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类生活在质量的呵护下。
因为,质量存在于人类生存的一切地方。
有人说,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来自至高的品质境界。
因为,时代精神演绎灵魂,优质精神构筑时代精神。质量,带给人看得见的未来,说不尽的精彩;
质量,是亘古不变的制胜之道;
质量,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
总指挥杨象轮说,质量管理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住在下洋涂旁边的村民说,质量创造生活,庇护生命,维系生存。为下洋涂围垦工程施工的施工单位说,质量就是效益。
指挥部负责施工的同志说,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有人形容当前中国,到处是工地。
一方面,说明了中国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谁让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呢?发展中国家就是以建设项目作为主要经济发展手段的。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几百年的房子还在那里。他们不造新房子,他们只需要给有历史的房子整修装饰。他们的房子很旧,但是不破,他们仍然住在里边十分的舒服。
他们的铁路、公路早就建好了,他们只是在路的两旁栽上花木,让路的两旁一年四季开满鲜花。他们把工厂都建在国外,建在亚洲等不发达地区。他们只是研究技术,将技术卖给别人赚大钱。他们只是掌管品牌和市场,从中赚取比专门制造的国家更多的钱。
他们甚至反对围垦。一则,他们认为围垦会破坏大自然的原有生态环境。二则,他们由于人口较少,不需要那么多的土地。而中国则不同,中国需要项目和工地支撑经济。另外,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口,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就如解除燃眉之急。围垦是不选之选。
另一方面,是中国政府的政策使然。过去几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2008年11月9日,新华网发布消息: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总投资4万亿。其实是中国政府投资4万亿救市拉动内需。
到处可闻高速公路通车的消息,到处可见大桥、大坝竣工的喜庆,到处可听高铁、动车响亮的鸣笛声。
昨天还是一片荒野,今天醒来,挖掘机浩浩荡荡地开了进来。新城如雨后春笋,楼房越造越高。世界最高百座大楼,大部分竖在了中国大地上。
项目多了,工地热了,有一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那就是施工质量的保证。
有钱了,项目可以一下子多出许多。有项目了,工地一夜间可以冒出许多。可是,中国没有那么多的项目经理,中国也没有那么多的工程技术人员。
项目经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可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的产生过程,需要一个科学技术培训与实践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千万不能速成,也速成不了。
一方面,政府急着上项目,一方面,建设人才短缺。怎么办?
项目这个大蛋糕,谁都要咬一口,谁都要分一点,一个令人头疼的现象就产生了,全国各地于是流传了这样一个说法:大老板,幕后操纵,坐收渔利;小包头,施工安排,唯利是图;农民工,现场施工,无规无矩;项目经理,挂挂牌子,有职无权。
这个说法,不遮不掩,从一个侧面尖锐地指出我国目前项目建设施工中的尴尬状态。
据媒体报道,某高铁项目,其高架桩基,取得项目施工承包权的竟是一个厨师。当然,由于施工质量低劣被媒体曝光,最后被纠正。
有舆论认为,因为大上项目,缺乏应有的施工技术力量,未被媒体曝光的类似情况,肯定会有很多,因此给项目工程埋下了可怕的质量隐患。
也有舆论认为,天下人哪有生下便会做事的?只是边做边学才会做事;哪有现成的战争教法教你如何打仗?只得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但是,务必要当心、尽责,否则后患无穷。
