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平章魯國公趙世延 字子敬
日乘玉象。優曇始芳。天飛龍淵。鍾山增重。際風雲於尺五。沛雨露於十行。茲固奇遇。莫非宿植德本。若夫大圓鏡裏尋無迹。一月千江悉現前。定林竹樹老參天。
翰林承 旨張起巖 字夢臣
山形磊嵬。雷音洪暢。禪林楩柟。法門龍象。續寶梵二千載之祖燈。現人間百二十之壽相。休休其心。汪汪其量。鬱攸扇虐。不撓性天。金界鼎新。咸出意匠。
王臣歸依。緇素敬仰。何魁梧碩大之體而見之若此。豈滿而不盈。抑謙之是上也。
翰林承 旨歐陽玄 字原功
金輪王佛一出世。優鉢曇芳一度開。師子座中相識舊。鳳凰池上等閒來。
林學士虞集 字伯生
當龍蟠虎踞之間。作鳳翥鸞停之勢。巾鉢 九重之前席。刀尺千年之後身。如優曇花。芬芳匝地。擬尋水月澄空影。萬仞匡廬只麼青。
北山雲起南山雨。曾護神龍出古潭。宴坐道林三十載。大千世界識優曇。
龍蟠虎踞青山古。雪竹霜筠宴坐深。欲識此山真面目。優曇花發妙明心。
栽松得松。種玉得玉。千歲之苓。萬金之璞。起而為人。宗風歷然。不動不依。神變現前。說法如雲。慈風愛日。江海中間。具足第一。我聞。菩提住世久如龍。吟海底鳳舞 天衢。
翰林學士揭奚斯 安曼碩
當中國 今聖人之時。行西方古聖人之教。在山則真龍下臨。出山則猛虎長嘯。所以感風雲之際會。豈在聲音與咲貌。說與半山明月。千載與師相照。
翰林學士黃縉 字晉卿
稽首優曇發現時。百千萬劫至於斯。談玄落落超今古。天曆年間 帝者師。
奎章閣監書博士柯九思 字敬仲
寂然趺坐。大振宗風。於定慧中。真空不空。彼優曇花。芳性香潔。花隨相幻。其芳不歇。故於圖畫。現此金光。由無人我。云無亦忘。至若持願力興大剎。而無所住著。豈人天之小果也。被 寵光承異數。又如白月之在雲。每囗無所不可也。
監 御史察仞 字士安
花發優曇。海藏法演。兜率天宮。金襴賜 先皇之寵命。玉塵闡大士之圓通。色空萬象。光炯[雨/隻]瞳。是所謂人中之鳳。僧中之龍。大善知識者也。
大龍翔住山大訢
河漢流天。非舟楫之能濟。麟鳳在野。豈網羅之可羈。故山林可傲於鍾鼎。以道德為之蓍龜。錫號既同。即圓悟際中興之主。嘉名適合。如南陽稱一國之師。大江以南鍾山之陲。涌五天之樓觀。陶萬化於鉗鎚。功成不居。委之若遺。維茲凌霄之獨步。盖有吾祖之遺規。亦將風動群公。求駿骨於月窟。雲屯萬衲。期鵾化於天地也。
徑山住山行端
屹濟北一枝之秀。浚松源五派之清。黃金殿上謁天子。高擁方袍出鳳城。
靈隱住山悟心
鷲峯一燈。聵翁五世。話行江國。如三佛全盛之時。道叶天人。實千古明良之會。彈指頃現寶王剎。為叔世建大寶幢。萬古叢林有耿光。
囗囗住山如砥
巍巍堂堂。囗囗煌煌。僧中之寶。法中之王。玉振金聲。續破沙盆六傳之逸響。霜饕雪虐。粲優鉢羅五葉之奇芳。言法華曾昇 御榻。光佛照七宿觀堂。視名聞利養。如垢衣糞土。以慈悲喜捨。為河筏津梁。氣吞萬衲。眼盖諸方。讚嘆莫能及。描貌未相當。父子不傳真秘訣。凌霄峰頂發天香。
育王住山正印
