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优昙花开
在一个平行世界的地球外太空,一个黯淡无光、漆黑无比的角落,突然闪起了奇异的七彩光芒,像是从一个奇点迸发出来的一样,只是剎那几秒钟的时间,一个城市一样大小,但是和一个莲花坐垫一样的外形的飞船倏忽而至。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
一时间佛光普照,梵音充斥此方宇宙。
地球上众多佛堂顿时出现异象,优昙花开。
梵蒂冈教皇刚开始吃饭,结果心惊肉跳,餐叉掉到地上,旁边近侍忙上前询问,年近七十的教皇,身子一沉,被近侍扶住后嘟囔,“基督降临,还是敌基督现世,真是看不透啊。”话未说完,汗水已经顺着额头流下脸颊。
西亚的一些阿訇们,疑惑的望着天空中的闪光,“安拉的使者,还是敌对的渎神者?”
忙不迭地念起了祷词:“俩毫来,我俩共我台,印俩并俩嘿里尔领一里尔最米”,其意是:无能为力,惟求清高伟大的安拉援助。
这个宇宙飞船,怎么说呢,像是坐坛一样的飞船,飞来地球干啥来了。
来谈心?大老远的来谈心。说实话,跑这么远用的能源都是天文数字。就算是高等级文明的能源系统,对于这么个体积如同十个足球场大小的飞船来讲,也是相当的耗费能源。
所以,当各大国的探测太空的设备发现了它之后,它竟然没有任何应对措施,这就值得奇怪了。
要么飞船进行预先预警,开启防御系统或者隐身系统,至少飞船表面或者形态会有所改变。但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信息学家,就会根据这一点进行推理。没有任何反应,一个是还没来得及反应。。
另一个是不需要反应。。
如果是还没有来得及就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果是不需要反应就可能有多种可能性。。
一个可能性是来意有善,另一种可能性来意不善。
从数量上判断,一艘比较弱,有威胁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小。
如果是多艘,那么,有威胁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毕竟,多艘飞船穿越太空,除了逃难,搬迁外,只有战争可以理解了。
信息判断是比较难的事情,信息获取本身就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能力。
对吧,信息首先需要时间来获得,所以,因时间带来的误差不可忽视。同样,信息会因为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直到面目全非也有可能。
其次,信息获取需要能力,信息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这就需要相应的能力的设备来获取。
再次,信息评估同样需要时间和能力。这个时间好理解,这个能力主要表现在评估系统和价值选择方向上。。。
飞船的动向牵扯到高层的心。
而我们的主人公安宁此时此刻此间正在在做什么呢?
安宁,只是一个代号,他自己原来叫什么自己也搞不清了。。只是他现在的状态是安静无常的,所以自取名字叫安宁。
可以想象,一片寂静的山林,幽旷的湖水表面,或者坐在瀑布下打坐的僧侣。
世界可以静,人可以静,时间相对也可以静,那么我们所踩过的河流也可以静。
静只是状态,并非绝对静止。所以,我们的安宁在等待学生上课铃响的那几分钟里,也在思索。。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句似乎很难理解。”安宁边翻着书,嘴里边喃喃自语。“假若我能无为,只是行动的无为,是不够的。我能心里无为,按照规律做事,自然不用担心外物能干扰到我。。正如我好好教围棋课,认真讲,课后课前给学生复盘,自然能受到孩子家长欢迎。这个本来就不用担心。”
这个不看书还真是不知道他们两句的来龙去脉。很多有文化的人或者想有文化的人都会偶尔听到或者看到这两句谒语。
但是我也不怎么懂。。看到书中讲到这一点才明白一点。
理解也是经过多次波折。
第一层:本来没看书,之前,只是觉得后者比前者更加明悟。佛在菩提树下悟道,身如菩提,心如明镜,渐渐得顿悟的机缘。可以说是渐悟。悟道就如同拭去尘埃的过程。
第二层:看了书之后,发现书中讲,后者证有,后者证无。
第三层:自己理解以后,叛逆的心思使然,后来辗转流连再三,百思不得其解之后,求助于百度,才发现,前者的作者讲述的是禅的渐法,后者的作者讲述的禅的顿悟之法。禅的顿悟之法就一定比渐法高级吗?我觉得不见得如此。佛在菩提树下悟道,身如菩提,心如明镜,渐渐得顿悟的机缘。可以说是渐悟。悟道就如同拭去尘埃的过程。
通俗点讲就是量变引发质变。佛祖也是多年苦修而成。最后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也是量变引发质变。
无和有本来就是共生。正如存在的周易符号,大部分都是阴阳互转,各占一半。走在两端的总是少数人。
证有到极致,时时拂拭,有一天会有机缘悟无。
证无到极致,看淡一切,总有一天也会入世改变。
我并不赞同宗教徒不理世事,也不赞同世人证各种不应该的有。至少在我修习佛法之前,是如此认为。
扯远了,快要上课,这次给学生讲点简单的吧,计划好的讲一个故事,关于修武之士应该放下心中执念,认真修习武艺和武德一样。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热爱武术的年轻人,想要学习武术,找到一位极负盛名的武师。
他问:“我希望成为第一流的武术家,那必须学习多久?”
