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在楚国、赵国以及胶西国的削藩上接连得手,坚定了他在削藩政策上的信心。正所谓做大事者要“**************”,楚国等国虽不能算作是苍蝇大小的国家,但跟晁错的终极目标吴国相比,这几个国家的确微不足道。
晁错敢于在老虎的身边拍苍蝇,而且老虎没有什么反应,这让晁错觉得是时候可以去拔老虎的牙齿了。于是,他开始劝说刘启把对吴国的削藩正式提上日程。和之前一样,刘启再一次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大臣们一同前去讨论。
这一回讨论和上一回一边的情况略有不同了,其中有一部的大臣开始赞同对吴国的削藩。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虽然晁错在朝中显得孤立无援,但在某些政策上他的观点还是会有人赞同,只不过赞同的人不占多数。这些人过去碍于没有相应的支持,故没有声援晁错的观点。但现在支持有了,之前对三个国家的削藩都获得了成功,他们也就有底气站出来声援对吴国的削藩了。
对于这个问题,朝廷展开了不小的争论,但在得知争论的结果之前,我们先把目光转向削藩的当事人——各诸侯王的身上。
我们先说被削藩的三个国王楚王刘戊,赵王刘遂以及胶西王刘昂,看看他们的情况如何。
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三人被削藩之后没什么反应,但是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却对此恨的牙牙痒,只是没有爆发出来罢了,所以说凡事不要只看表面。他们现在就像一个火药桶,时刻准备着爆发,现在只等一颗火药星就能引爆。此刻的平静至多也只能算作是暴风雨前的安宁吧。
而其他没有被削藩的诸侯王,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接连有三个国王被削藩,再加上他们从朝廷上听来的风言风语,削藩令即将要实行的消息让他们坐立不安。毕竟,没有那个国王愿意让别人把手中的既得利益抢走。
而在这些惴惴不安的诸侯王中,以实力最强的吴王刘濞为典型的代表。刘濞不是一个傻瓜,当他听闻削藩令的传言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吴国要被削。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吴国最强?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嘛!
楚国等国被削藩则更加加剧了刘濞对此事的担忧,因为相比之下,吴国更有被削藩的理由。而当朝廷正式将对吴国的削藩至于朝堂上讨论之后,传言则更加剧烈,这让刘濞开始萌发了造反的念头。
其实说到底,诸侯王们平日里生活是放纵了许多,势力也的确发展的有些过头。但希望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是人之常情啊,诸侯王虽然有了今天的成就,却并没有萌生出造反的念头(或者说现在没有),他们此刻有这个想法,多少有些“官逼民反”的意思在里面。说到底,这还是因为分封制的根本矛盾所引发的。
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削藩事实,刘濞开始在国内秘密着手进行造反的准备,对刘濞而言,这是一场生存之战。也许有人会说,朝廷只不过是要削掉你吴国的一部分领土,又不是要灭了你的吴国,你刘濞至于为了那一小部分的利益而牺牲整个吴国的利益来拼死一战?这值得吗?
其实不然。刘濞内心深处其实并非是舍不得那些地方,他非常的有钱,常常是挥金如土。而他之所以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从中看到了未来的一种危机。
朝廷的削藩有一次就有两次,有两次就有三次,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底洞,一直要到吴国的国土被削干净为止。眼下的吴国是实力最为强大的时期,如果这个时候不反等着被削了几次之后再反,那就没必要了,因为那时候的吴国肯定打不过朝廷。
但造反也不是一条康庄大道,一旦踏上那便是不能回头的道路,必须一口气走到底。要么胜利,那么毁灭!所以说,非到万不得已,刘濞不会轻易造反。而这个万不得已,便是削藩令正式到达吴国的那一天!