廣大慈悲。妙圓超悟。芳綻優曇。門開甘露。願力弘深。實鏡容大士之載來。道德穹窿。感聖主賢臣之外護。名高國一。凌霄峯頂。大坐當軒。爵重南陽。濯錦江頭看人競渡。安而不危。深而且固。作大法之棟梁。為天香之嫡嗣。夫是之謂天下逕山。千僧門中之宗主者也。
赫赫龍翔。深深龍淵。優曇鉢花。香聞于 天。一筇入覲。對 御談玄。雲龍風虎。開大法筵。天命之性。焰續芳聯。瑞世翠微。坐法王氈。行師之道。握佛祖權。繪師壽相。面目凜然。登南陽爵。同趙州年。
舍利讚附錄
前阿育王住山正印
大哉廣慈。妙圓超悟。福慧兩全。道風四播。末後一著。烜赫光輝。灰飛烟滅。玉轉珠迴。如隆慶閑。如老真淨。設利粲然。五色晶瑩。偉哉曇芳。不讓古賢。烟所至處。八萬四千。天然之孫。天香之嗣。跨竈衝樓。超佛越祖。黃金一國。潭北湘南。藏無縫塔。萬古優曇。
平江路靈巖住山清欲
噫廣慈。迺如是。體無生。具真智。證寂滅。益昌熾。當茶毗。香為[卄/積]。烟所及。成舍利。燦五色。絕精粹。求而獲。競悲喜。後來者哀莫既。躃而踊。歔以欷。抉燼泥。忽流灑。在古人鮮克爾。今何時有如此。痛法門日彌顇。使吾徒籍光憤。讚以辭。貽厥嗣。
題跋
廣慈圓悟大禪師五會禪錄。如師子一滴乳。迸散十斛驢乳。又如龍王一滴雨。普潤三千大千。所以道重王臣。名喧寰宇。天香老伯衝樓跨竈者。唯師一人而已。臨濟德山也須讓他出一頭地始得。
慶元路育王禪寺住持法弟比丘 正印 拜題
先師和尚。實無此語。切忌向印板上流傳。讀者了知。開口不在舌頭上。先師之道行矣。
常州路善權禪寺住持嗣法比丘 繼祖 九拜
前侍儀司舍人張惟新。同妻邵氏妙真。助淨財繡梓。
嘉興路天寧萬壽禪寺藏司比丘 覺慧 拜書
嘉興路天寧萬壽禪寺住持 萬金 緣
有元大中大夫佛海普印廣慈圓悟大禪師忠公行業記
師諱守忠。字曇芳。以至元乙亥十月一日。生南康都昌黃氏。九歲志求出家。母弗許。親族勸母。遂其志。於是從玉山珍禪師于雲居。十二祝髮。既受具。出游方。至蔣山。留二夏。過天禧官講。聽法華。聞輒解了。主講佛光法師。服其頴悟。稱曰再來人也。時鐵山瓊公。道震吳中。往咨叩。就見蒙山異公。公問鄉里。師云都昌。曰舡來陸來。曰二俱不涉。公展兩手。師瞠目視之。遂同居休休庵。久之拜虎巖伏公于徑山。軄其綱維一年。往育王見東巖日公。命典藏。不就。乃省玉山于靈隱。玉山舉庭前栢樹子話。師言下盡釋所疑。辭歸見海印如公于臨江。惠力甚驩。復至金陵崇因。遠峰宏公。迎居第一座。峰遷保寧。眾推師繼席。開堂為玉山之嗣。至治辛酉春。江浙行中書省丞相脫歡公。領行宣政院事。遷師蔣山。泰定乙丑正月。寺燬。而 太子梁王適至金陵。翌日登山。問師云。寺既火矣。佛依何住。對曰。古佛過去。今佛再來。又問。興復如何。對曰。賴有大檀越在。 王頷之。明年。冶銅為大鐘。 王解指碧珠。囗囗既成。而珠宛在鐘。欵 皇帝萬歲上。色加明瑩。 王與師登寶珠峰。見後麓平衍林木深蔚。可建精藍。命累石識其地。它日躬舉钁開基。出金幣作殿宇。手書崇禧為頟。未幾 王有江陵之行不樂。師為禱寶公得吉。 王指天日。誓有以報靈貺。已而歸。登 大寶。是為 文宗皇帝。天曆元年秋。遣使至山。加寶公號曰道林真覺慈應惠感普濟聖師。