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是宝宝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从2岁开始宝宝的性格逐渐像萌芽一样开始展露出来,这时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反抗期”。随着独立意识的发展,“自我中心”的性格开始逐渐显露,于是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发现:宝宝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而且常常爱和父母“对着干”,叫他向东他偏往西,真是烦死人了。而且,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懂得什么是自我控制,他那希望尝试一切的好奇心,往往会成为闯祸的导火线。这时家长的责怪就会反过来刺激宝宝的任性行为,让宝宝变得越来越爱发脾气,也越来越不听话。
妈妈的困惑
4岁的希希原本是一个很乖的小孩,可最近一年来,却越来越烦人了。不但日常行为一点没规矩,而且对妈妈的管教还产生了抵触情绪,教他学打招呼,他不吱声;凡事都要由着自己的性子,不然就大发脾气,坐在地上大喊大叫,还乱摔东西,他甚至会闹得更来劲。为此,爸爸妈妈不止一次说过他。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希希却依然故我,一点效果也没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原本乖巧的宝宝变得如此烦人了呢?
其实导致宝宝越来越烦人的原因是宝宝的成长。儿童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不是均匀发展的,而4岁,正处于一个不平衡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宝宝心理具有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等特点。他的情绪不稳,脾气暴躁,常以哭闹、打人、摔东西等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安,经常拒绝或无视父母的要求,和父母对抗。
01 我是妈妈的影子
最近宝宝突然变得很缠人,早晨妈妈着急上班,宝宝却哭喊着要妈妈;只要妈妈一回家,宝宝便像影子一样跟在妈妈后面,半步也不肯离开;玩的时候一会吵着要玩具,帮他找出来了,他却不要玩具,反而把沙发上的靠垫当球踢;爸爸写东西时他也要写,给了他纸和笔,他又不干了……
☆行为示例 快3岁了的强强是一个缠人的“讨厌鬼”,不仅在家里时时要妈妈陪着,就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也随时盯着妈妈,只要妈妈一走开立即就会“哇”地大哭起来。每天妈妈上班前强强都要拉着妈妈的衣服不让她走,每次奶奶都要花好大的力气才能把强强抱开。妈妈很纳闷:强强应该已经学会自己玩了,为什么还这么缠人呢?
☆宝宝的想法 妈妈最喜欢我了,我就是喜欢和妈妈在一起,我才不要和妈妈分开呢。
☆你的误区 宝宝纠缠妈妈的行为是渴求母爱的表现,这时如果强行把宝宝抱开,他会觉得他对妈妈的感情遭到了拒绝,宝宝会越想接近妈妈。
☆解决办法 宝宝对母亲的依恋过度,会使他失去很多探索环境的机会,以后将很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宝宝学会独立。其实,2岁左右的宝宝已经可以与他人和外界进行广泛的接触,这时家长就应该让宝宝走出家门去接触其他小朋友,去探索自然环境,去发挥好奇心,去锻炼自己的独立性,这样既有利于宝宝的发展,也不会缠得大人无法动弹。
宝宝缠人,找准原因
宝宝越小,越依恋成人,他们需要成人爱抚,要成人跟他玩,这不仅是情感上的需要,还有生理和活动上的需要。一般到了3~4岁,由于独立能力强了,他们不仅会自己玩,还会和同伴一起玩,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就不再缠人了。但是有些三四岁的宝宝却还是整天缠着父母,不敢跟小朋友玩,不愿与别人交往,不能独立地去做某件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1
吸引父母注意
宝宝缠人有时并不是因为有什么需要而是要引起你的注意。他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孤独的宝宝很缠人,这需要父母一方面应注意安排时间与宝宝讲话,增加感情交流;另一方面要教导宝宝学会自己学习、游戏,逐步感情独立。
2 心理依赖性强
3 家长的挑逗
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宝宝较少缠人,而娇生惯养的宝宝则容易围着父母胡搅蛮缠。这种情况是宝宝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行为。这时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宝宝的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
