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二年。曇芳忠公。自鍾山上逕山。四方禪人趨而從者甚眾。其有得於所聞者。口口相語。傳之四方。其徒正茂至臨川山中。告余以入山諸佛事。余聞而嘆曰。夫說法者。當如法說。徑山其有焉。因為題其端。已後三年。奉 旨來住大龍翔。舉揚宗風。緇素敬仰。於是其門人住善權繼祖等。更輯其崇因蔣山崇禧徑山龍翔所說語。通為一書。名曰五會錄。其四在建康。其一在杭。皆最高無上。如彼楞伽人。登其一已為希有。師所至。說法沛然。孰能尚之。弟子師睿。來請為之題辭。吾聞。昔賢如裴相國。述黃檗之心要。蘇黃門啟真淨之高風。皆定其宗旨。不事虗言者也。余豈能言之哉。甞觀達磨之來。臨濟一宗。端緒遠大。宋南渡時。圓悟之子。有隆有杲。皆深荷於正宗。力求於繼法者也。隆之尊嚴。囦寂無眹。杲之弘毅。若決江河。杲菴於洋嶼。未及一夏。發其悟者。一十三人。近世所未有也。而楊岐正脉。乃以歸諸隆之高弟應庵華焉。杲有無我之公。隆有得人之實。是故自杲而出者。千枝萬葉。一一光明。而應菴之成於二師者。宛然可憐也。華得密菴傑。傑之將寂。沈吟久之。其侍者進曰。師豈有思乎。曰非汝所知。進曰。某竊留嶽。在此久矣。驚喜召嶽。一見付衣而寂。盖此宗之不苟於得人。有如此者。是為松源一支。嶽得無得通。通得虗舟度。度得玉山珍。今吾曇芳。則珍之弟子也。夫以心傳心。宗無別法。隨法說法。法無定言。因言以觀法。因法以求宗。而心心之傳。由語錄而泝之。則存乎其人矣。嗚呼不立文字之宗。今如山海。不得有無之語。已在言前。聊伸鄙辭。以為敘引。
至正六年歲丙戌冬十月既望
微笑居士蜀郡 虞集 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