暨珠伽黎。授師號曰佛海普印大禪師。改崇禧為崇禧萬壽。賜經一藏。白金器五百兩。黃金五十兩。納失失旛二首。是時改潛邸。為 大龍翔集慶寺。勅行御史臺擇開山者。以師應選。師力辭。舉中天竺訢公以代。二年春。加師大中大夫廣慈圓悟大禪師。住持崇禧蔣山。商議營繕都司事。至順元年秋。御史中丞趙世安。傳旨召師。與龍朔訢公赴 京。九月九日。國師妙總統吏部尚書王士弘。引見于 奎章閣。賜坐勞問。命大禧宗禋院供日廩膳。錫金縷衣貂裘。從行以教等賜有差。次見 皇后 大子。禮遇隆洽。謁 帝師。貺以土番貢米。尋奉 旨頒香五臺。至日祥光現。還 奏。賜納失失袈裟。二年元旦。朝 大明殿。賜金襴衣。 帝在金陵。甞問師。薄蔣粥及三隻襪者。至是復問。師如前囗。 帝顧史官虞集書之。復勑集撰蔣山寺碑。三月囗囗日。 奏復馬司莊之淪於豪民者。就乞還山。 帝堅留。辭至再四。乃命留守張金家奴。設燕於聖安寺。大司徒撒迪監視。給內器皿。極其陳設。明日賜鈔百定。白金百兩。 帝師贐毳衣罽帽等。四月八日。遣中丞趙世安。再賜鈔五百定。給驛馬十疋。傳車二兩。仍勑所經官府衛送。既還山。以所賜。大興營構。穹樓偉殿。殆若天降。未幾遣宣政院使韓家奴。賜鈔五千定。割平江上田五十頃。蠲兩寺田賦。勑素士尚劉二總管。繪者趙院判。造佛菩薩神像。三人者皆國手。非奉 旨不能致也。 帝上僊。師建水陸七晝夜。以報。散之夕。師升座宣法要。有甘露之祥。
今上龍飛之初。屢降褒護之旨。及金幣之錫。 太后又賜黃白金各百兩。雲南金二十兩。鈔二百定。織文二十疋。至正元年春。退處龍蟠庵。明年高公納璘。為行院使。首以徑山聘師。命三返乃起。寺積廢宿逋山崇。浙右臣族。聞師至。爭饋糧贍。學者眾逾二千。五年乙酉春。行臺奉 旨。移師住龍翔。江浙丞相朵而只公。親為敦請。即日乘傳。至金陵。眾隨至。無所容。明年告老于 朝。居廣慈菴。俟 命。七月寺火。時高公為行臺大夫。勉師曰。此 先皇潛邸。江南寺。茲第一。今燬。非師孰能復。師曰。吾責其可囗。乃大市材鳩工。眾宇一時皆作。不再期而落成。八年戊子。十月二十八日。感微疾。召門弟子曰。汝等宜力吾道。以無負 國家崇奉之意。勉之。吾逝矣。先一日書偈云。遮個臭皮袋。觸目無滯礙。一死便燒埋。不要和人賽。臺府諸司各致奠。士庶率財作大會七日。至然頂臂香為供者。輿龕出東門。傾城伎樂皆至。送者數萬人。闍維火五色。大夫星吉公。命萬戶以兵環視。薪盡。而頂骨牙齒目睛數珠皆不壞。舍利無筭。烟所至。林木皆纍纍如綴。樵牧連枝。取鬻諸市。弟子大琛等。奉藏龍蟠不動塔。大機等又分塔於徑山凌霄峯下。師身長七尺五寸。偉然魁特。吐音如鐘。平居寡言。出語無非指示。王公貴人。一見聆其緒論。不自知其膝之屈也。每出城府。士民爭迎拜。恐後。稱為活寶公。開示學者。不假辭色。號鐵面。然人人親服。應酬偈語。未嘗起草。引紙疾書。而文理嚴正雄渾。五會錄可見也。師初游方。與竺源盛公偕行。源後山居淮西。道大鳴于時。師常欲強度江。而不能。則屢分賜物以奉。復舉於蔣山。以代己。師居崇因十五年。蔣山二十年。凡寺錢粟。壹不經意。聽令軄司出內。而贏羨狼戾。師去。