有的家长忙时嫌宝宝缠住自己不放,但闲时却主动挑逗宝宝,这样一来宝宝当然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就应反思自己是否需要与宝宝一起纠正缠人的毛病。
缠人宝宝对策
宝宝整天像个小尾巴那样跟在妈妈后面,就连妈妈上厕所也不放过。训斥他吧,觉得宝宝也没犯什么大错;不管吧,又真的感觉很烦。妈妈如果采用强硬的态度对待“缠人”宝宝,那么他接收到的信息是“可能再分离”,焦虑自然会再度升高,从而导致更需要妈妈,结果,又引来妈妈更严厉责备,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宝宝“缠人”时,妈妈首先应尽可能满足宝宝的需要,多关心他。在宝宝得到较多满足之后,慢慢再把彼此距离拉大,让他渐渐学会独立。
1
培养独立意识
不断向宝宝灌输独立意识,适时地鼓励和培养宝宝独立做事和活动的能力,让宝宝知道自己已经是大宝宝了,
再纠缠大人是件难为情的事情。
2
丰富宝宝的生活环境
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准备一些玩具、图书、绘画工具等,让宝宝学会自己玩及与同伴一起玩,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当宝宝被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所吸引时,自然就不想纠缠大人了。
3 培养宝宝责任感
教育宝宝学会体贴和关心别人,培养宝宝的责任感,家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帮助、体贴对宝宝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也要教育宝宝知道在大人做事时不能纠缠。另外,成人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宝宝一起共同游戏和活动,使宝宝感到快乐。
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现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习惯于凡事 都为宝宝考虑的周全细致,认为宝宝永远都需要自己悉心照顾。但是在宝宝3岁以后,他经常会拒绝家长的帮助,要求“自己来”,这是宝宝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的标志,有益于宝宝独立自理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把宝宝的意向“自己来”变成正向的力量,促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呢?
1
给宝宝动手的机会
正是那些事事为宝宝代劳的父母在不经意间丢失了让宝宝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宝宝的依赖性,使其失去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实在令人遗憾。这时就需要家长更新爱的方式,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宝宝,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2 让宝宝做自己的事
凡是宝宝能自己做的事,家长都应该支持他自己做,这样既可锻炼宝宝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可增强宝宝自理的能力。如可以让2岁的宝宝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爬楼梯、穿脱鞋子等等。
3 教宝宝相应技能
由于宝宝的能力不够,在尝试“自己来”时往往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应耐心指导,教会宝宝相应的技能,帮助宝宝取得成功。切忌苛求斥责,以免宝宝滋长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等不良心理。
4 经常提醒
许多时候宝宝只是凭一时兴趣来做事,而且宝宝的兴趣并不稳定,往往今天感兴趣的事情明天就不感兴趣了,因此父母必须经常帮助和督促宝宝按时去做该做的事。
02 狼来了的故事
从前,一个放羊的宝宝在一个离森林不太远的地方放羊。村民们告诉他,如果有危险情况发生,他只要大声呼喊救命,他们就会来帮他。
有一天,这个男孩想和村民们开个玩笑,给他们制造一点麻烦,以便从中找乐。于是他就一边向村边跑,一边拼命地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狼在吃我的羊!”