在这一点上,下洋涂围垦工程指挥部的各位领导是十分清楚的。以上说的都是客观事实,不是以小集团和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如何针对这样的问题,提出积极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和措施,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以杨象轮为总指挥的指挥部一班人马,原来承担了蛇蟠涂围垦工程的指挥实施,有一套质量管理办法和经验。可是,他们绝不掉以轻心。因为此一时,彼一时,时间变了,地点也变了,两地有各自不同的环境特点。
指挥部先确定了工程质量目标:精品工程、优良工程、创杯工程(即宁波市甬江杯、浙江省水利工程钱江杯)。
目标既定,就如有了方向。目标还像一个标杆,成为大家共同的行动准则。目标更像一座高峰,鼓舞人们朝着它攀登。
一系列质量措施出台了。
首先,指挥部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招投标方式,聘请甲级资质的监理公司。
由监理公司负责工程施工的全过程,这是目前国内工程项目的通常做法,体现了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它的作用和好处是不容置疑的。
其次,同样通过招投标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一流的施工队伍,其资质为:水利水电一级企业。
施工队伍落实后,指挥部马上与施工单位签订了质量管理合同,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单位设立质量试验室。
项目经理部中必须要有质量监督员、安全爆破员等“八大员”。隐蔽工程实行“三检”制。
指挥部内设工程技术科、质量监督科,他们与总工程师、分管技术副总指挥、总指挥,一起形成了质量管理体系。
指挥部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对各标段负责质量和安全。
有一个质量监督记事册,是专用的,指挥部特意去印刷厂定制的,上面详细地记录了现场质量监督时,时间、地点、事件、处置结果等等详细情况。专用笔记本体现的是质量管理至高无上的位置。
质量监督单位是宁波市水利局质量监督站。该站承担工程施工期间的质量监督,采取不定期、不打招呼(飞检)等形式进行跟踪监督。不定期,不打招呼,来去无影,就如头顶三尺有神明一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质量管理的震慑作用。
为了防止和观察坝体的沉降和移位,在坝体专门设置了原位观察点,常年进行跟踪观察,并由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技术人员负责驻点观察。
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除了旁站等“三检”制形式,还有对建筑材料的管理。比如,混凝土用沙料,必须为淡水沙。比如,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水泥搅拌机不能用,必须用新颖的能实现自动配比的搅拌机,以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比如,成品混凝土运输过程,必须用混凝土运输专用车。
质量管理还包括外观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除了硬性的刚性的措施和办法,更有激励性人性化的内容。
指挥部出台了《宁海县下洋涂围垦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规定》第十章“经济奖励和处罚”中明确规定:
贯彻质量与经济挂钩、奖优罚劣的原则。实行质量保留金制度。
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工作给予经济奖罚。
对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设计进行优化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给予适当奖励。
各参建单位内部应制订质量奖罚办法,实行奖优罚劣。在具体实施中,有这样几样奖:
阶段性进度奖。如闸门限定在10月底完成,如果提前一至两个月,就给予奖励。下洋涂工程有8座大闸,每座大闸都设立了奖项。
海堤进度奖。一个是度汛目标奖;另一个是堵口目标奖。度汛安全是大堤安全的保障,在汛期来临前,堤岸达到安全度汛高度,就能有效保障大堤的度汛。堵口是大堤施工的关键点,完成堵口目标,无疑十分重要。
宁波市总工会、宁海县总工会专门组织了针对下洋涂工程的以“比安全、比质量、比进度劳动立功”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每季度举行一次分赛,每年度举行一次决赛。
