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70100000012

第12章 附五,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

尪痹历代医家称为历节病又名鹤膝风,表现为经久不愈,好发于小关节疼痛、肿胀、僵直、畸形、骨质改变,筋缩肉卷,肢体不能屈伸,统称为尪痹。现代医学统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一)传统医学的病因病理认识

本病的病理病机多为先天不足,后天不济,气血两亏,或病后、产后机体防御能力低下,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为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主要为肝肾亏损和外邪入侵二个方面。

(1)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筋骨既赖肝肾精血津液的充养,又赖肝肾阳气的温煦,如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因饮食不节、惊恐、郁怒,使肝肾精气受损,或阳气受损,损伤肝肾,一方面致营卫气血涩滞不行,壅遏于骨节周围而化热,酿痰、留淤,使关节肿胀变形疼痛,屈伸不利,另一方面,又因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遏营卫,壅滞经络,深入筋骨,促使病情加重。

(2)邪气入侵:正气不足,则邪气易侵,如汗出当风,居住湿地、以致风寒湿等外邪侵入。风邪善行而数变,游行全身,使多处关节患病。寒邪凝滞收引,不仅使筋骨屈伸困难,也使营卫气血阻滞不行,疼痛难忍,湿邪粘滞凝着,阻遏气血,以致患处肿胀,缠绵不愈,受于热邪,犯于经络血脉,热的津液,血热互结,津受热熬,化而为痰,热痰淤阻于关节,以致关节肿胀、畸形。因此可见,中医认为RA的病机是肝肾气血营卫内虚是内因,风寒湿热侵袭是外界条件,经络气血淤阻是病机结果。

(二)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认识

类风湿(RA)的概念须与风湿(ARA)相区别。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俄罗斯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大多数病人不能记起具体发病的时间。最初只是少数关节局部疼痛,病情发展较慢,疼痛呈交替性的缓解和加重,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受累关节增多,在两侧肢体呈对称性分布。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简称类风湿,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变性小关节炎症和关节外病变(心包炎、胸膜炎、肺炎、周围神经炎、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尚无特异的诊断指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感染、遗传、免疫、内分泌代谢、营养及物理等因素有关,除此之外,受凉、潮湿、劳累、精神创伤、营养不良、外伤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本病初起以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直和畸形,并有骨骼肌萎缩、骨坏死等,以致丧失关节功能,失去生活和自理能力,致残率及高,危险性大。

(1)关节的基本病理改变

RA的关节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早期滑膜充血水肿,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稍后则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及树枝样细胞浸润,关节腔大量渗液,使关节明显肿大。以后滑膜增生,肉芽组织形成,其中除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外、滑膜绒毛变得粗大。由于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炎,滑膜高度增生变厚形成肉芽血管臀。血管翳向关节腔内的软骨面生长,发生粘连。血管翳也和急性滑膜炎一样,有免疫球蛋白及多种细胞浸润,因而释放许多炎性介质、多种酶及细胞因子,刺激破坏软骨,对关节软骨、骨、韧带、关节囊和基质的胶原基质产生侵蚀作用。另外,由于软骨受血管翳包裹不能正常与滑液接触,影响其营养代谢,最终使软骨、骨遭到破坏,终至关节面融合,发生纤维化,关节错位、畸形。

(2)系统病理改变

RA的关节外病理改变主要为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的结果。在受压或易摩擦部位的皮下或骨膜上,形成所谓类风湿结节,它实际是血管炎基础上发生的一团坏死组织,内含纤维素和免疫复合物,周围为栅状排列的组织细胞,外围为单核细胞和肉芽组织。这种类风湿结节也可见于心包、心肌和心内膜和肝内等,引起相应症状。甚至在中小动脉,神经末梢及脑内、引起栓塞、外周神经炎及脑病等。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理