善良的村民们听到喊声,放下手中的农活,便拿着棍棒和斧头赶过来打狼。可是他们并没有发现狼,于是就回去了,只剩下放羊的宝宝看着他们气喘吁吁的样子捧腹大笑。
他觉得这样挺有趣。第二天男孩又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狼在吃我的羊!”人们又来了,不过没有第一次来的人多。他们还是没有看到狼的影子,只得摇了一下头又回去了。
第三天,狼真的来了,闯进了羊群,开始吃羊。男孩惊恐万分,大叫:“救命!救命!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听到了他的喊声,但他们想放羊娃可能又在耍什么花招。没有人理睬他,也没有人走近他。
用“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宝宝不要说谎,几乎是每个父母都曾做过的事,然而,说谎似乎是宝宝天生的恶习,宝宝的年龄越来越大,谎言似乎也会越来越多,说谎的本领也越来越强。
☆行为示例 明明看见森森在玩小飞机,也想玩一下,却遭到了森森的拒绝。于是,明明对森森说:“我家有一个比你更大的飞机,比你的好玩多了,还能在天上飞很长时间呢!”一旁的明明妈妈吓了一跳,心想:“我什么时候给他买过会飞的飞机呀!这宝宝什么时候学会撒谎了?”于是回家以后狠狠地批评了他。
☆宝宝的想法 哼,你不给我玩吗?我家有更好的呢!你那个没什么了不起。
☆你的误区 明明的只是用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这种与想像、愿望有关的谎言属于无意说谎,并不是宝宝的道德有问题,而是与宝宝的心智发展水平有关。
☆解决办法 家长不要轻易把宝宝虚构事情与故意说谎等同起来,虚构事情往往只是宝宝幻想的产物,只是宝宝想象力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标志,通常对宝宝的发展是无害的。对待宝宝的这种行为,正确的做法不是惩罚和责备,而是和颜悦色地向宝宝说明妈妈不喜欢听夸大的事情,同时对宝宝的诚实行为要给予夸奖,让宝宝知道说实话才能换来家长的奖励。
宝宝是故意说谎吗
宝宝撒谎了!妈妈大惊失色:那么小就不老实,这还了得?其实,撒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现象。由于宝宝还不具备真正道德观念,对他们来说只要能让自己舒服、高兴的事就是“对的”,能避免父母生气与责备的事就是“好的”。一般来说宝宝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认识能力不足
受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局限,宝宝对于发生的事情表达不准确;或对物品的归属概念模糊,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对于这样的宝宝,一方面要帮助他分清“时间”与“所有权”的概念,另一方面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回家”。
2
混淆想像与现实
宝宝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生动、逼真的想像。他喜欢夸大其辞,有时还会用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或者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
为克制和掩饰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
3
培养宝宝责任感
如果宝宝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他就有可能会为了让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说谎。
4 逃避惩罚
宝宝做了错事,害怕遭受惩罚,害怕失去爱抚,为了消除这种恐惧的心态,会出现说谎的行为。特别是面对一些性格粗暴、态度严厉的父母,宝宝往往不敢承认自己的过失行为而支吾说谎。
5
模仿
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这些言行容易被宝宝模仿,宝宝很快就能学会说谎。
培养诚实宝宝
有的家长遇到宝宝说谎时,会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有的家长则是反应过度,好像宝宝犯下了滔天大罪;也有的家长似乎不去注意这个问题。其实,面对说谎的宝宝最好的态度是和宝宝一起面对问题,帮助宝宝找到比说谎更好的方式去解决目前遇到的困难。
1
父母以身作则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常常是宝宝学习、模仿的依据,因此培养诚实宝宝首先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则,为宝宝树立榜样。
2 不急着责备宝宝
当宝宝犯错时,家长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不必贸然发火或大声责备,不要让宝宝受到惊吓或感到害怕,在一个客观平静的气氛下了解宝宝说谎的动机和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宝宝进行教育。
3 就事论事
4 赞赏宝宝的诚实行为
对于宝宝说谎,家长应该针对问题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宝宝。在教育宝宝时多使用开放式的形式,给宝宝预留一些空间,将对宝宝诚实品质的培养更有帮助。
如诚实之后的结果是惩罚、指责,那么宝宝说谎行为将屡次出现。而在说出实情后,可以获得父母谅解甚至是奖励,诚实才会成为宝宝生活的一部分。
如何让谎言变成智慧
妈妈们可能没有想到,在宝宝的谎言背后还孕育着智慧种子!对宝宝而言,撒谎尤其是幻想性撒谎是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最好见证。只要妈妈根据宝宝撒谎的情况进行恰当引导,就可以利用宝宝的撒谎行为,培养出一个更加充满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聪慧宝宝。
1
正确对待宝宝的撒谎行为
撒谎的过程也是宝宝想像与创作的过程,它对培养宝宝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宽容宝宝的幻想性撒谎行为,并对他进行适当诱导,让宝宝摆脱撒谎行为,并大胆地想像与创作。