指挥部还出台了《宁海县下洋涂围垦工程施工标段劳动立功竞赛活动考评办法》。《办法》规定:
一标段、二标段、三标段、监理部参加竞赛。
由指挥部有关科室、监理、设计单位等有关人员组成考评小组。采用百分制综合评分办法。
先由各标段项目部自评打分。
考评小组负责按考评办法的具体内容按季度考评。
每季度考评得分达到80分以上并且得分最高为优胜单位。
年度考评,年终各标段按季度考评办法评出一、二等奖;先进个人由各项目部、监理部推荐若干名,经考评小组初评后报指挥部拟定。
奖罚标准。
活动的过程中,参加竞赛单位人人围绕安全、质量努力,人人争当先进,人人为安全质量支招,人人为安全质量出力。
2011年,2012年,指挥部对现场管理人员实行安全质量管理重奖。在这两个年度里,只要没有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给予每个现场管理人员每人每年平均1万元的奖励。
鲜花、奖牌、掌声,发奖那天,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先进人物成了大家的偶像。
有了先进,参建单位又展开了一场学习身边先进、向先进靠拢的活动。
一场场竞赛活动,如春风,吹开了安全质量之花。一场场竞赛活动,还如一个个拧紧器,将参建单位的质量安全这根弦拧得更紧了。一场场竞赛活动,更如一个个加油器,把参建单位质量安全的劲头鼓得足足的。
质量管理的种种措施,有人形容是钢缆,是绳索,而质量是蛟龙。那些措施,一道道,一遭遭,一层层,全部是为了抓住质量管理的关键,让质量管理不出丝毫问题。
而这一切的一切,全是外部的力量。有没有发自内部的力量?这是一直让工程管理者颇为伤脑筋的问题。
上面说的奖励措施是一个,指挥部一班人最终将点子想到了教育上。
指挥部开设了一个工地广播站,广播上讲的是质量小知识。指挥部还摄制了《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追究》宣传片。宣传片以全国的水利工程上的质量、安全事故追究作为案例,教育全体施工人员。大小会议都讲,也是一种教育。
为了提高民工及全体施工人员的素质,指挥部又想了两招。
一是外出参观学习。县内外,哪儿有围垦工程的先进经验,指挥部就租上几辆大客车,车上乘的不仅仅是管理者,还有施工者,浩浩荡荡开赴那里参观学习。一到参观学习,最高兴的是工程科长方贤郎。他忙这忙那,从心底里甜着哪,他经常提议让大家外出取经去。
这绝不是游山玩水,这是品山尝水。
管理者把对方的管理经验一字一句都记录下来,还问这问那,生怕对方隐瞒了什么。而施工者则在现场,一边爬上爬下地观察,一边刨根问底地问个清楚明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各有所得。外地的质量管理经验,让管理者大开了眼界;外地的施工质量技术,让施工者饱了眼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它海之风,可以鼓帆。一次次考察学习回来,整个围垦工程上上下下,人人都精神振奋,干劲倍增。
指挥部的第二招是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
这也是工程科科长方贤郎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他说,你让铁匠来做木匠,任凭你有多大的本事也不行。隔行如隔山,必须得培训,铁匠才能做木匠。
小沈来自于安徽山区,从没有见过大海,几年前便来到宁波建筑工地打工。下洋涂围垦工程开工后,在朋友介绍下,他就来到这里,一待就是好几年。
他在老家,出门就是山。上山打柴,下山挑水,上屋盖瓦,下地种菜,没有他干不了的活,身上也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他还是热心人,村里人有了什么困难,都喜欢找他帮忙。东家坏了电茶壶,他一鼓捣,好了。西家母猪难产,他做起助产士,居然让母猪顺产脱离了危险。
来这里之前,他问朋友这围垦工程是不是技术活,朋友笑着回答,啥技术活儿?抬石头,浇混凝土,都不是你以前干过的呵?他以为也是这样,就跟着大家一起来到这里。可是,当他第一眼看见大海,还是十分惊讶。
大山雄伟,他以往的人生经验中,认为大山最能代表人类的精神,正是由于大山一样的伟岸,人的精神才立于不败之地。
海的辽阔,海的深邃,甚至惊涛拍岸的海浪,翱翔展翅的海鸥,令他改变了以往对人生的看法。
刚来的一个傍晚,他像以往立在大山旁一样,面对大海,嗷嗷大叫。这在他的故乡,叫喊山。他用力一喊,整个山岙便回响起他的喊声。而且,山岙连着山岙,会把他的喊声传到很远很远。
而在这里,他喊了,用了在家乡一样的力气,却不见回音。加大声音,像是家里羊丢了,猪走了,他在满山满岙找羊找猪,仍然不见回声。再加大声音,像是谁家孩子走丢了,那全身而出的声音,能把对面的山冲一个缺口,但仍不见回声。