由于RA的病因尚未阐明,因此发病机理亦未完全清楚,但目前公认RA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免疫紊乱所致的损害。总的概念一是血管外免疫复合物形成,并激发了炎症反应,二是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因子释放引起的损伤。目前认为,具有HLA-RD4和DW4型抗原者,对外界环境和条件、感染因子、神经精神及内分泌等因素的刺激有较高的敏感性,改变了HLA的抗原决定簇,使具有HLA的有核细胞成为免疫抑制的靶子。由于HLA基因产生可携带有T细胞抗原受体和免疫相关抗原的特性,当外界的刺激因子被巨噬细胞识别时,便产生T细胞激活及一系列免疫介质的释放,因而产生免疫反应。在RA时,滑膜内出现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聚集,T淋巴细胞激活使其对B淋巴细胞调节紊乱,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许多免疫介质释放,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吞噬增强,同时释出多种水解酶。这些免疫反应引起的多种细胞因子、激活的补体以及水解酶等使组织细胞受损,引起侵蚀性和破坏性病变,引起关节滑膜炎症及软骨损伤。滑膜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RF,它实际上是免疫球蛋白与Fc部分反应的自身抗体,包括IGI-RF、IgA-RF及IgM-RF三类,由于IgM抗体凝集性最强,故常规检查测得的RF主要是IgM-RF。RF能与抗原(IgG)形成可溶性复合物,其激活补体的能力比单纯IgG更强。RF在疾病的持续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由于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RA的发病机理更注重于细胞免疫的重要性。RA病人滑膜中不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滑液中可查见多种细胞因子。其中研究较多的有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IL-6)。IL-1不仅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可产生,滑膜细胞及树枝样细胞亦可产生。IL-1可引起全身发热、食欲减退、急相蛋白合成,在关节腔中可刺激T细胞、B细胞,使纤维母细胞增殖,活化破骨细胞,并使软骨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生前列腺素E2.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等,肿瘤坏死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其作用与IL-1基本相似,并有刺激IL-1产生作用,因此,它加强IL-1的作用。IL-6在RA关节滑液中,水平高于IL-1及肿瘤坏死因子。IL-6由单核细胞、T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产生,它能诱发肝脏产生急相蛋白及局部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包括RA因子的产生,它与IL-1及肿瘤坏死因子不同的是,它不刺激软骨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及胶原酶。RA的炎症是免疫紊乱损伤的结果。体液免疫紊乱形成免疫复合物产生一系列炎性介质、如C3a及C5b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及细胞成分流向病变部位,细胞免疫紊乱;释出多种蛋白酶及细胞因子,参与炎症的进展,从而破坏基质、胶原及弹力组织,使关节组织损害。

(四)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在关节,发病一般呈隐袭性,先有乏力、纳差、低热、手足麻木等前期症状。随后出现单一或多个关节肿痛,侵犯最多的是小关节。几乎所有RA患者都累及手和腕关节,早期为手的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掌指关节或腕关节僵硬、肿胀和疼痛。晚期形成手的尺侧偏移及手指呈“鹅颈样”或“纽扣花样”畸形,这是RA的特征性表现,手的远端指间关节极少受累。足的滑膜炎可以是RA的首发症状。跖趾关节受累更为常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拇指外翻或2.3.4足趾腓侧向外侧移位畸形。25%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有颈椎受累,颈椎受累的主要症状是短暂或持久的疼痛、僵硬、无力等。常见的寰枢关节受累引起半脱位,寰枢关节受累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部闷胀感或异物感并伴局部疼痛。下颌关节受累出现张口困难。RA侵犯大关节多为对称性、游走性。

(1)皮下结节(类风湿结节)

皮下结节,约15%~20%RA出现皮下结节,这些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常为阳性,浅表结节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肘部,关节鹰咀突,偶尔可在脊柱、头皮、足跟部发生,结节可只有一个也可数个,小如黄豆,大如核桃,无触压痛或轻触痛。类风湿结节一般可长时间存在。

(2)关节表现

1.晨僵:晨僵是指早晨或睡醒之后出现关节发紧、僵硬、活动不灵或受限,轻者起床或温暖后即可缓解或消失,重者甚至整日不缓解。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衡量病变活动程度的标准之一。疼痛:关节疼痛也是所有类风湿患者的症状。关节疼痛程度常与关节肿胀轻重相关,肿胀越明显,疼痛越重。

2.受累关节:类风湿可侵犯人体滑膜、软骨、骨及肌腱、韧带、滑囊、肌膜等。各关节受累的频率从高至低依次为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及腕、肘、肩、踝、髋关节等。

3.游走性与对称性:早期关节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性间隔期比较短,除早期游走性疼痛外,关节炎的游走经常是对称性的。

4.活动受限:受限程度与肿胀、疼痛、关节及周围结构损坏程度相关。约90%的患者累及手指关节,尤以近端指间关节炎为著,周围组织轻度水肿,局部温度增高,压痛,可有关节积液征象,关节活动受限或完全不能活动。晨僵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或因疼痛而不表现晨僵。病程在2~6个月至1年之内,或已确诊的类风湿病人新发病的关节肿痛在1~6周。实验室检查见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关节X线见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及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此期的病理学改变表现为急性滑膜炎。经有效治疗后关节的炎症可迅速消退、肿痛完全消失,或仅留关节微痛或酸困不适,可完全控制1~3年以上或治愈。因此,此期是争取完全控制或治愈的关键时期,必须及早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但若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大多数病人在3~6个月之内又急性发作,加重或恶化,逐渐转入亚急性期。

(五)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

临床表现可分为四型:

(1)典型(急进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2)不典型(隐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3)重叠型(中间型)类湿性关节炎;

(4)儿童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四种类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又可分成几类,各有其临床特征。

1.典型(急进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1)晨僵;(2)关节肿胀,疼痛,反复发作;(3)多个关节受累,单关节炎少见;(4)对称性关节受累,不同关节间症状转移,间隔期在1个月以上;(5)关节炎症有相互制约现象;(6)病程可持续几个月以至达数十年之久;(7)关节周围组织病变及并发症,例如,类风湿性皮下结节,关节附近肌肉萎缩,肌无力,关节周围的组织受累,骨受累,肩手综合征及下肢与踝部水肿等。