2 让责罚变得更策略些
当宝宝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妈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对待他。这样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不一定能改变宝宝的撒谎行为,
相反还可能让宝宝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聪明的妈妈应该利用宝宝的错误做点别的文章,如直截了当地指出宝宝的错误,再对他提出要求,如让宝宝选择是给爸爸妈妈讲故事,还是接受惩罚。
3 给宝宝补救的机会
宝宝撒谎后可以给他一个设法补救机会,如果宝宝自己想不出方案,妈妈还可以给宝宝一些提示。这样,既可以让宝宝自省,同时也让他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如宝宝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妈妈可以让宝宝自己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聪明的宝宝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还给人家并道歉;把玩具还给人家的同时,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人家玩;把玩具先还给人家,然后再与人家商量,说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一会儿等。
03 我就是管不住自己
4岁的艳艳不仅聪明,而且性格也很活泼开朗。但在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她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破坏大王”。原来,艳艳的自控力较差,一刻也安静不下来。无论上课、吃饭还是午休,她总爱唧唧喳喳缠着其他小朋友说话和搞小动作,甚至将同座的小朋友赶走。时间长了,小朋友都不爱和她玩了。虽然艳艳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每次犯了错也会向老师和小朋友道歉,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明知道上课时说话和做小动作不好,可还是忍不住在课堂上说话或做小动作。
宝宝的自控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在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对于宝宝自控能力的培养越早抓效果越好。
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如要求宝宝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宝宝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等等。成人如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迁就,宝宝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2 让宝宝感受家庭的约束力
家长对宝宝不要有求必应,当宝宝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决不迁就,这样宝宝就会慢慢懂得,“不合理的要求哭闹也没有用。”
3 合理宣泄
宝宝情绪不佳时,家长应鼓励宝宝把原因讲出来,这样宝宝逐渐会感觉到讲出来比不讲出来容易忍受。如打针时,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出这些感觉,宝宝可能说“太痛了”等等,这时母亲可以加以引导,如“打针痛,可我不哭,我勇敢!”,让宝宝得到安慰,使情绪得到控制。
4 榜样的作用
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染。因此,成人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及现实生活的良好榜样去影响宝宝,引导他学习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的良好行为。
04 这就叫做人来疯
“人来疯”的宝宝在有客人来的时候会表现出近似胡闹的一种异常兴奋。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平时很乖的宝宝,一遇到客人来访,就变得顽皮起来,不是要吃糖,就是要看电视,甚至敲打东西,在沙发上、床上乱蹦乱跳,吵吵嚷嚷……制止他吧,他反而闹得更厉害。搞得家长下不了台,客人也很尴尬。有的时候爸爸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对宝宝发出最后通牒:“你再发疯,等客人走了,非狠狠揍你一顿不可!”结果呢?客人一走,宝宝就乖了,大人也不忍心再打,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下次客人来访时,宝宝不但故伎重演,还可能变本加厉。
☆行为示例 言言平时是个乖巧、听话的宝宝,可家里一有客人来访,言言就变得异常活跃,上窜下跳、大喊大叫,还不断地展示自己的“拳脚功夫”,有一次把客人的衣服钮扣都扯了下来。父母的话也变成了耳旁风,越是不让他干的事他越是干得起劲。爸爸实在忍不住了,把言言拉到一边揍得大哭,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宝宝的想法 平时爸爸妈妈最关注的都是我,可一有客人来他们就不理我了,我可得想点办法。
☆你的误区 家里有客人时,爸爸妈妈出于礼貌需要,自然会把客人放在第一位。宝宝会觉得自己被冷落了,他一向是家里的小主人,这一次你们竟然不理他啦!所以他只好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好让你们注意到他,同时也是为了让大人明白:你们不要忘了我。这时候,责打他只会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改变宝宝“人来疯”的恶习毫无帮助。