繼者稍加撙束。而帑庾日益耗矣。一日寶街有牽羊就屠者。師見倍償其直。而縱諸山。屠尋改業。自是官貴多以羊鹿鴈雉。於師所縱焉。曰放生云。徑山華嚴閣火。延燎數百間。隨復舊。加雄麗。龍翔之再造也。傾己槖。得鈔五百定為倡。蔣山之役亦然。此施者之所以信。而成之所以易歟。師勤於為眾。四事之奉務為豐美。己則壞衣糲食。澹如也。初 文宗意。師服御必華侈。一日微行。直造臥內。則破幔紙衾而已。加嘆以去。師於世典。雖不留意。然一經目。則終身不忘。至於史記。亦能倍誦。對人輒成篇。舉不差一字。都昌於吾鄱為隣境。師之族居境上。與吾家甚邇。師居龍翔。予廁參徒之列三年。於師道德言行之懿。盖所謂親聞而見之者也。近世大尊宿紀錄。往往出於貴公顯人。貴公顯人任其好惡。筆削失實。今因其門人毗陵翠微住持仁性之請。乃以所聞見之大者。而直書之。不敢一字褒貶焉。庶幾後世有所據信。師生之時。與臨終之日。多有靈瑞。嫌涉異不書。
至正九年己丑春二月八日參學比丘克新撰
中順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都事劉貞書
元故大中大夫佛海普印廣慈圓悟大禪師大龍翔集慶寺長老忠公塔銘
至正八年。歲戊子。十月廿又八日。廣慈圓悟大禪師。示寂於大龍翔集慶寺之方丈。先一日。召諸弟子。留偈云。這個臭皮帒。觸目無滯碍。一死便燒埋。莫要和人賽。詰旦復告之曰。汝等繼自今。宜勇猛精進。紹隆先聖之道。庶毋負 國朝崇重吾教之心。言已翛然而逝。有頃容貌神采燁然。如黃金色。停龕七日。江南行臺御史大夫星吉公。率文武諸司致奠。諸好善者。相率出貲。作齋會七晝夜。有然身以燈炷香頂臂。盡其誠敬。而作供養。十一月五日。龕出城東。有司具儀從伎樂。送者數萬人。有衣麻扶杖。哀號懊惱。往返若有所失焉者。闍維將既。回風凝烟。至寶公塔頂。為五色蓋。宛然空中。薪盡火滅。五色舍利無筭。烟所著林木。舍利綴葉上如珠。大者如菽。顱骨齒牙目睛。乃生前所持念珠。俱不壞。弟子大琛等。奉藏於龍蟠菴之不動塔。逕山大機等。又分塔於凌霄峯下。僧臘五十又六。世壽七十又四。門人玉泉住持福祐等。奉書及行實。來瀏。請余銘其塔。辭不獲。乃序而為之銘。禪師名守忠。字曇芳。江西南康都昌之黃金黃氏子也。誕時多靈異。九齡恪慕舍俗。母弗許。輒連日不食。親族屢請于其母。乃從其志。禮雲居玉山珍禪師為師。年十一祝髮。受具足戒。姿兒魁偉。氣宇超然。徧游諸方。至蔣山。留二年。至天禧官講。聽講法華諸經。悉了其義。住山佛光法師識之。謂眾曰。斯人真再來人也。入吳。禮覺菴真公于承天。見鐵山瓊公。蒙山異公于休休。異公問師鄉里。師曰。江西都昌。曰船來陸來。曰二途不涉。公展兩手。師瞠目視之。遂同居焉。久之[遄-而+主]逕山。見虎巖伏公。公一見器異。命掌綱維一年。又往育王。見東巖日公。公留典藏教。不就。遇竺源盛公。偕行過雪竇。見野翁同公度夏。秋還靈隱。省師玉山。山一日入室次。舉僧問趙州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云。庭前柏樹子。師一歷耳根。豁然大悟。