2.不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不典型类风湿

(1)发热型类风湿:在临床上可分为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和长期低热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以高热为主的类风湿发热,由感冒、外伤等因素引发,表现为不规则间歇性的特征。发热时,温度多半在38℃~40℃以上,有的高达42℃,一日温差可有较大波动,发热时伴有畏寒、皮疹、关节酸痛的症状。发热一般持续2~8小时骤然下降,伴有出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的症状。以低热为主的类风湿症状极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结核或潜伏性风湿病。病人体温多在37.3℃~38℃之间,很少超过38℃。全身症状多,表现为明显乏力、易累、倦怠、多汗、晨僵、关节肿胀、疼痛等症。

(2)单关节炎:多由髋、膝、踝单关节开始发病,病变始终局限于1个关节,以后反复发作,缓解与加重缓慢交替。常伴有其他关节痛,但不肿,病程可持续1年至数年。

(3)少关节炎:此型关节炎多半固定在2~3个关节上,好发于腕、踝、膝、跖、髋等关节。关节症状较轻,发展较缓慢,有较长时期的缓解期。

(4)反复发作性风湿病:又称发作性风湿病。其特征为发作呈周期性,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日乃至2~3周,自行消退,关节疼痛剧烈,多由劳累、饮酒、失眠所诱发。

(5)干性关节炎:临床以关节僵硬、挛缩为主要表现,关节肿胀不明显,剧烈疼痛或反而无痛,但关节破坏及增生发展迅速,数月至1~2年内可使关节毁损变形,发展成残废。

(6)内脏型: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特点是当内脏症状突出时,关节痛的炎症表现一般是中等度的,有时轻微,或退居次要地位。可表现为心包损害,类风湿性血管炎,肺、肾损害,关节淋巴结病,关节肝脾综合征,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损害,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

3.重叠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类风湿重叠风湿病:全身症状重,可伴有明显心脏损害的表现与心力衰竭;

(2)类风湿重叠系统性红斑狼疮;

(3)类风湿重叠瑞特综合征。

4.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长期高热为主要表现;

(2)多关节炎型类风湿;

(3)单关节炎;

(4)少关节炎。其各自特征见上。

5.成人Still病

这是成人RA的特殊类型小儿多见,称Still病表现为反复高热、皮疹(红斑或丘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虽可有关节炎,但多不明显,血中白细胞增高,但中毒症状不明显,但有人称此病为“变应性亚败血症”,然而此名词尚未得到统一。此病诊断困难,故有人认为虽有类风湿表现,但应从类风湿病中分离出来因其发病机理为高度变态反应为主。其预后虽较良好,然而病程凶险亦有治疗不当死亡者。

(六)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典型体征表现

1.关节表现

RA是对称性多关节炎,主要侵犯小关节,以双手指掌关节最多,其次是腕、膝、足、肘、踝、肩等关节。关节肿胀、疼痛和僵硬。关于僵硬以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称为晨僵,这是因为睡眠时关节不活动,水肿聚集于炎性关节内所致,当关节和肌肉活动时,水肿液及炎性产物被淋巴管及微静脉吸收入血循环,故僵硬消失。RA的另一个特点是一对关节的炎症尚未完全消退,而另一对关节又出现炎症,这不同于风湿热的游走性关节炎。

(1)手部关节:手部的关节是本病侵犯最多也是最早的关节,主要侵犯近端指关节,指掌关节几乎同时受累。由于关节肿胀,以致手指呈梭形畸形,常为两手对称性,疼痛明显,屈伸困难,关节有明显压痛。急性炎症消退以后,关节仍呈梭形变型,皮肤色素沉着,手指无力,握力明显降低。长期的慢性关节炎症,由于前列腺素等使骨细胞活化可引起关节周围骨质疏松。长期的慢性炎症使肌肉挛缩变短,造成远端指关节及指掌关节屈曲,近端指关节伸直,形成鹅颈样畸形、花束样畸形或呈钩状畸形。手部病变一个易被忽视的改变是半数以上病人可伴有屈侧腱鞘炎,从而限制了近端指关节的活动,是握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腕关节:几乎所有的RA最终总会侵犯腕关节,表现为疼痛和压痛。由于反复的滑膜炎及肌炎,使腕肉滑膜增殖,关节腔内压力增加,酶的释放使韧带、肌腱,关节盘破坏,可引起尺骨移位,关节腔内可有骨及软骨破坏的碎片。关节腔消失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出现腕及手指疼痛无力,拇指、食指及中指掌侧感觉障碍,并有刺痛或灼痛,尤以夜间为甚。

(3)肩关节和肘关节:进展的RA几乎都有肩关节受累,关节内滑膜及滑囊及附近肌群均可受累,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穿衣梳头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旋转环撕裂、肌腱撕裂以及关节半脱位等,肘关节受累虽亦常见,但症状较轻,易被漏诊。

