,归港户张助等设渡济人,年征渡税银四十二两七钱三分零充输港饷。
内管寮渡(「旧志」作竿寮):在安定里萧垄社县西南囗十里。雍正八年,知县冯尽善批允生员梅晖设渡济人。
管寮小渡:在安定里海囗〈氵义〉,县西南一十里。乾隆十八年,知县徐德峻批允南浦寺僧人设渡济人,渡税银二两零五钱,充本寺香灯。
湾港渡:在木栅保海囗〈氵义〉,县西南囗十里。康熙三十五年,知县董之弼断归港户卢斗设渡济人,年征渡税银二十七两一钱七分零充输港饷(按该港设立小囗〈舟古〉船三十六只,受远近庄民征募输载五谷、籸油等物赴郡起卸。台、凤、诸三县船户分认,递年贴纳本县八房纸笔银三十两。按该港另有小横渡,在湾口渡)。
沙船头渡:在木栅保,县西南囗十里。雍正七年,知县刘良璧批允府治天后宫僧人设渡济人,所收渡税充为本宫香灯;续又批允庄民王守涣另设一船,与僧轮流驾驶。
笨港渡:在笨港街,县西三十里。雍正二年,知县孙鲁批允本街天后宫僧人设渡济人,年收渡税充为本宫香灯。
牛椆溪渡(「旧志」作牛朝溪渡):在江厝店,县北囗里。乾隆六年,知县何衢详归打猫社番设渡济人(按外九庄,另有牛朝溪下渡)。
大埔林渡:在打猫保,县北囗十里。
朴仔脚渡:在朴仔街,县北囗十里。旧有木桥,乾隆二十六年洪水冲坏;今夏秋间,街民缚竹筏济人,不取渡钱。
石龟溪渡:在他里雾保,县北囗十里。现归他里雾社番设渡济人。
黄地仑渡:在外九庄,县北囗十里。
——按「旧志」载洋仔港渡、马松溪渡,今割归台邑,阿拔泉渡、布屿禀渡、打马辰渡、树仔脚渡、猫儿干渡,今割归彰邑。白须公潭渡、小龟佛拔山渡、拔仔林渡、犁头标渡、檨仔林渡、欧汪溪渡,今俱裁。
彰化县
虎尾溪渡:诸、彰交界处。冬春水涸,沙草茫茫;夏秋雨水溪涨,非船不渡;辰中下二渡(?)。
公豸寮渡、鹿场庄渡。
打马辰渡、树子脚渡、猫儿干渡、双条圳渡:以上四渡俱在东螺溪。
苦零脚渡、大仑脚渡、上渡头渡、西螺中渡:以上四渡俱在西螺。
溪心霸渡、柴坑子渡、大肚溪渡、恶马渡、新庄溪渡:以上五渡俱在大肚溪。
大甲溪渡、阿拔泉渡、浊水溪渡、二八水渡、三条圳渡、枋寮溪渡、大潭墘渡、双溪口渡、柳树滥渡、加滑溪渡、林子潭渡、龙门庄渡、山仔脚渡。
淡水厅
北港塘渡、八里坌渡、关渡门渡、剑潭渡、沙猫树渡、摆接渡。
水利
台湾县
甘棠潭:在保大东里。乡民合筑。以潭水多生甘棠树,故名。
无源潭:在永丰里。
莲花潭:在文贤里。源深,水旱不涸,可以灌田。
王有潭:在仁和里。乡民王有所筑以灌田者。
参差陂:在文贤里二图。红毛时,王参差筑以灌田,故名。
月眉池:在文贤里一图。形如半月。
鸳鸯潭:在文贤里。两潭相连。
鲫鱼潭:在永康、广储西、长兴三里之界,延流三十余里。多生鲫鱼,年有征税;三里藉此灌田。
嵌下陂:地势卑下,乡人筑堤蓄水以灌田。
公爷陂:在新丰里。伪时筑,蓄水以灌田。
弼衣潭:在新丰里香洋子。
鼎济洼:在新港社。产鱼虾。
新港西陂:在新化里。
新港东陂:在新港社。
凤山县
将军陂:在凤山下庄。提督施琅筑陂,名曰新陂。
竹桥陂:在竹桥庄。水源自阿猴林来。
三镇陂:在维新里。
大湖陂:在长治里。
赤山陂:在赤山庄。周围百余丈,注水灌田。
乌树林陂:在维新里。
北领旗陂:在维新里。
中冲崎陂:在仁寿里。
新园陂:在长治里。
硫矿陂:在硫矿港。有泉可灌田。
草潭:在观音山里。蓄水甚多,灌溉甚广。
石螺潭:在仁寿里。
莲池潭:在兴隆庄。即学宫泮池;多莲花,故名。
井水港:在半屏山。水源自观音山出。
菱角港:东灌嘉祥里田,西灌长治、维新二里之田。
红毛寮坑:在依仁里。坑广而流长,大旱水源不竭。
诸罗县
诸罗山大陂:即柴头港陂。源出八掌溪,长可二十余里。大旱不涸。
柳子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长十余里。大旱不涸。