山為印可。久之至臨江惠力。見海印如公。往來諸禪師間。機語投合。所至尊敬。復還建康。至崇因分座訓徒。適遠峯宏公。遷保寧。眾推禪師。補其席。開堂說法。乃嗣玉山。盖本諸源委也。由是道價日重。至治辛酉春。江浙行省左丞相脫歡公。領行宣政院事。素聞禪師高行。移住蔣山。泰定乙丑。正月廿四日。 太子梁王。至建康。是夕寺菑。明日 王詣寺。問師曰。興復若何。師對曰。賴有大檀越在。 王頷之。明年範銅作大鐘 王以寶珠施。入冶爐既成。而寶珠瑩然在鐘欵萬歲 上。又問師曰。寺既燬矣。佛依何住。師對云。古佛過去。今佛再來。 王大喜 王一日與師。登寶珠峯。見峰後雲霧滃起。降即其地。四顧林麓深秀。謂師曰。是可為精舍。 命從者疊石表識之。它日 王再至。躬自舉鉏。 命師說偈。 王遂以鋤刾地。開基施財。囑師建梵宇。名曰崇禧。大書崇禧二字畀師。令留寺。自是每至。必留連問辯。多舉宗門語為問。 王一日問師云。衲子所謂蔣薄粥者何也。師對曰。將謂 殿下忘却。問又曰。所謂衲僧家三隻襪者何也。師對曰。國內山川俱踏遍。今朝親到梵王家。 王為之嗒然。相視致和。元年戊辰秋。 王入登 大寶。改元天曆。 上遣使。函香至蔣山。謝寶公兼勞師。師先一夕夢。神人惠以一印。早作。而使者至。賜金綺袈裟。 授師佛海普印大禪師。改崇禧為 大崇禧萬壽寺。賜經一藏。白銀器五百兩。黃金五十兩。納失失旛二首。有 旨。以金陵潛邸。造 大龍朔集慶寺。 上命禪師開山。師舉中天竺長老大訢代之。回 奏。稱 上意。二年春。 上遣使。特授師大中大夫廣慈圓悟大禪師。住持 大崇禧萬壽。兼領蔣山太平興國禪寺。商議集慶萬壽營繕都司事。至順元年。御史中丞趙世安。傳 旨召師與大龍翔訢公。乘驛入 京。既至。 國師妙總統吏部尚書王士弘引見。 上于奎章閣。賜坐溫問。 命大禧宗禋院給日膳資用。及諸從行。各有差。有 旨。見皇后 大子。申命大夫撤迪平章趙世延。留守張金家奴。具珍饌供祁寒。 上以貂裘衣師。從行皆賜衣綿。謁見 帝師。禮遇隆至。饋以土蕃所貢御米。尋奉 旨見西天指空和尚。偕訢公乘傳。之五臺。禮文殊大士。覩祥光而歸。敷奏稱 旨。賜納失失袈裟。二年辛未正旦。朝 大明殿。賜金襴袈裟。勑學士虞集。撰重興蔣山寺記。及大書廣慈菴。洎諸殿堂扁。三月十八日 奏辭乞歸。 上固留。辭不已。 上乃允所請。呼師之字而勞之。 上命留守。設盛燕祖餞於聖恩寺。給內府器皿樂伎。復命大司徒撒迪押燕。明日賜中統鈔百定。白金百兩。勑通政院給驛馬十疋。傳車二輛。 帝師饋茜帽禪衣段疋表裏各一所。請江南諸寺。護持 法旨。四月五日。奉 特旨。蠲免蔣山田地租粮。八日 上遣中丞趙世安。再賜中統鈔五百定。命師函香。還山。繼遣宣政院使韓家奴。賜鈔五千定。遣趙院判尚劉二總管。塐繪諸佛菩薩神像。皆當世絕藝也。四年癸酉秋。 上賓天。 太后述 先朝之志。兩遣使。賜黃白金各百兩。雲南葉金二十兩。鈔二百定。織文二十疋。元統初。