(4)膝关节:膝关节是RA最多见的大关节炎,进展型RA几乎都有膝关节受损,由于它是负重关节,所以早期就有明显的疼痛和肿胀,关节内滑膜炎症和细胞增殖明显,当滑膜渗出液达到5ml时即出现膝盖骨下缘凹陷消失,同时由于股四头肌萎缩,以致关节不能完全伸直,呈屈曲状态。X线可见膝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增厚及增殖性骨膜炎,可使半月板软骨及十字韧带破坏。

(5)其他关节:颈椎、胸锁关节、踝及足部(趾)、颞颌关节、环构关节、髋关节等均可受累而引起相应的病变,但这些关节单独发生病变者很少,往往合并其他关节炎症同时存在,因此,对诊断一般不会造成贻误。

(6)骨和肌炎:RA关节末端的骨质,由于受滑膜炎的侵袭,早期即可能产生破坏和骨质疏松,甚至长骨的远端关节部位亦可出现脱钙,因而易产生骨折。除关节周围的肌肉有疼痛及压痛外,肌肉无力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表现。其原因除可能由于关节疼痛的神经反射外,RA本身亦可引起肌肉变性和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但为非特异性改变。

2.关节外表现

因RA为结缔组织病,其基本病理为血管炎、因此关节外表现应视为RA的一部分,而不能认为是RA的并发症,而且,RA的关节病变只能致残,而关节外的表现则是其死亡的原因。

(1)类风湿结节:RA结节为位于皮下的软性无定形可活动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颗粒,大小不等,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一般仅数个、无自觉症状,多见于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如肘关节的鹰咀突、头枕部及手足伸肌腱、屈肌腱及跟腱上。RA结节本身并不造成损害,它的出现多反映病情活动及关节炎较重,伴有较高效价的类风湿因子。积极治疗可短期内消失。

(2)血管炎:类风湿性血管炎可分为皮肤性血管炎和弥漫性血管炎两大类。

①皮肤性血管炎:皮肤血管炎可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指端甲床或腹侧裂片样出血或褐色梗死,此属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良性多不提示有严重系统性血管炎。数月后坏疽痊愈,指尖组织丧失而遗留疤痕。另一种为小或中动脉严重坏死性血管炎,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病理改变相同,可引起肢体甚至大面积破溃坏死,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预后严重,需积极治疗。

②系统性血管炎:即弥漫性血管炎。实际上RA的关节外表现,大多数是由血管炎的病理基础。RA性血管炎为全血管炎,血管各层都有单核细胞浸润,活动期有纤维蛋白样坏死。内膜增殖可导致血栓形成。血管炎可发生全身各系统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神经营养小血管炎可引起多发性不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炎,一侧肢体远端感觉障碍、麻木、灼痛,甚至脚下垂,上肢可发生腕下垂。脑部弥漫性血管炎可出现脑血管意外。心脏冠状动脉炎可出现心肌梗死,肠道血管炎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系统性血管炎多发生于病情较重,关节表现明显、类风湿因子增高的活动性病人,大多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贫血,血中补体降低,冷球蛋白增加,因此,尽管RA系统性血管症状复杂,但不易给诊断造成困难。

3.心脏病变

心脏损伤可表现为心包、心肌、心内膜及瓣膜环。

①心脏类风湿性肉芽肿:肉芽肿侵犯主动脉根部可引起主动脉狭窄,侵犯主动脉环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侵犯二尖瓣环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或狭窄,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改变。肉芽肿发生在心室间隔则可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可发生阿一斯综合征。

②局灶性心肌炎:一般无临床症状,但如发生弥漫性心肌炎,可出现心力衰竭。

③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可出现相应杂音,瓣膜纤维化可导致瓣膜关闭不全。

④心包炎:多数无临床症状,而于尸检发现,但亦可出现临床症状的心包炎及心包积液,典型心包液糖量减少、乳酸脱氢酶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及补体降低。

4.肺及胸膜病变

①结节性肺病:早期常无临床症状,但X片上可见肺部小结节,可单发或多发,后者常融合成1~2cm的结节阴影,与其他肺部结节病不易区别,但血检类风湿因子多属阳性。结节可发生感染,形成空洞,发生咳嗽、咯血和胸腔积液。

②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多发生在晚期病人,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气促及右心衰竭表现,X片可见肺部弥漫性蜂窝状阴影,预后不良。病理特征为细支气管及肺泡纤维化。

③胸膜炎:尸检并发胸膜炎相当常见,但大多临床上没有症状。有症状者可出现胸痛、胸膜摩擦音。可以发生中至大量胸腔积液,胸水中白细胞多在5000/(5×109/L)ml以下,糖量降低低,乳酸脱氢酶升高、胸水中免疫复合物及类风湿因子阳性。胸膜活检可见类风湿结节。

5.肾脏损害

多数认为RA引起肾脏损害为并发淀粉样病变、干燥综合征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金制剂及青霉胺治疗可引起膜性肾病,止痛剂可引起间质性肾炎、甚至出现急性肾衰竭及肾乳头坏死。但近来认为、既然RA是结缔组织病,其本身引起肾小球肾炎也是可能的。