这位师父说:“至少要十年。”
呀,十年太久了。年轻人问:“如果我加倍努力呢?”
“那就需要二十年的时间。”师父回答说。
年轻人有点着急,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的加倍努力练习呢?”
“那要三十年。”师父回答。
这个年轻的徒弟很有疑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说更用功,您就说需要更长的时间呢?”
师父笑着说:“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一个目标,哪里还能看得到自己呢?”
安宁回忆完这个故事,如果孩子问起来这个原因,该怎么回答他们呢?
本来看的这一篇文章的标题是空出我们的杯子。
书中解释说,要追求第一流的武术,首先要放空内心,向外苦苦追寻不行,而是向内追寻,无求。
不给自己设个界限,因为有了界限就有了束缚。
这样给二年级的学生讲是不行的,大部分可能听不懂。安宁心里晃晃头。
安宁略微思索一下,可以这样讲,不能只盯着目标,应该确实的去了解自己的能力,再去学习武术的技巧和武德。
正如下围棋一样,一方面要学习下棋的技术,一方面要学习围棋的文化。(就是指围棋的棋道。)
所以,上围棋课应该专心。
修习围棋也要放下手中的玩具,放下心里的杂念。
同样的,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问,班里有多少同学有着要做班里第一的想法?这样就可以把寓意迁移出去。
上课的时候会有同学举手。
然后启发他们说:“首先你们这些同学想法不错,不过,首先要先把这个想法放淡,然后努力找出学科的关键,然后努力学习就行了。”
安宁预设场景,想好了解释这个故事的方法,因为他不想泛泛的教棋,让孩子下下棋,点点下棋的技术就算了。
教育乃心灵之转向。围棋教学也一样。
教育重引导,只教那是教学而已,谈不上教育。
教育,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混饭吃,育人才是职业道德。
至于道德,这个天道赋予人以德,德分三个方面来演化,天之德是给予人生存的时机,地之德是给予人生存的必需,人之德是给予人生存的理性。
才来天台山新星棋院的安宁慢慢熟悉,开始是有点忐忑的。但是,作为一个立志在家修佛修道的老师,来说,并不用担心什么。因为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棋院,大部分会在附近的小学开设围棋普及课。说到这个,韩国好像围棋在学校里要考试的。从文化角度来讲,似乎他们做的更彻底一点。
所以,当我们嘲讽韩国人崇拜自己的文化的时候,也要反思一些。自大其实也可以说是自我崇拜,自我暗示。
文化带来信心,文化带来对事物的精确理解。文化引领科技的方向。
韩国人自大,是自大,但是自大的有理。中国人谦虚,是谦虚,但是谦虚的有节。
文化最终就是使我们做事情有理有节。一切安于事物发展的规律。
从最普及的围棋网上下棋软件这个侧面可以看出。韩国人同级别的人比中国的要弱些。这并不是说他们弱,而是他们普及率非常高。同时在线的人数,要远远多于同比率国人的人数。
眼保操结束了,安宁从容的走进教室。
为什么不早点进教室呢?因为在课间,孩子做眼保操要认真。围棋老师进去,孩子们会睁开眼睛看的。而教室里边,早有巡视纪律的高年级学生在给学生打分,睁眼要扣分的。
呵呵,有一次,就是早进去了,有几个同学被扣分了,蛮有意思,也只是笑笑说抱歉。
学校安排的不错,这些细节都处理的很好。至少认真做眼保操,都这些用眼相对过度的小学生来讲,是种保护。