今上皇帝登極。賜 璽書。侑以 御香金幣。至正元年辛巳。三月旦。禪師升堂。鳴鼓集眾。說偈辭蔣山。歸龍蟠庵。為終老計。二年三月。菴前夫容忽一樹盛開。眾皆驚訝。四月江浙行省左丞相別怯兒普化公。行宣政院使納璘高公。差宣使持省院疏文。起禪師住逕山。禪師辭甚堅。請者不絕。故勉為之行。留三年。有成績。復辭。省院督有司。以禮登山。固留之。五年正月。 今上皇帝。特 旨命禪師。陞住 大龍翔集慶寺。遣使函香禮請。中臺大夫亦憐真班。及省院諸司。具疏咸至。以官舟護送至建康。六年三月。禪師退居廣慈庵。俟 朝命。臺官率有司。請數四。益勤。禪師力辭如初。七月。寺菑。南臺大夫納璘。率僚屬。詣廣慈菴。謂師曰。 國朝江南建寺。惟此一寺為盛。今遇菑變。非有道行願力者。孰能興復之。禪師惻然。念 先皇厚恩。即起主寺事。首傾衣鉢。市木鳩工。重為興造。七年寺成。八年戊子。九月二十八日。禪師登蔣山寶公塔。辭寶公。謂其[遄-而+主]來金陵。四十餘年。與大士若有夙世緣契。庇賴盖終身焉。過龍蟠菴。以菴事付囑其徒弟奇偉等。復還龍翔。距其逝期。恰先一日也。禪師智圓而行滿。識朗而學純。言簡而要。機靜而應。作為偈頌。無禪流夸大張磔之言。有祖師平易坦實之旨。其往崇因。除積弊而新之。法席鼎盛。埒於名藍。其住蔣山。歲月最久。寺遭鬱攸。願力所成。殿堂樓閣。門廡及它屋。以間計者數千。輪奐具美。其住逕山。宿逋累萬。曾未期月。倉庫充羨。土木皆作。堂單滿千七百。說法行道。有光前聞。其住 大龍翔。復罹鬱攸。前規壯麗。費出有囗。實假民力。禪師興造。費出常住。力從僦傭。而舊觀悉復。眾稱其難。它如寶公大士。如 諡普濟聖師。賜珍珠僧伽衣。寶器二十事。復羅漢莊淪於司馬寨者。皆禪師所 奏。梅山華嚴福壽大義等田。累歲質當於富民者。禪師悉經營。以復常住。 大崇禧 賜平江田五十頃。及蠲蘆蕩之稅。亦自禪師開陳。生平所成事功。與 天朝恩賜光寵。它人莫不企慕。在禪師無秋毫自衒之意。所得賜物。悉以歸公。齋施餘資。遇人空乏。輒以濟急。示寂之日。所存惟三衣巾鉢。古玩圖籍數事而已。禪師遡于玉山。而上為松原嶽禪師五世法孫。所度弟子。傳法住山。若干人。諸方辦事若干人。門人編集其遺文。名曰五會錄。行于世。禪師生前遭遇。不留于心末後光明。能豫知之。而恐其徒有尚人之志。故臨終四句之偈。前兩句斥其幻軀。後兩句囑其莫賽。賽何事乎。師旨深矣。銘曰。
匯澤湯湯。孕秀鍾瑞。鍾阜峨峨。蘊祥儲異。扶輿千載。惟師致焉。或賜以金。或命以官。命不敢拒。賜不敢辭。富貴在天。豈我所知。不賤為貴。不貧為富。不自賤自貧。則我所固有。五會弘願。聲雄諸方。曰我佛之力。天子之光。嗟彼月矣。泝日有輝。日魄主死。天則不違。不違者天。不昧者性。現月本體。圓滿端正。我銘古人。證以古月。諸佛現前。不作斷滅。龍蟠凌霄。有窣堵波。師志無競。我銘已多。
至正九年己丑四月八日前 翰林學士承 旨榮祿大夫知 制誥兼脩 國史冀郡歐陽 玄 撰奉議大夫前淮安路海寧州知州古汴趙 雍 書中大夫婺州路總管兼管內勸農事中山趙儼篆頟光祿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御史大夫星吉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