6.淀粉样变

RA 引起淀粉样变发病率为 0.4%~0.5%,晚期可达 20%~60%。继发性淀粉样变可侵犯肾、肝、脾及肾上腺,其中以肾脏发生率最高,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大量蛋白尿、水肿等。亦可引起肾间质病变及肾小管酸中毒。

7.Felty综合征

这是RA的一种严重类型,典型的表现为RA,脾肿大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三联征。大多同时有淋巴结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及体重减轻,病人多反复感染。98%病人类风湿因子阳性。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楚。

8.不显性关节外表现

由于RA炎是以关节炎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因此,体内许多器官都可受损伤,包括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甲状腺、眼部及血液系统均可出现相应血管炎性表现,但发生率较低,且不会单独出现,因此,尽管复杂多变,一般不致造成诊断困难。

(七)诊断依据

典型病例根据其发病多为女性青壮年,关节肿胀呈对称性,最先侵犯四肢小关节,特别是手指关节、跖趾关节,有晨僵,有类风湿结节、血中RF阳性,以及典型的X线表现,诊断一般无困难。晚期有关节滑膜肥厚及关节畸形,如指掌关节尺侧偏斜则更易诊断。

(八)影像诊断

X线检查:一般多查手足关节,有时足关节表现不多,但X线已见骨破坏。早期的患者X线除软组织肿胀和关节渗液外一般都是阴性。几周或几个月后可见关节附近骨质疏松,以后关节软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狭,关节面不规则,晚期骨质破坏增多,可见关节半脱位,直至骨性强直。多见于2年以上的病变。骨质疏松可因激素治疗而增多。

(九)实验室诊断

类风湿因子(RF):RF是1948年Rose在RA血清中发现的,以变性IgG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可分为五种亚类:IgG、IgA、1gM、IgD及IgE,目前常用的乳胶凝集法检测的主要是IgM,RF>1:16为阳性,正常人群阳性率5%,且随年龄增大而阳性率增加,>70岁阳性率男女分别为14%及9%,但滴度都不高,除RA以外,许多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也可阳性,非结缔组织病如慢性肝炎、结核病、麻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甚至疟疾也可阳性,但这些疾病RF效价不高,因此,对RF应报效价而不能只报阳性或阴性。RA的RF效价往往都很高,效价在1∶80以上,阳性率80%,效价的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并不呈比例,但高效价则说明病变活动,因此RF是RA的诊断标准之一,但阴性并不能排除RA,反之低效价的阳性则不一定是RA。必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十)免疫学诊断

IgG、IgM及IgA大多增高,补体大多正常,但有明显的血管炎者C3可降低,冷球蛋白可增加。抗核抗体阳性率15%左右。急相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粘蛋白、纤维蛋白原可增高,血沉增快,但均无特异性。

(十一)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椎炎:由于本病虽然主要侵犯下肢骰骼关节和髋、膝等大关节,但亦可侵犯小关节,因而有时与RA难以区分,以下几点有助于二者鉴别:①强直性脊柱炎90%为男性,而RA60%~70%为女性。②前者发生在15~30岁以下,30岁以后很少发病,而RA以中年最多。③前者RF阳性率低,而淋巴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率高达90%~95%。④皮下小结节少见,⑤有椎间韧带的钙化和骨化,而RA则没有:⑥金制剂治疗无效,放射治疗疼痛减轻。⑦有很强的遗传性。⑧腰椎前屈、侧弯、后伸活动均受限,常有背部腰关节或腰椎疼痛病史。

(2)增生性骨关节炎:本病为一种非炎症的退行性关节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多为负重关节如膝、脊柱等关节,关节无红肿,肌肉萎缩不多见,全身情况良好,血沉正常,RF阴性。X线示关节边缘呈唇样增生或骨刺形成,关节软骨下骨钙质沉着硬化。

(3)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多发生于青少年,病前多有咽痛史,起病急,发热明显,白细胞增高,呈游走性大关节炎,但极少有骨侵蚀及畸形。心脏损害发生率高,有皮肤环形红斑、血清抗O增高而RF阴性。

(十二)类风湿性关节炎国际诊断标准

之一,英国风湿学会标准(1964年)

1.清晨僵硬感。

2.至少有一个关节痛或压痛。

3.至少一个关节有肿痛。

4.至少有2个以上关节肿胀(这两个关节起病间隔期不超过3个月)。

5.对称性关节肿胀(近端指、趾关节不一定完全对称)。

6.皮下结节位于伸面或关节周围骨骼突起处。

7.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典型X线征(不仅有退行性变化,还有病变关节邻近部位骨质疏松)。

8.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囊液有不完全粘蛋白沉淀。

10.滑膜的特征组织改变有三种以上:明显的绒毛增生,表浅骨膜细胞增殖常呈栅栏状;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形成“淋巴样结节”的趋向;浓密的纤维蛋白在表面或间质中沉着;坏死病灶。