小沈的叫声,甚至到不了岸边,因为岸边是浪涛的声音。他眺望海空,有几只海鸥在那里自由翱翔,突然,一阵声音远远传来,原来是海鸥的叫声。
小沈觉得恐惧,他偌大的身子,竟不如一只弱小的海鸟。海鸥轻轻一叫,就把声音洒在广阔的海空,而他的声音,如同往深渊里扔石子,老半天不见回响。
由恐惧而生思想。人类就是在这种转换中,不断获得新知识。小沈想,这是一个新世界,而新世界需要新的知识。
由于来自山区,加上农家孩子的本分,肯吃苦,肯用力,小沈马上成了施工组长,再由组长提升为班长。职务上的提升,给这个农家后生莫大的压力。就像家乡的那些树,越高越招风。
指挥部的各种业务培训,恰好解了他的思想危机。
其实在他上岗前,指挥部就开办了培训班。他从培训班上拿了一本下发的《宁海县下洋涂围垦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手册》。后来,他看到这本小册子到处都是,几乎人手一册。
从培训班出来,他就轻轻松了一口气。
以前,他哪里知道下洋涂围垦工程哪,只知道跟了朋友来这里打工。打工就是力气活,他看在钱的面子上,是绝对不会偷懒的。现在,他与许多刚进工地的民工一起,了解了工程概况,甚至水文地质。了解了什么叫作海堤工程,什么叫水闸工程,什么叫交通桥、原型观测,还有度汛及其他知识。
与以往相比,他是个明白人了。后来,他还从培训班里知道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除了这些在会议室的培训,在每一次阶段工程开始之前,指挥部都在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比如海堤工程,专家在现场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清基。
他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在堤基铺设土工布范围内清除树根、草皮、块石、残留渔具和沉船及一切有害土工布完整的杂质。在施工中,他还了解到,堤基表层必须没有不合格土,要按要求处理堤基上的坑塘洞穴、潮流沟等,要让地基基本平整,表面无显著凹凸。
比如土工布铺设,专家在现场为他们演示。首先是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时,地基土工布铺设时径向应垂直堤轴线方向铺设,径向不允许搭接,纬向可采用搭接或双缝拼接;海堤外坡大块石护角以及其他抛石体部位下铺设土工布外移尺寸取用60厘米;土工布铺设应尽量平整,避免扭曲、皱折和隆起……
比如碎石(或卵石)垫层施工,比如塑料板排水板打设、地基土工格栅铺设,再比如石方及砌体工程中的堤身块石填筑、灌砌块石、浆砌块石、干砌块石、抛石及埋石,等等。
他记得小时候在家时爷爷经常与他说的一句话:“做一样生活换一样骨头。”他以前做的是泥工,与砖头、钢筋、水泥打交道,看上去有些活儿一样,可做起来全然不一样。小沈就在干活时时时留心,晚上,未睡之前,就翻那本质量管理手册,对着白天干过的活细细对照,躺在床上还在想那些技术细节,连做梦都在施工现场。头一天晚上还没有想明白的细节,在第二天现场的时候,就把一包偷偷藏着专门奉给技术员的好烟递一支给技术员,给点上火。
技术员一看就明白了,笑着问:“自己不抽?这就是你爹教你的待客之道?”笑归笑,技术员还是问:“小沈,问吧,这一次要问什么?以后也不要偷偷买好烟了,你这好学的徒弟,我收下了。”
小沈也摸了摸后脑勺笑了,说:“我就知道,您是一个清官,不,清廉的教官,不,是清廉的师傅。”
技术员果然手把手地辅导,小沈很快就弄明白了。有时候,技术员正忙,小沈也问这问那。技术员就对他白白眼,小沈却当作没看见,仍然问。技术员就烦,烦了就骂他笨。骂过了,又教他。小沈就知道技术员刀子嘴,豆腐心,是好人。
技术员说:“我都做了二十多年的技术员了,从没有见过有民工这样好学的。”小沈就谦虚地说:“我笨,我笨。”
每一次现场培训和讲解,小沈都觉得自己在成长。
他的成长,是下洋涂工程所有民工的成长。他的成长,更是中国农民工的成长。
几年过去,有一天傍晚,他立在已经基本竣工的海堤上,朝西的堤面上,全是金色的阳光,朝东的堤面上是阳光的阴影。阳光将堤坝立体地呈现出来。自己呢?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初进工地的我了,小沈想。是谁将他变化了呢?是工地,是施工队,最终还是工地的指挥部,是他们培养了他,锤炼了他。
他手里拿着的那本专用笔记本,是当了班长后,他每天对质量监督的记录,也记载着他的成长过程。
立定身子后,他再次向海面喊话。“喂——”
“喂——”
海浪在轻轻拍打堤岸,海面与天交接的地方,有海鸥在那里飞翔。
他感觉到自己声音的力量了,因为,那远处的海鸥正变得越来越清晰,那肯定是海鸥听到他的喊声了。
他现在才发现,大海比大山更需要耐力。
小沈的发现,是中国农民工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