刘濞为此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他在积极筹备国内的同时,又担心等到真的造反的那一天自己孤立无援,便决定事先联系一些“志同道合”的诸侯国,到时候组建一支诸侯联军,一定会势如破竹!刘濞把首要目标定在了胶西王刘昂的身上。
胶西王刘昂首先是削藩令的受害者之一,所以他有反叛的基础和理由。其次,他是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也是平定诸吕叛乱的齐王三兄弟的兄弟,他有造反的历史背景。最后,胶西王刘昂为人也非常武勇,平日里喜欢研究兵法,许多诸侯王都很惧怕他。基于这三点,刘濞选择先拉拢刘昂。
如果拉拢刘昂成功,那么刘濞至少可以得到三大好处。首先,他能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外援。胶西国虽然不大,但军事力量还可以。更加重要的,是他临近强大的齐国,而齐王又是他血脉较近的亲戚,这样有可能拉拢一个齐国入伙。其次,刘昂也是一个重利的人,同时也熟悉兵法战争,有他帮忙可以给未来的战局提供很大的帮助。最后,利用刘昂的投靠来威慑其他诸侯国,可以更加容易拉拢其他人入伙。
于是,刘濞派出了自己手底下的顶级说客应高前去说服刘昂。
在见到刘昂之后,应高首先避谈联合造反的事,而是为刘昂被削地而鸣不平。他说道:“臣私底下听说大王是因为在爵位的事情上有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就被削藩,而其他被削藩的诸侯王也是因为一点小小的过错而被削藩。说实在的,这些过错实在不值得受到如此重的处罚,但朝廷还是这样做了,这恐怕是朝廷别有用心的举措吧……”
刘昂本身心中就对削藩一事耿耿于怀,听到应高这么说,便似找到知音般地说道:“是啊,本王已经被削藩了!那你说说看,朝廷到底想要干什么?”
应高答道:“臣猜想,朝廷应该是惧于现如今个诸侯国的力量强大,而想通过削藩的措施来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将来好一网打尽!找过错来削藩,只不过是一种幌子罢了。”
刘昂听后便怒道:“岂有此理!我们根本就没想过要对朝廷有不轨,他们这么做,真是没有道理!”
应高则附和道:“对啊。我家大王也正是看到这个,所以才派臣来与大王您交涉的啊。”
于是刘昂问道:“那,不知吴王有什么高见?”
应高答道:“吴王也深感朝廷的削藩令危害不浅,日夜担心朝廷会来找自己的麻烦,所以吴王对大王您的遭遇十分的理解与感同身受。因此,吴王希望能和大王您顺应时势,遵循情理,牺牲生命前去除掉天下的祸乱!如何?”
刘昂听后当即大惊失色,应高刚才的话意思分明是让自己跟着吴王一起造反。从未有过此念头的胶西王立刻习惯性地摇头道:“不不不,当今天子待诸侯虽然严苛,但我等依然还是臣子,决不可起兵反叛朝廷!”
应高心中早已对胶西王的反应做了准备,他听后笑道:“大王此言非矣!我们此番要去除掉的祸害,并非是当今天子,而是天子身边的小人——晁错!此人整日在天子耳边蛊惑天子,劝说天子对诸侯实行削藩。如此妖人,真是百年难得一遇,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天下大乱!而我们的目标,就是除去天子身边的这个妖孽,以匡救岌岌可危的天下!”
胶西王听后如有所思的说道:“嗯,你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如此一来,我等就不会背负叛逆之名了……”
“还有便是,”应高见刘昂内心动摇,便接着煽风点火道,“如果大王同意的话,那我吴王到时便会提师西进,直捣函谷关,据守荥阳、敖仓,以待大王。大王您天生神勇,又精通兵法,到时和吴王联手,必能纵横天下。吴王事后也一定会和功不可没的大王您平分天下的,到时候大王您得到的,可是不能和被朝廷削去的地方相比的……”
应高的确是有两把刷子,他充分抓住了胶西王重利的这一特点,直捣他内心的脆弱神经。果不其然,原本还极力反对叛乱的胶西王刘昂,在听到“平分天下”四个字后,当即两眼冒金星,不假思索地便拍大腿道:“好,就这么定了!你回去告诉吴王,待他起事之时,本王一定全力以赴相助!”
应高得到了保证,便起身应道:“如此甚好,臣这就回吴国告诉吴王!”
应高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吴国,告诉了刘濞这一消息。刘濞听后欣喜异常,因为一旦他确定得到了刘昂的帮助,那实力一定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可这种事情非同小可,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刘濞也为人十分的精明。他虽然从应高嘴中得到了刘昂愿意入伙的消息,但他还是担心刘昂之后又反悔。思来想去之后,刘濞决定亲自前去拜访刘昂,以加强关系的名义和他订立契约,如此一来就算他将来后悔也没有办法。
刘昂的确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以为刘濞是非常的看重自己,所以才特意跑来和自己订约。于是他二话没说,就和刘濞订了这个无法回头的约定。如此一来,刘濞这才算是放心的回去等待时机,进一步的做准备了。
但令刘濞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的这次来访,让他和刘昂预谋造反的事情泄露了出来,并被胶西国的不少大臣们得知了!和刘昂的想法迥然不同的是,胶西国的大臣是集体反对刘昂叛乱朝廷。
那么,这些大臣是会选择何种办法来阻止胶西王刘昂呢?是直接劝阻他还是秘密向朝廷报告?而诸侯王的造反举动,还会有着怎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