11.结节的特征性组织改变为肉芽肿,其中心有细胞坏死,围绕有增殖的巨噬细胞的栅栏,四周有慢性炎细胞浸润和纤维性变。

在以上11项中,具备7项以上者,为典型类风湿;具有5项以上,则可诊断为类风湿;具备3项以上者为可疑类风湿。

之二,美国类风湿协会修订标准(1987年)

1.早起关节僵硬至少1h(≥6周)。

2.3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3.手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肿胀。

5.手的X线改变。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因子。

如具备4项以上指标即可确诊。

之三,全国中西医结合类风湿疾病学会修订标准(1988年)

(1)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关节肿胀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与其他病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2)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3)实验室检查:RF阳性,ESR多增快。

(4)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X线表现。对具有上述症状和体征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

分期

(1)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2)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或不同程度骨质侵蚀。

(3)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十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发展史及现状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尚无特异疗法,治疗的目的是保持关节活动和协调功能,在不同的病期采用不同的疗法,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方案。RA最早由Alfred Garod(1858年)首先从痛风和风湿性关节炎中区分出来。中医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痹”,中医文献对“痹”的描述很多,其中以“顽痹”、“历节风”比较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历节风”一名最早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病以“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诸肢节疼痛”,并认为其病因或禀赋不足,或因调摄不慎,嗜欲无节,逐致气血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既虚,则无以充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即成斯疾,王焘《外台秘要》亦认为:本病大都风寒暑湿之邪,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总之,中医认为本病是在肝肾亏虚的内因基础上,遭受风寒湿外邪而致病。

治疗原则是:

①抗炎止痛,减轻症状;

②控制和减轻病情活动,防止或减少骨关节破坏;

③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

④尽量维持病人正常生活和劳动能力。

1.一般治疗

在急性期由于关节明显肿痛,必需卧床休息。症状基本控制后才能逐渐适度活动。但在急性期后,为了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应逐渐增加活动锻炼,包括主动和被动活动,并与理疗相结合。饮食应含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增加营养。

2.西药治疗

包括二类药,一类为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另一类为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

(1)消炎镇痛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起到解除急性期疼痛和炎症。小剂量只有止痛作用,大剂量则有抗炎作用。必需指出,这类药围量目前国内的教科书上甚至药典上所规定的剂量都偏小,起不到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内大多数风湿病专家都主张采用大剂量,个体化。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种类很多,实际上大同小异,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用。消炎镇痛药长期使用并不能改变病情进展,徒然增加副作用,因此不应长期使用。

①消炎痛:具有消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其作用较阿司匹林、保泰松强。常用量为25mg/次,2~3次/日,必要时可增加到100~150mg/日,于进餐时、饭后服,其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粒细胞减少,少数人可以肝功有影响,长期服对肾脏有损害,使用中应密切观察。

②布洛芬及优布芬:能消除僵硬及疼痛,改善握力和关节屈伸,用量为0.2~0.4g/次,3次/日,饭后服、副作用较小。优布芬作用与布洛芬相同,但作用较强,副作用更少,用量为50mg/次,3次/日。

③炎痛喜康:为目前较好的长效抗风湿药,疗效略强于消炎痛,用量小,作用迅速而持久,用量为20mg/日,1次服,副作用少。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此类药物用于治疗RA在控制症状方面有显著疗效,但同样不能改变病情进展,因此不是病因治疗,因此,对多数病例,它不是首选药,且长期使用副作用多,应严格控制适应证。下列情况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适应证:

①严重活动的RA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②严重血管炎、心脏损害、肺胸膜急性损害及眼部并发症;

③严重关节炎用其他药物无效;

④作为用免疫抑制剂过渡使用。此类药物使用多主张小剂量,以强的松每日2次,每次5~10mg。

(3)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

①金制剂:金制剂治疗RA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为干扰细胞的生化反应,对RA的关节疼痛及晨僵有明显的改善,血沉、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有下降,有效率70%~80%,而完全缓解率仅20%~30%。由于见效较慢,目前多主张作为维持治疗,常用的金制剂为硫代萍果酸金钠及硫代葡萄糖酸金,剂量为最初2~3次为每次10~25mg,以后每次50mg,皆为每周注射1次,直至发生疗效(一般总量达到1.0g左右),以后改为维持量50mg,每月1次。总剂量达1.0g仍无进步者可不必使用。副作用主要为皮疹,甚至剥脱炎皮炎、口炎、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最近有口服金剂,商品名瑞得(ridaura),每日6mg/次,效果与针剂大致相同,但副作用较少。

②青霉胺:治疗RA的机理有1):离解19S IgM和67SIgG相结合的类风湿因子;2)抑制免疫反应,稳定溶酶体膜,3)阻断可溶性胶原纤维形成不溶性胶原纤维。一般认为该药疗效比金剂为高,但需1~3月才能见效,所以该药应与控制症状的药合用。目前主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疗效不减低而副作用减少。开始为125mg/次,每日2次,每月增加125mg/日,直至每日总量达到500~750mg,以6个月为一个疗效。其副作用有皮疹、骨髓抑制、肾脏损害,特别注意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及膜性肾病。