☆解决办法 家长应该教育宝宝,做出怪异的举止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是不对的,而且家长不妨教宝宝一些待客之道,让宝宝可以和你们一起来招待客人,在客人来的时候让宝宝主动向客人打招呼,在客人面前表演自己的特长等,这样宝宝就不会感到自己被冷落了。
宝宝缘何人来疯
宝宝的“人来疯”只是表面现象,他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各种原因。父母一定要仔细观察宝宝的表现,找出他的心理需要,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陌生人带来的新鲜刺激
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宝宝,由于平时都是和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家里所做的事情也都是规律性的,使得宝宝缺少新鲜的刺激。所以,一旦家里来了客人,家里的气氛当然会产生变化,打破了平时安静的环境。这让平时待在家里觉得百无聊赖的宝宝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主动与客人说话,拉着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虽然他们知道客人是来找父母的,但是还是难以自制地要手舞足蹈,刚开始客人和父母顺着自己,他就会更加兴奋不已,玩得过分;如果父母禁止,就会大哭大闹,造成前面所说的“人来疯”。
2 父母和客人的态度
有的父母平时对宝宝管教很严厉,或由于自己比较忙,所以就限制了宝宝的活动时间,让宝宝感觉在家里受到压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都不敢提出来。而当家里来了客人或当着外人的面时,父母的态度就会温和很多,对宝宝也比较放纵,而且客人也会尽量顺着宝宝,这样反复多次后,宝宝就会知道,在这个时候,可以尽情地玩耍。由于宝宝的自制力有限,一玩就过了头,变成了“人来疯”。
3 希望得到赞扬
现在宝宝已经有了初步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还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独创精神。当他有了新的想法时,总是希望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思想,得到大人的认同。根据他的经验,家里来了客人时,客人总是说自己画画很好,歌唱得不错等等,父母也很高兴客人对自己的夸奖。所以,他觉得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向父母夸耀的机会。
4 引起家长重视的手段
现在的宝宝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平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百般呵护,从来没有让他受到过冷落,这样宝宝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的观念。而当客人来的时候,父母总是忙着跟别人说话,无暇顾及自己,宝宝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自己的中心地位被客人夺走了,于是他会想办法争回自己的地位。
巧治宝宝人来疯
“人来疯”是宝宝心理不成熟和自控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一般来说,宝宝不同程度都有这个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来疯”的情况大都会自然消失。但如果家长对此不重视,没有对宝宝进行正确的教育,宝宝的“人来疯”会越来越严重。
1
充当助手
来客人前,家长可以先给宝宝介绍一下客人,让宝宝作为小主人参与到招待中来。这样客人也成了宝宝的客人,宝宝也会从中学会了社交礼仪。
2 提供舞台
家长可以在客人面前为宝宝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宝宝在客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如唱首歌、画幅画,客人的夸奖,将是宝宝努力的动力,让宝宝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3 转移兴奋点
如果大人之间的谈话不适合宝宝的加入,家长还可以转移宝宝的兴奋点。“你喜欢的动画片开始了!”“你今天还没有浇花呢,浇完花还要拿报纸!”让宝宝的注意力恰当地转移,避免他表现出特别兴奋反常的行为。
4 招待小伙伴
如果客人中有和宝宝同龄的小伙伴,就可以让宝宝来负责招待他的小客人。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既培养了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可以避免了他们干扰大人的谈话。
05 帮助宝宝约束自己[训练]
训练目标 在游戏中让宝宝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
训练分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既聪明伶俐又乖巧听话,要宝宝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根据宝宝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式,这才能让结果事半功倍。下面就有一个训练宝宝自控能力的小游戏,聪明的爸爸妈妈还可以自己为宝宝设计喜欢的游戏,相信效果一定错不了。
2适岁宜以年上龄
训练方法
转换规则
妈妈先准备好一样大小的12张卡片,分别是5张红椅子、1张红桌子、5张黑桌子和1张黑椅子。然后开始游戏,把1张红桌子卡片放在左边,1张黑椅子卡片放在右边,游戏的第一阶段是先让宝宝把红椅子卡片都放在红桌子边上;把黑桌子卡片都放在黑椅子旁边。当宝宝玩熟练后,再让宝宝把桌子卡片都放在左边,把椅子卡片都放在右边,观察宝宝能否迅速转换规则。
第一阶段的游戏是要求宝宝按照颜色分类,第二阶段的游戏要求宝宝按照形状分类,因为先前分类规则的影响,宝宝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无法顺利地进行规则转换。这个游戏是从灵活思维的角度训练宝宝的自我控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