埔姜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长可十余里。
马椆陂:源由内山土地公崎流出。
枫子林陂:在下加冬庄东。源出白水溪。
佳走林陂:源由草潭出。
安溪寮陂:源由白水溪分流,长可十余里。灌本庄及涂库子、后镇、上帝庙、竹围后等庄。
王公庙陂:下加冬东南。源由白水溪分流。
新营等庄陂:源由白水溪分流,长可三十里许。
哆啰嘓大陂:源出内山九重溪,长二十余里。灌本庄及龙船窝、埤子头、秀才等庄。大旱不涸。
大脚腿陂:在哆啰嘓南。源出十八重溪,长可十里许。
新陂:在北新庄。源由诸罗山番子坑流出,长十余里。大旱不涸。
大溪厝陂:在县治西南三蒲竹。源由诸罗山番子坑分流,长十余里。
朱晓陂:在外九庄大坵田。源由荷包屿大潭出。
树林头陂:在外九庄。源由八掌溪尾,长五、六里许。
牛挑湾陂:在外九庄。源由龟子港头出。
土狮子陂:在外九庄。源由牛椆溪出,南灌六加佃庄、北灌土狮子庄。
狗咬竹陂:源由牛椆山坑流出,长二十余里。灌本庄及番婆庄、月眉潭、土狮子、北势等庄。庄民合筑。
打猫大潭陂:有泉;淋雨时,新庄、柴头港、打猫一带坑水注焉。灌本庄及青埔仔二庄。庄民合筑。
打猫山脚大陂:源出三迭溪,长十余里。灌本庄及火烧庄、南路厝等庄。庄民合筑。
虎尾寮陂:在打猫庄北。源由三迭溪分流。
双溪口大陂:在打猫仑仔庄。源由三迭溪分流。
西势潭陂:在打猫庄西北。源由三迭溪分流,灌西势潭、柴林脚二庄。庄民合筑。
阿陈庄大陂:在他里雾东南。源有二:一由石龟溪分出,一由庵石坑出。
粪箕湖陂:在他里雾社。源由虎尾溪出。
洋子庄陂。在茅港尾东。原有旧陂址,庄民重修。
番子桥沟陂:在茅港尾。灌佳里兴、茅港尾二庄。庄民合筑。
乌山头陂:即龙船窝陂。乌山头二镇、龙船窝等庄庄民合筑。
北社尾陂:在县治西北。灌北社尾、水牛厝二庄。
白斗坑陂:在县治北。康熙四十五年筑。
大目根陂:在县治东北牛椆溪。
槺榔庄陂:在外九庄。灌大、小槺榔二庄。庄民合筑。
头桥陂:在打猫庄东。
中坑子陂:在打猫庄东北。
他里雾番子陂:在他里雾社。
埔姜仑陂:在他里雾社西。
猴闷陂:在他里雾社北。
尖山庄陂:在柴里社东南。
柴里社陂:在柴里社。
斗六庄陂:在斗六门防汛后。
大竹围陂:在斗六门防汛前。
走猪庄圳:源由石龟溪分入,灌走猪、排仔路头二庄。
荷包连圳:在走猪庄北。源由石龟溪分入。
加冬脚庄圳:在他里雾社南。源由小龟溪分入,灌加冬脚、殿仔林二庄。
石龟溪庄圳:源由石龟溪分入。
北香湖:在县治北二里许。泉深地广,盘曲三、四里,县治东北一带之水归焉。大旱不涸。康熙三十四年,番民合筑陂于下流,名番子陂(详见「艺文」)。
龙湖:即赤山庄大潭;在龙湖岩前(别见「杂记」)。
彰化县
鹿场陂:在虎尾溪墘。源由虎尾溪分流。
打马辰陂:在西螺社东。源由虎尾溪分流。
西螺引引庄陂:在西螺社西。
打廉庄陂:在东螺社西北。
燕雾庄陂:在半线社南。
马龙潭陂:在猫雾捒。潭有泉,源合内山之支流,长二十余里。陂流四注,大旱不涸;所灌之田甚广。
施厝圳:在东螺保。康熙五十八年,庄民施长龄筑。
十五庄圳:在大武郡保。康熙六十年,庄民黄仕卿筑。
二八水圳:横亘施厝圳、十五庄圳中。
万丹坑圳:在南北投保东。
万斗六溪圳:在县治东北万斗六埔。
大甲溪圳:在岸里、阿里史等社。
鬼面潭:在半线山内。水所渟潴,夏秋则益,冬春则涸。居民土番,取其鱼虾为食。
水涟潭:在水沙连社(详见「山川」)。
海防
台湾县:鹿耳门港(自厦至台大商船及台属小商船往诸、彰、淡水贸易,俱由此出入)、大港(台属小商船往凤山贸易由此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