(4)免疫调节剂

这类药中常用的有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雷公藤等免疫抑制剂及胸腺素、转移因子等免疫促进剂。

①甲氨蝶呤:亦属细胞毒药、对此药评价不一,国外近年来应用较环磷酰胺广泛,认为见效较快(4~6周),副作用并不比环磷酰胺高,而远期无致癌作用。一般用量为7.5~15mg,每周1次,口服或肌注皆可。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长期使用要注意肺纤维化、肝坏死可能。

②环磷酰胺:此药除通过烷基化不同细胞起作用外,对免疫系统各阶段都有影响,减少辅助性T细胞,对B细胞有抑制作用,因而使体液免疫降低,亦有报告认为对抑制性T细胞有抑制作用而使细胞免疫增强,此药国内使用较多,剂量为100mg每日1次口服或隔日静注0.2g,总剂量为4~6g。主要副作用有白细胞减少、脱发、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因此用药时应保持尿量1500ml/日以上,否则尿中浓度过高对尿路粘膜有刺激作用,甚至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③雷公藤多甙:为草药雷公藤的半提纯品,据体外试验,该药有抑制单核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的作用,这可能是其具有抗炎作用的机理。对病人及体外试验都能抑制单核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常用量为20mg/次,3次/日。对生殖系统有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有胃痛、腹泻、皮疹、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本药对骨髓有抑制作用,我们统计137用雷公藤多甙病例,经骨穿证实6例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但停药后逐渐恢复。然而由于此药毒性大大、RA患者最好不用此药,可用其他药物(中药代替)或作为第四类药物选用。

(5)其他

其他一些细胞毒药亦可用于RA治疗,较常用的有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氯奎以及环孢霉素A、这些药未必比前述药疗效好,且副作用亦很高,故使用不多。细胞毒药均有较多副作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①有严重的关节外表现,如血管炎、肺纤维化及多发性类风湿结节。

②常用药物无效而多关节炎症状明显。

③伴高丙球血症、抗核抗体阳性及类风湿因子强阳性。

④类固醇激素撤药困难,此类药一般见效均较慢,约2~3周后才能见效,故主张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且选择毒性低、价格低的药物。

(6)免疫调节剂

这类药主要促进细胞免疫、纠正免疫紊乱、单独应用疗效不肯定,一般与其他抗风湿药联合用,常用的药物有左旋咪唑、胸腺素、转移因子等。

3.中医药治疗

(1)湿热型

湿热重者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常用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方中防已、山栀、黄柏、连翘、赤小豆、滑石清利湿热;半夏、蚕砂,杏仁辛散化浊,清气宣痹;牛膝、赤小豆活血,薏苡仁淡渗。

热毒为主者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凉血通络。

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方中玄参、生地、银花、生甘草、毛冬青、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凉血消炎止痛;当归、牛膝、赤芍活血祛淤;萆薢、薏仁、老鹤草除湿利关节以助止痛。

(2)寒湿型

治宜温阳祛寒止痛。

方用乌头汤,方中麻黄发汗开表,散寒行痹,乌头搜风散寒,温经止痛;黄芪益卫气;芍药理血痹;甘草和诸药;煎加蜂蜜,既益血养筋,缓急止痛,又可制乌头燥热之毒。关节肿大、湿盛者,用五积散;淤滞者,酌加桃仁、红花、穿山甲,配合大活络丸口服。

(3)肝肾两虚型

治宜滋阴补肾,养血和血,畅筋骨、利关节。

方用六味地黄合四物汤加味。六味地黄滋阴补肾;四物汤养血活血;加桑枝、伸筋草、稀莶草祛风湿、利关节;加续断、枸杞壮腰而治腰酸膝软;有关节红肿,可加萆薢、薏仁、地龙以祛湿止痛。

(4)肾阳(气)虚型

治宜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方用桂附地黄汤。方中党参、黄芪、桂枝、附子温阳益气:地黄、山萸肉,山药益肾填精;茯苓、泽泻、丹皮利湿泄邪。寒重者,加细辛、制川乌;脾虚湿胜者,加苍白术、薏苡仁,并酌加鸡血藤、五加皮、独活活血通络。阳虚日久,湿邪流注关节化痰、关节畸形者,用阳和汤。方中鹿角胶,熟地大补精血;麻黄、炮姜、肉桂通阳开痹;炒白芥子去痰;并酌加红花,桃仁、当归、全虫活血化瘀通络。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

4.中西医结合疗法

由于目前RA尚无特异药物,各种药物仅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效,而且,各类药的治疗机理亦不同,故对一个具体的RA患者,主张联合治疗。西医曾有过“金字塔”方案,采用所谓上台阶式;即先用消炎镇痛药,半年无效再逐一加改变病情的抗风湿药,如金制剂、青霉胺,无效再加细胞毒药,最后加用糖皮质激素。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使用消炎镇痛药半年无效者,骨质已被破坏,再用改变病情药物,对已造成的破坏已无法恢复,另种为下台阶式,即先联合多种药,以后逐渐分别停用,最后仅留一种副作用最小的药物维持。对这些方案,尚难作出评价,目前也还没有完美的模式,根据我国情况,可考虑中西药联合的方案。可在消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青霉胺同时联合应用情况下,再根据中药辨证,采用适当的方案,可望起到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的效果。慢性期病人,可仅用中药辨证施治联合改变病情的西药。

5.其他疗法

周身淋巴结照射、血浆置换等亦有报告用于顽固或严重的RA。但因疗效并不确切,而且价格昂贵。故很少应用。晚期已有关节畸形者,可做手术矫正。

6.护理

在急性期由于关节明显肿痛,必需卧床休息。症状基本控制

后才能逐渐适度活动。但在急性期后,为了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应逐渐增加活动锻炼,包括主动和被动活动,并与理疗相结合。饮食应含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增加营养。

(十四)类风湿病性关节炎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治愈

(1)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2)主要实验指标(ESR、抗“O”、RF)正常。

2.显效

(1)全部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

(2)实验室检查结果基本正常。

3.好转

(1)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

(2)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

4.无效

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进步。

(十五)类风湿病性关节炎的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同类推荐
  •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甲型H1N1流感防护手册

    甲型H1N1流感防护手册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在人际间传播。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暴发时,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猪流感”(SwineInfluenza)的名称。2009年4月30日,由于农业界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为了避免“猪流感”一词引起的误解,即通过吃猪肉食品可造成流感传播,于当日就开始用“甲型H1N1流感”代替“猪流感”来称呼该病毒。
  • 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

    本书融汇日常生活中大量生动事例和寓言故事,为你展示自立、自信、正直、诚信、爱心、乐观等健全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促进心理和谐、纾解心理困扰中的作用,并全方位打开心理健康新视野。
  • 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本书按心、肝、肺、脾、肾五脏而分类,先介绍脏器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再配以各脏器的生理病理图,使读者能够根据症状迅速辨明、定位至何脏何腑。
  • 千金方

    千金方

    《千金方》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又称《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22卷。明代后有按《道藏》经义析为93卷者,内容同。唐代孙思邈约撰于652年。是感于当时的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乃博采群经,删繁去复,并结合个人经验而撰成。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卷22疔肿痈疽。总计162门,合方论4500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自《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
热门推荐
  • 灵梦尊

    灵梦尊

    在圣灵大陆上,有一个孩子在慢慢成长。孩子的父母是谁?从小把他抚养到大的又是谁?一切都会在圣灵大陆一一展现。敬请期待!
  • 告别所有犯贱的单恋

    告别所有犯贱的单恋

    在爱情的世界里永远也找不到绝对公平。单恋更是全世界最安静的躁动也是全世界最可悲的闷骚。n个故事带你看透戳自己心窝温暖别人人前强颜欢笑被窝哭肿双眼的单恋癌晚期患者的世界。也许有你的故事
  • 帝心:一世醉倾城

    帝心:一世醉倾城

    一朝与友穿越,年仅16岁的她成了皇帝最宠爱的公主,深宫里处处暗算,宫门外看尽繁华,与他们的邂逅让她褪去稚嫩逐渐成长,一次次的机关暗算让她城府渐深,沙场上锋芒初露她又成了谁的唯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源,爱上你是我之幸

    王源,爱上你是我之幸

    王源有一个青梅竹马,叫洛雨澜,他爱她。洛雨澜也有个青梅竹马,叫王源,她也爱他。但是最终他们却没有在一起。
  • 那个神奇的世界

    那个神奇的世界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凌泽在第一次来到这里,就不想走了……好吧,是当他在这里玩得好了之后…………
  • 夫君大甩卖

    夫君大甩卖

    天杀的居然穿到床上被妖孽牛郎吃干抹净,本想拿钱打发,没想到丫竟是皇子,金銮殿上,她当着皇帝和众大臣,语惊四座:“我就是嫖了四皇子怎样,姐可是给钱了,你们别指望我负责。”什么叫她嫖了自己,该死的谁要她负责,她只想掐死这胆敢冒犯他的女人。
  • 那片流云飘过的地方

    那片流云飘过的地方

    有缘就慢慢看看。不知道那片流云飘过的地方里有没有你。
  • 养只蚂蚁会穿越

    养只蚂蚁会穿越

    世人皆清而我独浊,世人皆醒而我独醉!江浊从没想过要穿越,可上天偏要和他开这个玩笑。那就搅它个地覆天翻吧!穿越到天毒大陆,却只带了一只蚂蚁……蝼蚁虽小,亦可食象;蚍蜉虽弱,亦要撼山!“不要怪我太过残暴,只是我不会残忍的艺术,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血腥......”
  • THE SON OF THE WOLF

    THE SON OF THE WOL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